梅花鹿绘图
1. 朝花夕拾的五百字摘抄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
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2. 为什么鲁迅小时候读的书塾“三味书屋”的匾下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鹿”与“禄”谐音,“鹿:包容“禄”的含义。禄者,俸给,俸禄,高官厚禄也。“禄”的本义是“福”,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 “梅花鹿”与“梅花榜”有一定联系:清代时,在鲁迅故乡绍兴一带,科举考试之取录名单发榜时是写成“梅花榜”的——每一榜50名,第1名提高大写,第2名排在右下方,余者如是依次按顺时针方向写去,则至第50名时刚好排在第1名的左下方,便构成一幅由人名编织的圆形梅花图案——即被称之为“梅花榜”或“梅花图”。之所以要构成这种图案也寓有象征意义,同“松鹿图”中的“梅花鹿”相仿佛。 考试发榜是“梅花榜”,“松鹿图”中的“鹿”是“梅花鹿”——可见,“梅花”也是那时绍兴读书人美好的象征。 "树”也是取其同“书”的谐音的象征意义,即“古树”包容“古书”的寓意。 这类“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图画,其中的“古树”也往往是“古柏树”,因为松、柏有共通的特性。书,当然指经、史、子之类。 因此,“松鹿图”是“双关”图,颇具象征意义。其象征寓意大略是:倘真诚地拜伏古树下,就可望登上“梅花榜”,获取高官厚禄了。所以,“松鹿图”既是美好的图画,但它也是一种无字的劝勉,其“味”在画面之外。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把“鹿”和“松”、“柏”画在一起的图画,较为流行,特别在清代的儒者书生之家常常把它悬挂壁上,是他们给自己含蓄祝福的意思,比贴上有字的对联之类要显得雅致。“三味书屋”郑重悬挂此画,正是书屋主人思想体系的标志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21485083.html?fr=qrl3
3. 客厅正中挂画图有山有水有日出有鹿有鱼好么
这幅画挺好的,山水画有太阳还有鹿。梅花鹿表示是一路发的意思。鱼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4.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阅读题,急!急!急!~~~~~~~~~~~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5614086.html?si=2
回答者: BY流星暗夜月刃 - 江湖新秀 四级 5-9 19: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者:周晔
回答者: 米莉莉 - 试用期 一级 5-10 18:31
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旧中国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回答者:hlz840519 - 试用期 一级 5-4 17:37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旧中国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回答者:hlz840519 - 试用期 一级 5-4 17:37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回答者:风月雅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7 09:18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对吗
回答者:tingxiaohan - 魔法学徒 一级 5-7 09:25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回答者:307454640 - 试用期 一级 5-8 20:22
鲁迅简介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回答者:WENGLEIJIE - 魔法师 四级 5-8 20:40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旧中国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回答者:hlz840519 - 试用期 一级 5-4 17:37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回答者:风月雅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7 09:18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对吗
回答者:tingxiaohan - 魔法学徒 一级 5-7 09:25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简介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回答者: 406003931 - 试用期 一级 5-13 18:03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
回答者: 水果111111 - 初入江湖 二级 5-14 19:13
作者简介: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5. 三明两日游
三明是全国著名的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双拥城、优秀旅游城市。
朋友,文明、清明、开明的三明,竭诚地欢迎您!
主 要 景 区
金湖
位于武夷山南端的泰宁县境内,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为福建省最大人工湖,湖面五万多亩,纵深60余公里,库容达8.7亿立方米。在大金湖景象万千的水上天然大佛寺,游戈万顷碧波上,呼吸着迎面扑来的习习灵气,举目可见一尊尊天然"大佛"接踵而至:"如来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点迷津,"水上观音"临水而居,"红脸伽蓝"威风凛凛,"罗汉"修行,"达摩"诵经,"弥勒"开心……在他们周围,还有成群结队的"圣象"、大大小小的"金龟",以及"藏龙"、"卧虎"等都充满了这方山水的灵气,静静地在此修行千年复千年。
云游水上天然大佛寺,有缘之人不但能于祥云缭绕之间释放自我,领悟碧水丹山的诗情画意,更能感受到大金湖山水的灵气,让心放松,让心安慰。
上清溪
位于金湖上游,漂流全长15公里,曲折穿梭于深山峡谷、丹崖幽林之间,两岸壁立千仞,奇岩拔扈,融"野、幽、奇、趣、险"于一体,一年四季均可漂流。泛流方圆几十公里,保留着最原始、最野性的自然景致。飞禽不避人,人过谷传声。99曲、88滩、77弯、66峰、55岩、44景、33里,让您饱尝有惊无险的刺激,因"妙在原始,美在自然"而享誉"华东第一漂"。
尚书第
座落于泰宁县城中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天启间协理京营戌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李春烨宅第,面积达四千多平方米(南北长87米,东西宽52米),主体建筑为五幢,辅房八栋,分五道门一字排列,除厅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余间,均系砖石、木结构,甫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岗岩石板铺设,厅堂是方砖地,天井有石柱花架和石水缸,庭院前的甫道设五重门楼,横匾分别有"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覆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石刻。尚书第建筑布局严谨、合理,对于研究明代建筑有较高价值,现"尚书第"内辟有"明代蜡像馆"等。
桃源洞
位于距永安市区8公里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因溪旁遍植桃花而得名。沿溪多美景,素有"水似漓江山武"之称,而其中一线天,全长120米,两侧石壁高三四十米,最高处达九十米,整齐如同刀劈剑削,人需侧身而行,徐霞客赞道:"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是桃源洞胜景之精华,2002年3月,被确定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之最。
鳞隐石林
位于永安西北13公里的大湖乡,风景区面积1.21平方公里,附近还有翠云洞、寿春岩、洪山洞、十八洞、石洞寒泉等五个景片。这里耸立着奇形怪状的石柱196座,最高的36米。据考证,在距今五千万年以前,这里原来是海底,由于地壳运动,才形成现在这样的石林景观。
鳞隐石林地势有两大特征:其一"别有洞天",这里有石门初步、妙哉亭遗址、十笏山河、仙猴抱桃、地下迷宫等20多个景点。其二为"卧龙潭",有吟风弄月、远眺台、揽胜窗、点额、独乐洞等景点。
安贞堡
位于永安市槐南乡西华,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5亩,大小房间320多间,上下3层,共有18个厅,12个厨房、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食住。它始建于清光绪乙酉年(1885年)。是当地太学生池占瑞和他的儿子池云龙出资兴建的,故又称"池贵城"。池云龙曾多次晋京参观、访问,回来后亲自设计、绘图,借鉴了北京古建筑艺术风格。建造历时16年,耗金万两。一个世纪过去了,安贞堡栉风沐雨,巍然屹立,成为八闽大地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物。
玉华洞
位于将乐县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洞总长10公里,主洞长5里。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光华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长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被誉为"闽山第一洞",列"中国四大名洞之一"。
玉华洞内有两条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洞内有石泉、井泉、灵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声,有达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龙宫、瑶池五女、硕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后洞口及洞内的岩壁上,保存着许多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民族英雄李纲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之态"。
幽深的玉华洞是实施洞穴疗法的"天然医院",洞内温度长年保持18℃,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其前洞空气在洞内受冷下流往前洞喷出,前洞口的风力强达4级,构成闻名的"一扇风",令人心旷神怡,洞内充满丰富的游离子,泉水饱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环境对于气管炎、关节炎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天鹅洞
位于宁化县城东28公里处,因其山形似天鹅般洞内钟乳石如同天鹅般洁白而得名。天鹅洞群包括天鹅洞、神风洞、石屏洞、水晶洞、山涧一线天等6个风貌各异的溶洞,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密的岩溶地貌风景区。
客家祖地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等历史时期,中原汉人为避战乱南迁,大多聚居于此,而后陆续向外衍播。石壁因此成为如今遍布世界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2亿客家人的祖地。石壁客家公祠供祀着160姓客家的先祖牌位,收藏客家族谱、家乘和客家史料。每年10月为"祭祖月",在石壁举行世界客属祭祖大典等活动,平时根据游客需求举行祭祖仪式。
龙栖山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古传有龙潜于此而得名,全区面积63.85平方公里,拥有6万亩原始森林,野生动物资源异常丰富,其中珍贵的有南方红豆杉群、柳杉群、金钱松、华南虎、云豹、娃娃鱼、梅花鹿等。
龙栖山峰青峦秀、翠叠绿拥,古木参天、山花烂漫、秀水长流,较为著名的景点有龙潭瀑布、梅花鹿苑、古厝桥、云海奇观、仙人堂、连片黄山松等。
龙栖山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夏季,白天温度不过30℃,是避暑休闲的胜地。
格氏栲
位于距三明市区20公里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格氏栲纯树种群落而荣登绿色王国榜首,有"世界之最"之称,植物学家誉之为"凤毛麟角"。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千余种维管束植物,三百余种珍禽异兽,千余种昆虫及数十种经济菌类,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科研、考察的热点。1992年以来,保护区得到开发,兴建了森林度假村等配套接待设施,成为生态旅游的热点。
淘金山
位于沙县城西2公里处,又名屯军山、华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海拔450米,山多奇石,兀立于丛林中,尤以三迭岩、金龟石、将军寨等最为出色。山中有千年古刹栖云寺、华山古殿、宗教风情独特的山胜大圣庙及宋代"理学四贤"之一罗从彦祠堂等景观,50余处摩崖石刻为宋至当代名家手迹。长达42米的石雕卧佛和铁树群,堪称奇绝。
瑞云山
距三明市区6公里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以独特的火山岩地貌、奇异的植物造景、幽雅的岩洞古刹著称。其间瑞云洞内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五开间木结构庙宇,佛道共居一室,堪称一绝。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代摩崖石刻数处。雄伟逼真的马背,逶迤险峻的栈道,气宇轩昂的亭阁,是人们登高览胜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映托着缕缕晚霞红云,瑞云山麓更显妖娆。
水上游三明
位于三明市区,是三明城市风光的一道翡翠长廊,上至三元区城关大桥,下至斑竹水电站的两岸五桥之间,远山如黛,近岭如墨,楼房掩映在万绿丛中,碧水倒映着天光云影,尽显三明山水城市"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独特风韵。或乘坐"闽光号"游船水上游览,或漫步江滨两岸,古榕、垂柳、亭台、城雕,尽收眼底。入夜华灯辉映,水中明月,脚下繁星,让人体会"青山碧水画中游,临风如举天上客"的惬意。
6. <<朝花夕拾>>中哪些篇目写作者自己的读书情况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