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坞房价
① 嘉兴梅花洲房价怎么样多少钱一平米
那边我们有一个绿城的盘,9500-11000左右的情况
② 关于南雄房价
1850元
45万
具体:南雄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街道31个居委会208个村委会,人口46万。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30.06亿元,按可比价计,比上年增长11.4%;工农业总产值36.12亿元,增长1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77万元,增长11.2%;农村人均纯收入3583元,增长3.0%。
地理位置优越。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历史悠久。南雄春秋时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两汉为南野县,三国时属吴国南野县卢陵郡。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庆十二年改为直隶南雄州,民国时改为南雄县,隶属广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袭不变,1996年撤县设市。
名胜古迹众多。梅关古道的梅关称“岭南第一关”。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成为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梅关古道是游览胜地,冬有梅花可赏,夏有杨梅可尝,古道旁有石碑、来雁亭、挂角寺、六祖庙等景点。梅关属兵家必争之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此留下佳作《梅岭三章》。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珠玑巷已成为旅游、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圣地。从巷内保留的古楼、古塔、古井、古榕、古建筑遗址,可辩当年古巷风貌。位于市区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犹存;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其中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2005年4月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实施开发、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苍石寨自然风光旅游区,景色怡人。
物产资源丰富。主要资源有矿产、森林、水力、陶土、花岗石、药材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潜力大。
南雄现有耕地面积3.14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4%,活立木蓄积量580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4万公顷,是广东省毛竹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黄烟、银杏、田七。素有“黄烟之乡”、“银杏之乡”之美誉。
南雄有大小河流110条,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1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6.47万千瓦,可开发量近5万千瓦,尚未开发1.2万千瓦。全市库塘水面1467公顷,蓄水量2.1亿立方米,既可发展养殖业,又可发展库区和山涧旅游业。
南雄有丰富的花岗石和红土资源。全市花岗石蕴藏量达2.6亿立方米,品种有17个之多,市内有多家花岗石板材厂。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土,是烧制防潮砖、彩釉砖的优质原料。
南雄劳力资源充足,全市有劳力20多万人,其中富余劳力达10万人。
特色产业黄烟。南雄种植黄烟已有300多年历史,南雄盆地中部的紫色土地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雄烟叶品质上乘,历来饮誉中外,曾一度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内销全国23个大中城市。近年来,南雄种植烟叶的农户5万多户,年种植黄烟面积在14万亩左右,烟叶收购量30万担左右,约占全省烟叶总量的一半,黄烟生产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南雄注重实施科技兴烟,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狠抓国际型优质烤烟开发基地和晒黄烟两个基地建设。推广三段式烘烤技术,实行封闭式密码收购,南雄烟叶从科研、生产、收购到加工、销售形成了生产经营体系。经国家局考核,南雄烟叶大田生产和外观质量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南雄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烟之乡。
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近年来,南雄加强了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改造建设。辖区内已形成以G323线、S342线为骨架,以县、乡道为网络的公路体系,G323线纵贯南北,S342线穿越东西,县乡道联接各镇,公路总里程1300多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55.4公里,通往17个镇1街道的公路已铺就水泥路面,镇到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超过70%,市辖公路东连京九铁路,西接京广铁路,北通105国道,南接京珠高速公路。
邮电通信已形成城乡一体化,长途业务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电话、无线传呼、数据通讯已全面开通;声讯业务、业务信箱、传真存储转发、因特网、邮政快件等通信业务覆盖全市。
供电设施齐备,电力供应充裕,全市有11万伏变电站三座;水源充裕,供水能力逐步增强。目前有日供水2.5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量5万吨的新自来水厂正在筹建中。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共投入市政建设资金7亿多元,市区医院、学校、市场、商场、宾馆、酒家、公园、供水、供电、文化等一批重点服务设施项目已基本完善。市区规模不断扩大,规划达到23.8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8万。城市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是广东省卫生城市。
招商引资已成热潮。南雄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是一方投资的热土。南雄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诚招天下客,广纳八方财”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招商引资已成为发展南雄经济的主旋律之一。
国民经济
雄州镇是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粤赣边区最大的商业重镇,至今已有上千年发展历史,为历代县治、州城或府城和商业重镇。古城始建于宋皇佑四年(1050年),城墙周长2286.6米,面积0.2平方公里,称“斗城”;从明成化五年(1469)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经百年努力完成第二次扩建,城池面积达1.13平方公里,城墙周长3770米,设城门11个,命名街巷38条,民国时期城区面积基本无扩大。1985年向南开辟1.1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成金融办公区、邮电大楼、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儿童乐园、雄州公园等一批新设施,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景观和气魄。境内主要有G323、S342两条过境公路。2000年修编《南雄市城区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南雄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粤赣边区的商贸流通中心,以资源深加工和外向型加工业及旅游商贸业为主体的生态园林城市、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8.48平方公里,命名的街巷74条,城市总人口8.2万人,集中了全市绝大部分骨干工业企业,近85%的工业产值,近40%的国民生产总值,近80%的商品零售总额,是粤北地区最大规模的城市,也是目前粤湘赣边区最具实力的重镇。
风土人情
南雄的风俗民情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浓厚的乡土情绪以及热爱生命、祈盼太平的炽热情感。这种风俗民情既是中原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也是粤赣之间民情的交汇,最重要的是南雄人根据本土风俗而进行的约定和创造。
服饰习俗:男无特殊,妇女劳作时腰系围裙,头扎黑头帕,手戴手套。饮吃习惯:城乡皆吃辣椒,农村尤甚,无菜不辣,春节吃腊味,家家以腊鸭、腊肉、腊肠等腊味和自制的糯米酒款待来访亲朋。婚姻习俗:旧时同姓不通婚。在佳节庆典时候南雄人民喜欢以舞龙舞狮等数十种民间艺术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象香火龙、茶花灯、飘色、龙船歌、推车灯、高脚狮等民间艺术非常有特色。
南雄珠玑镇被评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曲调优美、清新悦耳的采茶戏是南雄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
土特产品
☆ 南雄烟叶
☆ 北山竹笋
☆ 银
杏
☆ 金友香米
☆ 油山香菇
☆ 珠玑板鸭
☆ 高山油茶
☆ 珠玑腐竹
☆ 南亩凉果
③ 梅雪 的诗句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早梅
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梅花诗
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和内子梅花诗
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