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公主祠
A. 梅花的代名词是什么
梅花的别名50例
1、暗香
梅花的代称。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2、百花魁
喻梅花。宋 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又借喻美女。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午夜漏声催,行踪问者稀。天街游乐处,看尽百花魁。”
3、冰魂
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清 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闲门客里,叹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4、第一香
梅花代称。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5、国香
本指兰花。《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又借指多种花卉,也成了梅花代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6、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唐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柳永《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明 何景明《二月见梅》:“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
7、寒英
指梅花。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8、寒客
腊梅的异名。宋 程棨《三柳轩杂识》:“腊梅为寒客。”
9、花魁
多指梅花。以其开于百花之首,故称。宋 卢炳《烘堂词 汉宫春》:“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10、寄春君
梅的拟人之称。谓其能传递春的信息。元 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11、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梅谱》:绿萼梅,北之九疑仙人。”
12、九英梅
蜡梅的一种。亦简称为“九英” 。《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梅谱》云:“子种,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谓之狗蝇,后讹为九英。”
13、冷金
指腊梅。其花瓣色黄如金。耶律楚材《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雪里冰枝破冷金,前村篱落暗香侵。”
14、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张元干《十月桃》:“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明 张祥鸢《水边梅》:“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15、冷香
梅花的代称。曾巩《忆越中梅》:“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16、玲珑
梅花的美称、喻指。韩愈《春雪间早梅》:“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17、罗浮梦
梅花代称。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因以借指梅花。唐 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文征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佩陆离。”
18、罗浮魂
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蓬图》:“江南烟色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
19、梅钱
指梅花瓣。孔尚任《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
20、梅妻
对梅花的戏称。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为乐,故有梅妻鹤子之谓。后以梅妻指代梅花。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只剩乱涧间腾鼯鼬。”
21、梅朵
梅花。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22、梅兄
对梅花的雅称。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杨万里《烛下和雪折梅》:“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元 戴良等《对菊联句》:“缔芳笑兰友,论雅傲梅兄。”
23、梅英
梅花。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宋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24、木母
“梅”字可拆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贵显·称旨除官》:宋神宗问叶涛曰:“‘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 涛曰:‘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 元结《演兴·初祀》:“山之乳兮葺太祠,木孙为桷兮木母榱。”
25、奇友
蜡梅的别称。《事物异名录·花卉·蜡梅》引明彭大翼《出堂肆考》:“曾端伯以蜡梅为奇友。”
26、清友
梅花的别称。因其清香淡雅,又为“岁寒三友” 之一。明 都卬《三余赘笔·十友十二客》:“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27、清客
梅花的别称。以花拟人,以其开于冷清的冬季,故称。宋 姚宽《西溪丛语·十客》:“梅花为清客。”
28、琼英
梅花代称。元 无名氏《一枝花·惜春》:“春阴低画阁,梅瓣琼英落。”宋璟《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29、癯仙
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30、寿阳花
梅花的别名。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元 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
31、腊花
腊梅的别称。姜夔《浣溪沙》词序:“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32、疏香
梅花的代称,谓其清雅淡香。宋 李元膺《洞仙歌》:“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金 赵伯成《蜡梅》:“冷艳疏香寂寞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33、疏影
本写梅姿,后因以指称梅花。范成大《古梅二首》:“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34、酥花
指梅花。苏辙《戏赠李朝散》:“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陆游《朝中措》:“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陆游《冬至》:“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35、霜女
即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借指梅花。张先《南乡子》:“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宋 张耒《明道杂志》:“霜女遗灵长着素,玉妃余恨结成酸。”
36、香雪
梅花的代称。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湖墅有三胜地,西溪之梅名曰香雪。”龚自珍《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蒙蒙香雪一千枝。”
37、雪友:
梅花的喻称。梅尧臣《读吴正重台梅花》:“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38、雪肌
梅花的喻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宋 吴师孟《蜡梅香》:“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伫,雪肌清瘦。”
39、雪梅
梅花色白,故称。唐 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杜牧《代人作》:“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范成大《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雪梅同雪鬓,相对两凌寒。”
40、雪霙
梅花的喻称。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西湖观梅》:“番阳张彦实兄楚材,为秘书监,约彦实观梅西湖。彦实作诗云:‘天上新骖宝辂回,看花仍趁雪霙开。’”
41、艳魄
梅花的喻称。清 贺裳《腊梅花赋》:“分寒枝于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于罗浮,惟沾醉腻。”又美女的魂魄。皮日休《太湖诗·练渎》:“艳魄逐波涛,荒宫养麋鹿。”明 高启《吴女愤》:“渔灯照艳魄,夜冷珠衣薄。”
42、一枝春
梅花的别称。《太平御览》:“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宋 陈师道《和豫章公黄梅》:“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清 余梦易《一萼红》:“算消息、江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43、驿使
梅报春信息,故称。但用得太死太多,曾被陆游批之。陆游《老学庵笔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44、玉蝶
指玉蝶梅。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玉蝶横斜树,金泥小画屏。”玉蝶梅是梅花中珍品。宋 王世懋 《学圃杂疏·花》:“曾于京师许千户家,见盆中一绿萼玉蝶梅,梅之极品,不知种在何处。”元 王逢《杂题》:“藻池岸匝水仙井,满面香飘玉蝶梅。”清 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康熙六巡江浙》:“次日,﹝康熙﹞幸虎丘,登万岁楼。时楼前有玉蝶梅一株盛开,芳香袭人。”
45、玉妃
指梅花。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徘徊。”宋 汪元量《越州歌》:“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6、玉奴
本指美女,后成了梅花的喻称,谓其高洁如美女。吴文英《天香·腊梅》:“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寿阳纤巧。”王沂孙《花犯·苔梅》:“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月地雪阶漫一樽, 玉奴终不负东昏。” 周紫芝《浣溪沙》:“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
杨贵妃小名。”唐 郑嵎《津阳门》:“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乃太真小字。” 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
又泛指美女。苏轼《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 明 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7、玉玲珑
梅花的别名。谓其高洁如玉。毛滂《玉楼春·定空寺赏梅》:“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元 刘炳忠《江边梅树》:“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48、玉梅
白梅花的美称。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范成大《樱桃花》:“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49、玉面
梅花喻称。以其冰清玉洁,如美人之面。宋 魏杞《虞美人》:“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50、玉霄神
梅花别称。谓其高洁,似天仙一般。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释明本《梅花试》:‘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
51、状元花
梅花的别称。谓梅花为花中魁。宋 徐清叟《净明院和御制诗》:“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52、南枝:借指梅花。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赵次公曰:“南枝,梅也。”宋琬《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53、寄春君:梅的别称。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54、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冯贽《云仙杂记》:“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段成己《嗅梅》:“玉骨那愁瘴雾伤,好将经卷伴南荒。”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55、玉鳞:
喻梅花瓣。李群玉《人日梅花病中》:“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张煌言《梅花和中峰大师韵》:“铁骨珊珊疑有韵,玉鳞寂寂回无尘。”朱鹤龄《丁未元旦》:“梅吐玉鳞明净榥,柳含金镂曳朱栏。”
B. 梅花的来历
产地: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
中国境内有一些历史悠久、比较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说。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2500余年,可称最古的古梅了。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现存为近年后发的新枝。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梅:现在有两棵古梅并称“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
分布:
日本:4世纪伴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有种植 西方:除新西兰略有分布外,欧美少有种植
相关故事: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C. 史可法祠里的梅花仙馆有什么来历
史可法的衣冠冢在扬州郊外梅花岭,又因史可法气节如梅花般桀骜不屈,清·张尔荩撰联挽道: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故历来以史可法与梅花并提
D. 梅花的外貌描写
梅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4)梅花公主祠扩展阅读:
作为中国的的传统名花之首,梅花,凌寒独开,冰肌玉骨、芬芳毅然,浑身散发着一股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的刚毅气质。一身正气凛然,清幽脱俗之美,自古以来即是人们的挚爱。被誉为花中之魁、“岁寒三友”之一。
不管是梅姿、梅色还是梅香、梅魂,都体现了梅花的独有风韵和精神风貌,无不诠释了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体魄。
梅花古干虬枝、仙姿凛然,自古以来即是诗人画家青睐的对象。在国画中与“兰、竹、菊”成为“国画四君子”,因品种不同,梅花姿态或向上、或横斜、或下垂、或龙游。不管何种姿态,梅枝总是遒劲有力、疏密有致,仿佛在传达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梅花凭借其坚毅的品质和独有的魅力折服了人们,以一种梅花精神鼓舞着人们,在国人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80年代,国人就梅花和牡丹展开了一场国花之争,最后难分胜负,国花之位悬缺。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支持选牡丹、梅花为我国的“双国花”。
E. 中国古代比较出名的公主有谁
1 豪门恩怨———娥皇女英
2 酿酒有罪——仪狄
3 《诗经》中的骚女———文姜
4 戏水女郎———蔡姬
5 光荣的荆棘路——穆姬
6 驯夫记—一怀赢
7 跨凤成仙——弄玉公主
8 蓝色生死恋——越姬
9 倾城之恋——季芈畀我
10 只因半条鱼——胜玉公主
11 最佳女配角———魏公主
12 铁甲军团中的红帐篷———华阳公主
13 爹地心太硬———鲁元公主
14 偏要姐弟恋——平阳公主
15 掷玉玺——曹节
16 嫁给美男子的烦恼———金乡公主
17 神经质盲女——常山公主
18 香厕悲———舞阳公主
19 与美发女对决——南康长公主
20 恋上书法家———新安公主
21 回到绝世美男身边——晋陵公主
22 侄儿的妃子———新蔡公主
23 我要男妾——山阴公主
24 收到辞婚表——临汝公主
25 千古梅花妆——寿阳公主
26 暗杀剧导演——永兴公主
27 吃人肉的天使——溧阳公主
28 寡妇门前——彭城公主
29 开膛手——兰陵公主
30 玉女神驹———蠕蠕公主
31 破镜重圆——乐昌公主
32 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南阳公主
33 开国女将———平阳公主
34 卡通小妹———丹阳公主
35 诱僧———高阳公主
36 提前回去了———晋阳公主
37 嫁给值班卫士——宣城公主
38 看到了不该看到的——永泰公主
39 物质狂女——安乐公主
40 地产富婆———长宁公主
41 辣手老婆——宜城公主
42 嫁了三次——定安公主
43 公主中的公主—一平公主
44 老实被人欺——永穆公主
45 单身女公爵——玉真公主
46 母女情薄——太华公主
47 杨贵妃的媒人——成宜公主
48 外交官夫人——万春公主
49 绝不殉葬——宁国公主
50 乱世佳人——和政公主
51 美容大王——永和公主
52 打金枝——升平公主
53 团雪散雪——义阳公主
54 罗马假日——襄阳公主
55 您是从哪个朝代来的——汉阳公主
56 宣传头条——太和公主
57 拉郎配———万寿公主
58 殉夫记——广德公主
59 最盛大的死亡派对——同昌公主
60 慰安妇——平原公主
61 惟一的翠羽短袄——永庆公主
62 疯女——兖国公主
63 嫁给风流艺术家——宝安公主
64 假假真真——柔福公主
65 多福多寿——鲁国公主
66 状元配——瑞国公主
67 见过丑的没见过这么丑的——布亦塞克公主
68 比武招亲——明月公主
69 金陵血书——宁国公主
70 远嫁东南亚——又丽宝公主
71 生命中可以承受之秃——永淳公主
72 拐卖给痨病鬼——永宁公主
73 争取女子该得的—_寿宁公主
74 驸马和她的棺木同焚——乐安公主
75 碧血剑——长平公主
76 生死蒙古路——温恪公主
77 嫁到大贪之家——和孝公主
78 慈禧的心腹——荣寿公主
我这里详细介绍一下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名字的寿阳公主,即寿昌公主,在秦可卿的房中有她的卧榻。
【千古梅花妆——寿昌公主】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人生最美的瞬间就是醉卧花丛。寿昌公主的人生也是这样,她几乎是没有“生平”的,但却因为一次醉卧,在诗歌注释中出现了无数次。
某天,冬日很暖,寿昌公主在含章殿的屋檐下摆了一张榻,白日而卧。殿前有几棵腊梅树,有几朵梅花飘下来了,其中一朵轻柔地打着旋儿,落到寿昌公主的额头上。寿昌公主看来跟史湘云一样,是娇憨的姑娘。她醒来之后,对额头上的梅花浑然不觉,顶着它走来走去。宫女们笑着上来帮她摘掉花瓣,但是公主的额头上已经印上了花痕,就像投影上去一样,栩栩如生,洗也洗不掉,三天后,才渐渐淡了。
宫女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这种妆就成了宫廷日妆。但腊梅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这种装扮传到民间,世间女子都学了起来,像《木兰诗》中木兰恢复女儿身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就是面部的贴花,又称花钿。
“梅花妆”后来有所发展,不只是黄色,还有红色绿色;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金箔,还有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贴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涂上金粉,贴在额上,比金片更轻薄精致。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再说回寿昌公主。传说就是传说,经常传着传着,就背离了事实。且不说含章殿是宫廷正殿,大臣太监出来进去的,大姑娘躺在那里实在不太可能。而且大冬天的,一躺就睡过去了,宫女们也不照料唤醒,任她着凉,也不太可能。花痕洗之不去,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梅花妆”只能是寿昌公主有意为之,也许是掩盖水痘疤痕什么的——算了,破坏传说是煞风景的行为,现在还是来探讨另外两个话题。
一是“梅花妆”为什么会流行起来?寿昌公主是宋武帝的女儿,这个“宋”是六朝(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的那个“宋”。六朝的社会审美就是喜欢绮靡之风,衣裙多繁复装饰,甚至织进金线。金、翠、红是主色调,头饰和衣饰是搭配的。在这样的艳妆之下,寡淡着一张脸显然很不协调,所以社会审美迅速认可了在面部也贴金描翠的方式。隋唐两代延续了这种审美,特别是唐代,贴花钿的风气很强劲。花钿变得很大只,一张脸甚至贴好几片——大约唐代女子的脸胖大,不多贴些显得太空旷。到了宋代,女子的服装色彩渐渐素淡,“梅花妆”就渐渐消失了。
二是为什么要在面部贴花?这其实有动物的求偶特征。大凡动物,面部都有对称的花纹。六朝以来直到唐代,女子的求偶环境比较宽松,特别是未婚女子,贴上花钿,等于在脸上写了征婚启事。尽管没有明文规定说已婚女子不可以贴花,但“黄花闺女”——只有闺女,才可以贴黄花,成为约定俗成。现代女孩子也有在脸上贴星形亮片的,但中年妇女贴亮片就有点神经了。
到了晚唐,面部贴花似乎越来越红火,而且是以翡翠玉片(一说翠鸟羽毛)为主——“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玉片是有点重量的,用米饭粘肯定不行,劳作出汗还会掉下来,很麻烦,容易让人分神。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里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可见贴花钿的胶粘性很强,用的是方便的“呵胶”——刷在贴花背面,呵口气就有了黏性,比贴邮票还方便。呵胶是用鱼鳔捣熬制成,叫鱼鳔胶,粘家具木器都不成问题,贴在脸上对皮肤也没伤害(还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呢),用热水泡一下就自行脱落了。
宋武帝女寿昌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太平御览·杂五行书》
F. 梅花的别称
梅花(蔷薇科杏属植物)一般指梅(蔷薇科杏属植物)。别称:春梅、千枝梅、红梅、乌梅。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6)梅花公主祠扩展阅读:
梅花在中国的地位很高,而中国在梅花品种上也有着相当的权威。1998年,中国拿到了梅品种国际登录权,这是一种鉴别、判定花卉植物知识产权的母权。也就是说,新发现或新培育的梅花观赏品种,要通过“国际登录权威”审定和手续才能成为国际承认的新品种。
花蕾(梅花):微酸、涩,平。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果实(乌梅):酸、涩,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G. 梅花的别名是什么
1、暗香
梅花的代称。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2、百花魁
喻梅花。宋 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又借喻美女。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午夜漏声催,行踪问者稀。天街游乐处,看尽百花魁。”
3、冰魂
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清 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闲门客里,叹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4、第一香
梅花代称。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5、国香
本指兰花。《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又借指多种花卉,也成了梅花代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6、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唐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柳永《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明 何景明《二月见梅》:“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
7、寒英
指梅花。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8、寒客
腊梅的异名。宋 程棨《三柳轩杂识》:“腊梅为寒客。”
9、花魁
多指梅花。以其开于百花之首,故称。宋 卢炳《烘堂词 汉宫春》:“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10、寄春君
梅的拟人之称。谓其能传递春的信息。元 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11、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梅谱》:绿萼梅,北之九疑仙人。”
12、九英梅
蜡梅的一种。亦简称为“九英” 。《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梅谱》云:“子种,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谓之狗蝇,后讹为九英。”
13、冷金
指腊梅。其花瓣色黄如金。耶律楚材《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雪里冰枝破冷金,前村篱落暗香侵。”
14、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张元干《十月桃》:“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明 张祥鸢《水边梅》:“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15、冷香
梅花的代称。曾巩《忆越中梅》:“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又指花、果的清香。唐 薛能《牡丹》:“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干雨正开时。” 王建《野菊》:“晚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另外,还借指美女。清 侯方域《梅宣城诗序》:“‘昔年别君秦淮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冷香者,余栖金陵所与狭斜游者也。” 纳兰词《齐天乐·塞外七夕》:“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16、玲珑
梅花的美称、喻指。韩愈《春雪间早梅》:“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17、罗浮梦
梅花代称。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因以借指梅花。唐 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文征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佩陆离。”
18、罗浮魂
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蓬图》:“江南烟色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
19、梅钱
指梅花瓣。孔尚任《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
20、梅妻
对梅花的戏称。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为乐,故有梅妻鹤子之谓。后以梅妻指代梅花。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只剩乱涧间腾鼯鼬。”
21、梅朵
梅花。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22、梅兄
对梅花的雅称。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杨万里《烛下和雪折梅》:“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元 戴良等《对菊联句》:“缔芳笑兰友,论雅傲梅兄。”
23、梅英
梅花。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宋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24、木母
“梅”字可拆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贵显·称旨除官》:宋神宗问叶涛曰:“‘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 涛曰:‘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 元结《演兴·初祀》:“山之乳兮葺太祠,木孙为桷兮木母榱。”
25、奇友
蜡梅的别称。《事物异名录·花卉·蜡梅》引明彭大翼《出堂肆考》:“曾端伯以蜡梅为奇友。”
26、清友
梅花的别称。因其清香淡雅,又为“岁寒三友” 之一。明 都卬《三余赘笔·十友十二客》:“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27、清客
梅花的别称。以花拟人,以其开于冷清的冬季,故称。宋 姚宽《西溪丛语·十客》:“梅花为清客。”
28、琼英
梅花代称。元 无名氏《一枝花·惜春》:“春阴低画阁,梅瓣琼英落。”宋璟《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29、癯仙
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30、寿阳花
梅花的别名。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元 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
31、腊花
腊梅的别称。姜夔《浣溪沙》词序:“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32、疏香
梅花的代称,谓其清雅淡香。宋 李元膺《洞仙歌》:“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金 赵伯成《蜡梅》:“冷艳疏香寂寞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33、疏影
本写梅姿,后因以指称梅花。范成大《古梅二首》:“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34、酥花
指梅花。苏辙《戏赠李朝散》:“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陆游《朝中措》:“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陆游《冬至》:“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35、霜女
即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借指梅花。张先《南乡子》:“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宋 张耒《明道杂志》:“霜女遗灵长着素,玉妃余恨结成酸。”
36、香雪
梅花的代称。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湖墅有三胜地,西溪之梅名曰香雪。”龚自珍《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蒙蒙香雪一千枝。”
37、雪友:
梅花的喻称。梅尧臣《读吴正重台梅花》:“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38、雪肌
梅花的喻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宋 吴师孟《蜡梅香》:“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伫,雪肌清瘦。”
39、雪梅
梅花色白,故称。唐 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杜牧《代人作》:“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范成大《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雪梅同雪鬓,相对两凌寒。”
40、雪霙
梅花的喻称。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西湖观梅》:“番阳张彦实兄楚材,为秘书监,约彦实观梅西湖。彦实作诗云:‘天上新骖宝辂回,看花仍趁雪霙开。’”
41、艳魄
梅花的喻称。清 贺裳《腊梅花赋》:“分寒枝于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于罗浮,惟沾醉腻。”又美女的魂魄。皮日休《太湖诗·练渎》:“艳魄逐波涛,荒宫养麋鹿。”明 高启《吴女愤》:“渔灯照艳魄,夜冷珠衣薄。”
42、一枝春
梅花的别称。《太平御览》:“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宋 陈师道《和豫章公黄梅》:“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清 余梦易《一萼红》:“算消息、江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43、驿使
梅报春信息,故称。但用得太死太多,曾被陆游批之。陆游《老学庵笔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44、玉蝶
指玉蝶梅。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玉蝶横斜树,金泥小画屏。”玉蝶梅是梅花中珍品。宋 王世懋 《学圃杂疏·花》:“曾于京师许千户家,见盆中一绿萼玉蝶梅,梅之极品,不知种在何处。”元 王逢《杂题》:“藻池岸匝水仙井,满面香飘玉蝶梅。”清 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康熙六巡江浙》:“次日,﹝康熙﹞幸虎丘,登万岁楼。时楼前有玉蝶梅一株盛开,芳香袭人。”
45、玉妃
指梅花。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徘徊。”宋 汪元量《越州歌》:“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6、玉奴
本指美女,后成了梅花的喻称,谓其高洁如美女。吴文英《天香·腊梅》:“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寿阳纤巧。”王沂孙《花犯·苔梅》:“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月地雪阶漫一樽, 玉奴终不负东昏。” 周紫芝《浣溪沙》:“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
杨贵妃小名。”唐 郑嵎《津阳门》:“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乃太真小字。” 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
又泛指美女。苏轼《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 明 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7、玉玲珑
梅花的别名。谓其高洁如玉。毛滂《玉楼春·定空寺赏梅》:“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元 刘炳忠《江边梅树》:“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48、玉梅
白梅花的美称。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范成大《樱桃花》:“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49、玉面
梅花喻称。以其冰清玉洁,如美人之面。宋 魏杞《虞美人》:“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50、玉霄神
梅花别称。谓其高洁,似天仙一般。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释明本《梅花试》:‘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
51、状元花
梅花的别称。谓梅花为花中魁。宋 徐清叟《净明院和御制诗》:“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52、南枝:借指梅花。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赵次公曰:“南枝,梅也。”宋琬《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53、寄春君:梅的别称。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54、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冯贽《云仙杂记》:“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段成己《嗅梅》:“玉骨那愁瘴雾伤,好将经卷伴南荒。”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55、玉鳞:喻梅花瓣。李群玉《人日梅花病中》:“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张煌言《梅花和中峰大师韵》:“铁骨珊珊疑有韵,玉鳞寂寂回无尘。”朱鹤龄《丁未元旦》:“梅吐玉鳞明净榥,柳含金镂曳朱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