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国画梅花竹子

国画梅花竹子

发布时间: 2021-02-19 05:45:46

1. 求助简单临摹国画,诸如梅花牡丹、竹子等,就是那种画完后可以直接上颜料的那种国画,[email protected]

没有这种!画完后给你上颜色,除非是临摹宋人小品,也就是画工笔!人家给您画好白描,可是如果你不会画画,你染色都会是问题啊!

2. 画竹子梅花诗词

梅花:
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冕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3. 国画竹子和梅花在冬天时的景象视频

竹子的叶上和梅花的干上留白并用花青渲染背景

4. 梅花竹子画挂着进门对面吉祥吗

要看你挂画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风雅,怎么挂都可以。如果为了风水,迎门挂山水比较好,或者是有鱼的,再或者是厉害的人物。一是为了挡煞气,二是为了藏风纳水。可以关注我一下,我可以随时回复你。

5. 国画题词:4尺三开的国画,写意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竹子,兰花......

梅兰竹菊,四季长存抄同学谊
芙蓉丹荷,一生难忘导师情
图题:满园芬芳
落款:某某人,某某年月日 题赠老师同学
印章
说明:花不求全,少点什么也不必在意,桃李满园,情深意浓,意思到了就好。
字体:自然是毛笔书写为好,真草隶篆皆可,不必拘泥。但写意画题字,以行书、章草为首选。
此外:如果是同届或者同班同学,“同学”二字也可以改为“同窗”。叫导师似乎比“老师”好。

6. 竹子和梅花在一张画上好吗

当然好。这是名画
古人说 松柏风度 梅竹情操。又说 梅竹言志,中国人历来推崇梅花品格,凌版霜傲雪,竹子品质权,刚直虚心。为历代中国人敬仰,大量梅竹画流传于世,一直到现在,包括最有名的古代和当代画家,像郑板桥,石涛的梅竹画,都是名画,收藏在博物馆里。

7. 画梅花和竹子落款青云是谁

梅花的精神就是抄那种“不管历尽多袭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梅花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 迎霜斗雪,绽放在风雪中,高洁、坚强、谦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也给人以发奋图强的激励。梅花在传统文化中是高洁、傲骨的象征,被人们誉为钢筋铁骨,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梅花欢喜漫天雪,冻苍蝇未足奇”就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8.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画的马虾,梅花竹子那一个最出名

画坛有齐白石的虾,王成喜的梅,黄泽金的龙,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黄专永玉的猫属头鹰,刘大为的骆驼,张善孖的虎,张大千的猴,任伯年的猫,吴昌硕的桃,黄胄的驴,娄师白的鸭,吴作人的鱼,李可染的牛,李苦禅的鹰之说。

9. 谁能推荐一些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梅花、竹子国画作品

中国国画历史上,金农的梅花最出名,郑板桥的竹子最出名。这里只能发一幅照片,我给您一副郑板桥的竹子吧!金农的梅花您可以上网搜索。</a>

10. 梅兰竹菊的竹子谁画的

兰:古代的赵孟坚 现代的杨瑞芬 菊:温泽辉 梅:王元章 齐白石 竹子的你自己知道啦
国画四君子是我国国画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作品的总称,象征了君子清高的品德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品德
梅,傲雪清高者也;兰,孤芳幽沁者也;竹,操节高洁者也;菊,隐逸傲霜者也。
国人赞四君子--梅兰竹菊由来已久。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远、风骨逸致、荡污涤垢、亮节不阿;使人襟阔、风逸、格高、趣雅,深博国人千秋爱戴、普天共识。

国画四君子
要欣赏中国绘画,对中国画中有名的“四君子”是不可不进行了解和研究的。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热点内容
七夕各式礼物 发布:2025-05-25 04:39:23 浏览:2
淤泥盆栽植物 发布:2025-05-25 04:39:23 浏览:804
六瓣荷花折纸 发布:2025-05-25 04:36:23 浏览:403
介绍梅花一 发布:2025-05-25 04:36:22 浏览:878
荷花半圆画 发布:2025-05-25 04:31:56 浏览:600
七夕贷款 发布:2025-05-25 04:24:43 浏览:137
女人心花语 发布:2025-05-25 04:10:18 浏览:414
百合的芬芳 发布:2025-05-25 04:08:16 浏览:108
兰花饺子的包法步骤 发布:2025-05-25 04:02:43 浏览:617
余姚茶花 发布:2025-05-25 03:59:32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