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武汉樱花和服

武汉樱花和服

发布时间: 2021-02-18 10:57:11

① 武汉樱花崇洋媚外作文

布置这种作文的老师是极端民族主义者,而且还很文盲。是不是外国人穿旗袍也是崇回洋媚外?外国人吃中餐也答是崇洋媚外?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穿中国衣服吃中国菜,我中国人和樱花合影就不行?
樱花招惹你老师了?日本人喜欢樱花,我就不可以喜欢?是不是流氓喜欢吃西瓜,我就不能吃西瓜了?
是不是杀人犯穿衣服,我就不能穿衣服了?

穿和服是崇洋媚外,那我穿西装,穿T恤,穿牛仔裤,穿休闲鞋,穿篮球鞋是不是崇洋媚外?是不是我要回去穿长袍马褂?或者干脆去穿汉服?

问问你那文盲老师,我们现在写作文是从左往右写,这样是不是也算崇洋媚外?我是不是要从上往下,从右至左去写字?现在是法治年代,开放的时代,告诉你那文盲老师,少在别人脑袋上扣大帽子。

② 武汉市珞珈山的樱花时节,为什么要穿着和服拍照

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韩国也有樱花,怎么没见到过在韩国旅游的穿和服同樱花照相呢

③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男子穿疑似“和服”赏樱遭保安殴打,叫嚷“我穿的是唐装”

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估计已经有了想法。所以我接下来的回答仅供参考,如果不符合你的想法也请不要介意。
以下是我的回答:
一:人权,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能对他人进行非法的人身攻击,更遑论要求别人不能做违背当事人主见的事。
二:倘若穿和服就是不爱国,那不爱国的人可能不在少数,想必当下这个时代,观看日漫的人也不在少数,倘若仅仅因为爱好就要被冠宇不爱国的污名,那我也无话可说了。诸如唐装,汉服等等服饰,在日本也有不少的爱好者,网上的舆论说是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在中国爱好和服就要被说是愚蠢,无知,不爱国,我想,这是气量的问题,更是民族信心的问题。这里不继续说了。
三:根据我对事件的了解,保安在刚开始,只是去劝架的,之后如何我也不清楚,假设情况是发生在保安见到穿和服的(学生)就打人的极端情况吧,当我说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是不是和某段时间的抢砸日货很像,而国家对抢砸日货的态度是理性爱国,不要进行这样的不理智行为,想来应该就明白这样的行为到底是愚蠢还是睿智了。
四:抛除理性的思考,回归到感性的认知上,都是些什么人更容易做出这样的行为呢?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以及思维固话的老人,他们的行为相比较而言更显偏激,当然,也不排除部分特殊情况,那么是因为什么使得这部分人更容易做出这种行为?我认为的几种可能,大环境的影响,我前面有提到民族信心,这是一种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种可能非常的恐怖,诸如网络暴力,谣言等等,大部分人都不觉得错。或者说,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这种错误就变得正确了。我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在一个深山的村子里,当地村民拐卖妇女,以此结婚生子,当jc调查到当地时,全村暴动,将jc赶了出去,因为当地人根本就不觉得拐卖妇女有错,更不明白违反法律的严重性,是不是很恐怖?而更恐怖的言论是:不知者无罪。当两种情况叠加在一起又变成了社会常态,我想这一定是病态的社会,这和我国现在的情况有些类似,当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也不在少数,举个例子,鄙视hei人,歧视印,仇视绝大部分guojia,以及莫名其妙的行行争第一??
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的思考,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实际情况请不要对号入座,因为我的思考大部分都是假设在极端情况下的,谢谢

④ 对于中国人穿和服跟樱花拍照的看法 高中议论文!!!急~~~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3月21日下午3时左右,一对母女在武大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
欲在武大樱园留影,却因为穿了和服,便被以这种方式赶出,落得个“落荒而逃”的下场。如果不是有报道的图片文字为证,实在有点难以想象。然而,这是个真实的“事件”,就发生在著名的武汉大学。
我毫不怀疑,那个率先发起声讨的武大学子和他的同伴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但一个常识在于,爱国从来都不是有多么漂亮的言辞口号,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声讨“和服母女”的武大学子及其同伴的的行为,特别他们的言语——“虽然和服有美丽之处,但它毕竟是日本人特有的服饰,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有种异样的感觉”,昭示出他们对爱国理解的偏差——这不是爱国,而只是一种模糊的情绪,一种貌似有理的宣泄。由这种情绪催化的行为,便是让那对母女“滚出去”,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声讨者有表达的权利,并且可以借助网上同样的声音来壮大自己的底气——新浪网上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网友认为“中国人穿和服拍照挑战国人神经”。不过,在我看来,由众人声讨而促使“和服母女”走开,并不能证明起部分同胞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如何的高明,如何能无往而不胜。相反,在本质上它与爱国无关。穿和服的母女所做的只是一次简单的公民行为,被情绪化的批评介入,进而有媒体报道,放置在网络上,引发讨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等宏大的词句瞬时涌现,以至成为一个事件,一个景观。这便是这个事件的生成过程。
这不是爱国的行径。这也不是可资表达爱国的借口。这个一开始由几个学子情绪化催生出来的事件,演变到现在,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它固然让我们看到不少年轻一代内心潜藏的愤怒的力量,但这一回所依托的却不是理性、务实的表达渠道。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才是一种对民族、社会负责的态度,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理性表达,实际上就是说要考虑到我们行为的后果,就是不冲动,克制,冷静。驱走这对照相的母女,在某种意义上看,恰是以情绪化的爱国为理由,裹挟冷暴力,伤害他们个人选择、表达的权利与自由,亦是对爱国主义真正内涵的消解和破坏。
在一定程度上,这其实也是将日常生活政治化的体现。日常的消费和举动,一旦被强行植入历史场域,或将之与某个概念挂钩,就可能出现某些偏向。比如,日常生活的消费,有国人愿意到家乐福,或习惯用日本品牌,他去买去用就是了。不要以为到那买东西,就是汉奸,就要抵制,这个太严重了,会伤同胞的心,对自身也是一种戕害。
爱国不是行为艺术,不是吵嚷和吆喝。今天,对普通民众而言,爱国,就是去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文明的人,懂得爱、恨,以及宽容。尤为关键的是,要能够将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那种对外的亢奋心态,更多地转移到解决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面来。

⑤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2

我是武大的学生,帮你看看吧。
写这篇作文,首先你要了解武大樱花与内和服。武汉大学容的樱花乃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后,驻扎在武汉大学的日本军队种植的,以解思乡之愁;建国后中日关系正常后,国务院将日本赠送的樱花分了一批给武大。。。。和服是日本的标志性服装,就像我们的中山装。
韩国留学生为什么大为不解?当然是对有些人忘记历史的不解。题目中选取韩国留学生也是别有用意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韩国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也曾早日本的蹂躏,因此他们和很多中国人一样痛恨日本。中国人和韩国人是怎样对待历史的?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概从这个角度来立意就很好了。
当然,你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认为韩国人把对美的欣赏和历史的东西绞到一起是不对的,痛恨日本军国主义不要痛恨和那无关的樱花和和服,比如可以拟题----《樱花无罪》。
好了,ok,就写到这儿,这是一个好题目,一定要好好写。

⑥ 根据“武汉是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

诚然,“树本无辜”,“景物无分国界也”。1946年武大复员珞珈山后,广大师生看到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花木,虽国仇校恨犹历历在目,但却并未对其加以伐挞,而是选择了与这些美丽的“国耻花”为伴。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它,喜欢它,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对樱花的喜爱和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愤恨,根本就是两回事;单纯的艺术欣赏和民族仇恨的情绪,实在不应强扯在一起。类似的例子,近如青岛中山公园的樱花,亦是在1915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种下的,但自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青岛市民每年都要去赏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游园盛会——樱花会,并一直延续至今。1924年以后,此景甚至还以“东园花海”之誉,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近年来,前往青岛中山公园“樱花会”赏花的海内外游客和市民,每年都在百万人次以上;远如身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之一的美国首都华盛顿。自从1912年日本人送了美国1870株樱花树的大礼,樱花树便在华盛顿扎根开花,让这座城市成了世界上除了日本之外,樱花树最多、最具规模的地方。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华盛顿都要举行樱花节(National Cherry Blossom Festival),以纪念日本樱花被引入美国。虽然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对这个“如此卑劣的民族”(美国总统罗斯福语)的强烈愤怒,导致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兵戎相见,但美国人并未因此而迁怒于从日本引进的这些樱花,而是照样过他的樱花节,并且还不断扩大华盛顿地区樱花栽植的范围,美国农业部下属的美国农业研究院(ARS),还不断培育新的樱花品种,来满足公众的需求。由此可见,不管是中华民族,还是美利坚民族,在他们的民族文化心理中,都存在着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既然“白宫前亦樱木成林”,我们又何必对武大珞珈山的樱花耿耿于怀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30年代末日本人在珞珈山种下的这批樱花,不仅是对广大师生进行国耻教育的好素材,同时也是武大的科学工作者开展科研的好对象。当年周鲠生、李达等诸位校长对这批樱花均未伐之,大概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在武大,就有这么一位观察、记录和研究了樱花将近60年的老教授——萧翊华先生。萧老先生是湖南涟源人,生于1927年,自幼在农村长大,日本侵华,“长沙大火”之后,他的学校几次搬迁,饱受战乱所造成的颠沛流离之苦,对日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深有感触。抗战胜利后,萧翊华于1946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就读,当时的系主任正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先驱之一张珽(张镜澄)教授。1947年3月,武大师生在复员武昌之后,首次迎来了珞珈山日本樱花的盛开。于是,张珽教授将自己的课堂搬到了樱花树下,为同学们讲起了这批樱花的来历:

“樱花属蔷薇科,落叶类乔木,是日本的国花。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樱花又称日本樱花。这是当年日本人侵华,把我校开辟为后方医院后,那些伤员们思乡心切而种下的。这本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不过现在,日本人被打败了,这几株樱树反而成了战利品,成为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看到日本的樱花,萧翊华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就个人而言,从民族感情上很难接受;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用科学态度客观分析,樱花是很重要的一种观赏类植物,很有研究的必要。让樱花花期记录作为日军侵华的一项罪证,让后人记住日军在珞珈山留下的印记,于是,这位立志献身科学而又饱受侵略战争之苦的武大学子,怀着这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情,在老斋舍的4个门栋下各选择了2株樱花树(共8株),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观测。1973年后,珞珈山上的樱花又新增了山樱花、垂枝樱花、云南樱花等品种,但为了保持记录的连续性,也为了保持他观测的初衷,他始终将目光锁定在这8株日本樱花上,对其开花期和落花期的记录数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其中,1954-1958年,萧翊华留学苏联,这段时间内武大樱花的花期都是由他的学生、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刘文芳,连同他的老师陈权龙先生(陈赓之兄)一起代为记录的,而刘、萧二人也最终由樱花做媒而走到了一起;“文革”期间,这份记录资料在抄家中幸存,1973-1976年,萧翊华又先后被下放到武大沙洋分校和襄阳分校,这期间代为记录樱花花期的,仍然是他的妻子刘文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使得他们的女儿萧玫后来也加入到了观察记录樱花的行列。
萧老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地观测樱花花期,在全校是出了名的;同时,萧老预测樱花花期能八九不离十,在武大也是出了名的。每逢学校要开校友联谊会,校友们想在樱花灿烂中回忆大学时光,组织者必然会向萧老咨询,然后根据萧老的预测来确定开会时间。萧老对樱花花期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从90年代开始的。他发现近十年来樱花开花提早的趋势特别明显,结合武汉50多年来的气温记录,他终于摸到了关键所在。1997年,为纪念陈权龙先生诞辰80周年以及中日邦交恢复25周年,萧老和妻女合作,写成《珞珈山日本樱花五十一年的开花期与气温变化的关系》一文。萧老这篇文章在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交流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认为,萧老提出的不仅是樱花花期预测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观赏类植物的花期预报。1999年,湖北省气象科研所根据萧老无偿提供的记录资料,经过近两年的开发,补充、完善了气温、湿度、光照、日均差等相关资料,初步建立了一个樱花花期预报模式;2001年,该所通过武汉各大新闻媒体,提前三个月对外发布樱花花期,预测结果与开花期误差仅为2天。
在萧老写成此文的当年,他正好有位学生留学日本,便让其将这篇文章翻译成日文,介绍给日本老师。这个日本人看完文章后很惊奇:“没有想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位老师,靠个人的力量把日本国花的观测做得如此完整,日本对樱花花期的最早记载也仅始于1953年。”日本气象厅最早是从1953年3月5日开始选定几株樱花树,用作标定樱花季节是否开始的。没想到自己记录的樱花的历史比日本还要早上好几年!这一点尤其让萧老兴奋不已。他说:

“在记录之初,我没想到50年后这些观测资料会传到日本,会向当年侵略我们的日本人证明中国人是不会忘记历史的。”
“其实,只要你深入研究,会发现樱花和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樱花也有着强烈的武士道精神。开时全体绽放,毫无保留;落樱时,也义无反顾,随风而去。”

从1947年至今近60年的时间里,武大樱花每年的始花期、落花期、持续天数及原因,都巨细无遗地保存在萧教授的记录里。萧老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繁殖生物学、物候学、气象学、生态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均有相当贡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想记录樱花到60年!即使我死了,我还会让自己的女儿、孙辈继续记录樱花、研究樱花!”目前已近80高龄的萧翊华教授,近年来经常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萧老还曾向笔者表示,今年(2005年)将会是他第59次记录樱花花期,到明年就满60次了,这让他特别高兴;而且,在中日关系史上,今年还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后,《马关条约》签订110周年;是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10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60周年!老人家如此深厚执着的樱花情结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实在令我等后生晚辈叹服不已。
事实上,身为武大学子,又有多少人不曾有过自己那份独特的樱花情结呢?无论是国耻的标志也好,友谊的象征也好,武大的樱花的确已远远地超出了普通花木景观的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浸透出意味深长的人文气息。那些视珞珈山樱花为“国耻花”的武大学子们,他们自发地在游人中散发传单,大声疾呼“樱花虽美,国耻勿忘”[9],努力利用“樱花节”对广大同学和游客们进行爱国教育;在他们的推动下,校方于数年前在樱园老斋舍前竖起了一个“武汉大学樱花简介”的指示牌(但其中却有几处明显的史实错误,本文前引部分注释已对其进行了一些纠正),向观光者讲述着那段永难磨灭的历史。而更多的武大学生只是将樱花当作一种普通花卉来看待,而不是让这些本身无辜的花木承载起太多政治文化层面的内容。在他们的心中,武大一年一度的樱花盛开,是一种唯美的心境,和一种激起美好青春回忆的珞珈情愫。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时至今日,珞珈山上的樱花,早已成为武大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甚至是深入骨髓的一部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浪漫的武大人,便开始将老斋舍一带区域称为“樱园”,将老斋舍前植满樱花树的小路称为“樱花大道(樱园路)”,将老斋舍称为“樱花城堡”,将自己在老斋舍的住所称为“樱花树下的家”,甚至将“落英缤纷”一词改为“落樱缤纷”,继而是——“珞樱缤纷”!
1982年10月,“那个永恒的星期天”,就在桂园教三001教室,武大诗人群聚拢在一起,成立了后来被推举为全国高校十大文学社团之一的浪淘石文学社。次年,在樱花盛开时节,浪涛石文学社举办了一次仅限于校内的诗赛,但其影响仍不胫而走,迅速在武汉和全国高校产生重大影响。于是,1984年正式命名的武大“樱花诗赛”,就真正把武汉高校的诗人们凝聚在了一起,并推向全国。樱花怒放的三月,最美的不仅仅是在枝头,而是婆娑在诗意缤纷的稿纸上和蘸有纯粹活动的符号间。在这里,青年学子以诗的方式吟诵春天,吟诵青春,畅谈理想,展望未来,胸中激情洋溢校园。历经20载春秋,至今仍长盛不衰。1985年,紧随“樱花诗赛”之后,武汉大学书画协会又发起了“樱花笔会”,20年来,亦是备受瞩目。1987年3月24日,刘道玉校长参加首届“樱花书市”,倡导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
此外,以樱花和樱园为背景的武大校园原创音乐经典作品也是层出不穷。生命科学学院95级学生彭挺,以一曲《樱花树下的家》,一举夺得首届武汉大学校园歌曲大赛冠军。而在每年樱花盛开时,彭挺都会回到母校的樱园平台上,用他那心爱的吉他深情地弹唱:

半个月亮珞珈那面爬上来,又是一年三月樱花开
这一别将是三年还五载,明年花开你还来不来
我真想这一辈子坐在樱花树下,弹着我的破吉他
雪白的花瓣贴着脸颊飘落下,美丽樱园我的家

蓝蓝的天空有朵朝北飞的云彩
燕子来自南方悄悄把春天捎来
绿色的春风吹开了今年的故事
你不经意离开摘朵花儿头上戴

暖暖的阳光唤你梦中醒来,窗外的花才刚刚开
多年的日子早已凝结心上,像露珠儿花瓣上徘徊
熟悉的歌儿在这寂寞日子里再次在平台上回旋
唱歌的人已背着他的梦想,搬去了彩虹的那一边

终于向天空敞开你广阔的胸怀
用青春为大地调出了自己的色彩
流浪的小孩感到了疲惫的时候
樱花树下的家盛开者等你回来

半个月亮珞珈那面爬上来,又是一年三月樱花开
这一别将是三年还五载,明年花开你还来不来
我真想这一辈子坐在樱花树下,弹着我的破吉他
雪白的花瓣贴着脸颊飘落下,美丽樱园我的家

梦中的樱花伴着珞珈的晚霞
你我曾在樱花树下渐渐长大
明天你将启航去向海角天涯
别忘了她咱们樱花树下的家

2003年5月,“非典”的阴云尚未完全消退,武大校园却因为一个名字而灵动活跃——《珞樱》。这是由阳光体验网(http://www.tiyan.com.cn/)推出的武大首张学生原创作品集,而且也是全国高校范围的一次创举,其诞生的全过程,从作品创作到加工制作,甚至到获得正式出版和发行,一切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这张专辑在经历了8个月的酝酿之后方才面世,在武大校园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专辑的作品来自武汉大学原创音乐协会、青骑士剧社、踪点戏剧社、文华戏剧社、浪淘石文学社、春英诗社、黑白之梦摄影协会等学生社团的成员,形式包含了音乐、DV、文学、戏剧、摄影等,可以说涵盖了当今大学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由蒋志轩作曲、朱旻填词、侯艳筠演唱的《樱园梦》一曲,堪称自彭挺的《樱花树下的家》这首歌面世以来,武大校园原创音乐的又一个经典之作:
追飞扬花瓣 追飞走的梦
登上城堡远望 遥岑入明眸
湖光与山色 山烟与阁楼
天边掠过流星 身边人无踪
许个愿 就当是 梦一场

遥想当年 勇气灌肠 登顶望空
日日笙歌入夜 人生尽欢
笑谈世俗 年少不知愁滋味啊
天高任我飞 痛也敢追 也不悔

时过境已迁 岁月啸耳边
蓝色女孩已成 春日樱花梦
光阴虽无刃 抽走留伤痕
风拂城脚无声 夜深催人冷
再登顶 望皓月 哭一场

还曾记否 黑白相片 那日楼头
一颗心如何不向磨难低头
再次看到风吹过 樱花儿飘落
不认识的身影在追逐 不肯走

2003年圣诞节前夜,由《珞樱》制作组原班人马创作的电影——《魔魇》在学校首映,再次引起巨大轰动,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这部由武大学生独立拍摄的校园DV,也是以樱园为故事背景而制作出来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珞樱”依旧缤纷,在美丽珞樱的熏陶和洗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武大学子,也一定能够将武汉大学的校园文化继续推向繁荣,直到永远。

⑦ 如何看待“武大樱花和服”事件——评议式片段训练15篇范文

高二(8)班 张佺佺 高二(8)班张静娉 穿着华美的和服,漫步于樱花内织成的花海下,是何等容的浪漫与惬意啊!但是,同样的行为发生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树下,却成了众人的焦点。缘何如此呢?因为这是一对中国母女穿着和服再武大盛开的樱花树下拍照,她们的行为揭开了樱花树下的历史——那一段8年的抗战史,那一段惨绝人寰的血腥,那一段羞辱的历史!她们的牵手,沉重了武大的呼吸,她们的投足,践踏了民族的尊严,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抨击。可以说,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抹之不去的心结,这一段历史更是中华民族抹之不去的伤疤。她们这样做,不是撕开伤痕往伤疤上抹盐吗?或许有人会说,时间会将痛苦冲淡,然后随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消逝。但是

⑧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男子穿疑似“和服”赏樱遭保安殴打,叫嚷“我穿的是唐装”

武汉大学是国内一流大学,穿着这种衣服去赏花不合适,制止他们入校赏花没错。如果保安行为过当,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⑨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樱花季,小哥哥穿汉服赏樱花,被误认为(和服),遭保安撕打

穿汉服不违法,就算穿和服,也是法律允许的,打人者违法,应受到法律的惩处。

⑩ 关于武大校园母女穿和服的辩论

这种论题啊…………比如高级餐厅里你如果穿的邋邋遢遢,你也会被请出去。穿衣服要分场合。

在武大樱花树下穿和服,是让人不舒服的。因为:

第一:日本侵略军攻占武汉后,把武大作为指挥部使用。为了缓解士兵“思乡之情”同时“炫耀武功”这才种下的樱花。是一段耻辱的历史。是武大学子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xwwc/200803/t253637.shtml

第二:武大有校规不许穿和服在樱花树在拍照。
(不过……2009年的该文件取消了这一条……所以……要慎用)

●武大办字〔2002〕7号

…………
………………
二、不允许在校内穿和服照相;不允许攀枝摘花;不允许张贴商业性广告(包括挂横幅)和其它经营性宣传品。

三、在校内举行的集体活动要从严控制。凡涉及到跨院校、跨单位、校内跨院系和校外其他单位在校内举办的集体活动,如联谊、会议、办班、展销等,原则上不在樱花开放期间举行。确需举办的,须向校长办公室申请,履行审批手续。

………………

武 汉 大 学

二○○二年三月七日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2-03/18/content_320350.htm

热点内容
静海花卉 发布:2025-08-30 03:20:07 浏览:597
破鞋白百合 发布:2025-08-30 03:12:15 浏览:687
苏丽思花艺设计招聘 发布:2025-08-30 02:52:13 浏览:224
浪花一朵朵周五周六更新吗 发布:2025-08-30 02:47:22 浏览:868
樱花樱花祭 发布:2025-08-30 02:42:12 浏览:431
七夕评选 发布:2025-08-30 02:32:12 浏览:100
我想买一朵花 发布:2025-08-30 02:25:19 浏览:23
情人节送大葱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30 01:42:53 浏览:312
梅花冲 发布:2025-08-30 01:32:06 浏览:223
圆叶子的盆栽植物 发布:2025-08-30 01:29:27 浏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