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梅花的教案
1. 古诗《梅花》幼儿园中班教案如何写急急 王安石的的《梅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línɡ( )寒 yáo( )远 ( )巧 ( )动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每( ) ( ) ( ) (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4 梅花(王安石) 难字: 墙 遥 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 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 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
2. 古诗《梅花》的欣赏与解析
梅花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有几枝梅花 迎着寒风独自开放 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为有花香飘过来 注释 .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3. 梅花的所有古诗
梅花的诗词 :
《梅花》
唐 · 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卜算子·咏梅》
宋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 梅》
宋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唐 · 韩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梅花》
唐 · 罗隐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墨梅》
元 ·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梅·其一》
宋 ·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
唐 · 李中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 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
《梅花》
元 ·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杂诗三首·其二》
唐 ·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山园小梅·其一》
宋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红梅》
宋 ·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西洲曲》
南北朝 · 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
《赠范晔诗》
南北朝 ·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花绝句·其一》
宋 ·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寒夜》
宋 ·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白梅》
元 ·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早梅》
唐 ·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 ·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