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巍宝山茶花

巍宝山茶花

发布时间: 2021-02-13 13:18:59

『壹』 魏宝山的道教名山——大理巍宝山

巍宝山简称巍山,位于巍山县城东南面约10公里处,面积·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69米。巍宝山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南依太极顶,西邻阳瓜江,东连五道河,北与大理点苍山遥望,绵亘数十里,峰峦起伏,山形似一头蹲坐的雄狮回首俯瞰县城。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葱郁,溪泉叮咚,花繁草茂。绵绵数十里。山中绿树成荫,地涌青霞、花放异彩,前人认为有宝气,故得名。巍山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景区,景点有30多处。除10多个道观外,有洗心间、银粟泉、七星井等新景观,还有古人撮合的美女瞻云、龙池烟柳、鹤楼古梅等八景,这些景观往往与神话故事相关联,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互相交融,形成巍山一大特色。此外,巍宝山还是南诏发祥地,道教名山,如今又恢复了洞经音乐乐奏会和彝族歌会,使这座名山更加璀璨。
1992年巍宝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自唐代开始建筑道观,盛于明清,到清末道教殿宇遍布全山。所以巍宝山名闻遐迩,被称为云南道教名山,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巍宝山为南诏始祖细奴逻的耕牧地。胡蔚本《南诏野史·细奴逻》条记载:“唐太宗贞观初,,其父舍龙,又名龙伽独,将细奴逻自哀牢山避难至蒙舍川,耕于巍山。”随后受建宁国白蛮王张乐进求的禅让建立了大蒙国,自称奇嘉王。以后又由他的子孙统一了五诏,建立了中国西南显赫一时的南诏国家政权。这个南诏国的最初发祥地就在巍宝山。巍山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南诏的发祥地,是清代云南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有省、州、县级文保护单位30多处,有明清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古城,有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有展现候鸟迁徙奇观的鸟道雄关,有建筑风格各异的回族清真寺,有云南省绿孔雀自然保护区。民族传统节日以彝族“二月八”、火把节及回族的圣诞节、开斋节最为热烈。巍山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巍山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中国大网络全书·宗教卷》把巍宝山列为中国的13座道教名山之一。根据史籍记载,巍宝山在汉代就有孟优(孟获之兄)导师在山中传教。明清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的道人移住巍宝山,先后在山中修建了准提阁、甘露亭、报恩殿、巡山殿、文昌宫、主君阁、老君殿、玉皇阁、三皇殿、观音殿、魁星阁、三清殿、三公主殿、财神殿、青霞观、灵宫殿、斗姥阁、培鹤楼、含真楼、长春洞等20多座道观殿宇,鼎盛时期,道人多达上百人。宫观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出阁架斗,工艺精湛,雄浑古雅,雕塑形象逼真传神,雕刻壁画和图案丰富多姿,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文昌宫内文龙亭桥墩上的清代壁画“松下踏歌图”,画面上反映的是彝族打歌的欢乐情景,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摹本曾送北京展出,评价甚高。
巍宝山宫观密布,蔚为壮观。其山分前后两边,宫观建筑布局总的体现了“道德自然”的特点:前山绵亘叠蟑,宫观多藏于密林之中;后山险峻陡峭,宙宇多依山势显建于岩壁之间。
巍宝山三清道观-道场简介:
千古道教祖庭——巍宝山三清道;道场位于巍宝山后山海拔2千多米的峰顶,虽仅占地二亩,实属巧然天成,乃神秘的天造地设之所,是巍宝山风景区标志性旅游景点之一.这里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炉,以古、幽、奇、秀、巧闻名典籍。常遇神仙眷恋,即便时至今日,仍常现祥光瑞气之相,有缘者能见天尊显灵.
自古被道家视为仙山“禁地”。这里是古南诏国的发祥地,因南诏开国国君细奴逻在此耕耘而闻名。自汉代始,陆续有道士觅此潜修,道观依山而建,巍为壮观,至明清道教盛极一时。至今道观还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造遗风,体现出千古道教文化的悠远神韵。圣地除了俯仰皆是的文物傀宝,以自然馈赠著称于世,峰秀谷幽,清溪回流,奇花异草,飞禽灵兽,无不怡愉可人。最是道家茶花,四百年艳丽如初,这里四季皆景,春来雨前品茗,夏观云海岚烟,秋赏桂花圆月,冬至阳光和煦。这里道家田园,卯起酉落,仰可看星月流云,俯可观峡谷村落之美,有诗云:“夜听水流调竹石,昼看云起面前山.实乃明心见性、超凡脱俗的旅游之所、修行之地。
巍宝山除大量道教宫观外,也还有一些佛教寺院,如观音殿、甘露亭。巍宝山道教形成发展过程中,佛教也曾在这里与道教争雄斗胜,同时也有相互的影响和融合,突出表现在“老君点化细奴逻”传说,细奴逻生前,太上老君点化其为南诏王,死后封其为巡山土主,成为云南道教的“巡山神”,即云南道教的一尊主神。这一传说说明中国汉地道教传人云南,为了更好地得到发展,必然要植根于云南民族原始宗教中,吸收营养,与之结合、融汇的特点。
巍宝山前山有一朝天门。朝天门又名准提阁,它是全山的总坊。按巍宝山风景名胜的自然分布,从这里的总坊向前,在前山经过白沙井、土主庙、文昌宫、玉皇阁、观音殿、青霞观、老君打坐石等殿字,一路登山而上,直至山顶到斗姆阁;在后山、经三清殿、培鹤楼、含真楼、长春洞、望鹤轩、封川塔等庙观,返回山下,全程约10公里。巍宝山景点很多,我重点介绍土主庙等几座宫观。
土主庙,又叫巡山殿,或巡山土主庙。歇山式大殿中的塑像即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两旁站立侍者,文武各一,均穿彝族服装。巡山殿门前有几副对联,内容均与细奴逻和南诏国历史有关。
“新村流源远,始祖奴逻耕巍岭;彝族衍庆长,南诏发祥在巍山。”联中“新村”指巍山后山山下的新村---彝族聚居村,当年细奴逻居住这里。巡山殿,始建于细奴逻之孙盛罗皮。彝族群众视细奴逻为土主,新村及附近彝族群众每年来这里两次举行祭把盛会。一次是农历九月十四日,相传这一天是细奴逻的生日。另一次是正月十五,这一次来祭祖,同时将自己已故的亲属的灵牌在这殿前焚毁,让亡魂归祖庙。祭把当天除隆重祭奠外,还举行盛大的踏歌活动,载歌载舞。旁边文昌宫内文龙亭有一幅壁画,就是描绘彝族踏歌的场面。
文昌宫是巍山游览中心。雄伟的牌楼,是文昌宫的山门,大殿与二殿之间,一池清泉,明彻见底,名“龙潭”。过去,当地群众在这里祭祀龙王。因此,此殿又叫龙潭殿。清乾隆年间改为道观后,大殿里供文昌帝君,二殿里供关圣帝君,殿名改称文昌宫。池中这六角形亭阁,名叫文龙亭,沿两边拱桥可至亭前。大家看,亭墩西面这幅壁画,即刚才我提到的,叫做“踏歌图”,它绘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95年)建亭之时。壁画长约1.2米,上半部分清晰完好,下半部分因为水渍,有些模糊。画面表现的是:40人踏地而歌,34人围成圆圈携手起舞;圈内3人起舞,吹奏笙笛,是舞场的中心;圈外亦有3人,吹弹扬扇,似在助兴。图中舞蹈者多为彝装打扮,男的多穿长衫,罩领褂,女的着坎肩,系黑围腰。整幅画富流动感,较真实地再现了两百年前巍山彝族人民踏歌习俗的场面,是珍贵的文物资料。
玉皇阁,供奉的神像较为集中,展现了巍宝山道教神仙系统宏大场面。玉皇阁建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8年),山门为灵官殿,内供的灵官为道教的护法神。过了山门,殿字飞檐重叠,巍峨壮观,一进四院,依山就势,层层而上:四帅殿、天师殿、三官殿、吕祖殿、玉皇阁、依云阁渐次列布。里面把奉着天、地、水三官,吕祖以及财神、灶君诸神。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这里都要举行洞经会,古乐悠扬,热闹非常。
巍宝山顶有座凌空欲飞的殿阁名叫斗姆阁,里面把奉的斗姆为道教女神,为北斗众星之母,故名斗姆。斗姆雕像3眼4头6臂,显示其神通不凡。旁立者为金童玉女。巍宝山斗姆阁在国内道教之中是著名的。斗姆阁为巍宝山登临揽胜佳境。近观前后,林海茫茫,殿阁历历。放眼远望:巍山古城,城方若印,畴似棋样,瓜江如带,一派锦绣风光。
还有,巍宝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好。从山腰到山顶,覆盖着枝叶繁茂的苍松翠柏和各种阔叶林木,其中不乏古树名木,如粗可数人合抱的高山栲、名贵树种云头柏、野香樟等。主君阁(灵宫殿)前的古山茶,为明末清初遗物,高15米,粗28厘米,已生长300多年,现仍亭亭玉立,姿态优美,早春二月,开花达数百朵,花大如碗,红似胭脂。行走在巍宝山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每年农历二月一日之十五日是巍宝山传统朝山庙会,四方游人云集,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交 通:下关至巍宝山可乘班车先至县城,再转乘中巴前往。班车票价 12-16元,县城至巍宝山中巴票价 5-8元。
游览提示:距巍山县城6公里,乘微型中巴,票价6元。
门 票:20元 魏宝山朝山会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到时巍山和邻境大理、洱源、弥渡、南涧、漾濞、凤庆、云县等市 县的各族人民群众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怀着喜悦的心到到巍宝山朝山赶会。巍山民间洞经会在各个殿宇里演奏古朴优雅的洞经音乐,给名山古刹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朝山期间,各地商业单位和个体商贩在巍宝山摆摊设点,经营饮食、食品、山货、书画、儿童玩具、地方名特产品等,满足朝山群众的需要。
其中农历二月十三至十四日,是巍宝山歌会,地点在巍宝山培鹤楼打歌场,周围山寨的彝族群众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 带着萨签等乐器,汇集到打歌场,围成圆圈,举行打歌活动, 他们歌唱爱情,歌唱幸福美满的生活,;歌词内容丰富,舞姿优美,萨签旋律古朴优雅。朝山群众先是围观歌舞,随后都情不自禁地加入打歌行列,打歌队伍多到数圈,人数多达数千人。人们尽情地跳啊唱啊,直到太阳落 山方散。
巍宝山山会起源于道教,据巍宝山古碑记载,始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而巍宝山的打歌则远在南诏时期 就已盛行,因为巍宝山是南诏的发祥地,山中建有南诏祖庙巡 山殿(又称土主庙),内把南诏始祖细奴罗,彝族群众于每年 正月一十四至十六日都要在巡山殿祭祖和举行打歌活动,纪念细奴罗。巍宝山山会兴起之后,发展为群众性的娱乐打歌活动。

『贰』 东寺塔的茶花园

东寺塔于1997年11月开工兴建茶花园,1998年5月竣工,工程投资333万元。东寺塔茶花园用地回4685平方米,分为两个部份,答西面沿书林街对市民开放部分1692平方米,东面市委机关外事活动区2999平方米,茶花园东区与西区之间亭、廊、景墙分隔,形成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的绿色空间。
茶花园亭廊建筑位于东寺塔东面,采用传统园林建筑形式,栗色梁、柱,灰色琉璃瓦戗角屋面,墙面白色。廊墙上镶嵌美女框画面,彩绘昆明八景画。东寺塔西面临书林街,是设有景窗的景墙,墙头风火砖挑出,覆盖灰色琉璃瓦。西面景墙与东面亭廊环绕成长方形院落,园内铺设红砂石板游路。低矮质朴的庭院建筑烘托古塔,东寺塔更显得巍峨壮观。茶花园西面市委外事活动区,以建于民国年间的二层石墙红瓦、中西合璧别墅式建筑为主景,石板游路在园中迂回,设置一组景石,镌刻市委书记杨健强题词。茶花园铺植草坪1500平方米,植物配置以山茶花为主,种植大树云南山茶81株,华东山茶19株,以茶梅、杜鹃、叶子花、地涌金莲、黄槐、广玉兰等花木配景。这里是书林街片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环境。

『叁』 山茶古树有何象征意义

山茶古树是指树龄百年以上,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老树。它们是山茶家族中的寿星,至今花繁叶茂,生长健壮,堪称花卉世界中的瑰宝。

山茶古树是众多植物古树瑰宝中的一员,是活的历史文物、活资料、活教材,更是不可再生的珍稀种质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和了解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它有历史文化载体特征,是展示悠久民族文化的有力见证,也是研究民族史、宗教史的实物依据,是不可多得而又特殊的文化资源。一般200年以上的山茶古树,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山茶美丽,古山茶树更富神韵。它们或生长在庙宇古寺之中,或生长在公园名胜区内,或生长在村寨、宅院,或生长在荒山郊野的古刹废墟上,高柯直立,以其优美的树姿和嫣红美丽的花朵,迎来成千上万的观赏者。1999年,笔者在日本宫崎市儿童乐园里的山茶公园看到一株日本最老的山茶古树,树干直径最大处有2.4米,树龄约480年,花红色单瓣,是宫崎市的象征。坐落在日本本州岛北端有一株山茶树,它是日本分布最北的古山茶树,长有12个大的分枝,树龄也有400多年。我国云南也有不少山茶古树。在楚雄市紫溪山石桑城遗址,有一株传说是当年大理国相国高量成在兴建石桑城时亲手栽种的山茶,叫“相国茶”。如今城已不城,山茶却依然。高量成初种那株山茶之时,迄今已有800年之久,原古树基径1.4米,现在看到的是300年前从已种下500年、眼看就要枯死的老桩上生长出来的新枝,这新枝高达4米。就在那株“相国茶”的旁边,又有6株古山茶,其中一株至少有6~7米高,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彝族汉子。这许多的山茶古树,是人世间的一大杰作,大自然的一笔宝贵财富。唐代南诏国时期以后,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云南昆明的西山、楚雄的紫溪山、宾川的鸡足山、巍山的巍宝山等地,成了西南地区的宗教圣地,四方僧人纷纷云集,建庙筑寺,讲经说法,宗教文化极盛。自古名山僧占多。释道人士多喜爱青山绿水、花木丛生的环境,所以,山茶成了他们栽种的花木之一。历经几百年后的今天,虽然部分古庙已不复存在,但古寺庙原址栽种的古山茶树却依然存在,成为宗教文化兴衰的历史见证。

『肆』 巍宝山的特色

千古道教祖庭——巍宝山三清道;道场位于巍宝山后山海拔2千多米的峰顶,虽仅占地二亩,实属巧然天成,乃神秘的天造地设之所,是巍宝山风景区标志性旅游景点之一.这里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炉,以古、幽、奇、秀、巧闻名典籍。常遇神仙眷恋,即便时至今日,仍常现祥光瑞气之相,有缘者能见天尊显灵。
自古被道家视为仙山“禁地”。这里是古南诏国的发祥地,因南诏开国国君细奴逻在此耕耘而闻名。自汉代始,陆续有道士觅此潜修,道观依山而建,巍为壮观,至明清道教盛极一时。至今道观还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造遗风,体现出千古道教文化的悠远神韵。圣地除了俯仰皆是的文物傀宝,以自然馈赠著称于世,峰秀谷幽,清溪回流,奇花异草,飞禽灵兽,无不怡愉可人。最是道家茶花,四百年艳丽如初,这里四季皆景,春来雨前品茗,夏观云海岚烟,秋赏桂花圆月,冬至阳光和煦。这里道家田园,卯起酉落,仰可看星月流云,俯可观峡谷村落之美,有诗云:“夜听水流调竹石,昼看云起面前山.实乃明心见性、超凡脱俗的旅游之所、修行之地。巍宝山前山有一朝天门。朝天门又名准提阁,它是全山的总坊。
巍宝山的道教有两大特征:
一是以道教为主,兼容佛教的特点。唐初,源于四川鹤鸣山汉代张陵(俗称张天师)创立的道教“五斗米教”传入巍宝山,成为当地土著民族的宗教信仰之一。唐代中期,南诏国极力倡导佛教,虽然巍宝山仍是大理地区的主要道场,但佛教成分也渗透到巍宝山,有观音殿、甘露亭等佛教寺院,形成了佛道两种教派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特点。明清之际,道教在巍宝山进入鼎盛时期,四川鹤鸣山、青城山和湖北武当山的道士长年云游巍宝山,广建宫观,设置道场,其间曾建盖了准 提阁、文昌宫、青霞观、长春洞等共二十余所道观。这些道观分布于前山和后山,前山绵亘 叠嶂,宫观多藏于密林之中,以建筑规模宏大而著称。后山险峻陡峭,庙宇多依山势显露于岩壁之间。这种有藏有露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道家思想“道德自然”的特点。这些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南方道教思想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
二是道教在巍宝山还兼收了土著民族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巡山殿便是这一特征的代表。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受老君点化后成为南诏王,死后被封为巡山土主神,成为云南道教特有的一尊神,和当地土著彝族的祖先崇拜之神。这说明,道教在巍宝山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根植于当地民族宗教,是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浓郁的宗教风格造就了“巍宝仙踪”之外,山中的异井奇泉,山峰云景,还形成了历史上 有名的“拱城远眺,天门锁胜,美女瞻云,龙池秋月,山茶流红,鹤楼古梅,朝阳育鹤和古洞长春”共八大胜景。
旅游信息:
交 通:下关至巍宝山可乘班车先至县城,再转乘中巴前往。班车票价 12-16元,县城至巍宝山中巴票价 5-8元。
游览提示:距巍山县城6公里,乘微型中巴。
巍宝山朝山会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到时巍山和邻境大理、洱源、弥渡、南涧、漾濞、凤庆、云县等市 县的各族人民群众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怀着喜悦的心到到巍宝山朝山赶会。巍山民间洞经会在各个殿宇里演奏古朴优雅的洞经音乐,给名山古刹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朝山期间,各地商业单位和个体商贩在巍宝山摆摊设点,经营饮食、食品、山货、书画、儿童玩具、地方名特产品等,满足朝山群众的需要。
其中农历二月十三至十四日,是巍宝山歌会,地点在巍宝山培鹤楼打歌场,周围山寨的彝族群众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 带着萨签等乐器,汇集到打歌场,围成圆圈,举行打歌活动, 他们歌唱爱情,歌唱幸福美满的生活,;歌词内容丰富,舞姿优美,萨签旋律古朴优雅。朝山群众先是围观歌舞,随后都情不自禁地加入打歌行列,打歌队伍多到数圈,人数多达数千人。人们尽情地跳啊唱啊,直到太阳落 山方散。
巍宝山山会起源于道教,据巍宝山古碑记载,始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而巍宝山的打歌则远在南诏时期 就已盛行,因为巍宝山是南诏的发祥地,山中建有南诏祖庙巡 山殿(又称土主庙),内把南诏始祖细奴罗,彝族群众于每年 正月一十四至十六日都要在巡山殿祭祖和举行打歌活动,纪念细奴罗。巍宝山山会兴起之后,发展为群众性的娱乐打歌活动。

『伍』 灵官殿的巍宝山灵官殿

巍宝山灵官殿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前山。创建于明末清初,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遭兵燹废圯,光绪年间(1875—1908)重修。殿内原供奉铜铸王灵官像,其重两百余公斤,后铜像被毁,现奉之像为泥塑彩绘;殿柱悬联一副,语曰:“莫谓霹雳一声,若遇那贪官污吏,管教尔粉身碎骨;须知威灵有赫,果然是忠臣孝子,定许他增福延年。”为清代云南总督岭毓英所题。
灵官殿又名主君阁。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一般布局在较大的道观两侧。但巍宝山前山的灵官殿却是独立的单一殿宇,与玉皇阁在同一轴线上,灵官殿成了玉皇阁的山门。
灵官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年间进行过复修。正殿内曾祀有一座青铜铸造的王灵官像,重达200余公斤,灵官手执的金鞭为铁铸,整座神像十分壮观,可惜1958年大跃进时被毁。殿内现今的灵官像为泥塑,赤面,三只眼。殿内供奉的炳灵太子,又称华光大帝,是南方道教特有的神人,民间称之为“火神”。
灵官殿内有明代晚期种植的“桂叶银红”山茶花树两棵,今仅存一棵。古山茶树高十六七米,直径约15厘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大理山茶花。每到春季,山茶花开数百朵,大花如碗,红似胭脂,异常艳丽,远远看去好像一片云霞依半空,近看像灿烂的红日光彩照人,古人誉其为“山茶流红”的胜景。相传,古山茶原生长在深山丛林中,明末清初修建灵官殿时,道人把它移栽到殿内,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这株至今仍生长茂盛的古山茶已被作为名树古木加以保护。
古代苏州文人陈全钰曾写诗赞美这株古山茶,诗句如下:“丛深春藏不闻莺,露下啼妆别有情,可惜琼葩因僻远,分心馨口独含颦。”将这株“桂叶九心十八瓣”的山茶珍品写得美丽羞涩。

『陆』 别样山茶红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虽然被称为

春城


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
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
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
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
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鸣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
即使天寒地冻,
它们仍枝
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从
5
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
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
殷红汩汩涌
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
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
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样的
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
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
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

不免激动人心。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
9
月。

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
它也是山茶的一种,
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
瑰丽而淡雅。明代画家陈道复说其

态较山茶小

,而高濂在《梅花
·
茶梅》中写它

淡粉轻
匀,微红浅带颦。叶较茶枝更绿,花却是,与梅浑。

茶梅
10
月开放,花期持续到
12
月。
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有趣的是,
它的香消玉殒,
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
一时间,
恨天高、
童子面、
朱砂紫袍、雪姣

、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
……
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
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行了

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
一直燃烧到次年
4
月底。
到了
5
月,
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
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

具松柏之骨,
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在云南,山茶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公元
898
年绘制的《南诏图传》中,它就
出现在南诏王细奴罗家里,根据树干的口径,
估计树龄已有二百年左右。也就是说,约在南
北朝前期,
山茶在云南就被引入宫苑栽培了。
现存最古老的云南山茶,
也许应数生长在楚雄
紫溪山功德林的

紫溪茶


树龄六百五十多年。
而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玉峰寺院内一年能开
上万朵花、
荫地面积全国最大的

茶花王


树龄大约五百年。
大理巍宝山灵官殿的桂叶银红,
高十八点八八米,是世界最高的茶花,树龄也近四百年。

『柒』 一棵茶花有三种颜色怎么样写首书

大理山茶花
作词:石启荣
作曲:马 佶
编曲:丁 巍
混音:周占超
演唱:刘秀文
发行回:云星文化
大理的山茶花答
开在春天阳光下,
端庄高雅的乖乖女
今天要出嫁。
一顶花轿哟蜂飞蝶舞,
一袭婚纱缤纷彩霞。

山茶花哟山茶花,
浅浅笑靥哟羞答答,
一盏浓情似美酒,
感恩天地育芳华。
间奏
大理的山茶花
开在神州屋檐下,
冰雪聪明的好女儿
出嫁恋华夏。
一颗爱心哟心系故土,
一往深情情牵天涯。

『捌』 描写茶花的文言文

描写茶花的文言文
馨香阵阵 异香扑鼻 奇香满园 缕缕清香 花香醉人 妩媚嫣润回
妩媚娇丽;颤巍巍答,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那筒裙似的花托,拢不住丰腆的白玉般的花苞,渐渐地绽开,雪白的花瓣轻轻地探了出来。

热点内容
夏季里荷花开 发布:2025-09-11 10:33:00 浏览:448
樱花图简笔 发布:2025-09-11 10:11:36 浏览:152
剑川红兰花 发布:2025-09-11 10:11:35 浏览:157
扇子花卉 发布:2025-09-11 10:10:45 浏览:128
七夕新华网 发布:2025-09-11 09:35:11 浏览:120
一支玫瑰图片唯美图片 发布:2025-09-11 09:29:58 浏览:448
一朵攀枝花 发布:2025-09-11 09:18:55 浏览:689
双沟牡丹系列酒价格 发布:2025-09-11 09:12:32 浏览:493
淮安丁香 发布:2025-09-11 08:57:46 浏览:948
卫生纸玫瑰 发布:2025-09-11 08:57:41 浏览: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