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天幕毛虫
❶ 黄褐天幕毛虫是什么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nstria testassa M.)又称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江浙、湖南和江西等地。为害山桃、山杏、黄刺玫、榆叶梅、梅花、樱花、碧桃、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月季、玫瑰、元宝枫、杨、柳及多种果树。
为害状
幼虫食性杂,为害性大,常把叶片吃光,易造成小花灌木死亡,使绿化美化效果和果品产量降低。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毫米。雌蛾褐色,前翅中间有1条深褐色宽带;雄蛾黄褐色,前翅中间有1条浅褐色宽带。卵灰白色,扁椭圆形,顶部中央下凹。幼虫体长55毫米,头部蓝灰色,有黑点。体背中线白色,两侧有橘黄色、蓝灰色、黄色和黑色横条。体各节有黑色毛瘤及浅褐色长毛。蛹黑褐色,有金黄色毛。茧椭圆形,灰白色,双层丝质。
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卵越冬。翌年4月上旬(杨树刚展叶)幼虫出壳。初孵幼虫夜间群居取食嫩叶,并有吐丝结网习性,白天栖息于网巢之中。3龄后幼虫分散为害,易暴食成灾。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卷叶内或树皮裂缝中作茧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成虫羽化产卵,每块有卵200~400粒。卵产在当年的新梢上,排列似“顶针”。卵完成胚胎发育后,其幼虫在卵壳内滞育过夏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秋冬结合养护管理,剪除卵块,消灭虫源。初孵幼虫期,人工用枝条捣毁网幕,连网带虫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幼虫大发生时,喷施20%桃小灵乳剂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剂1500倍液。防治关键时期为4月上中旬。
❷ 梅花常见病虫害如何防治
梅花常见病害有流胶病、穿孔病、炭疽病和疮痂病等。①流胶病:枝干上产内生褐色病斑,并容伴随流胶,常导致树势衰弱及枝条干枯。刮除病斑,用70%甲基硫菌灵50倍液防治。②炭疽病:初期主要是叶片及嫩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然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圆形,叶缘处病斑呈半圆形,病斑中央出现灰白色环纹,上生胶质小点,排列成轮纹,造成叶片穿孔。发病初期可喷70%硫菌灵1000倍液或喷代森锌600倍液防治。③疮痂病:主要为害枝梢、果实,亦可侵害叶片。果实受害后先呈红色,后病斑中部变褐,导致果实生长畸形,最后干腐。新梢受害后产生褐色或黑褐色圆形小点,严重时引起枯枝。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为害梅花植株的害虫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有黄褐天幕毛虫、蚜虫和介壳虫等。①黄褐天幕毛虫:食害梅花新芽、嫩叶,长大后分散在全株,蚕食叶片,严重时树叶可被全部吃光。防治时可在该虫幼龄时喷洒50%杀螟松1000倍液灭除。②介壳虫:常在初春开始活动,吸取植株汁液。受害病株叶片发黄枯萎、脱落。防治时可采取人工刮除和药物喷治并用。药物可用50%的杀螟松1000倍溶液喷洒。
❸ 河北读者芮大成问题:梅花叶片上有顶针虫啃食嫩叶,如何防治
答 顶虫针虫为天幕毛虫的别称,又叫梅花毛虫、黄毛,成虫称天幕枯叶蛾专,因其产卵于密集属围绕的被害枝条,很像旧时妇女做针线活时手上戴的顶针,故名。除危害梅花外还危害榆叶梅、西府海棠、郁李、碧桃、樱花等花木,幼虫啃食嫩芽、嫩叶,并吐丝结网,长大后分散到全株叶片,并将叶片全部吃光,是危害普遍而严重的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①植株发芽前极易发现排列在枝条上的顶针状虫卵,可剪下烧毁。②数量不多时可人工捕杀幼虫。③喷洒50%杀螟松乳油或50%马拉硫磷或80%敌敌畏1500~1800倍液杀除,小幼虫期每盆埋施15%铁灭克40~60粒,效果也好。药的浓度不能任意加大,以防药害。
❹ 梅花常见病虫害如何防治
梅花复常见病害有流胶病、穿孔病、炭疽制病和疮痂病等。 ①流胶病:枝干上产生褐色病斑,并伴随流胶,常导致树势衰弱及枝条干枯。刮除病斑,用70%甲基硫菌灵50倍液防治。 ②炭疽病:初期主要是叶片及嫩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然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圆形,叶缘处病斑呈半圆形,病斑中央出现灰白色环纹,上生胶质小点,排列成轮纹,造成叶片穿孔。发病初期可喷70%硫菌灵1000倍液或喷代森锌600倍液防治。 ③疮痂病:主要为害枝梢、果实,亦可侵害叶片。果实受害后先呈红色,后病斑中部变褐,导致果实生长畸形,最后干腐。新梢受害后产生褐色或黑褐色圆形小点,严重时引起枯枝。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为害梅花植株的害虫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有黄褐天幕毛虫、蚜虫和介壳虫等。 ①黄褐天幕毛虫:食害梅花新芽、嫩叶,长大后分散在全株,蚕食叶片,严重时树叶可被全部吃光。防治时可在该虫幼龄时喷洒50%杀螟松1000倍液灭除。 ②介壳虫:常在初春开始活动,吸取植株汁液。受害病株叶片发黄枯萎、脱落。防治时可采取人工刮除和药物喷治并用。药物可用50%的杀螟松1000倍溶液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