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箫谱
① 古琴曲《梅花三弄》的简谱
我有个笛谱~~要不要给你参考下?
② 电视剧《梅花烙》中的《梅花三弄》的古筝简谱
剩下的部分在这专里属
http://www.sooopu.com/html/101/101691.html
③ 陈悦老师清吹梅花三弄用的什么洞箫几孔的什么调的
宫商角徵羽与变宫、变徵、变商、变羽、变角、闰、清角
宫、商、角、徵、羽[1]是中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的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假如我们把宫订在81,那么我们按照五度相生律,连续损益四次就可以得到全是整数的徵、商、羽、角,它们分别长54、72、48、64。
假如再损益下去,那么变宫和变徵等偏音就不是整数了,所以古人只选了整数部分的五个音宫商角徵羽。
长度/比 宫(81) 商(72) 角(64) 徵(54) 羽(48)
宫(81) 1 9/8 81/64 3/2 27/16
商(72) 8/9 1 9/8 4/3 3/2
角(64) 64/81 8/9 1 32/27 4/3
徵(54) 2/3 3/4 27/32 1 9/8
羽(48) 16/27 2/3 3/4 9/8 1
还有,如果我们把宫订在729,那么变宫和变徵就都是整数了。长度见下:
宫 729
徵(由宫三分损一而来) 486
商(由徵三分益一而来) 648
羽(由商三分损一而来) 432
角(由羽三分益一而来) 576
变宫(由角三分损一而来) 384
变徵(由变宫三分益一而来) 512
如果换成清角,那么宫的长度就一定是243*4=972,清角的长度仍为729,长度见下:
清角 729
宫(由清角三分益一而来) 972
徵(由宫三分损一而来) 648
商(由徵三分益一而来) 864
羽(由商三分损一而来) 576
角(由羽三分益一而来) 768
变宫(由角三分损一而来) 512
如果再加上闰的话,那么宫的长度就一定是729的16倍,也就是11664了。
长度见下:
闰 6561
清角(由闰三分益一而来) 8748
宫(由清角三分益一而来) 11664
徵(由宫三分损一而来) 7776
商(由徵三分益一而来) 10368
羽(由商三分损一而来) 6912
角(由羽三分益一而来) 9216
变宫(由角三分损一而来) 6144
变徵(由变宫三分益一而来) 8192
此外,其他三个的音变商、变羽和变角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它们转换成音名就是C、#C/bD、D、#D/bE、E、F、#F/bG、G、#G/bA、A、#A/bB、B。
另外,可以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释为什么宫损六次益六次会得到高八度的宫:
假设12次操作全是损,那么7*12=84,最后会得到高七个八度的宫,因此必须要损六次益六次,相当于再低六个八度,最后就刚好会得到高一个八度的宫;
另外还可以假设12次操作全是益,那么5*12=60,最后会得到低五个八度的宫,因此也必须要损六次益六次,相当于再高六个八度,最后也能得到一样的高八度的宫。
综上所述,只有按“损益损益损益益损益损益损”的顺序,损六次益六次,前六次是先损后益重复两次,后六次是先益后损再重复两次,才能得到同一个八度内的全部十二个音。
注:以上的损益仅限十二平均律,如果按照五度相生律去损益的话,最后得到的高八度的宫就会多24音分,长度并非原来的宫的一半,而是短一点,这样就使得最后得到的宫音高一些,这24音分就是古代音差,这个问题就是“黄钟不能还原问题”。
明代的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不仅最后宫回来了,而且方便了转调,因为八度被分成了十二个完全一样的半音,音分都是100音分。
附:所谓的倍减二度、减一度和倍减一度在乐理上并没有定义。
④ 有什么好的简单的萧的谱子
古道行
昭君怨
玉箫明月空闲
玉人何处教吹箫
箫声咽
人吹彩箫去
明月几时有
客有吴郎吹洞箫
蕉石鸣琴
凤箫声动
春江花月夜
寒江残雪
秋台妆思
凤凰台上忆吹箫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平湖秋月
秋江夜泊
关山月
良宵
渔舟唱晚
忆故人
佛上殿
苏武牧羊
熏风曲
玉箫声和
良宵引
柳摇鑫
http://www.nongxiao.com/main.htm
弄萧园(第四项--紫萧残谱)
红楼主题歌<<枉凝眉>>
http://www.music888.net/music888/ik8/jianpu/wangningmei.gif
红楼主题歌<<葬花吟>>
http://www.music888.net/music888/ik8/jianpu/zanghuayin.gif
<<梅花三弄>>(注:这不是那首著名的笛曲,而是姜育桓的在梅花三弄里的主题曲。)
http://web.music888.net/puzi/meihuasannong1.jpg
http://web.music888.net/puzi/meihuasannong2.jpg
⑤ 在哪里可以找到《梅花三弄》简谱
去网络搜索《梅花三弄》简谱就可以找到。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觉别具风情。简谱如下: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整首乐曲由两部分构成,包括10个段落及尾声。前6段为第一部分,采用循环体形式,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明快。其中泛音主题循环3次出现,使曲调清新活泼,从而突显出梅花做人的气质与节节向上的高尚品质。
第二部分(7—10段),与前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旋律跌宕起伏、急促的节奏以及音调和节拍上的不稳定都为我们展现了梅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的坚毅画面。
第二部分一静一动、一柔一刚,刚柔并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为我们展现了梅花千姿百态的优美形象。
⑥ 谁有梅花三弄的完整乐谱
2月23日 18:46 梅花三弄: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宁代尚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而在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
后来有琼瑶的小说“梅花三弄”代表三个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间。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⑦ 洞箫谱上的 (1=G)(全按为5) 是什么意思
1=G,表示此曲用G调最合适,全按为5,是所有的孔都按所发出的音为5音,也指一种指法。
参考:
洞箫通常上端封口的竹节边缘开吹孔,管身开有指孔6个(六孔箫)或8个(八孔箫),前5孔或7孔,后1孔,,近尾端有出音孔2-5个。底端为开管。八孔箫又有正反手之分,持箫时以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为正手,反之为反手。一般内径为16mm,从吹口端至下端调音孔的长度为520mm左右,全长为800mm左右。
定调
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6个音孔全闭时,筒音为(d1),通过超吹,音域由(d1~e3),有两个八度另一个大二度。箫的音色柔和箫的定调不一,
常用的箫多为G调,能吹G、D、C、F、降B调。箫的音色柔和、轻细、典雅而甘美。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箫的音量较小,适于独奏或重奏。乐队用几支箫同时演奏效果较佳。单用一支箫演奏时,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对比适度。
由于它具有动人的音色和高雅的神韵,历来为骚人墨客所讴歌吟咏,也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并在诗词伴奏,琴箫合奏等多种民间合奏曲中广泛应用。箫作为独奏乐器登上音乐舞台,则是近些年的事。
音域
管乐器音域的宽窄,除了决定于制作工艺是否优良,吹奏技巧是否得当,以及指法组合是否恰当等因素而外,还同管乐器的量度有关。
量度是物理学名词,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的内径同管长的比值。量度对管乐器的声学性质(音色和音域)有着重大影响。例如五度超吹乐器的单簧管①,若不借助高音孔就无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没有现今宽广的音域;中国的管子同样是五度超吹乐器,却毋须借助高音孔就能轻松地奏出第二泛音来。单簧管与中国管子音乐声学性质上的这一差别,乃是由量度决定的。原来就五度超吹乐器来说,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发;量度小,超吹音则不容易被激发。可在箫笛一类八度超吹的管乐器上,量度对它们声学性质的影响,就恰恰同五度超吹乐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发。
⑧ 一音禅师洞箫曲谱【经窗夜雨】
看看是不是下面的,我只能给这么多了,因为你给的可用信息实在太少 梅花三弄 洞箫名曲 良宵 筝、箫合奏 绿野仙踪 箫曲欣赏 虞美人 洞箫演奏 长门怨 箫演奏 枫桥夜泊 箫曲 佛上殿 洞箫独奏 San An 尺八独奏 水仙子 洞箫乐曲 天香引 箫演奏 满庭芳 洞箫音乐 天净沙 箫独奏 自在飞花轻似梦 洞箫乐 新绿小池塘 箫独奏曲 垂柳栏杆尽日风 洞箫音 独钓寒江雪 洞箫曲 野渡无人 洞箫独奏 秋江夜泊 箫独奏 平沙落雁 箫曲 胡笳十八拍 箫曲 春江花月夜 箫曲 枉凝眉 箫曲 秋窗风雨夕 箫曲 葬花吟 洞箫演奏 引子 箫音 云门夜雨 箫音 碧海潮生曲 箫音 苏武牧羊 箫独奏 平湖秋月 箫音乐 梅花三弄 箫音乐 凤凰台上忆吹箫 箫音乐 梅花三弄 箫音乐 妆台秋思 洞箫独奏 听雨 洞箫音乐 清明上河图 箫音乐 古刹幽境 箫曲 平沙落雁 箫曲 碧间流泉 洞箫演奏 玉箫声和 箫独奏 渔樵问答 古琴、箫 平湖秋月 箫音乐 苏武牧羊 箫曲 关山月 箫曲 忆故人 箫音乐 招魂 排箫演奏 流水 箫音乐 良宵 洞箫演奏曲 冷沧浪 洞箫演奏 梅花三弄 古筝、箫合奏 梅花三弄 洞箫名曲 祭奠 洞箫演奏 葬花吟 洞箫音乐 佛上殿 箫音乐 虞美人 洞箫音乐 胡笳 洞箫乐曲 良宵引 箫音乐 霓裳曲 箫曲欣赏 虞美人 洞箫演奏 苏武牧羊 箫独奏 涛声依旧 箫演奏曲
⑨ 梅花三弄简谱笛子怎么练
这个很容易搜到的 华音和古曲上面都有,当然他的书上也有(中国竹笛一书中),不过纠正下,这曲子是古曲,现代的第一个曲是陆春龄写的,一般流传的谱是根据俞的演奏记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