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天长市茉莉花

天长市茉莉花

发布时间: 2021-02-10 08:25:25

❶ 《茉莉花》的词曲作者是谁

《茉莉花》的词曲作者是何仿。

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版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权给它的收集加工者何仿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何仿常有佳作流传。1947年,他创作的歌曲《练兵》(杨浓词),在华东野战军中广为流传,并获得创作奖。

1947年7月,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何仿及时创作了《去掉一个大祸害》(自己作词),歌声响彻齐鲁大地。接着,他又陆续创作了歌曲《打死老疯狗》(缪文渭词)、歌剧《两种作风》的主题歌等,流传甚广。

(1)天长市茉莉花扩展阅读:

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1941年春入新四军淮南联中。1942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

历任团员、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195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1956年入总政文化部合唱指挥训练班,师从德国专家。

著名军旅音乐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江苏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于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❷ 天长市树市花

银杏、茉莉

❸ 2014年,南京还能再唱《茉莉花》吗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春色香也香不过它……”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中国经典民歌,久唱不衰,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世界闻名的民歌,数十年前是由我省天长市偏僻农村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女歌手娄丽红率先唱上舞台的,比江苏省歌唱家程桂兰唱红这首歌还早了三年。网络称娄丽红是“最早把著名民歌《茉莉花》搬上舞台的演员”,也有学者称她是《茉莉花》的“首唱者”。
日前,84岁的娄丽红不幸中风,对于她来说,《茉莉花》已成绝唱,然而她的心中将永远珍藏着那抹花香。
敬老院院长在为娄丽红老人梳头。
1
没有她的歌声
敬老院也冷清了
3
她把《茉莉花》
唱上省城舞台
10月9日中午,阳光明媚,在天长市金集镇敬老院,记者见到了娄丽红老人。正在一旁给娄丽红梳头的郑修花院长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的晚上,娄丽红在起夜时不慎摔伤,住进了医院。没想到出院不到一个月,娄丽红又患上脑中风,语言上出现了障碍,表述不清。
“在娄老太没有病前,平日没事时大家会要求她唱上两嗓子,她总是满足大家的要求,唱得最多的还是《茉莉花》。”郑修花告诉记者,因为养子残疾,媳妇又长年生病,娄丽红老人的生活一直很清苦。今年4月,在金集镇政府的特殊照顾下,娄丽红住进了镇里的敬老院,她十分高兴,逢人就夸“政府好”。
“娄奶奶爱热闹,还特别热心和大方,深受大家喜欢。”郑修花说,每当有人来看望她带些好吃的东西时,她总是分些给别人。
家住天长市区71岁的娄家元是娄丽红最小的弟弟,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共兄妹7人,二姐娄丽红一生爱唱爱跳,在摔跤之后没患中风之前住院期间,他和老伴一直守护在二姐病床前。
有一天,医生护士得知《茉莉花》就是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唱上舞台的,纷纷拥进病房请求她给大家再唱一遍,娄丽红二话没说,当即清了清喉咙,亮开了嗓子高歌一曲,赢得医生护士们的一片掌声。
“现在娄大姐生病了,再也听不到她好听的歌声了,敬老院里也没有以前热闹了。”敬老院一位老人说。
娄丽红是如何与《茉莉花》结缘的?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草西村支部书记陈叶桃告诉记者,自古以来,这一带民间就流传着《鲜花调》,现在大家所唱的《茉莉花》就是音乐家在这一带根据这个曲调改编而来的。
天长市委宣传部网宣办汪启湖主任长期关注《茉莉花》及其原唱者娄丽红。2013年6月2日,他来到娄丽红家中,留下一段珍贵的采访录音。
“1954年10月,经过乡里和县里层层选拔,我是唯一代表天长县参加全省民歌大赛的选手,记得当时比赛在合肥江淮大戏院举办,我唱的是《刮地风》和《茉莉花》等几首曲子,一共获得四枚奖章,只可惜在回来路上就丢了两枚。”录音里娄丽红清楚地表示,在去省城参加比赛前,当时的县文化馆黄馆长(已逝)等人亲自指导,并一句一句教给她《茉莉花》的新词。
娄丽红的话得到天长市原政协主席夏锡生老先生的证实。今年85岁的夏锡生与已逝的《茉莉花》作者何仿先生既是同乡,又是曾经的搭档,两人以前私交甚密。
“1954年,草庙山女歌手娄丽红在安徽首届民歌汇演中演唱《刮地风》等歌曲,获一等奖,获金质奖章一枚。”记者在《天长文化志》中看到这样一段记载,随后在《天长县志》中记者也同样看到相关记载。
娄丽红当时并不清楚,正是因为她首次将本土的《茉莉花》唱出乡村,唱上省城的舞台,此后才为更多人所熟悉。汪启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鲜花调》并没有固定的歌词,当时歌词内容都是随时节而变化。
2
农家女爱唱歌
成“民间歌后”
娄丽红的家在天长市金集镇草西村马窝村民组,地处天长、六合和仪征苏皖三市交界处,娄丽红的娘家离此不过一公里。
1931年,娄丽红出生在这里一个贫苦农家,由于家里孩子多,小时的她根本没有机会进学堂。然而,娄丽红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自幼聪明好学,又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很快便迷上了唱歌。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2岁那年,娄丽红的父母咬牙将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却很懂事的她送到地主家放牛。很快,她便能将“风来了,雨来了,放牛的乖乖快快回来啊……”这首《放牛调》唱得滚瓜烂熟。
十六七岁时,娄丽红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尤其是她那百灵鸟般动听的歌声,令人过耳不忘。19岁那年,在父母包办下,娄丽红嫁给了本村一位邵姓青年,但婆家的传统思想约束了爱好文艺的她,一年之后她选择了离婚。此后她又嫁给当地徐家,但一生没有生育。然而,无论生活上遇到多大波折,她都没有放弃爱唱歌的习惯。
由于嗓音甜美又喜爱唱歌,19岁的娄丽红被选拔到当时的草庙乡三塘村文艺宣传队,首次在公开场合为村民演唱。此后,无论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还是乡村汇演的舞台上,总有娄丽红那动听的歌声,经常是歌声未落已掌声如潮。
“娄丽红大家都知道哦,就是那位唱《茉莉花》的老太啊!”在离娄丽红家3公里的金集镇马塘村,77岁的丁子山和几位正在晾晒稻谷的村民,听说记者打听娄丽红家,停下手中的活和记者聊了起来。“这个老太在我们这可有名气喽!她可是我们天长的‘民间歌后’啊,我们小时候都是听她的歌长大的!早些年不仅我们这里,就连对面江苏六合那边的村里大喇叭都播放她唱的歌呢!”丁子山说道。
4
拒绝进京表演
留下终身遗憾
凭着这首《茉莉花》,娄丽红在当地有了“草庙山歌手”和“天长民间歌后”称号。名气大了,县里推荐她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文艺汇演,这也是当时全国最高规格的文艺演出,对于许多民间歌手来说这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然而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再加上没文化,娄丽红却谢绝了这次最难得的机会,这也成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今年娄丽红患中风之前,对前来采访的一家媒体表达了心中的遗憾。她说,在她的脑海中时常浮现起在北京大会堂演出的情景,这样的一幕是她几十年中最大的心愿。面对采访的媒体,娄丽红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到那个大舞台上,把这首歌唱给全国人民听。”

❹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一、下面这段摘自《滁州市志》
1942年冬,大众剧团奉命便装到天长与六合相交的金牛山及仪征一带开展反扫荡宣传工作。剧团开到目的地以后,晚上演戏、搞宣传,白天走访当地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习“玩旱船”,唱民歌。民间艺人拉起胡琴唱了一首当地流传的《鲜花调》:“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若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民间艺人悠扬婉转的歌声使何仿听呆了,他没想到金牛山区有这么好听的歌,听着这歌,他仿佛置身在百花园中,好像看到了万紫千红,好像闻到了沁人的馨香。于是他激动地称民间艺人为师傅,请求他教他唱这首歌。于是那位民间艺人教他一句,他认真地学一句,并记一句词谱。一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学会了这首民歌,并记下了全部词谱。

二、娄丽红与《茉莉花》
娄丽红,天长市金集镇草西村人,今年已近七旬,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前些年她从广播上听到《茉莉花》,便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于是就冒着高温酷暑,从20多公里外的农村来到城市,向当时的文化局的同志回忆她当年到安徽省城及各地演唱《茉莉花》的情况。后来文化局的同志又去请教原天长市政协主席夏锡生,向他了解有关情况,因为知道夏老与《茉莉花》作者何仿是老同乡、老朋友,曾在香港回归时我市首先撰写《茉莉花》的人,他应该清楚。夏老得知此事后,便接见了娄丽红。见面后夏老就问她是怎样把《茉莉花》唱到省城去的,她就如实回答:“当年我们那里,老老小小,特别是女孩子,差不多都会唱,县文化馆黄馆长说我当时《茉莉花》小调唱得好,便要我与他一道去合肥参加全省民歌大赛。1954年在江淮大剧院,我唱了《刮地风》、《茉莉花》两支歌,最后被评为一等奖,省领导还给我发了一枚金质奖章。”
据夏老在有关文章中的记载:娄丽红的上述一番介绍与何仿的回忆是一致的。夏老去南京向何仿祝贺七十寿辰时,闲谈之中,偶然提及草庙山歌手娄丽红唱《茉莉花》在1954年安徽省民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旧事时,勾起了何仿同志对《茉莉花》创作情况的回忆,他说:“娄丽红到省城参赛的《茉莉花》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又说“1942年,我随淮南大众剧团到天长县金牛山演出新编者洪山戏《保卫家乡》,在金牛山脚下遇到一民间艺人给我唱《茉莉花》,我感到很好听,便一句一句地记下来,然后根据当时皖东广为流传的地方剧种---洪山戏特有音调作为基础,进行融汇贯通,终于成为现在的《茉莉花》曲调。”何仿在与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文艺片《芬芳年华》的摄制组同志说:“我是喝白塔河水长大的,《茉莉花》是由安徽天长这方沃土上培育出来的”。
也有人说《茉莉花》 是江苏歌唱家程桂兰唱红的。夏老在相关文章中讲到:程桂兰当时作为南京前线歌舞团的演员,曾带这支歌到北京总政参赛,的确使这支歌升华了许多,但那是1957年的事,而在这三年前,即1954,天长民歌手娄丽红就已经把《茉莉花》唱红安徽省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茉莉花》已成为中国的民歌,唱响了世界,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三、皖苏两省学者为民歌《茉莉花》“产地”舌战
安徽商报4月20日讯本报3月23日独家报道《凤阳籍明史学家夏玉润:民歌茉莉花源自“凤阳花鼓”》后,引起音乐界和史学界的高度关注,江苏方面多位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茉莉花》属于江苏民歌。
关于民歌《茉莉花》的“原产地”,目前在江苏省南京、扬州之间争论不休,仪征、苏州、盐城亦加入这一行列。昨日,中国明史学会会员、滁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玉润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他认真而细致的考证,把源于我省凤阳的民歌《鲜花调》改编而成的《茉莉花》定为江苏民歌,证据不足。
其一:有学者称,1942年,新四军战士何仿在江苏六合采风时,记录了一首当地民间艺人演唱的《鲜花调》。1957年,已在南京前线歌舞团工作的何仿,将此改编成民歌《茉莉花》,参加全国汇演。在媒体的运作下,《茉莉花》首次贴上“江苏民歌”标签。然而,《鲜花调》早在清末就唱遍全国,例如山东省也有《鲜花调》,假设当时由山东前卫歌舞团演出,今日岂不成了山东民歌?他认为,最先“注册”与它的原产地,是两码事。
其二:有文章说,据已故音乐史学家章鸣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据他考证,《鲜花调》之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
其三:有学者称,扬州清曲中有《鲜花调》,夏玉润认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据中国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间歌曲等集成记载,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鲜花调》,如何证明《鲜花调》最早出现于扬州清曲中?目前,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不足。
其四:有学者认为,1934年上海蓓开唱片公司录制的黄秀花演唱的《鲜花调》,是最早的音像资料,足可证明它是扬州民歌。其实,它是扬剧《打花鼓》中的唱段,扬剧最初就称“花鼓戏”。在此之前,卢翠兰、荀慧生、潘雪艳、华慧麟、周五宝等著名京剧演员,均演唱了《打花鼓》中的《鲜花调》,亦有当时上海录制的唱片。
还有人说,“《鲜花调》来自民歌《双叠翠》,400多年前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传唱”。然而,《双叠翠》最早见于明嘉靖年间刘效祖《词脔》一书,刘为山东籍人,后居北京,《双叠翠》最初应为北方民歌。
其五:有人依据1960年南京市工人业余艺术学校汇编的《曲调选》,证明《茉莉花》的前身《鲜花调》在南京白局曲调中原名《闻鲜花》(释其意为“闻”了几种花)。而据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江明教授考证,《鲜花调》又有《文鲜花》(演唱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武鲜花》(演唱武松杀嫂的故事)之称谓,亦流传于上海。因此不是南京的专利。
还有人依据朱元璋、徐达在莫愁湖畔“胜棋楼”下棋的故事,衍生出《鲜花调》。夏玉润据此认为,朱元璋、徐达均为凤阳人,唱的戏更有可能是安徽的“花鼓戏”!

❺ 天长有哪些好吃的餐厅,吃过了可以去哪逛逛

真不想做广告!
好邻居 茉莉花 都是常吃的主题餐厅。
最近发现在凤凰院东门有家好味道不错。
还有永丰的有一家,但是想不起来名字了。

❻ 茉莉花谁是作词作曲的 作家

茉莉花是军旅作曲家何仿整理改编。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版《权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何仿(1928年2月—2013年9月21日),安徽天长人,中国杰出的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1928年2月何仿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在1941年何仿进入新四军淮南联中。1942年何仿被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6)天长市茉莉花扩展阅读:

1956年何仿入总政文化部合唱指挥训练班,师从德国专家。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给其收集加工者带来了声誉。著名军旅音乐家、江苏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于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1949 年7月6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的音乐会上,何仿指挥第三野战军文工团演唱《淮海战役组歌》,毛泽东主席听后高兴地说,三野的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1964年,参加指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❼ 天长有什么名人

天长名人有谷羽、周正庆、何仿、卜万苍、王兆澄、张近东、崇泉、郑训佐、曹小云、林长源、曹路宝、夏元清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谷羽

谷羽原名李桂英,1918年12月生于安徽天长。科技组织工作者。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局长等职务。

2、何仿

何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1941年春入新四军淮南联中。1942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

3、卜万苍

卜万苍(1903年-1974年),中国电影导演,安徽天长人;主要作品有《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国魂》。

4、周正庆

周正庆(1935年2月—2018年7月21日),安徽天长人,1951年6月参加工作。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郑训佐

郑训佐,1958年生,安徽省天长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书法学。主要著述有《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寂灭与再生》、《读中国》《清代名人手札赏评》 (第二卷)等。

❽ 天长市茉莉花体育节-魅力健身操获几等奖

筹备处吧

❾ 天长的著名人物

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同仁乡秦栏人,《宋史》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之事。他是流传甚广的所谓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
王者辅,字觐颜,号惺斋,天长北乡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左右在吉林去世。身后别无长物,仅余藏书75柜。
王贞仪,(1768—1798年),字德聊,安徽天长市人,寄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女数学家。
程煐,清乾隆十一年(1746)生于县城一富有之家,父亲程树榴是地方士绅,程煐系禀生,才智出众,学识渊博,因文字狱在天长囚禁17年,后流放黑龙江,著有《瑞屏诗抄》、《龙沙剑传奇》和《珂雪集》等。
戴兰芬,(1781—1833年),清代状元。
宣 鼎,(1832-1880),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金石书画丐,安徽天长市人,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史书称他“工诗文书画”。代表作有《夜雨秋灯录》等。
陈 矫,(?-237),字季弼, 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天长人)人士,生活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三国时曹魏名臣,于《三国志》卷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有中有传。
陈 骞,(211-292),字休渊,广陵郡东阳(今安徽天长)人。三国时代曹魏司徒陈矫之子,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车骑将军,于《晋书》中有传。
朱剑霞,女,近代革命志士,进步诗人。
何仿,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他安徽天长金牛山一带收集民歌《茉莉花》经整理,1959年由中国青年艺术团带到维也纳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如今更在国内广泛流传。
张近东,1963年3月出生于安徽天长。2009年,张近东以个人财富27亿美元,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34位;以280亿元列胡润百富榜第10位。
薛光林,1967年生于安徽省天长市界牌乡。2010年薛光林家族以197.5亿元荣登“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第13位。

热点内容
樱花爆照 发布:2025-10-07 07:52:02 浏览:900
兰花珠兰 发布:2025-10-07 07:45:50 浏览:782
恋爱樱花飞舞 发布:2025-10-07 07:44:24 浏览:703
韩国玫瑰鸟 发布:2025-10-07 07:44:16 浏览:903
地理梅花图 发布:2025-10-07 07:29:32 浏览:953
芜湖玫瑰园单身俱乐部 发布:2025-10-07 07:08:59 浏览:341
玫瑰花束最新包装图片 发布:2025-10-07 06:50:44 浏览:451
孔雀插花多少钱 发布:2025-10-07 06:31:33 浏览:849
清纯丁香花 发布:2025-10-07 06:26:28 浏览:261
夜兰花煮法 发布:2025-10-07 06:24:43 浏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