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茉莉花
❶ 《茉莉花》作曲者
作曲家何仿:《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
【南京日报报道】 (实习生 陈帅锋) 有关《茉莉花》源自佛乐的消息,引起读者的兴趣。有热心市民认为,《茉莉花》悠扬清丽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仅根据茉莉花来自印度等地就说它来源于佛乐缺乏说服力,希望专家进一步论证。为此,笔者采访了《茉莉花》的整理者、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并且和日前参加研讨的央视莫日根导演取得了联系,最后证实《茉莉花》源于佛乐一说不能成立。
何老在电话里多次强调,《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据何老介绍,《茉莉花》的原名是分布于江苏很多地方的民曲《鲜花调》,这些《鲜花调》之间虽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总体上很接近。目前广为流传的《茉莉花》是他在广泛收集许多地方的《鲜花调》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出来的,不仅在歌词上更换了一些新的内容,而且还在曲调上作了一些修改。根据他掌握的资料,有关《鲜花调》的文字资料最早可见于清代的《小慧剧》,里面主要唱的是《西厢记》里张生和莺莺红尘中的故事。与佛乐的清净优雅似乎不太融合。何老认为,这是江苏的民间艺人世代创作的结果;不仅苏北的六合、徐州等地有,而且在苏南各地都可见,带有浓厚的江苏特色。《鲜花调》是江苏土生土长的,这才是现在风行全国的《茉莉花》的源头。
何老说,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茉莉花》,但具有全国影响的只有江苏《茉莉花》,而他对《茉莉花》只是二次创作,主要是在收集整理《鲜花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茉莉花》不可能来自佛乐。
日前参加“佛乐说”研讨的央视导演莫日根先生也否认了“佛乐说”,他说当时他只是觉得一首佛乐的开头几句和《茉莉花》的曲调在结构上有点相似,但并没据此推断《茉莉花》源自佛乐,他认为这种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缺乏必要的论证。不过他同时告诉记者,佛乐当中也有很多民歌夹在里面,这本身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民歌就源自佛乐,说《茉莉花》的曲调源自佛乐缺乏根据。
目前全国《茉莉花》的版本大约有40多种,莫日根昨透露,央视正在策划各地《茉莉花》进京“大团圆”,届时各地《茉莉花》将一起登台亮相,而何老也表示,将进京参加这一节目的录制。
资料链接:《茉莉花》的故事
“好一朵茉莉花”风行大江南北,而《茉莉花》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据何老介绍,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和新四军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新四军当年的反扫荡大宣传让这首民歌脱颖而出,成为民乐经典。
1942年,何老还是一个年仅14岁的文艺兵,他与战友在六合金牛山地区找到了一位民间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创作成了《茉莉花》。何老说,当年还把原来的歌词换成抗日的内容,然后到边区传唱。因为曲调悠扬清丽,此歌更加深入人心。解放后,何老出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他进一步完成了对《茉莉花》的加工创作。
❷ 造成茉莉花曲调的原因是什么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传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调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之时;在西方,《茉莉花》曲调同样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睐,同样也以此曲调旋律进行改编。然而,《茉莉花》曲调在中西方的再创作中,却是因其音乐审美观的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来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扬州清曲中又称为“鲜花调”,在数代扬州清曲艺人的不断加工下,最终成为了是扬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谱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贮香主编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为《鲜花调》。
正因《茉莉花》曲调优美、动听,所以此曲调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发源省份江苏,就有数首《茉莉花》和《鲜花调》,如“流行于扬州、苏州、泗阳、徐州的《鲜花调》5首,六合、兴化的《茉莉花》2首,在扬州清曲、扬剧、南京白剧、锡剧琴书等戏曲、曲艺中也有《茉莉花》《鲜花调》流传”。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样流传着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陕西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虽然在曲调上却大同小异,但却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点。
不仅如此,在中国,《茉莉花》还被许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编或再创作,如作曲家鲍元恺就将《茉莉花》进行了再创作、竹笛演奏家王铁锤改编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将《茉莉花》改编成了一首混声合唱、台湾歌手梁静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主题改编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于1999年改编创作的交响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响乐团经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挥家与乐团演奏频率最高的作品。
❸ 徐州最著名的地方戏曲有哪些
徐州琴书 ,地方传统文化 江苏是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地域政治文化中心,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厚。江苏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众多,名家迭出。现存的戏种有20余个,影响较大的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滑稽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昆剧,又称昆腔,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锯种之一,有"百戏之祖"的美称。带有江苏地方特色的曲艺有15种,各具特色,大多源远流长,其中苏州评弹、苏州评话、扬州评弹、扬州评话,徐州琴书、淮海锣鼓,南京白局等影响较大。江苏的音乐、舞蹈艺术基础深厚,各地山歌、民谣多不胜数,美不胜收。"江南丝竹"是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苏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苏北民歌《拨根芦柴花》,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等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民间舞蹈《闹花灯》、《花扇舞》等也都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❹ 京杭大运河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先说南京的吧:
民间舞蹈类: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独有,鼓风威凌雄健,尚传承;
栖霞龙舞,龙文化在古都之传承,全国享誉;
江浦手狮,南京独有,全国享誉,尚传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濒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傩面舞,濒危;
东坝马灯,南京独有。
民间音乐类:
留左大鼓,源远流长,金陵第一大鼓,尚传承;
鲜花调(茉莉花),全国享誉;
古琴,金陵乐派,尚传承;
高淳民歌,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尚传承;
高淳送眷,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濒危。
传统戏曲类:
洪山戏,有称扬剧及白局之源,濒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叶,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高淳阳腔目连戏,先民祭祀之戏曲,濒危。
传统工技艺类:
南京鸭制作传统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秦淮小吃,全国享誊;
宝庆金银饰品工艺,百年老字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
传统金线制作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陵折扇,全国享誉,濒危;
蝉人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属造艺,匠心独具,造诣精绝,濒危;
南京绒花,南京独有;
南京剪纸,全国享誉,濒危;
竹雕,南京独有,濒危;
十竹斋,百年老宇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濒危;
仿古牙雕,濒危;
雕花天鹅绒,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民俗活动类:
雨花石,南京独有;
南京吆喝,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夫子庙花鸟虫市,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妈祖文化庙会;
南京食素食野菜习俗;
南京童谣儿艺,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岁时节令民俗,全国享誉,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老地名,全国享誉
在说北京的吧:
北京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包括智化寺京音乐、昆曲、天桥中幡、“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厂甸庙会、京西太平鼓、京剧、北京抖空竹、景泰蓝工艺、象牙雕刻、雕漆工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共13项
再说苏州的吧:
端午节
桃花坞年画
轧神仙庙会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江南丝竹
玄妙观道教音乐
吴歌
苏剧
苏绣
宋锦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苏州角直水乡妇女服饰
昆曲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制扇技艺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最后说杭州的吧:
杭州市的梁祝传说、
白蛇传传说、
杭州小热昏、
西泠印社金石艺术、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余杭滚灯等
❺ 茉莉花能不能在徐州种植
徐州肯定可以种植茉莉花。自己家里盆栽还是大批量种植啊?批量种植的技巧还是要请教专家的,自己种着玩肯定没有问题。
❻ <<茉莉花>>
相关资料】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裁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扬州附近的仪征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②单曲名 ,出自梁静茹专辑《燕尾蝶》,撷自中国民谣《茉莉花》。
【歌手】梁静茹(Liang, Ching Ju)
【制作人员】作曲:李正帆 作词:姚若龙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丫 又香又白 人人夸
不让谁把心摘下 就等那个人爱呀
茉莉花呀茉莉花 谁当我情人 茉莉花
你说我真好 什么都好 谁当我情人 作梦都会笑
我望著窗外的街角 看到心酸走来 幸福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