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板胡
⑴ 二胡名家排行榜 二胡名曲排行榜
第一代:
刘天华(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作品:十大名曲(良宵 月夜 病中吟 闲居吟 空山鸟语 独弦操 烛影摇红 悲歌 光明行 )推荐宋飞《月夜》专辑
华彦钧(即阿炳,伟大的民间艺术家)作品:二泉映月 听松 寒风春曲
刘明源(中国弓弦乐之圣手,且精通板胡,京胡等)作品: 喜洋洋(民乐合奏)草原上(中胡独奏)月牙五更(改编自东北民间音乐,推荐欣赏原版)
蒋风之(刘天华弟子,素有南陆(修棠)北蒋之谓)作品:汉宫秋月(改自古曲,蒋派一绝,推荐张尊连版本,据说得蒋真传)
陆修棠(南派)作品:怀乡行
陈振铎(刘天华弟子)作品:田园春色(江苏二胡考级一级曲目。。。)
陈朝儒(二胡教育家)好像没有创作代表曲目啊。。
第二代:
王国潼(师从陈振泽,将风之,曾经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香港中乐团二胡首席,不知退休没)创作颇丰,有影响甚大的《二胡练习曲选》,好像是学二胡必练的。。技艺高超,著名的《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即其首演,评价:其演奏技巧娴熟精湛,意境深邃动人,感情深沉真挚,表扬朴实严谨,运功刚健有力,豪壮而有气势,音色圆润,苍劲深沉。被誉为“开拓了二胡演奏的新风格。
闵惠芬(从小听她的演奏长大啊。。。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十六岁参加“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获大赛第一名。此后便活跃于国内外,首演《江河水》、《长城随想》、《新婚别》,还创作了《洪湖主题随想曲》,她的演奏热情饱满,感染力极强,技艺可谓炉火纯青。现年已有68岁,仍演奏不止,曾看过她前几年的演奏视频《寒鸦戏水》,感叹于演奏家的艺术生命力之旺盛。
陈耀星(不得不说的二胡大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马友德(二胡界著名的马家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陈耀星老师的快弓技法可谓独步天下,其独特的揉弦技巧亦脍炙人口,其在二胡的技法上创新甚多,如“连顿弓”、“大击弓”、“弹轮弓”、“伪泛音”等,创作如《战马奔腾》(极富盛名,推荐一听,曾经看过他“非典”期间在北京小汤山的慰问演出,其音一出,军心大振,深受部队官兵欢迎)《山村小景》《水乡欢歌》《陕北抒怀》还有一首很独特的《桃花渡过》(可见其快弓特点)。其子陈军,也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得其父真传。
赵寒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寒阳老师是“二胡师者”,他的二胡教学理论可谓是“流布天下”,从小学习二胡就学他的《少儿二胡教程》,学二胡的孩子多少都受过他的启蒙吧。。。他还写过一本《通向二胡演奏家之路》,其中有二胡艺术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刘长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以慢弓技法见长,创作《草原新牧民》,《塞外情思》
赵寒阳,刘长福,都是王国潼的学生
朱昌耀(江南风格代表),个人特别欣赏的二胡演奏家,师从陈耀星,马友德。其演奏
“如杯中醇酒,满而不溢”,抒情扣人心弦又恰到好处,特别是他演奏的江南风格作品,令人回味无穷。著名的如《江南春色》,《欢庆锣鼓》,近些年他改编的一些民间小曲如《茉莉花》《拔根芦柴花》也很好听
欧景星(朱昌耀的师兄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他的演奏融合了陈派与江南风格之大成,既委婉细腻,又不失筋骨,声音淳厚饱满。可惜代表作比较少,好像只有《长门怨》一首,市面上能找到的专辑也好像只有《刘天华十大名曲》一种,但网上也有他在国内外演奏的视频,可一睹风采。
宋飞(二胡界一姐。。。)著名演奏家,现在已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大干部),宋飞老师应该相当有名了,从小就听她的演奏,声音富贵华丽,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推荐她的一部专辑《月夜》,是与中国女子爱乐乐团的合作,西方古典与中国民乐完美结合。。
于红梅(二胡界一姐。。。与宋飞老师排名不分先后(个人意见)。。。)著名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特别喜欢她的演奏,特别是声音,特干净,可以称得上纯净了,于红梅老师的技法高超全面,推荐她的《追梦京华》(二胡协奏曲,我以为是现在最好的二胡大作品了)
马向华(二胡界一姐。。与前两位排名不分先后。。。)很抱歉的是对马老师了解不多,但听过很多她的演奏,最佩服的是她的高难度技巧,看过她演奏的小提琴改编曲《流浪者之歌》,《无穷动》《引子与回旋》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陈军,前已介绍,著名青年演奏家,陈耀星之子,得其父真传,快弓亦独步中国,特别是他二十岁就创作出很著名的独奏曲《椰岛风情》,推荐一听。
邓建栋(江南风格圣手),个人喜爱的演奏者,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擅长于江南风格乐曲,但并不拘泥,演奏风格很像朱昌耀,但似乎更加的细腻圆润,澄清如水。推荐他的《姑苏春晓》《姑苏行》《乔家大院组曲》
第三代
第三代新人辈出,挑几个个人喜欢的吧
孙凰,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电视民族乐器大奖赛总冠军,超强悍的演奏,技法相当纯熟,推荐应该在网上能找到的演奏视频《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相当好听)
顾怀燕(欧景星老师的学生)演奏也相当强悍,特别欣赏她的《春江水暖》
王颖 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同样超强悍,听过他的《第三二胡狂想曲》
⑵ 请问谁有中国民族音乐MP3大全打包下载
纯音乐《国乐大全》16CD (mp3打包下载)
[align=center][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6620280093.gif[/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850.jpg[/img]
[color=Green][size=5]中文名称:国乐大全
英文名称:Chinese Orchesta Album
资源类型:MP3 ape
版本:16辑
发行时间:2003年
专辑歌手:纯音乐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彩云追月》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313.jpg[/img]
[color=Blue][size=4]广东音乐:自二十年代开始录制唱片,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它以流畅
优美的曲调,独特的艺术风格流传于世,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东音乐
溶广东地方音乐精华于一体,它委婉清新若行云流水,它激越奔放如
虎跃龙腾。它会把你带到落英缤纷、潺潺流水的山林间,令你心旷神
怡、浮想联翩;它会把你带到遥远而喧闹的小村庄,在吉祥的庆典中,
使你置身于欢乐之中,享受无穷的喜悦。[/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14/63/74/1146374_1139460437750.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彩云追月
02.孔雀开屏
03.禅院钟声
04.昭君怨
05.雪底游云
06.龙飞凤舞
07.塞外琵琶云外笛
08.一锭金
09.红烛泪
10.怀旧[/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葫芦丝》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353.jpg[/img]
[color=Blue][size=4]葫芦丝,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这种乐器用半
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
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
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
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葫芦丝是由一个葫芦和一根主管两根副管构成的。是全手工作的。管
内有簧片,而簧片的制作对技术上的要求特别高,它基本上决定了葫
芦丝的音色和寿命,而葫芦丝的价值也就在簧片上了。演奏时气流通
过葫芦传递使簧片振动产生声音。另外葫芦丝因配上了副管,演奏时
就多了一到两个附加音,显得更加丰满而热烈,音色优美飘逸!葫芦
丝分为高音葫芦,中音葫芦和低音葫芦。一般葫芦大音低,葫芦小音
就高。挑选葫芦丝要注意几点:一是音准程度,特别是低音5和3;二
是高音区要明亮,无杂音,中音无沙音;三是主管和副管要协调;最
后就是外观无开裂,破损。一般未曾吹过的葫芦丝刚开始要用些力,
吹了一段时间后,音色就会变美,吹也轻松多了![/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14/63/74/1146374_1139460437750.gif[/img]
[size=4][color=Purple]0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02.月光下的凤尾竹
03.金孔雀与凤尾竹
04.芦笙恋歌
05.竹林深处
06.缅桂花开
07.婚誓
08.星星索
09.阿瓦人民唱新歌
10.军港之夜
11.情深意长
12.大理三月好风光
13.小河淌水
14.瑶族舞曲
15.弥渡山歌
16.多情的巴马
17.绣荷包
18.竹楼情歌
19.竹舞
20.彝家欢度火把节
21.山寨情歌
22.侗乡之夜[/color][/size]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花的秘语》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522.jpg[/img]
[color=Blue][size=4]最想听的声音,最隽永的音符。春天含苞欲放,夏天浓郁芬香;在风
中摇曳,在风中绽放,感受来自自然的音乐,聆听花儿的乐章。本专
辑汇集了New Age音乐中最动听部分,她以最纯洁、最原始的 元素为
我们带来一股清凉的风。聆听那溶入大自然音效的音乐,你仿佛置身
开阔的空间,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彻底释放自我。透明、神秘的
音色充满了朦胧的氛,为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14/63/74/1146374_1139460437750.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绽放
02.晨曲
03.花的秘语
04.雨后阳光
05.象天堂的地方
06.风雨玫瑰
07.夜之花
08.雨过天晴
09.生命原色
10.庇佑之屋
11.破晓
12.观山[/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民乐合奏》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536.jpg[/img]
[color=Blue][size=4]民乐合奏:通常指弹拨、吹管、拉弦、打击等诸种乐器分照不同声部
的联合演奏方式。在民间这种全部大型的乐器配置较少见,一般都是
些较小型的联合演奏形式。比如广东音乐,俗称中的“五架头”最初
是二弦、提琴(近似板胡的中国民间乐器)、三弦、月琴、横箫(笛),
二十年代后发展成以高胡、扬琴、秦琴、椰胡、洞箫为主的五件乐器
配合形式。再如江南丝竹,乐器配置最少从一竹(箫)、一丝(二胡)
两件乐器配合起,当然,江南丝竹也可以进行大乐队配置,演奏曲牌
联缀的大型奏曲 。[/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14/63/74/1146374_1139460437750.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狮舞
02.妆台秋思(帝女花)
03.京调(京剧曲牌)
04.赛龙夺锦
05.迎春花
06.花好月圆
07.瑶族舞曲
08.梁祝
09.喜讯传边寨
10.夜深沉[/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休闲音乐(竹)》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557.jpg[/img]
[color=Blue][size=4]此专辑取材于曾风行大陆流行歌曲的风情曲调,由着名作曲家顾冠仁、
马友道、傅沛华等改编 配器,主奏乐器演奏均由知名演奏家担纲 乐
队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奏和领奏辅以西洋管弦乐器及电声乐器采用最
新录音系统,高科技音效处理录制 音乐旋律澎湃动感,优雅纯美……
是一套百听不厌 具有永久收藏价值的专辑。[/size][/color]
[img]http://sybbs.ekelu.net/images/upfile/2006-2/2006218233949.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阿里山的姑娘(笛子)
02.小城故事(排箫)
03.另一种乡愁(笛子)
04.爱相随(二胡)
05.玫瑰玫瑰我爱你(排箫)
06.晚秋(笛子)
07.味道(长笛)
08.甜蜜蜜(排箫)
09.采槟榔(笛子)
10.棋子(二胡)
11.雨中即景(笛子)
12.美酒加咖啡(笛子)
13.一千零一夜(二胡)
14.三月里的小雨(古筝)
15.明月千里寄相思(古筝)
16.祈祷(二胡)
17.帝女花(古筝)
18.风雨同路(笛子)[/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中国笛子》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656.jpg[/img]
[color=Blue][size=4]笛子:吹奏乐器,俗称横笛、竹制、横吹,上开吹孔和膜孔各一,按
音孔六,尾部常有二至四出音孔,音域为两个八度。常见的有梆笛和
曲笛两种:用于伴奏北方梆子戏曲的称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清脆,
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用于伴
奏昆曲的叫曲笛,音色较淳厚、圆润,重于气功,讲究运气的绵长不
断,善于表现悠扬委婉的情致。笛多用于独奏、合奏和歌唱的伴奏,
在民间乐队中,常处于领奏地位。[/size][/color]
[img]http://sybbs.ekelu.net/images/upfile/2006-2/2006218233949.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农家乐
02.牧笛
03.小放牛
04.牧民新歌
05.鹧鸪飞
06.姑苏行
07.粤海欢歌
08.幽兰逢春
09.延边之春
10.庆丰收[/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中国洞箫》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71.jpg[/img]
[color=Blue][size=4]洞箫:吹奏乐器,亦称单管、竖吹。汉代陶佣和北魏云冈石窟雕刻中,
已有吹箫的形象。唐宋时的尺八(又称箫管、竖笛中管),可能是其
前身。古代箫多为竹制,但也有玉制或瓷制的。现代箫为竹制,上端
利用竹节封口,在封口处开半椭圆形吹孔,管身开六个按音孔(前五
后一),下端背面有出音孔。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
传统丝竹演奏。[/size][/color]
[img]http://sybbs.ekelu.net/images/upfile/2006-2/2006218233949.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关山月
02.梅花三弄
03.平湖秋月
04.碧涧流泉
05.朝元歌
06.忆故人
07.佛上殿
08.清明上河图
09.泛沧浪[/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中国二胡》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647.jpg[/img]
[color=Blue][size=4]二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亦称胡琴,古代的奚琴可能是其前身。
现代二胡琴杆、琴筒、琴轴均为木制,置千斤,琴筒有圆形、六角形、
八角形多种,一端蒙蛇皮或蟒皮,另一端置雕花声窗。张二弦,用尾
竹弓夹于二弦之间拉奏,普遍采五度定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不断有人对它进行改革,把丝弦改为铜丝弦,采用机械弦轴,有的使
用了双千斤,加大琴筒,并有扁圆琴筒、扁八角琴筒、直边蛋形筒等
多种形制。二胡音色刚柔多变,有精巧灵活的性能。既能演奏柔美、
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发音可以持续不断、强弱
变化自然,还能奏出独特的模拟效果。[/size][/color]
[img]http://sybbs.ekelu.net/images/upfile/2006-2/2006218233949.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二泉映月
02.江河水
03.赛马
04.空山鸟语
05.良宵
06.康定情歌
07.月夜
08.采茶扑蝶
09.一枝花
10.听松[/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中国古琴》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75.jpg[/img]
[color=Blue][size=4]古琴:又称七弦琴,属弹拨乐器,古代又别称绿绮、丝桐等。琴身由
两块长约三尺六寸的木板胶合为音箱,再附色漆。一端有岳山支撑琴
弦,其下有琴轮用以调整弦的音高,琴面的十三个琴徽则是标识弦上
泛音和按音音位之用。七根琴弦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排列,一般按五
声音阶定弦。演奏时右手拨弦左手取音,有散、泛、按三种音色变化,
散声刚劲浑厚,泛音轻盈虚飘,按音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如歌声。
通常演奏多使用低音区,全部音域为四个八度。较之其它乐器,古琴
弦的有效震动弦长超出一般乐器的弦长,振幅宽大,音质低沉浑厚,
幽静古朴。古琴的面板(即指板)无品无柱,出音孔开于底板,向下
传音。琴上存有一百多个可使用的泛音,堪称乐器之最。[/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367008562.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阳关三迭
02.广陵散
03.醉渔唱晚
04.平沙落雁
05.渔樵问答
06.潇湘水云
07.春晓吟
08.酒狂
09.凤求凰
10.唉乃[/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中国古筝》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755.jpg[/img]
[color=Blue][size=4]古筝:弹拨乐器,以音响效果命名。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
行于秦地,史称秦筝,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从诗人白居易
所写“奔车看牡丹,走马看秦筝”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当时筝的演奏
广泛盛行于民间音乐生活之中。古代筝的雏形为五弦(战国),后发
展到十二弦(秦汉)、十三弦(唐宋),元明清时代发展为十五、十
六弦,现代筝一般为二十一弦,并设有机械变音装置,能转二十调。
筝的音域宽,表现力强,常用于独奏、重奏、伴奏、合奏,是现代民
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367008562.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高山流水
02.蕉窗夜雨
03.流水行云
04.浏阳河
05.月儿高
06.茉莉花
07.渔舟唱晚
08.出水莲
09.雪山春晓
10.战台风[/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中国琵琶》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9/yitiling,20060322164524.jpg[/img]
[color=Blue][size=4]琵琶:弹拨乐器,初名批把,推手为批,引手为把,所以是以弹拨方
法而得名。在秦代劳动人民创造出一种直柄、圆形音箱、竖抱弹奏的
弹拨乐器,名为“弦鼓”。到汉代定型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弹奏的
乐器,称琵琶。公元四世纪,随着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有一种半
梨形音箱、曲项、四弦四柱,横置胸前用手或用拨弹奏的琵琶和五弦
琵琶传入内地。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半
梨形音箱、以薄桐木板蒙面、琴项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相九
至二三品、四弦的琵琶,用手或义甲弹拨(亦有仍用拨子弹奏的)。
它的演奏技法逐渐发展和丰富,成为即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参加合奏
的重要民族乐器。[/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367008562.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金蛇狂舞
02.十面埋伏
03.汉宫秋月
04.赶花会
05.月下欢舞
06.大浪淘沙
07.昭君出塞
08.紫竹调
09.阳春白雪
10.彝族舞曲[/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古筝弦音》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853.jpg[/img]
[color=Blue][size=4]本辑收录了17首现代古筝金曲,用古筝向您诉说另一种怀旧情怀。张
明敏的《一剪梅》、费翔的《读你》、罗大佑的《海上花》、情侣对
唱《祈祷》、《心雨》。[/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367008562.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最后一夜
02.温情满人间
03.葡萄成熟时
04.酒醉的探戈
05.未完成的梦
06.真情比酒浓
07.烟雨斜阳
08.秋诗篇篇
09.梦与诗
10.一剪梅
11.情锁
12.读你
13.海上花
14.缘
15.祈祷
16.心雨
17.浮水印[/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梵音忘忧》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339.jpg[/img]
[color=Blue][size=4]让纯净展现面前。领略“水晶般的纯洁”。梵音的澄澈、轻扬,让心
的忧容褪色、雾化,流进大海,遁入虚空!清凉剔透的水晶,返璞归
真的天籁,如香汤沐浴、似甘露灌顶,纾解胸中沉积不散的郁闷,扫
除心中许久以来的阴霾,身心自在,忘却忧伤……[/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19/11/yitilign,20060319202341.gif[/img]
[color=Blue][size=4]01.忘忧释怀
02.尘虑尽涤
03.返璞归真
04.静谧和谐
05.气定神闲
06.轻松自如
07.身心自在
08.舒压解闷
09.笑逐颜开
10.熏香宁神[/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中国丝管》
(320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741.jpg[/img]
[color=Blue][size=4]演奏中最为常用的有笛、箫、笙、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等丝竹乐
器和彩盆、拍板等打击乐器。这些乐器音色不同,音响效果不同,音
乐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但在音响形态上都表现出一个特点,即“细”。
由于各声部的乐器音响均以细润、清亮为主,故整体的音乐效果也是
清秀、明快、细腻。就自然景致和文物工艺来说,细巧、清秀、精致
是其共同特征。[/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19/11/yitilign,20060319202341.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五哥放羊
02.大河涨水沙浪沙
03.放马山歌
04.猜调
05.送郎
06.绣荷包
07.闹元宵
08.黄扬扁担
09.赶牲灵
10.小路
11.杨柳青
12.大红公鸡毛腿腿
13.对花
14.青海四季歌[/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日出抚仙湖》
(128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627.jpg[/img]
[color=Blue][size=4]以笛、箫、双簧管、长笛、排箫、二胡、琵琶、古筝、中阮、大提琴、
小提琴及敲击乐,配合云、浙、沪不同地方特色的音乐旋律,组成如
梦如幻的优美仙界境地。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脱尘真实。知音结缘,
依依领略大自然赋人之真谛。[/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19/11/yitilign,20060319202341.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日出抚仙湖
02.听山岚
03.抚仙姑娘
04.铜鼓声声
05.听湖
06.听乐
07.一个神秘的传说[/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8965432578.gif[/img]
[color=Red][size=5]纯音乐《葫芦丝精选》
(256k MP3)[/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22/6/yitiling,2006032210455.jpg[/img]
[color=Blue][size=4]发现下载葫芦丝的朋友最多,特增加精选专辑,由享有中国第一
葫芦丝美称的谭炎健演奏。《小燕子》、《我们的田野》、
《让我们荡起双桨》将带你回到如痴如醉的童真年代。[/size][/color]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3/19/11/yitilign,20060319202341.gif[/img]
[color=Purple][size=4]01.妹妹找哥泪花流
02.我们的田野
03.今天是你的生曰
04.我不想说
0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06.涛声依旧
07.心雨
08.敖包相会
09.小燕子
10.让我们荡起双桨
11.天涯歌女[/size][/color]
[wma]http://music.bhfj.com/music/竹/17帝女花【古筝】.WMA[/wma]
[color=Green][size=3]试听:帝女花(古筝)64K WMA[/size][/color]
[img]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5134306234.gif[/img]
⑶ 有哪些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江南丝竹产生年代: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秘传鞠氏琵琶谱》的手抄本中已载有《四合》一曲(据说此版本问世时间还要往上推溯很多年)。据研究,《四合》这一套曲自成一系,现在流行的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行街四合》、原板《三六》、《云庆》都与它有不少曲调联系。另在公元1895年李芳圆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附有《虞舜熏风曲》(俗名老八板)和《梅花三弄》(俗名三落),这些曲谱与江南丝竹中相关曲目的旋律大致相同。因此可以这样说,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江南丝竹乐曲已在民间流行。
1911年后,丝竹乐逐渐以上海为中心,并组织了许多演奏团体,如“文明雅集”、“清平社”、“钧天社”等。1920年左右,在上海城隍庙点春堂举行了一次各地丝竹音乐爱好者集会,到会者竟有200多人。上海江南丝竹的班社有“清客串”和“丝竹班”(上海郊县有称清音班。所谓清客串系人们在业余之暇奏丝弄竹以自娱娱人。参加者来自社会各阶层中的丝竹乐爱好者。“丝竹班”分散在上海郊县,常在婚丧喜庆等场合中演出。
[音乐特征]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
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
“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
“竹”——笛、箫、笙;
其它——板、板鼓、碰铃。
最近发现在上海郊县的丝竹乐队中有使用京胡、板胡和碟子等。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
江南丝竹在曲式结构上分为三类:
一、基本曲调的变奏,如《中花六》、《慢六板》、《欢乐歌》、《云庆》;
二、类似西洋音乐回旋曲式的循环式结构,如《老三六》、《慢三六》;
三、多曲牌联奏的套曲,如《四合如意》、《行街》。
上面所述的这几个曲子即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颇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八大曲。至于这丝竹八大曲名称的由来,却是在1939年间,丝竹家在上海新世界游乐场内设“丝竹游艺”,将上述八曲写分别写于八块牌子上,丝竹爱好者可从中任意选曲上台演奏,丝竹八大曲称谓则始于此。乐曲显尽江南秀美柔婉之风,富有情韵。
[丝竹乐曲]
春江花月夜
花好月圆
望江南
二泉映月
分飞燕
清明上河图
古筝曲
梁祝
满江红
茉莉花
平湖秋月
阳春明晓
八月桂花香
喜洋洋
花与琴的流星
年年如意
禅院钟声
采茶扑蝶
历史的天空
笑傲江湖
良宵
广陵散
空山鸟语
出水莲
更多>>
唐时风宋时雨古韵悠悠词牌唱
一剪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安雯.月满西楼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邓丽君.几多愁
苏幕遮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邓丽君.芳草无情相见欢
◆剪不断,理还乱......
邓丽君.独上西楼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邓丽君.相看泪眼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邓丽君.思君
玉楼春(又名:木兰花)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邓丽君.万叶千声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邓丽君.但愿人长久
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童自荣.满江红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邓丽君.欲说还休
⑷ 音乐小报内容怎么写
音乐小报内容如下:
1、音乐是一杯清茶,润人心脾 ;音乐是一片秋叶,撩人乡思 ;音乐是一缕阳光,暖人灵魂。
2、音乐是爱的召唤,是情的流露,是天使的乐章。
3、音乐是母亲的手,让我们在烦恼的时候宁静,让我们在痛苦的时候温暖,让我们在紧张的时候松弛。
4、音乐是轻拂人疲惫身躯的一缕清凉隐此微风,吹走了一天的疲乏;音乐是洗涤沉重心灵的一掬清泉尘茄,带走了一天的抑郁。音乐是一盅心灵鸡汤,我深深地陶醉在它的幽香之中。
5、音乐是沟通的桥梁,音乐是栖息的港湾,音乐是心灵的纽带,音乐是梦想的承载,音乐是有声的图卷。
6、音乐,是沙漠中的一缕凉风;音乐是干旱中的一滴雨水;音乐能唤醒人内心深处派携察的感情;音乐,能在忧与乐中不断交织连接的网。
⑸ 炎黄风情的乐曲解说
1. 小白菜 这是我在童年听到的第一首民歌——首流传久远的歌,它表现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遭受继母虐待的悲惨境遇,和他对生母的怀念之情。我以这首民歌的凄婉旋律为基础,用弦乐刻画主人公对往日温暖亲情的眷恋,以及为母亲送葬情景的回忆。中间部分的旋律是我根据河北民歌《哭五更》的音调重新创作的,其中有哀伤的呜咽,无奈的叹息,也有短暂的憧憬。当旋律重新回到《小白菜》时,小提琴以充满幻想的空灵音响把人们带到了这苦命孩子寄希望于天国的依稀梦境之中。
2. 小放牛
这是一首农村歌舞曲,曾被编成京剧和昆曲短剧而流传全国。 清晨, 阳光明媚,清风拂煦,牧童在牛背上吹著竹笛悠然自得地走出村口。路上,一位美丽的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则以“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一连串问题请村姑回答,作为指路的条件。 聪明的村姑有问必答,一一应对,二人边唱边舞,一派天真。乐曲用音色对置的手法表现一问一答的诙谐情趣,最后以乐队的全奏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3. 茉莉花
中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各省几乎都有旋律、歌词各不相同的《茉莉花》长期流传。我选取了我的祖籍河北沧州地区的《茉莉花》的旋律。这是一首优雅细腻,精致委婉的歌曲,表现了少女以茉莉花自喻,对美好爱情充满幻想的烂漫情怀。由小提琴、中提琴先后演奏的《茉莉花》旋律,时而恬淡宁静,时而含情脉脉,时而以不协和和弦表现少女偶上心头的一缕愁绪。当另一旋律与《茉莉花》重唱时,则像是一首爱的颂歌。然后,音乐转入沉思,又在结尾时平添一丝惆怅。 4. 对花
“春季里来什么花儿开?春季里开的是迎春花……” 对句歌是民歌中常见的形式,而依季节次序问答花名则是对句歌中常见的内容。这首乐曲的主题采用的是河北沧州地区的《对花》,中部则是另一首沧州民歌《放风筝》的旋律。 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度变化描绘出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一连串喋喋不休的反复音调,像是场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呼喊助威。中部插入的慢板则是手执竹板击节入场的女子表演“落子”(莲花落)的舞蹈场面。 1. 小河淌水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这是一首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云南情歌。
乐曲以原曲歌词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响模拟朦胧月夜,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的丁冬音响模拟小河流水。恬美的英国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后唱出柔美动人的旋律。当乐曲转为全体弦乐齐奏时,低声部模拟“阿哥”以放慢一倍的同一旋律热烈应和,把炽烈的爱情之歌推向高潮。
2. 放马山歌
“正月放马正月正,赶起马来登路程;二月放马百草发,小马吃草顺山爬……”这首流传全国的云南民歌,表现了放马人豪爽的性格。乐曲中使用打击乐器和小提琴的滑奏模拟马铃、马蹄、马鞭声和放马人的吆喝声。中部以《赶马调》的悠闲舒缓节奏和甜美平稳旋律刻画放马人途中休憩的情景。
3. 雨不洒花花不红
“哥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上花一蓬,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
”这首云南情歌歌词语语双关,言简情深;旋律调式独特,婉转动人,曾在各地广为流传。乐曲以象征雨滴的三连音音型贯穿全曲,先后用大管、单簧管加短笛以及弦乐木管的交替演奏这优美迷人的旋律。
4. 猜调
这首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姐妹问答对歌的活泼情趣:“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
妹跟前?”“……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海中间;银线长长街前卖,丝线长长妹跟前。”乐曲以木管乐器的明亮音色和弦乐拨奏的轻快节奏突出显现了旋律的戏谑气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优美旋律。 1. 女娃担水
乐曲的主题是一首反映旧时代农村女子苦难生活的陕北民歌。全曲采用传统的变奏曲体裁,从多侧面揭示苦难中的女子的内心世界。主题和最初的两个变奏凄楚悲凉,第三变奏刻画了主人惆怅不安的心理活动,第五变奏表现了她向悲惨命运的无力的抗争。最后一个变奏又回到悲凉的主题,而且变得更加孱弱纤细——苦难是难以摆脱的。
2. 夫妻逗趣
“说你呀,邋遢呀,真邋一得遢呀,头上的金丝么乱呀如麻呀,娃他妈!”这首对唱描绘了一对夫妻相互取笑的嬉戏场面。三弦和板胡象征一对嬉戏中的夫妻。钢琴的不协和音和小堂锣的滑稽音色强化了乐曲的喜剧色彩,半音调性对置和节拍错位更使乐曲充满幽默感。 3. 走绛州
这首歌流行于陕西和山西,表现了主人公肩挑扁担口唱歌谣步履轻快地向绛州进发的愉快心情。板胡的旋律轻松愉快,小提琴的固定音型好像扁担上下忽闪的颤动,全曲展现出一幅优美的乡间画面。 4. 兰花花
《兰花花》是一首产生于陕北流传于全国的叙事歌曲。歌曲强烈控诉了旧时代包办婚姻对自由爱情的摧残,歌颂了反叛封建礼教,追求幸福婚姻的青年女子兰花花。然而,在封建社会,她不可避免地要以生命为代价而走向悲剧的结局。
乐曲的第一部分以柔美的双簧管和热情的大提琴表现兰花花和她的情人充满幻想的甜蜜爱情。中段以铜管的强暴威严和弦乐的悲恸哭诉象征兰花花的抗争和愤怒,定音鼓和大锣的哀鸣预示了悲剧的结局。乐曲结尾,定音鼓沉闷地奏出主题,留下了最后的微弱呼唤。 1. 槐花几时开
巴山蜀水,培育了四川人勤劳、爽朗而富于幽默感的性格。这首词曲并茂的《槐花几时开》是一曲典型的四川山歌。歌词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意味深长:“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其旋律也十分别致,从全曲最高音起,每句歌词拆为两个乐节,并加入四川山歌特有的衬字,起伏婉转,扣人心弦。
乐曲由双簧管、圆号、弦乐、长笛和英国管先后演奏这首山歌的优美旋律。和声以另一调性做背景衬托,描绘了一个远景近景既分离又相合的山村画面。
2. 黄杨扁担
这是一首四川秀山花灯调,表现了小夥子挑担到酉州送米,却兴致勃勃地观察酉州姑娘梳头打扮的情景。歌词俏皮风趣,四川民歌特有的衬词更增添了歌词的幽默感:“黄杨扁担软溜溜哇(姐里哈里呀),挑一担白米下酉州哇(姐呀姐呀)下酉州哇(哥里哈里呀)。” 乐曲以强劲的全奏刻画小夥子彪悍的形象,中段以一首山歌的二重唱表现年轻挑夫休憩时悠然自得的神态。
3. 绣荷包
《绣荷包》是中国民歌中常见的题材,表现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兴奋与羞涩心态。荷包是男人系于腰间用以装钱和零星物品的布袋,女子常以荷包赠与情人作为定情物。民歌中《绣荷包》以四川、山西和云南的三首流传最广。 乐曲从弦乐四重奏开始,然后转为木管,间以竖琴的装饰性滑奏和长笛的华彩乐句,宛若姑娘手中的飞针走线。
4. 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是一首爽朗明快的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手中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 乐队全奏贯穿全曲,铜管乐器粗野的呐喊,弦乐从压抑到爆发的转接,以及定音鼓的狂燥敲击,表现了雄性勃发的阳刚之气。 1. 无锡景
以锡山、惠山和太湖闻名于世的江南名城无锡,历来是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灵感之源。以无锡为题的名曲,一是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是这首江南小调《无锡景》:“天下第二泉,惠山脚半边,泉水碧清,茶叶泡香片,锡山相对惠泉山,山脚下,两半边,开个泥佛店。”这首管弦乐曲以清秀的木管音色和朦胧的弦乐音色描绘了无锡秀美迷人的湖光山色。 2. 杨柳青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扬州小调。“杨柳青”是原歌中的衬词,并无特别含义。这首小调歌词不固定,常填入诙谐,风趣,欢快的词句。乐曲采用弦乐拨奏,从两个声部开始,逐步转入全部弦乐的拨奏,并以拨奏模拟民间打击乐的锣鼓节奏,突出了乐曲的欢快气氛和俏皮性格。 3. 拔根芦柴花
这是一首江都县的秧田歌,“拔根芦柴花”系原曲衬句。“白米饭好吃要把秧来栽,鲜鱼汤好喝要把网来拈……”乐曲以钢琴和长笛先后演奏这首秧田歌的轻快旋律,弦乐拨奏和清脆的板鼓伴奏之,勾画了一幅秀美的江南图景。 4. 紫竹调
这原是一首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后成为上海沪剧曲牌。其歌词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著口,口儿对著箫,箫中吹出开花调。问哥哥,这管箫儿好不好?”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的风格。 1. 走西口
《走西口》讲述的是过去年代生活在黄土高原贫瘠地区的人们背井离乡,到口外谋生的故事,流行于山西、陕西的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各地的《走西口》内容相近,曲调却有很大差异。这里所采用的是山西小调的旋律:“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著哥哥的手,一直送到小村口。”乐曲以如泣如诉的弦乐音色和细腻落错的复调声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这里有缠绵悱恻的喃喃私语,更有肝肠欲断的生离死别。 2. 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太原城里好热闹,这一边灯耍龙摆尾,那一边秧歌扭得好。”这是一首欢腾热烈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元宵节之夜人们兴高采烈的心情。乐曲以铜管的引子和唢呐的曲调把人们带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晚会气氛之中。当人们沉浸在节日之夜的欢乐之中的时候,一曲深情的《绣荷包》缓缓流入人们心田:“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吹动杨呀杨柳梢。”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特心境。 3. 爬山调
爬山调流行于山西河曲和内蒙古武川一带,亦称山曲。它同陕北的信天游在结构上十分相近,都是散板式的上下句结构。内容亦同爱情题材为主,乐曲由两首爬山调联合而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山村男女青年以山曲表达心声的情景。 4. 看秧歌
秧歌是北方农村流行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民间歌舞,山西的秧歌以晋中地区的太谷秧歌最为著称。太谷秧歌以叙事歌曲和短剧为主。这一首《看秧歌》本身就是一首秧歌曲,描述了一对姐妹结伴到邻村看秧歌,一路上趣事层出的情景。乐曲突出了秧歌的打击乐音响,以北方特有的火爆气氛把音乐推向高潮。 BAO YUANKAI
YANHUANG FENGQING
Chinese Sights and Sounds
24 Pieces on Chinese Folk tunes for Orchestra
Suit 1. Yan Zhao gu shi
Heibei Folk Songs
Stories on the Lands of Ancient Yan and Zhao
1. Xiaocai_Little Cabbage
This is a very popular folk song talking about how a boy was ill-treated by his stepmother. Apart from the touching melody, the strings was being highlighted to imitate the boy's sorrow. He missed his mother very much and the composer made use of another Heibei folk song Crying at the Daybreak to show the boy's weeping sadness, helpless sighs and transient expectation. In the end, the violin brings us to the misty dreamland which the poor boy is longing for.
2. Xiaofangniu The Little Cowherd
It is a dance tune about the dialogue between a little cowherd boy and a clever country girl. When the girl asked the boy to show her the way, she was being tested with lots of questions. However, the intelligent girl had given the correct answers. Their conversations contribute to a joyful and amusing atmosphere. The sentiments were pushed to a climax by the full orchestra.
3.Molihua Jasmine
There were many tunes or songs named Jasmine that could be found all over China especially the eastern provinces. This piece is from Cangzhou in Heibei Province with elegant and delicate melody. The tune is played by violin and viola, describing how a girl projects herself as a jasmine flower and dreams about romantic love.
4. Duihua Can You Guess What Flower It Is
The format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is often found in folk songs especially about the flowers' names. This tune is one of them from Cangzhou which is merged with another folk song Flying the Kite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iece. The changeable rhythms, contrasted tone colors and frequent shifts of dynamics depict a noisy and gay picture of the cheerful crowd.
Suit 2. Yun ling su miao
Yunnan Folk Songs
Sketches of the Highland of Yuannan
1.Xiaohe Tangshui Flowing Stream
This is a Yunnan folk song describing how a girl is missing her lover under a moonlit night. Different instruments were used to picture the scenery such as the string instruments for the moonlit night, the piano, harp and glock for the flowing stream. The touching melody is then played by the English horn and flute respectively. The music reaches its pinnacle when the low register part representing the boy friend played at half speed a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full string ensemble.
2. Fang Ma shange Song of Wrangler
This popular Yunnan folk song describes how the herdsman is grazing their horses on the pasture land and mountain. It also shows the bold and straightforward character of the herdsman. Percussion and violins are used to mimic the sounds of horse bells, hoofs and whips. Another wrangling tune with slow tempo and sweet melody appear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iece which shows the peacefulness of the herdsman when taking a rest ring his work.
3. Yu bu sahua hua bu hong Blossoming for Rainwater
It is a well-known Yunnan folk song in a pun form by which the girl is like a cluster of flowers and her lover is like a dragon in the sky. The melody and mode of this tune are unique and beautiful. Triplet pattern, which symbolizes raindrops, is used all over the piece. The bassoon, clarinet, piccolo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 are used respectively to interpret this fascinating melody.
4.Caidiao Song of Riddles
This is a children's folk rhyme from Yunnan. In the rhythm of tongue twister, the song depicts how the two sisters are engaging in questions and answers. The mood is humorous and vivid which can be reflected by woodwind and string instrument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iece borrows the melodic tune of another Yunnan folk song Anningzhou.
Suit 3. Huang tu bei huan
Shannxi Folk Songs
Sadness and Happiness on the Yellow Soil Highland
1. Nuwa danshui Theme and Variation by Folksong of Shannxi
The theme of the melody originates from a Shaanxi folk song which is talking about a country girl's hard life. The music develops in different traditional variations that probes the girl's feelings in many aspects. The tone is sad and melancholy which shows her disconsolate and hard feelings. It also depicts her attempt to struggle against her miserable life.
2.Fuqi douqu The Amusing Couple
It describes the amusing scene of a couple who are laughing at each other. A three-stringed Chinese plucked instrument and the banhu symbolize the couple respectively. The discord of piano and humorous tone color of small gong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comic flavor of the theme.
3.Zou Jiangzhou Going to Jiangzhou
It is a popular song in Shaanxi and Shanxi which shows a cheerful man with a carrying pole on his shoulder humming when approaching Jiangzhou. The beautiful country scenery is illustrated by the light-hearted and happy tune of banhu while the fixed sound pattern of violin imitates the elastic movement of the pole on his shoulder.
4.Lan Huahua Lady Lan Huahua
This song is from the north of Shaanxi Province talking about a brave girl called Lan Huahua. She protested against feudalism and pursued her own happy marriage. Her struggle ends in tragedy and finally costs her life. The music begins with oboe and cello to depict their passionate love. Then the brass and strings come in to symbolize her struggle and wrath. In the end, the theme is recapitulated by the kettle drum and finally leads to the tragic ending of the story.
Suit 4. Ba Shu shan ge
Sichuan Folk Songs
Mountain Songs of the Ancient States Ba and Shu
1.Huaihua jishi kai Expecting the Blossom of Scholartree
Sichuan people are known for their diligence, straightforwardness and humor. This is a typical Sichuan folk song talking about how a girl is missing her lover. The tone is amusing and unique. The beautiful melody is recapitulated by the oboe, horn, string instruments, flute and English horn respectively while the harmony in another mode pictures the village scenery.
2. Huangyang biandan Yellow Poplar Shouldering Pole
This Sichuan folk song talks about a young man watching the girls in Qiuzhou to do make-ups on his way carrying a load of rice there too. The music begins with the full orchestra to portray the strong young man while the e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iece depicts the leisurely and relaxing mood ring his rest.
3. Xiu hebao Embroider a Pouch
Embroidering pouch is a very popular theme among Chinese folk songs. It shows the excitement and shyness of young girls when embroidering pouch for their lovers. Girls always give a pouch to their lovers as a token of love. The music begins with string quartet, and is followed by the woodwind, harp and flute respectively. It is just like the shuttling thread in her hand.
4.Taiyang Chulai Xiyangyang Happy Sunrise
This is a lively and straightforward folk song from Sichuan Province. It describes the happiness and pride of children when they climb up the hills to work. The melody is played by the full orchestra. With the highlights of brass, strings and kettledrums, the masculine tone of the piece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Suit 5. Jiang nan yu si
Jiangsu Folk Songs
Drizzle in the South
1. Wuxi Jing The Scenery of Wuxi
Wuxi in Jiangnan Province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 which is also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poets, painters and musicians. Such as the Moon Reflected in Two Streams and this folk song are both well-known tunes talking about Wuxi. This orchestral version of the folk song depicts the charming scenery by both the woodwind and strings.
2. Yangliuqing Green Willow
It is an animated and brisk Yangzhou folk song. It is named so because it uses green willow as a foil in the lyric which is meaningless. The lyric is changeable with humorous and cheerful words. Pizzicato is applied among all strings and is even used to imitate the rhythm of gongs and drums. The delightful and active tone of the melody is then fully expressed.
3. Bagen Luchaihua Pulling out a Reed Catkin
It is a folk song in Jiang County which is always sung when transplanting seeds in the rice fields. Accompanied by the strings in pizzicato and small drums, the tune is played by piano and flute respectively to portray this beautiful Jiangnan scenery.
4. Zizhudiao Bamboo-flute Tune
It used to be a popular love tune in Suzhou and is then become a mode of tune for Shanghai local opera Huju. The lyric is implicit and amusing. Accompanied by the harp, the melody is played by the strings in the style of Jiangnansizu.
Suit 6. Taihang chun qiu
Shanxi Folk Songs
Seasons in Taihang Mountains
1. Zou Xikou Going to West Gate
Popular in Shanxi, Northern Shaanxi and Western Inner Mongolia, this folk song talks about the migration of the poor people from the Highlands for a better living. The music adopts the Shanxi tune with the theme of the sad separation between two lovers. Their feelings are depicted by the strings and the polyphony parts of the orchestra.
2.Nao Yuanxiao Happy Lantern Festival
This is a cheerful Shanxi folk song showing the happiness and excitement of people when celebrat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introctory brass and tunes by suona lead to the climax of the festive joy. Then a soft and emotional tune of Embroidering Pouch appears to depict the sentiment of missing their own family under this annual gala.
3. Pashan diaoA Tune of Mountain Climbing
Popular in Hequ, Shanxi Province and Wuchuan, Inner Mongolia, the structure of mountain tun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Xintianyou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Both of them are in sanban (no tempo) and also have the main theme of love. This piece is composed of two mountain tunes which shows how the young village people express their love through those songs.
4. Kan Yangge Going to Watch Yangge Dance
It is a country dance popular in the villages of Northern China. This piece talks about two sisters who go to see the dance and have met lots of interesting things. Percussion is highlighted to depict the rhythm and also the liveliness of the dance.
⑹ 乐器的分类
乐器的分类大全
乐器是人类很早就拥有的精神财产,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从考古发掘和壁画、崖画中,都可以看到狩猎围捕、信号传递、祭天祷神、战斗助威或庆典舞蹈等都和发音工具或节奏音响紧紧相连。那么乐器的种类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一、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还有弦鸣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
民族打击乐器
鼓、手鼓、梆子、锣、云锣、钹、铙、木鱼、碰铃、响板、响筒、板鼓、铃鼓、钟 、方响、编钟、编磬、锸
民族吹奏乐器
葫芦笙、葫芦萧、葫芦丝、巴乌、笛子、箫......
葫芦笙、是彝、拉祜、佤、傈僳、哈尼、黎、纳西、怒、普米、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彝语 称布若、昂。拉祜语称若、若果筚。佤语称拜、拜桂、恩拜因 、唔变。傈僳语称玛纽、阿普筚。哈尼语称拉结、报扎。纳西语称妞篾、贝批又。流行于云 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四川省凉山 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地区、安顺地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等地。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11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这种材料的笛子声音效果最好。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体鸣乐器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锣、铜鼓、三角铁、木鱼、广东版、木琴、铝板琴,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钗、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
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膜鸣乐器
(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排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拢、赠疆、瑶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猪嘴鼓、姜鼓、战鼓、扁鼓、八音鼓、书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环鼓、抬鼓、达玛、纳格拉、达玛如、建鼓、神鼓、那额、达布尔、竹鼓,等等。
(2)拍击膜鸣乐器:夏尔巴鼓、八角鼓、铃鼓、达卜、黄泥鼓、长鼓、光亚、光吞,等等。
(3)混合击膜鸣乐器:手鼓(俗称蛇皮鼓)、圆鼓、边鼓、双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气鸣乐器
(1)唇振气鸣乐器: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小号、次中音号、圆号等等。
(2)嗓振气鸣乐器:斯布斯额、合欢箫,等等。
(3)边棱气鸣乐器:胡笳、壮笛、乃依、横笛、竖笛、排萧、短箫、筒箫、鼻箫、鹰笛、
骨笛、吐任、直通箫、布利亚、巴葛丢冬、列都、笛朽篥、库洛、双管鼻笛、扎令、阿乌、笛老挪、泥哇呜、狍哨、口笛、埙,等等。
(4)吹口气鸣乐器:箫、夜箫、侗笛、塞箫、奖、瓦格洛、雄林、苏奈依、嘟噜、低音嘟噜、太平箫、嘎嗦、五月箫、筚箫、筚笋、勒绒、姊妹箫、双管侗笛、波晓呼、决篥杰,等等。
(5)单簧气鸣乐器:巴乌、筚、筚相、苗笛、芒筒、竹叶笛、马布、筚鲁、寸笛、咚咚亏、笔管、大嘀珑、筚多喝、波芦、筚建、利列、利罗、笛列、筚尔、筚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双管巴乌、双管筚朗叨、筚总、决列、双管竹叶笛、双管马布、菲察克、筚达、木叶,等等。
(6)双簧气鸣乐器:巴拉曼、波伯、细筚篥、小闷笛、苏尔奈、长唢呐、嘉令、波列、苗族唢呐、白族唢呐、彝族唢呐、拜、勒尤·勒浪、洞巴、阔诗乃依、双筚篥、长积、双管闷笛、咪咪、双勒浪,等等。
(7)自由簧气鸣乐器:芦笙、葫芦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等。
弦鸣乐器
(1)打击弦鸣乐器:扬琴、竹筒琴、竹琴、锵,等等。
(2)弹拨弦鸣乐器:古筝、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筝、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独弦琴、五弦琵琶、纳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兹、苏古笃、扎木年、弹布尔、赛依吐尔、碧约牛腿琴、独它尔、喀什热瓦普、多朗热瓦普、热瓦普、巴朗孜库木、库木日依、阿肯冬不拉、乐队冬不拉、月琴、贵州咸宁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龙头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傈僳三弦、赛玎、壮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竖箜篌、凤首箜篌、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卡龙、弓琴、达比亚、傣玎、托甫秀尔、东布尔、菲特克呐、三线琴,等等。
(3)弓拉弦鸣乐器:二胡、曲胡、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马头琴、琤尼、牙筝、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萨它尔、胡西它尔、椰胡、葫芦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独弦胡琴、适争、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铁琴、藏京胡、马骨胡、竹筒胡、纳西胡琴、二黄、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马头琴、克亚克、呃吱、牛腿琴、库布孜、朝尔,等等。
补充
补充:无疑,最精美的铜器当数青铜礼乐器。青铜乐器主要是钟一一大型的编钟、单独使用的铸钟,以及铎、铙等与钟同一族属的器物。在古代,礼和乐是很难分开的。无论祭祀、还是宴饮,自
然是在华贵的青铜礼器中盛满美酒佳肴,但还要有相应盛大的音乐伴奏。所以,从根本上说,乐是从属于礼的。除了用于祭祀、宴飨、婚嫁、葬丧之外,有些铜乐器还用于征伐与作战指挥,如“鸣金击鼓”,指的就是用军乐指挥军队的撤退与前进。
—— 青铜乐器主要有铙、钲、钟、铎、铃、钩、镦于、鼓等
二、西洋乐器
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已经定型的管弦乐器和弹弦乐器、键盘乐器,并且被重视与承认,列入名单的。
弦乐器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可见,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弦乐器的音色统一, 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颤、碎、拨、跳,等) 而具有灵动的色彩。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线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 一定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 音高的目的。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鸣乐器(如提琴类)和弹拨弦鸣乐器 (如吉他)。
(1)弓拉弦鸣乐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
(2)弹拨弦鸣乐器:竖琴(Harp)、吉他(Guitar)、电吉他(Electric Guitar)、贝司(Bass)。
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起源很早,从民间的牧笛、芦笛等演变而来。木管乐器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 常用被来表现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情景。在交响乐队中,不论是作为伴奏还是用于独奏,都有其特殊的 韵味,是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管乐器大多通过空气振动来产生乐音,根据发声方式, 大致可分为唇鸣类(如长笛等)和簧鸣类(如单簧管等)。木管乐器的材料并不限于木质,同样有 选用金属、象牙或是动物骨头等材质的。它们的音色各异、特色鲜明。从优美亮丽到深沉阴郁,应有尽有。 正因如此,在乐队中,木管乐器常善于塑造各种惟妙惟肖的音乐形象,大大丰富了管弦乐的效果。
(1) 边棱音类:长笛(Flute)、短笛(Piccolo);
(2)簧鸣类:单簧管(Clarinet)、双簧管(Oboe)、英国管(English Horn)、大管(Bassoon)、 萨克斯管(Saxoph)。
铜管乐器
铜管乐器的前身大多是军号和狩猎时用的号角。在早期的交响乐中使用铜管的数量不大。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交响乐队中只用两只圆号,有时增加一只小号到十九世纪上半叶,铜管乐器 才在交响乐队中被广泛使用。铜管乐器的发音方式与木管乐器不同,它们不是通过缩短管内的空气柱 来改变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气压变化与乐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来改变音高。 所有铜管乐器都装有形状相似的圆柱形号嘴,管身都呈长圆锥形状。铜管乐器的音色特点是雄壮、 辉煌、热烈,虽然音质各具特色,但宏大、宽广的音量为铜管乐器组的共同特点,这是其它类别的乐器 所望尘莫及的。
(1)铜管乐器 : 小号(Trumpet)、短号(Cornet)、长号(Trombone)、圆号(French Horn)、 大号(Tuba)。
键盘乐器
在键盘乐器家族中,所有的乐器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键盘。但是它们的发声方式却有着 微妙的不同,如钢琴是属于击弦打击乐器类,而管风琴则属于簧鸣乐器类,而电子合成器,
则利用了现代的电声科技等等。键盘乐器相对于其他乐器家族而言,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 其宽广的音域和可以同时发出多个乐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键盘乐器即使是作为独奏乐器, 也具有丰富的和声效果和管弦乐的色彩。所以,从古至今,键盘乐器倍受作曲家们和音乐爱好者们的 关注和喜爱。其中,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
(1)键盘乐器:钢琴(Piano)、管风琴(Organ)、手风琴(Piano Accordion)、 电子琴(Electronic Keyboard)。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可能是乐器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族了。其家族成员众多,特色各异,虽然它们的音色 单纯,有些声音甚至不是乐音,但对于渲染乐曲气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打击乐器通过对
乐器的敲击、摩擦、摇晃来发出声音。可不要认为打击乐器仅能起加强乐曲力度、提示音乐节奏的作用,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打击乐器能作为旋律乐器使用呢!现代管弦乐队里增加了很多非洲、亚洲音乐里的 音色奇异的打击乐器,几乎无法完全罗列。
(1)有调打击乐器:定音鼓(Timpani)、木琴(Xylophone)、钢片琴(Celesta)、管钟(Tubuar Bwlls)等;
(2)无调打击乐器:架子鼓(Drum kit)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角铁(Triangle)、铃鼓(Tambourine)、 响板(Castanets)、砂槌(Maracas)、钹(Cymbals)、锣(Gong)。
打击乐器虎纹大磬。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已经定型的管弦乐器和弹弦乐器、键盘乐器。常用的西洋乐器有: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等。木管乐器起源很早,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 常被用来表现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情景;铜管乐器的音色特点是雄壮、 辉煌、热烈;弦乐器的共同特征是柔美、动听;键盘乐器的特点是其宽广的音域和可以同时发出多个乐音的能力;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渲染乐曲气氛。
乐种分类
传统乐种
一、打击乐合奏
指纯由打击乐器组合的合奏音乐,在民间节日或风俗性活动中常见。打击乐合奏充分发挥了中国打击乐器的特色,以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音响的多样化组合,丰富又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以及力度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气氛和情绪。或热烈红火,或轻巧活泼,或庄严雄壮。
二、吹管乐合奏
指由吹管乐为主兼有少量打击乐器的合奏音乐,普遍流行于民间婚丧喜庆活动中。
三、丝弦乐合奏
指由几件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合奏的音乐,又称弦索乐。丝弦乐合奏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于室内演奏,风格细腻。乐曲多数为短小的抒情乐曲,也有部分较长的套曲。
四、丝竹乐合奏
指由弦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音乐,主要盛行于南方。在丝竹乐中一般不用唢呐和管,也不用大锣、大鼓之类音响强烈的打击乐,具有乐队规模较小,音乐情趣轻快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音乐性格优美、柔和、雅致的特点。主要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
1、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其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2-5人,以笛(或箫)和二胡为主奏乐器,其他常用乐器有小三弦、琵琶、扬琴、笙、鼓板、木鱼、碰铃等。乐器组合灵活多变,演奏时每种乐器只有一件,演奏者可根据该乐器性能作即兴发挥,在同一曲调基础上奏出不同曲调。各乐器在配合中,常采取“你进我出,我进你出;你繁我简,我繁你简;你高我低,我高你低;你正我反,我正你反;你长我短,我长你短;你停我拖,我停你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花音八法)的方法。
2、广东音乐:原意泛指广东的民歌、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等,后仅指流行在广东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也称广东小曲。广东音乐的乐器组合随时代变化而异,早期是“五架头”:二弦、提琴(筒身竹制,前端嵌以薄木板,后端竹节凿有金钱孔)、竹笛、三弦、月琴;后改为“三件头”:扬琴、秦琴、高胡(粤胡)之后在“三件头”基础上加其他丝竹乐器如琵琶、椰胡、笛、箫、唢呐、木鱼、碰铃等。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节奏活泼多变。句法上常用“回文句”和“排比句”,音乐风格热烈明快。
五、丝竹锣鼓乐合奏
又称吹打乐,是民间节日风俗性活动以及婚丧喜庆中常见的器乐形式。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丝弦乐器为辅;以结构中有独立完整的锣鼓段落为特征。
1、苏南吹打:盛行于江苏南部苏州、无锡一带,历史悠久。以笛和鼓为主奏乐器,吹管乐器可用箫、笙或小唢呐等,丝弦乐器有二胡、板胡、琵琶、三弦等,打击乐器有板、点鼓、板鼓、云锣等。实际演出中有多种不同的乐队组合方式。
2、山西鼓乐:流行于山西省北部五台、定襄等县,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至少在清代中叶已在民间流传;多用于婚丧喜庆、节日庙会等场合,也曾被五台山青庙宗教音乐所吸收,在禅门佛事中演奏。乐队编制少则10人左右,多可达数十或上百人;以管子为主奏乐器,另有海笛、笛子、笙等吹管乐器;打击乐器有板鼓、大钹、大锣、小锣、云锣、梆子等。请欣赏吹打乐《庆丰收》
民族管弦乐合奏
中国传统乐种中的民乐合奏,以小型多样、地域性强、地方特色浓郁为特点。民族管弦乐队吸取了传统乐种中各类乐器组合的优点,根据民族乐器的性能、特点和音色等情况,并考虑到高、中、低声部的配合与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等因素,一般包括四个乐器组: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拉弦乐组、打击乐组。由于乐队的大我制不同,选用的乐器的各类和数量也不同,常用乐器如下:
吹管乐组:笛、箫、笙、唢呐、管等。
弹拨乐组: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扬琴、筝、三弦等。
拉弦乐组: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等。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鼓、钹、碰铃、木鱼、云锣等。
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共分九段一尾声,属多段体结构,也是自由变奏体。在各段结尾用了统一的终止型乐句。各段小标题及表现内容是:
1、江楼钟鼓:全曲的引子,琵琶奏出的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音型,模仿黄昏江边钟楼鼓声;接着出现箫歌声(全曲主题的核心),紧接着又是一阵同音反复的箫鼓声。主题如歌的旋律,恬静柔美;采用同音承递,下行模进和材料展衍等手法发展而成。
2、月上东山:主题在上四度音区上的自由模进。
3、风回曲水:是前两段的综合,主题的陈述更为完善。
4、花影层叠:是上一段的变化,头尾基本相同,中间以若干短句作同音承递的下行模进。
5、水深云际:运用主题的种子音调加以展开,头尾基本同主题,中间是种子音调展开部分,颤音的运用有独到的艺术效果。
6、渔歌唱晚:此段变奏时,在上五度调是发展了新的节奏音型,并以此为核心音调作连续下行模进,尾部主题变化出现。
7、洄澜拍岸:第一句是上一段的压缩,以均匀的节奏出现,然后主题以舒展的节奏构成一连串同音承递的下行模进音调。
8、桡鸣远濑:前半部以具有动感的附点音符节奏型作模进,后半部是主题的压缩。
9、欸乃归舟:全曲的高潮。前半部主题音调配以较为固定的节奏型,音型向下模进,配合旋律作递升与递降的交替进行;渐快的速度、渐强的力度,造成桡声、浪花声、人声交织一片的动态感,将音乐推向高潮。后半部与上一段的后部相同,回到优美如歌的主题。
10、尾声:由主题的部分音调剪接组合成旋律,以舒展徐缓的节奏,轻柔地、渐渐地消失,一切归于宁静。请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音乐特征
类型
按照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表现功能,可分为三类乐曲:
1、具有强烈实用性的乐曲。多数和民间的民俗活动相联系,如欢庆年节、婚丧喜庆、迎神庙会、宗教活动等;有的则来自戏曲场景或民间歌舞。这类乐曲往往以其单一而概括的情绪来烘托、渲染某种气氛。如《中花六板》、《夜深沉》、《庆丰收》等。
2、以写实为主的乐曲。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事件来抒发人的感受。如《百鸟朝凤》、《赛龙夺锦》、《流水》等。
3、以写意、写情为主的乐曲。有的直接抒发人物感情,如《二泉映月》、《江河水》等。有的借物言志、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犹如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一样,讲究意境、神韵,抒发感情的方式内在含蓄。如《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
标题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是有标题的。其标题有“标名性标题”和“标意性标题”两种。
标名性标题
仅具曲名的作用,与曲意无直接关系。理解乐曲需从其曲调、节奏、调式、速度、力度等诸音乐要素所构成的音乐形象来领会。
有的标题源自古代声乐曲、词牌曲、民歌、原戏曲剧目的曲名,如《浪淘沙》、《万年欢》、《满庭芳》、《一枝花》、《茉莉花》、《关公过五关》等。
有的标题来源于乐曲的结构特征。如《句句双》指乐曲中每一乐句都重复一次,成双出现;《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同一主题反复出现三次等。
有的标题以乐曲首句的谱字来定名,如《工尺上》、《四合四》等。
有的以乐曲的调式来定名,如《凡调》、《小工调》;有的以乐曲的用途或演出形式来定名,如《抬花轿》、《行街》、《划船锣鼓》等。
有的乐曲是集几个曲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其标题往往以原在几个曲牌中抽字组合而成。如广东音乐中的《柳娘三醉》由《柳青娘》和《三醉》集合而成。面对此类标题,切忌望文生义。
标意性标题
此类标题是根据乐曲内容,由民间艺人、文人学士或音乐家拟定的,因此标题反映了拟名者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标意性标题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它以概括、凝练的文字提示乐曲内容、某种意境、某种情绪氛围或某个事件。欣赏者可凭藉标题的提示,结合乐曲的音乐形象唤起联想来理解乐曲。
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的分法把民族器乐曲分为散曲和套曲。散曲指由一个曲牌或曲调构成的乐曲;套曲指几个曲牌或段子联缀而成的乐曲。
常见的结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类:
单曲牌体
曲牌是民族器乐曲式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一首曲牌反复多次可构成一首乐曲,曲牌也可以成为套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单曲牌体就是由一首曲牌构成的乐曲结构。
变奏体
当一首乐曲由一首曲牌(或曲调)的一再反复构成时,如每次反复都有变化,就形成变奏体。
循环体
一首乐曲中两首曲牌(或曲调)不断反复的循环出现,或一首曲牌(或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以上,其间插入新的部分,都是循环体。
联曲体
许多曲牌(或曲调、板式)联缀而成的乐曲结构形式是联曲体。联曲体乐曲在速度上常采用“慢-中快”或“散-慢-中-快-散”的原则来布局。
综合体
一首乐曲中,综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或以某种结构原则为主,兼有另种结构的因素,称综合体。在传统乐曲中常见的有“循环兼变奏体”以及“联曲兼变奏体”等。
;⑺ 古韵古曲
1. 葫芦丝-阿里山的姑娘 2. 葫芦丝-阿瓦人民唱新歌 3. 葫芦丝-阿细跳月 4. 葫芦丝-彩云追月
5. 葫芦丝-侗乡之夜 6. 葫芦丝-放马山歌 7. 葫芦丝-高山青 8. 葫芦丝-姑娘生来爱唱歌
9. 葫芦丝-哈尼情歌 10. 葫芦丝-核桃树 11. 葫芦丝-蝴蝶泉边 12. 葫芦丝-花楼恋歌
13. 葫芦丝-花针引线线穿针 14. 葫芦丝-婚誓 15. 葫芦丝-节日的德昂山 16. 葫芦丝-金风的祝福
17. 葫芦丝-金孔雀与凤尾竹 18. 葫芦丝-军港之夜 19. 葫芦丝-康定情歌 20. 葫芦丝-孔雀是啊妹
21. 葫芦丝-刘三姐 22. 葫芦丝-泸沽湖之恋 23. 葫芦丝-满山葡萄红艳艳 24. 葫芦丝-漫步人生路
25. 葫芦丝-美丽的金孔雀 26. 葫芦丝-美丽的泸沽湖 27. 葫芦丝-缅甸花开 28. 葫芦丝-泼水节欢歌
29. 葫芦丝-庆丰收 30. 葫芦丝-世上哪有树缠藤 31. 葫芦丝-甜蜜蜜 32. 葫芦丝-弯弯的月亮
33. 葫芦丝-望春风 34. 葫芦丝-乌苏里船歌 35. 葫芦丝-掀起你的盖头来 36. 葫芦丝-小河淌水
37. 葫芦丝-星星索 38. 葫芦丝-绣荷包 39. 葫芦丝-瑶族舞曲 40. 葫芦丝-彝族欢庆火把节
41. 葫芦丝-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42. 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 43. 葫芦丝-月朦胧鸟朦胧 44. 葫芦丝-再回首
45. 葫芦丝-知道不知道 46. 葫芦丝-竹林深处 47. 葫芦丝-追鱼 48. 古筝-百花引
49. 古筝-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50. 古筝-并蒂花 51. 古筝-步步高 52. 古筝-步步清风
53. 古筝-沧海一声笑 54. 古筝-草原英雄小姐妹 55. 古筝-禅院钟声 56. 古筝-陈杏元落院
57. 古筝-出水莲 58. 古筝-大海啊故乡 59. 古筝-二月里来 60. 古筝-分飞燕
61. 古筝-丰收锣鼓 62. 古筝-高山流水 63. 古筝-姑苏风光 64. 古筝-广陵散
65. 古筝-滚滚红尘 66. 古筝-寒鸦戏水 67. 古筝-汉宫秋月 68. 古筝-汉江韵
69. 古筝-化蝶 70. 古筝-画水莲华 71. 古筝-将军令 72. 古筝-蕉窗夜雨
73. 古筝-井冈山上太阳红 74. 古筝-酒醉的探戈 75. 古筝-军港之夜 76. 古筝-渴望
77. 古筝-快乐的姑娘 78. 古筝-离弦 79. 古筝-梁祝 80. 古筝-浏阳河
81. 古筝-柳青娘 82. 古筝-楼台会 83. 古筝-梅花三弄 84. 古筝-溟山
85. 古筝-茉莉芬芳 86. 古筝-牧羊曲 87. 古筝-难忘今宵 88. 古筝-闹元宵
89. 古筝-念佛心曲 90. 古筝-女儿情 91. 古筝-片片枫叶情 92. 古筝-偏偏喜欢你
93. 古筝-飘雪 94. 古筝-平湖秋月 95. 古筝-倩女幽魂 96. 古筝-秦桑曲
97. 古筝-情人知己 98. 古筝-上楼 99. 古筝-十面埋伏 100. 古筝-水姻缘
101. 古筝-说句心里话 102. 古筝-送别 103. 古筝-素还真 104. 古筝-铁马吟
105. 古筝-外婆的澎湖湾 106. 古筝-完美 107. 古筝-武侠帝女花 108. 古筝-夕阳萧鼓
109. 古筝-相思风雨中 110. 古筝-小河淌水 111. 古筝-幸福渠 112. 古筝-雪山春晓
113. 古筝-崖山哀 114. 古筝-夜来香 115. 古筝-彝族舞曲 116. 古筝-渔光曲
117. 古筝-渔舟唱晚 118. 古筝-月亮代表我的心 119. 古筝-月圆花好 120. 古筝-云水禅心
121. 古筝-战台风 122. 古筝-知音 123. 古筝-醉渔唱晚 124. 二胡-阿美族舞曲
125. 二胡-包楞调 126. 二胡-北京有个金太阳 127. 二胡-奔驰在千里草原 128. 二胡-别亦难
129. 二胡-病中吟 130. 二胡-不通天光 131. 二胡-采茶扑蝶 132. 二胡-采花
133. 二胡-长相思 134. 二胡-春江花月夜 135. 二胡-大车谣 136. 二胡-当年
137. 二胡-定弦曲 138. 二胡-洞庭秋思 139. 二胡-独弦操 140. 二胡-二泉映月
141. 二胡-哥哥回来了 142. 二胡-姑苏春晓 143. 二胡-光明行 144. 二胡-汉宫秋月
145. 二胡-好人一生平安 146. 二胡-河南小曲 147. 二胡-红楼梦 148. 二胡-黄水谣
149. 二胡-江河水 150. 二胡-金珠玛米赞 151. 二胡-康定情歌 152. 二胡-空山鸟语
153. 二胡-恋歌 154. 二胡-良宵 155. 二胡-梁祝 156. 二胡-两根弦上的赞美
157. 二胡-绿岛小夜曲 158. 二胡-末代皇帝 159. 二胡-牧羊女 160. 二胡-葡萄熟了
161. 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 162. 二胡-赛马 163. 二胡-三门峡畅想曲 164. 二胡-山村变了样
165. 二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66. 二胡-陕北抒怀 167. 二胡-睡莲 168. 二胡-丝竹新韵
169. 二胡-田园春色 170. 二胡-听松 171. 二胡-喜唱丰收 172. 二胡-小花鼓
173. 二胡-新婚别 174. 二胡-一点红 175. 二胡-一帘幽梦 176. 二胡-雨打芭蕉
177. 二胡-豫北叙事曲 178. 二胡-月娘我问你 179. 二胡-月夜 180. 二胡-战马奔腾
181. 二胡-真的好想你 182. 二胡-知道不知道 183. 二胡-烛影摇红 184. 二胡-紫竹调
185. 二胡-走西口 186. 黄河二胡协奏曲 187. 笛子-阿里山的姑娘 188. 笛子-采槟榔
189. 笛子-嫦娥奔月 190. 笛子-城里的月光 191. 笛子-慈祥的母亲 192. 笛子-返魂香
193. 笛子-风雨同路 194. 笛子-敢问路在何方 195. 笛子-姑苏行 196. 笛子-故乡的原风景
197. 笛子-荷花赞 198. 笛子-金枝欲孽 199. 笛子-九九艳阳天 200. 笛子-梁祝之化蝶
201. 笛子-另一种乡愁 202. 笛子-梅花三弄 203. 笛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04. 笛子-美丽的天山
205. 笛子-梦 206. 笛子-苗岭的早晨 207. 笛子-茉莉花 208. 笛子-牧民新歌
209. 笛子-平湖秋月 210. 笛子-秦川抒怀 211. 笛子-三五七 212. 笛子-陕北好
213. 笛子-水乡船歌 214. 笛子-天若有情 215. 笛子-五梆子 216. 笛子-喜相逢
217. 笛子-雪中莲 218. 笛子-扬鞭催马运粮忙 219. 笛子-阳关三叠 220. 笛子-荫中鸟
221. 笛子-幽兰逢春 222. 笛子-雨中即景 223. 笛子-枣园春色 224. 笛子-战马奔驰保边疆
225. 笛子-鹧鸪飞 226. 笛子-真心不假 227. 笛子-追风的女儿 228. 笛子-紫竹调
229. 琵琶-霸王卸甲 230. 琵琶-草原小姐妹 231. 琵琶-唱支山歌给党听 232. 琵琶-春蚕
233. 琵琶-春江花月夜 234. 琵琶-赶花会 235. 琵琶-高山流水 236. 琵琶-故乡情
237. 琵琶-静夜思 238. 琵琶-茉莉花 239. 琵琶-秦俑 240. 琵琶-秋月夜
241. 琵琶-泉水叮咚 242. 琵琶-十面埋伏 243. 琵琶-双星情歌 244. 琵琶-甜言蜜语
245. 琵琶-无尽的路 246. 琵琶-乡恋 247. 琵琶-阳春白雪 248. 琵琶-映山红
249. 琵琶-妆台秋思 250. 唢呐-百鸟朝凤 251. 唢呐-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252. 唢呐-浮沉
253. 唢呐-江河水 254. 唢呐-喜庆 255. 唢呐-一枝花 256. 唢呐-正月十五闹元宵
257. 马头琴-梦回 258. 马头琴-牧歌 259. 马头琴-天上的风 260. 古琴-长门怨
261. 古琴-凤求凰 262. 古琴-高山流水 263. 古琴-关山月 264. 古琴-广陵散
265. 古琴-蕉窗夜雨 266. 古琴-酒狂 267. 古琴-流水 268. 古琴-梅花三弄
269. 古琴-平沙落雁 270. 古琴-山居吟 271. 古琴-潇厢水云 272. 古琴-阳关三叠
273. 古琴-忆故人 274. 古琴-渔樵问答 275. 扬琴-春到清江 276. 扬琴-蝶舞
277. 扬琴-对话 278. 扬琴-凤凰于飞 279. 扬琴-红河的春天 280. 扬琴-欢乐歌
281. 扬琴-火把节之夜 282. 扬琴-将军令 283. 扬琴-今宵多珍重 284. 扬琴-葵巴斯
285. 扬琴-连环扣 286. 扬琴-梁祝 287. 扬琴-汨罗江随想曲 288. 扬琴-明月千里寄相思
289. 扬琴-牧歌声声甜 290. 扬琴-南屏晚钟 291. 扬琴-泉水 292. 扬琴-双声恨
293. 扬琴-苏武牧羊 294. 扬琴-苏州河畔 295. 扬琴-天鹅 296. 扬琴-文成西行
297. 扬琴-映山红 298. 扬琴-映像 299. 扬琴-渔舟唱晚 300. 扬琴-御剑江湖
301. 扬琴-月光小夜曲 302. 扬琴-月夜 303. 扬琴-昭君怨 304. 箫-聪明累
305. 箫-倒头仔风入松 306. 箫-二泉映月 307. 箫-分骨肉 308. 箫-红豆曲
309. 箫-梁祝 310. 箫-梅花三弄 311. 箫-平湖秋月 312. 箫-晴雯曲
313. 箫-秋窗风雨夕 314. 箫-叹香菱 315. 箫-枉凝眉 316. 箫-阳关三叠
317. 箫-葬花吟 318. 洞箫-唉乃 319. 洞箫-草原之夜 320. 洞箫-朝元歌
321. 洞箫-春江花月夜 322. 洞箫-凤凰台上忆吹箫 323. 洞箫-佛上殿 324. 洞箫-古刹幽境
325. 洞箫-关山月 326. 洞箫-红豆曲 327. 洞箫-红蔷薇 328. 洞箫-良宵引
329. 洞箫-流水 330. 洞箫-梅花三弄 331. 洞箫-平湖秋月 332. 洞箫-平沙落雁
333. 洞箫-清明上河图 334. 洞箫-十里送红军 335. 洞箫-苏武牧羊 336. 洞箫-叹香菱
337. 洞箫-一剪梅 338. 洞箫-忆故人 339. 洞箫-葬花吟 340. 洞箫-妆台秋思
341. 埙-伯牙吊子期 342. 埙-长亭怨慢 343. 埙-长相思 344. 埙-春山
345. 埙-渡月 346. 埙-福海观荷 347. 埙-高山流水 348. 埙-归藏
349. 埙-寒江残雪 350. 埙-湖乡春晚 351. 埙-虎符 352. 埙-黄莺吟
353. 埙-江月初照人 354. 埙-苦道行 355. 埙-灵谷 356. 埙-骆驼颂
357. 埙-梅花三弄 358. 埙-孟姜女 359. 埙-南乡小调 360. 埙-山鬼
361. 埙-伤别离 362. 埙-水龙吟 363. 埙-四季歌 364. 埙-苏武牧羊
365. 埙-我有一段情 366. 埙-小白菜 367. 埙-小蓬船 368. 埙-行云流水
369. 埙-杏花天影 370. 埙-仰韶古音断想 371. 埙-叶缘晓露 372. 埙-夜之妃
373. 埙-月的宅院 374. 埙-月儿弯弯照九州 375. 埙-妆台秋思 376. 埙-追梦
377. 竹笛-把悲伤留给自己 378. 竹笛-北风吹 379. 竹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80. 竹笛-九妹
381. 竹笛-懒猫 382. 竹笛-郎邪神韵 383. 竹笛-梁祝 384. 竹笛-泉水丁冬
385. 竹笛-少年壮志不言愁 386. 竹笛-味道 387. 竹笛-我热恋的故乡 388. 竹笛-夕阳醉了
389. 竹笛-乡恋 390. 竹笛-耶利亚女郎 391. 排箫-茉莉花 392. 排箫-甜蜜蜜
393. 排箫-招魂 394. 三弦-蚕花曲 395. 三弦-大浪淘沙 396. 三弦-岱顶望月
397. 三弦-梅花三弄 398. 三弦-平沙落雁 399. 三弦-小行舟 400. 京胡-柳青娘
401. 京胡-夜深沉 402. 板胡-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403. 板胡-花梆子 404. 板胡-家乡的喜讯
405. 板胡-秦川行 406. 板胡-山东小曲 407. 巴乌-阿佤人民唱新歌 408. 巴乌-北国之春
409. 巴乌-苍山歌声永不落 410. 巴乌-傣家姑娘选种忙 411. 巴乌-傣乡赶摆 412. 巴乌-傣乡人们向往的地方
413. 巴乌-侗乡之夜 414. 巴乌-哈尼情歌 415. 巴乌-湖上春光 416. 巴乌-金风吹来的时候
417. 巴乌-金色的牧场 418. 巴乌-景颇山上 419. 巴乌-满船渔火满船歌 420. 巴乌-美丽的姑娘
421. 巴乌-梦中的小竹楼 422. 巴乌-思恋 423. 巴乌-烟盒舞 424. 巴乌-彝家欢歌
425. 巴乌-渔村晚霞 426. 巴乌-渔歌 427. 巴乌-月夜思乡 428. 巴乌-竹楼情歌
429. 笙-凤凰展翅 430. 笙-静夜思 431. 笙-南海渔歌 432. 笙-骑竹马
433. 笙-微山湖船歌 434. 柳琴-白族恋歌 435. 柳琴-波浮的港 436. 柳琴-春到沂河
437. 柳琴-打虎上山 438. 柳琴-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439. 柳琴-故乡随想 440. 柳琴-关山月
441. 柳琴-梁祝 442. 柳琴-木棉花开 443. 柳琴-田野琴声 444. 柳琴-小河淌水
445. 柳琴-幸福渠 446. 柳琴-悠悠故乡情 447. 芦笙-凤凰展翅 448. 芦笙-孔雀东南飞
449. 芦笙-赛马 450. 箜篌-高山流水 451. 箜篌-孔雀东南飞 452. 箜篌-湘妃竹
453. 陶笛-春游 454. 陶笛-划船调 455. 陶笛-天赐欢乐 456. 陶笛-渔夫曲
457. 陶笛-月光下的凤尾竹 458. 陶笛-月圆花好 459. 陶笛-在水一方 460. 陶笛-知音
461. 手鼓-狮子吼 462. 手鼓-鱼跃龙门 463. 琴箫-梅花三弄 464. 琴箫-笑傲江湖
465. 琴箫-渔樵问答 466. 独弦琴-幽心独语 467. 高胡-百鸟朝凤 468. 高胡-步步高
469. 高胡-春天来了 470. 高胡-汉宫秋月 471. 高胡-梁祝 472. 高胡-平湖秋月
473. 四胡-春到科而沁 474. 革胡-凤阳花鼓 475. 革胡-牧歌 476. 中胡-草原上
477. 南梆子-霸王别姬 478. 南梆子-凤还巢 479. 南梆子-牡丹亭 480. 南梆子-望江亭
481. 南梆子-英台抗婚 482. 南梆子-朱痕记 483. 坠琴-夸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