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栀子花解剖

栀子花解剖

发布时间: 2023-07-21 23:26:05

⑴ 求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栀子花什么时候换盆最合适

一般来说栀子花换盆最佳的时间是在早春和秋季这里两个时间段,也就是2月份和10月份这两个时间点,花友需要记住以下几个换盆的注意事项。
1.不要在夏天 或梅雨季或4月移栽换盆。
2.花期不能换盆,夏季高温不能换盆。
3.有花苞一般就不再适合的换盆了。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栀子花换盆在阳历10月或2月底移植最好。夏天天气热成活率低,梅雨季移栽后根系受伤,大大减少水分蒸发和自身抗体,容易导致烂根至死亡,四月移栽成活率很高,可移栽后根系短时无法回复,影响开花或落蕾,所以一般10月或出春萌发前是最佳时机,当然冬天也是可以的,需要防止冰冻。
另外,有的花友手痒,等不到合适的季节就像换盆,如果是这样,建议换盆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保留旧土,以减少对栀子花根部的伤害。
为了让花友更真实的了解栀子花换盆,我们来看一段花友的换盆记录。
去年底入手的栀子花一直挺好,但养了三个月后频繁蕉叶、黄叶,最后成光杆,在对原盆土进行解剖时发现烂根、腐根、石头、胶泥等等,这种土要么浇不透、要么干不透,很难掌握浇水时机,所以一般都会出现烂根现象,心中一直对原盆土耿耿于怀。
今年入手的栀子花一直在等待时机,前段时间阴天温度不高,咬牙跺脚说干就干。
换土时剪掉部分状态不好的枝条,剪掉残叶 再下狠心剪掉很多包括大叶、旺盛叶子,减少水分挥发。
先找个大桶或盆将花脱盆后泡在里面(水提前晒好) 水要漫过原土球 泡N个小时(时间长一点)原土里面有胶泥再泡也不松散很讨厌。泡好后 去土的方法是在泡水的桶里用指肚轻轻拍打泥土 部分泥土就会脱落下来,遇到胶泥不易脱落时暂不要管它 先去除易脱落的 这个过程一定要轻、慢 切记!切记!
最后再处理胶泥,过程一直在水里进行(我用时近2个小时),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能尽量减少对根的伤害,然后用清水冲洗一下(水流不要大) 看看有没有烂根、腐根处理一下,再用高锰酸钾水大概泡了半个小时,然后放在提前晒好的水里泡了一夜,第二天上盆,新土用的是营养土、松针(晒干搓碎)、腐殖物(里面含有蚯蚓粪) 我用的比例大概3:1:1 松针可以多一些(酸性)。
最后的关键上土,当时是害怕在上土时再次对根造成伤害,所以我事先把所有的土晒干(晒干后的土很轻) 将花放在盆里慢慢填土,土轻不会对根造成拉扯、挤压等伤害,但这样有个缺点就是浇水后,土遇水膨胀感觉盆土填的很实、很严、会降低土的透气性,没办法我又取出部分盆土轻轻松动。(建议填土前 最好用喷壶将土喷的潮湿一些)
换土后泡盆、泡透,4天内没再浇水(根据自己当地气温掌握,这个时期根还不服盆,植物会降低根的吸水性,主要靠叶子吸收水分,所以浇水不要频繁,保持土湿润就行,也不要晒太阳。4天后再浇水时也是采取的泡盆方式),放在阴凉处叶面经常喷水。
第二天发现叶子有点耷拉,立即用大一点的塑料袋子套上,套之前喷透水 保持罩内湿度,罩子至少要包住花盆一半,但不要全包上一点气不透也不行,套了大概五个小时左右叶子精神恢复,取下袋子透气。空气干燥时再次套上,但N小时后一定要取下罩子透气一段时间,不要长时间罩着,如果能保持湿度高 就不要罩着。5天后就没再套罩子。
换土后也出现部分落叶现象,现在10多天过去了 顶稍新叶开始舒展 状态尚好。
编辑:浴花谷花卉

⑶ 栀子金花丸说明书及作用

栀子金花丸(三九)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下面是我整理的栀子金花丸说明书,欢迎阅读。

栀子金花丸商品介绍

通用名:栀子金花丸

生产厂家: 华润三九(枣庄)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7021251

药品规格:9g*10袋

药品价格:¥24元

栀子金花丸说明书

【通用名称】栀子金花丸

【商品名称】栀子金花丸

【拼音全码】ZhiZiJinHuaWan

【主要成份】栀子、金银花、黄芩、黄柏、大黄、黄连、知母、天花粉。

【性状】栀子金花丸为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味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规格型号】9g*10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1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旦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5、孕妇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下服用。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栀子金花丸不宜长期服用。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8、对栀子金花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栀子金花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栀子金花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栀子金花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闭,防潮。

【包装】复合膜,10袋/盒。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7021251

【生产企业】华润三九(枣庄)药业有限公司

栀子金花丸(三九)的功效与作用栀子金花丸(三九)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栀子金花丸使用常见问题

口臭的成因很多,例如: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口腔邻近组织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可产生脓性分泌物而发出臭味。那么,栀子金花丸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金花丸的主要成分有栀子、金银花、黄芩、黄柏、大黄、黄连、知母、天花粉。栀子金花丸可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大便秘结。

栀子金花丸具有抗菌的作用:用血琼脂培养基培养炭疽杆菌和巴氏杆菌,打孔法测抑菌半径。实验显示栀子金花液对炭疽杆菌和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栀子金花丸具有抗病菌的作用:金银花、黄芩、黄柏对流感病毒亚甲型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对孤儿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⑷ 狗牙花和栀子花的区别

看起来有点像,而且都是香的,但是狗牙花属于夹竹桃科,栀子花属于茜草科,从解剖结构上完全不同

⑸ 急急急!!校园常见植物各有哪些作用(详细点)

学校的主要植物 雪松、罗汉松、龙柏、金叶女贞、小叶黄杨、构树、腊梅、桂花、十大功劳、火棘、石楠、葱兰、龙爪槐、紫荆花、栀子花、广玉兰、樱花、月季、杜鹃竹子、紫薇、紫藤、冬青、银杏、花桃、紫叶李、鸢尾、棕榈、香樟等。裸子植物门 松科: 雪松——常绿乔木;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种鳞木质,倒三角形,校园绿化不可缺少的一种植物,美观,挺拔而又庄严。 罗汉松——57.称土杉,常绿乔木;叶条状披针形,长7-10em;雌雄异株,种子卵圆形;分布于长江以南及日本。栽培供观赏。 龙柏——桧的栽培变种。桧也称圆柏、桧柏,常绿乔木,高达20m;雌雄异株,有时同株;产我国,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为中心,分布甚广。 杉科: 水杉——落叶乔木;小枝对生,下垂,叶成羽状;本属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约有6-7种,现仅残存水杉一种,故有活化石之称。 柳杉——常绿乔木;叶螺旋状着生,略成五行排列,钻形,枝条细长,宛如柳枝,因而得名,是校园常见树种之一。 侧柏——常绿乔木;小枝扁平,摸上去并不扎人,且鳞形叶都在一个侧平面内,故称之为侧柏。较容易分辨。刺柏——顾名思义,以刺见称,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全为刺形,3叶轮生,基部有关节.不下延,与侧柏相比有显著不同。银杏科:银杏——为裸子植物门银杏纲(目)中繁衍至今的唯一生存种。这类植物最早发生在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种类繁盛,遍布世界各地,新生代衰退,第四纪冰期后仅孑遗银杏一种,特产于中国。银杏为落叶乔木,多分枝,有长枝和短枝。叶片扇形,具多数平行二叉状细脉。雌雄异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叶腋,具长梗;种子核果状,具长柄,下垂;外种皮肉质,成熟时橙黄色;中种皮骨质,乳白色;胚乳丰富。 树干端直高大,树姿优美,叶形美观,秋季变黄。 二、被子植物门 蔷薇科:月季花——矮小直立灌木;小枝有粗状而略带钩状的皮刺,有时无刺。羽状复叶,小叶3—5,少数7,花红色或玫瑰色,直径约5cm,微香。樱花——乔木,高达8m,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5cm;花先叶放,3-6朵簇生或为有梗的总状花序,花瓣白色;核果近球形,无沟,直径约lcm,红色。分布在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江苏、江西、贵州、广西。花桃——早春叶前开花,花粉白色,树皮暗紫色有光泽。全国各地有栽培。紫叶李——落叶灌木类,叶紫红色,花淡粉打笆,花 期3—4月。喜温湿润气候,耐寒力不强。喜光,易稍耐荫。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繁殖以嫁接为主,砧木可选实生的桃、梅、李、杏等,华北多以杏或山桃为砧木。也可扦插、压条繁殖,但生长慢。移植以春季为宜,需注意剪除砧木萌蘖。栽培管理粗放,花期注意肥水管理和中耕除草。常有大蓑蛾、尺蠖、蚜虫危害,应及时防治。石楠——常绿乔木,树冠球形,枝叶浓密,嫩叶红色,花白色,5--7月秋冬红果。火棘——常绿灌木类,春白花,秋冬红果。 小檗科: 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达2m,全体无毛。单数羽状复叶长8-23cm,小叶3-9个。革质.矩形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长3-5cm,4-8个簇生,花黄色。分布于四川、湖北和浙江。 樟科: 香樟——又名臭樟,乔木,高5-10m;树皮有樟脑味,全体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5em,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微带苍白色;花黄色,花被片6,卵形;果实球形,直径约ltm。我国分布较广。 棕榈科: 棕榈——乔木,茎有残存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叶掌状深裂,直径50- 70em;肉穗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腋生,总苞多数,质革。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竹科: 竹子———竹子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高可达lOm,矮不足lm。竹节中空,节生枝,枝生叶。我国是世界著名竹乡,竹有200多种。竹子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生长在南方的丛生竹,为原始型;另一类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散生型。竹子喜欢长在避风朝阳,地势高低不平但又不积水的地方。 卫矛科:冬青,卫矛——又名大叶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叶光亮革质,倒卵形或窄长椭圆形,长2-3cm;聚伞花序腋生,花白绿色;我国务省多栽培作绿篱。小叶黄杨——常绿灌木或乔木。茎和小枝四棱形,有短柔毛。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柔毛,背面无毛。花簇生在叶腋或枝条顶端,4月开花,花淡黄绿色,没有花瓣,有香气。果球形,9——10月成熟。 桑科: 构树——落叶乔木,高达16m,有乳汁;叶宽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7-20cm;花单性,雌雄异株;分布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各省区。 千屈菜科: 紫薇——名海棠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6m;树皮褐色,平滑;小枝略呈四棱形,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7cm;圆锥花序顶生,无毛,花淡红色、紫色或白色;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腊梅科: 腊梅——落叶灌木,高达3m;芽具多数复瓦状的鳞片。叶对生,近革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5cm;花芳香,直径约2.5cm,黄色;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和陕西,各省都有栽培。 茜草科: 栀子花——干枝高可1-2米,灰色;小枝绿色。叶形像兔耳,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有光,全缘。花单生于枝顶或叶腋,白色具浓香,形大质肥厚,花冠高脚碟形,很像古代的一种盛洒器皿——“厄”,故得名尼子花(后将尼作“栀”)。果实卵形,有六纵裂,扁平,果熟期为10月,花期6-8月。 木犀科: 桂花——又称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原产我国。女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卵状披针开形;花白色,椭圆形;排成顶圆锥花序;分布于我国华南和长江流域各地。金叶女贞——单叶对生,先端渐尖,幼叶金黄色,圆锥花序,白色,核果。 木兰科:广玉兰——又称荷花玉兰;常绿乔木,叶卵状长椭圆形,厚革质;夏季开发,花大,白色,芳香;原产美洲,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栽培,供观赏。槭树科:鸡爪槭——树冠伞头半球形,树皮平滑,幼枝青绿色细长,横展,光滑。叶对生,掌状5至9裂,裂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基部心形,边缘具重锯齿,先端锐尖,嫩叶略带淡淡红晕,后转为翡翠色,入秋转为红色。花杂性同株,紫红色。翅果两翅开成钝角,幼时紫红色,成熟后为棕黄色,果核球表隆起。花期4至5月,果熟期10月。蝶形花科:紫藤——落叶性,花堇紫色,花期4月,芳香,春天先花后叶,蓝色花穗大而美,芳香。龙爪槐——槐的一种变种;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黄白色,圆锥花序;分布于我国各地:杜鹃花科:杜鹃——落叶灌木类。花深红色,4-6月,还有橙 红,粉红,白色等品种。金缕科:红花继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m-9m。小枝、嫩叶及花萼均有绣色星状短柔毛。叶暗紫色,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全缘,背面密生星状柔毛。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cm-2cm,花3朵至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5月。果8月成熟。

⑹ 花萼六棱的桅子花4层每层六个花辨并且十月份还开花的桅子中叶是什么品种

花儿六零的栀子花四层每层六个花瓣并且十月份还开花的栀子中叶是一种眉灰
搜狗网络

植物学
科学
共5个含义
人类文明是从植物学开始的,比如种地,植物学一开始就是面向生物的营养与健康的。植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由于目前大部分资料仍采用二元分类法,故广义上的植物学包括细菌、真菌、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1]植物学的创始人是提奥夫拉斯图(Theophrastus),在他的著作《植物历史》(也称《植物调查》)中将植物进行了分类。

中文学名
植物学

植物界
英文名
botany
学 科
生物学
涉及领域
四种领域
拼音名
zhí wù xué
学科简介
植物学botany[2]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它的主要分科有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等。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

等。

学科历史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采集了植物的种子、茎、根和果实。植物学的创始人是提奥夫拉斯图(Theophrastus),在他的著作《植物历史》(也称《植物调查》)中将植物进行了分类。1世纪希腊医生迪奥斯克里德斯(Dioscorides)的著作《药物论》(De Materia Medica)为以后药用植物的使用奠定了基础。1593年中国明朝的李时珍也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17世纪末英国生物学家雷确立了现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17世纪,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显微镜,开创了植物解剖学的研究,随后植物生理学和植物胚胎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近代植物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是胡先骕,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学》,发现了中国的“活化石”水杉,并将其命名。

分支学科
从前
以植物为研究对象。早期人类的食、住、衣、药、装饰物、工具等乃至巫术用品无不取自植物。绿色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养育了一切生物,而今日人类及许多生物所需的氧气全系35亿年以来植物借光合作用所产生。原始人先是采集植物,以后进而种植植物,自农业人口定居之後才出现了人类文明。人类在这些活动中积累的知识便构成今日植物科学的基础。

今日
常称亚里斯多德的弟子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300BC)为植物学创立者。西元1世纪,希腊的迪奥斯科里斯(PedaniusDioscorides)将植物分为芳香、烹饪及药用3类。西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中也记载不少植物知识,但谬误甚多。中国的药草书出现甚早,但对西方植物学无直接贡献。印刷术流传後,西方的草药志(herbal)才於15~16世纪逐渐出现。

16世纪的植物学
工具
研制出光学镜头和复式显微镜,开创了一个新纪元。17世纪的植物学家不再偏重於研究药草,鲍欣(GaspardBauhin)提出许多至今有效的新概念。胡克(RobertHooke)、格鲁(NehemiahGrew)及马尔皮基(MarcelloMalpighi)等人的工作创立了植物解剖学。胡克创「细胞」一词。18世纪,实验生理学初步证明,植物在阳光下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发现
植株重量,并放出氧气。1753年林奈(CarolusLinnaeus)发表《植物种志》一书,确立了双名制,并将生殖性状(花)用为重要分类根据。19世纪达尔文和孟德尔(GregorJohannMendel)的工作为植物进化观奠定了基础。至20世纪植物学进展更为迅速,这包括:光合作用机理的阐明;光敏色素的发现;植物激素的发现;微量元素作用的研究;遗传育种技术的进步;同位素计年法的建立;前寒武纪岩石中藻样及细菌样化石的发现;抗生物质的分离等。

研究领域
主要领域
植物学有下面4个主要领域:

⑴形态学研究植体(由细胞到器官各个层次)的结构及形状。分支学科有细胞学、解剖学、组织学、生殖形态学、实验形态学等。

⑵生理学研究植物功能,与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密切相关。

⑶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在某些方面与生理学相近。

⑷系统学研究植物的鉴定和分类。

特别分支
此外,还有些特别分支,如细菌学、真菌学、藻类学、苔藓植物学、蕨类植物学、古植物学、孢粉学、植物病理学、经济植物学、人种植物学等。在形态研究方面,显微镜及相应的制片技术具决定性作用。相差显微镜使人们得以观察活组织,而电子显微镜则将人带进超微领域。组织培养法可用於研究植物的形态发生。在生理学领域,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技术大量应用,这包括超离心、电泳、层析、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各种电子仪器以及各种光谱波谱技术。X线衍射则有助於了解大分子的构造。生态学将许多生理学方法应用於户外研究,常需精确测量大量环境参数,而且可能需要电脑帮助来处理数据。群落生态学则采用统计方法来测度群体的分布和丰度。现代植物分类学家已能在植物园及温室、环境室中利用有对照的实验方法来辅助分类。植物标本及图志仍是重要的分类参考资料。电子显微镜、细胞学及遗传学方法、植物化学方法都为分类学提供了新的武器。电脑的出现还使数量分类技术得以实现。20世纪後半叶还采用大分子分析来判断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相关学科
植物学与许多科学密切相关。医学和有机化学常取材於植物,而农、林、药等应用学科直接建基於植物学。园林艺术一直为各种文明所重视。农业产品则为人民生活所不可缺。历史上,至少有300种植物曾用作食物,约100种已驯化或曾大量种植,但仅约200种的产量大到可进入国际商业市场。稻、麦、玉米、甘蔗、甜菜、马铃薯、甘薯、大豆、蚕豆、椰子和香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12种食物,都由原始民族培养而成。茶、咖啡以及酒也都是历史悠久的饮料。植物纤维不仅提供服装原料,还可用於制绳、造纸等等。林业一直是建材、燃料、纤维、化工原料等的重要来源,在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狩猎动物及渔类生息、提供游憩场所等方面也具很大作用。但森林资源也被大量浪费。直到今日,森林的这些价值才开始受到重视。重要植物产品还有药材、芳香油等。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植物学会和植物学杂志,植物园也很普遍。

所有的动物都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把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释放出氧气来维持其生活。植物是人类衣、食、用、住、行原料的直接或间接来源,是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早期人类就能分辨出他们所接触到的植物,并给以命名。随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把对植物的知识系统化,并且记录下来成为植物学。以后,进一步注意到它们的结构、化学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繁殖方式。而且自从人类懂得了栽培植物,研究内容更包括了其营养生长和繁殖,以及选育良种和对病虫害的处理。

微观植物学
20世纪植物学研究一方面走向微观,试求把植物的各种活动,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还原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电子水平,并创造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以求迅速繁殖和创建植物新品种。另一方面特别是70年代以来,又趋向宏观,研究“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等课题,甚至扩大到地球生物圈的组成及其调控的研究等。所以今天的植物学已发展为包括众多分支的知识体系。70年代以来又常称之为植物生物学。

学科发展
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采集植物块根和果实种子供食用的时候就认识了某些植物。希腊、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对植物知识都有记述。如中国《诗经》就已经讲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提奥夫拉斯图被视为植物学的创始人。他在公元前300年写的《植物历史》或称《植物调查》一书,在哲学原理基础上将植物分类,描绘其各部分、习性和用途。罗马的老普林尼则把当时所有的植物学知识写在37册的《博物志》书中,开以后黑暗中世纪“网络全书学派”的先河,但谬误很多。

后陆续出现许多有关植物方面的著述。如公元1世纪希腊医生迪奥斯科里德斯在其著作《药物论》中记述了600种植物及其医药用途的引证,成为以后描述药用植物的基础。15~16世纪本草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是日耳曼的布龙费尔斯,意大利的马蒂奥利、英国的特纳等的著作。此时期约与中国明代中叶以后李时珍完成《本草纲日》同时。总之至17世纪前植物学几乎全限于描述(包括木刻画)和定性药用植物。

17世纪的初期自然科学从以“机械哲学”为主导思想进入到“实验科学”阶段。植物学也从描述为主转到更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收集资料,观测现象,以至于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并提出和考验理论与学说。这期间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及新工具如显微镜的应用也起了很大作用。

现代植物分类基本原理为英国生物学家雷在17世纪末确立,他把有花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进一步再分就包括迄今还沿用的许多植物科。雷坚持必须用植物的所有特征来判定他们的亲绦而不能只用单一部分的特征。这恰是自然分类和人为分类的区别所在。

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表“植物种志”,确立了双名制。他将生殖性状(花)用作重要分类依据,他确立的24纲主要建立在花的雄蕊数目上;每个纲再用花柱的数目分成目。这个系统的简单性使人容易接受因而促进了植物的采集和调查,但由于此法含糊了自然分类而有害于植物学。如按林奈系统使百合和小檗同在一目,而鼠尾草和同类的薄荷却分了家。

林奈的贡献还在于把约6000种植物归入各属(今天还用同样安排),仔细描写,并校勘了他所知的种和以前植物学家的命名和描写,再按双字命名法命名。此法立即被其他植物学者所接受。只有从1753年开始,从一个学者到另一个学者去跟踪一种植物才比较容易和可能。此后与分类学进展相并行的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胚胎学等的研究也就发展起来了。

自16世纪光学显微镜问世,瑞典人扬斯和扬森兄弟在1590年做成复合显微镜,17世纪名种型式显微镜出现后,由胡克、格鲁、马尔皮基开创了植物解剖学。

1670~1674年,英国人格鲁和意大利人马尔皮基已能分辨木质部、导管和纤维髓细胞和树脂道的内部。英国人胡克发现细胞,他的细胞概念是一个由实心物质包围的空间(小室)。从那以后很久,植物学家才理解这些蜂房样的小室至少在幼期是含有生活物质的。第一个植物形态学家设想植物是由多种成分,包括导管、纤维、“囊”等组成的。日耳曼人施莱登和他的同伴动物学家施万在1839年首次提出细胞学说。从此细胞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格鲁和雷的时代,生理学也开始了。雷做过树液运动、种子发芽和其他功能的实验。再早些年,荷兰人黑尔蒙特通过著名的桶栽柳技试验证明植物从水中取得物质。1742年英国人黑尔斯在所著的植物静力学中记载了关于树液流动和压力、蒸腾作用、失水和空气交换气体等方面的124个实验,他被认为是植物生理学的创始人。

1774年英国人工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在阳光下释放氧气。这些气体(氧气、二氧化碳)和植物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由英恩豪斯(1779)和法国人索绪尔(1804)阐明。后者将定量方法引入研究,并示明水和二氧化碳一样被吸收。自此关于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增重(制造食物)的光合作用被发现。

17~18世纪,卡梅拉里乌斯及布尔哈夫等人观察到植物的性别、花粉及受精作用等现象,推动了植物胚胎学等的发展。

到19世纪中期植物学各分支学科已基本形成。达尔文、孟德尔的工作更为植物进化观和遗传机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植物学又有了飞速发展,主要是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的成就,如光合作用机理的阐明,光敏素、植物激素的发现,微量元素的发现,遗传育种技术、同位素计年法建立,以及抗生物质的分离等,使植物学在经济上更为重要,成为园艺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科分支
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
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和植物系统学(PlantSystematics):是根据植物的特征,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的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两者常常混用,但植物系统学更强调植物间的系统关系,即谱系。50年代以来,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已产生出植物化学分类学、植物细胞分类学、植物超微结构分类学和植物数值分类学等进一步的分支学科;尤其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分子系统学(MolecularSystematics)为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另外,对具体某一类群植物分类的研究也产生相应的分支学科,如:细菌学、真菌学、藻类植物学、苔藓植物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PlantMorphology):是研究植物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它已发展为植物器官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及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Plant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近代植物生理学中各分支学科,如细胞生理、种子生理、光合生理、呼吸生理、水分生理、营养生理、开花或生殖生理及生态生理等已有很大发展。有的已形成专门学科如植物分子生理学、植物代谢生理学、植物发育生理学等。与植物生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遗传学(PlantGenetics):是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性的科学。因和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已发展出植物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PlantEcology):是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又可分成植物个体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

植物化学
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分布规律的科学,与中药有效成分、植物系统分类有密切关系,如植物化学分类学就是一个交叉学科。

热点内容
另一朵玫瑰那样独特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7:07:16 浏览:408
取名为海棠 发布:2025-07-05 15:17:53 浏览:642
白兰花雕刻 发布:2025-07-05 14:39:49 浏览:125
在心中盛开一朵 发布:2025-07-05 14:34:06 浏览:418
六指兰花 发布:2025-07-05 14:15:48 浏览:805
插花福州 发布:2025-07-05 14:14:32 浏览:726
矮乔木盆景 发布:2025-07-05 14:08:35 浏览:706
牡丹花艺作品 发布:2025-07-05 14:07:11 浏览:14
花艺WFC 发布:2025-07-05 14:07:05 浏览:143
干玫瑰花面膜 发布:2025-07-05 13:47:48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