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病斑
❶ 杜鹃花叶子有白霜斑怎么办
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解决:
1、大葱液:大葱50克,加水50克,浸12小时后取其汁液,,喷洒叶专片, 一天多次,,接属连3、4天,,可对付蚜虫及白粉病。
2、米醋液:米醋中含有机酸,,对病菌有抑制效用,,1份米醋液,,加水150份,喷洒叶片,,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可治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
3、小苏打溶液:5克小苏打(碳酸钙钠),,加水1000克,,喷洒植株,可治白粉病。
(1)杜鹃花病斑扩展阅读
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穗子。发病初期为白色病斑,而后颜色逐渐变为浅棕色,可通过自交或杂交形成黑色的子囊壳 。
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❷ 杜鹃花的叶斑病要怎样养护
从寄来的叶片分析,应为叶斑病,病叶初有紫红或红褐色斑点,而后逐步蔓延并转为回黑褐色,最后脱落答。此病多发生在空气潮湿、连续阴雨天时,病期可由3月延续到10月,属真菌类病害。
防治方法:①喷水浇叶时尽可能将植株放倒,贴盆沿浇,不使泥土溅于叶上,并尽量减少水珠在叶片上的滞留时间,加强通风,适当日照,防治螨类危害,减少发病。
②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烧毁,并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预防病害发生,或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抑制病情发展。
❸ 杜鹃花的叶子有斑点,如何处理
杜鹃花是酸性植抄物,平时只要保持空气湿润、通风良好就好了。一周浇水一次,(还可以早晚要给它叶面喷水)。杜鹃花的施肥方式一定要薄肥勤施。要间隔半个月喷一次杀菌药,那样就会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花的叶子有黑色或者褐色的斑点时。要及时喷甲基托布津。或者百菌清,多菌灵,都可以,当花期过了的时候也要给他喷杀菌药,把肥均匀的供上。过4个月左右就能陆续的开花了。
❹ 杜鹃花叶片出黑斑怎么办
杜鹃花叶片出黑斑是患了黑斑病,杜鹃花的主要病害多发病在6-9月之间,叶面产生回黑斑遂导致叶片由下往上脱答落,直到叶尖,环境闷热、缺乏光照引起,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一方面促使其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喷撒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防治。另外,以可杀得,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疫霜锰锌、代森锰锌等一些杀菌性农药,亦可较好地防治、其使用方法是在六月份开始进行喷药预防,每半月喷1次,雨季来临之前,药员可适当加大,连续喷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它方面,在一年的栽培当中,除夏秋季节对阳光要适当遮阴外,冬季和春季是需要阳光的,其它一些虫害可以喷敌杀死、速灭刹丁等农药即可防冶。
希望采纳
❺ 杜鹃花叶子上有黄褐斑怎么办
杜鹃易发生褐斑病,可引起提早落叶,进而降低其观赏价值。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植物下部老叶最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红褐色病斑直径2~5毫米,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褐色及灰白色,边缘深褐色。病斑表面出现黑色或灰褐色的小点粒及霉丝。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杜鹃尾孢菌。病菌以菌丝在病叶和病枝上越冬,翌春气温上升时,分出孢子借风雨传播。
二、发病特点
露地栽培的杜鹃一般从4~5月份开始发病,至12月份病害才停止蔓延;温室杜鹃全年均可能发病。高温、潮湿、多雨的环境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般雨季越早,多雨、多雾、露水重时,都有可能导致病害发生。
三、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栽培。如南极、五珠宝等。
2.加强栽培管理:冬季和早春彻底清除植株上的病叶及地面落叶枯枝(生长期内亦可进行),
并结合修剪去掉病枝。栽培时株(盆)行距不宜过密。每日浇水时间不宜太晚,应采取根部浇灌。要注意通风透光,控制湿度。适当增施硫酸亚铁,多施用充分腐熟的豆饼、蹄甲、鱼腥等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比例。
3.化学防治:在植物展叶时,半个月喷洒波尔多液一次,连续喷3~4次。杜鹃开花前后用70%甲托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2%的克菌1000倍液喷洒预防,每周1次,连续2~3次。
❻ 杜鹃花的褐斑病有哪些症状
褐斑病又称叶斑病,全国各地发生较为普遍。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该病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由病原菌的传播、感染而引起。如盆花放置过低(特别是直接放在园子里的泥土上)、过密,盆土过湿、过肥,都会加剧病原菌的侵染。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特别是植物下部的老叶最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病斑直径2~5毫米。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深褐色。但品种之间有差异。病斑表面生出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粒及霉丝,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致使叶片枯黄早落,一叶不留,枝干裸露,影响开花和发育。
(2)病原:褐斑病的病原已知为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杜鹃尾孢菌。初侵染时,病菌以菌丝的状态在病叶和病枝上越冬,翌春气温上升时,分散出孢子,随风雨传播。露地栽培的杜鹃,一般在4~5月开始发病,至12月病害才停止蔓延。温室栽培的杜鹃花全年均可能发病。高温、潮湿、多雨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3)防治方法:①选择抗褐斑病强的品种进行栽培,如五宝珠、红牡丹、玫瑰皇后等。因为不同种类的杜鹃花对褐斑病的抵抗力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常绿杜鹃花中大多数杜鹃花很少被感染此病,但三花杜鹃组的某些种类如云南杜鹃等较易被感染,而落叶类杜鹃花中毛鹃抗病力较强,西鹃又较易感病,如锦风、天惠对褐斑病较为敏感,易感病。②要加强栽培管理,清除初侵染来源。冬季和早春,彻底清除植株上的病叶及地面的落叶枯枝,并结合修剪去掉病枝。栽培时株(盆)行距不可过密。露地栽培的杜鹃花浇水时间应在上午10时左右,最好采取根部浇灌。要注意通分透光,控制湿度。适当增施硫酸亚铁,多施用充分腐熟的豆饼、蹄甲、鱼腥水等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的比例。③化学防治。在植物展叶时,每半月喷洒一次1∶1∶120的波尔多液,可连续喷洒3~4次。在杜鹃花开花前后用70%的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预防,每周1次,连续喷3~4次以及32%的克菌丹1000倍液,也可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并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❼ 杜鹃花叶子上和花上有黑斑是什么回事
杜鹃花叶子上和抄花上有黑斑是袭得了叶斑病。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mm-5mm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防治:
1、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栽植功盆花摆放密度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3、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4、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❽ 杜鹃花褐斑病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摘除病叶来,清除地下自或盆内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以减少侵染来源。
2、花盆放置密度适当,保持通风透光。浇水时从盆沿浇入,尽量避免叶面水分滞留。注意选择盆土或增施硫酸亚铁,防止黄化。
3、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4、杜鹃开花后立即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稀释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液。每10~14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3、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仅供您参考
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