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栀子花能治黄胆

栀子花能治黄胆

发布时间: 2023-05-02 17:37:32

A. 栀子花的药用

栀子花抄药用:
1、栀子花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
2、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
3、栀子花可以清热凉血,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是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食品。
4、栀子花可以宽肠通便,防癌 栀子花含有纤维素,能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的排泄,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

B. 栀子花叶子能去黄疸能不能吃

建议您最好是喝白开水,不要直接食用栀子花叶。

栀子是中药材的一种,性寒、味苦,功能清热泻火,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用它洗澡是可以的。但如果口服,最好还是先咨询医生。

C. 栀子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回疗三焦火热之证,比如心烦答、燥热、热扰心神出现的失眠等症状,外感病热引起的邪郁上焦、胸闷不眠、高热烦渴、肝郁吐血、鼻腔黏膜出血、喉咙肿痛、热毒疮疡、黄疸、湿热下注、血痢等疾病的治疗。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湿热黄疸、高血压患者的出血症状都有明显的降压、利胆、退黄、止血作用。现代临床对于身体治疗黄疸性肝炎、糖尿病、慢性湿疹、急性湿疹都可以通过栀子进行辨证治疗。

D. 栀子花的功效和作用 栀子花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2、湿热黄疸,本品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

3、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

4、血热吐血,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流鼻血等症。

5、目赤肿痛。本品清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等。

E. 用栀子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黄栀子为常绿灌木,高约1-2米,多生长在旷野、山坡、林间或灌木丛中。茎多分枝,叶对生或三片轮生,叶片披针形,长8-14厘米。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白色有香气,果椭圆形,嫩时绿色,秋季成熟后渐渐变为黄色。

黄栀子性寒凉,味苦。有清热除烦、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作用。主治各种黄疸、肝炎、咽喉肿痛、结膜炎、支气管炎、胆囊炎、吐血、尿血、跌打损伤等。黄栀子退黄疸效果非常好,在中药配方凡有黄疸基本上都离不开黄栀子。

黄栀子

经常听爷爷奶奶说,如果上火了(肝火旺盛)或者吃油腻了,就拿一两颗干黄栀子泡水喝,喝下后会很舒服的。然后谁家生的小孩子,如果说皮肤黄得厉害,就会去有黄栀子的家里讨一点,泡出来淡淡的水喂给小孩子喝,这个应该说的是会生理性的黄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除了拿来泡水喝,黄栀子含有黄色素,是天气的染色剂,常常用来染黄色的糯米饭吃,或用来包黄色的糯米粽。拿来染布,颜色也是黄的十分漂亮,天然,健康。

F.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禁忌 本品苦寒,不宜久服,凡脾胃虚寒便汤者慎服

栀子美,美如玉。一袭雅洁明澈的芳容,一脉沁人心脾的香味,花瓣温润如玉,远近皆宜,经看耐品。

“月送银辉雪葩静,不与红紫斗百花。”夏至时节,栀子款款登场,犹如邻家的小阿妹,清丽可爱。

栀子:又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属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栀子的功效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1、《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2、《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3、《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4、《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5、《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6、《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7、《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8、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9、《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10、《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11、《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栀子的作用

热病心烦

中医认为,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栀子可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湿热黄疸

该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血淋涩痛

栀子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血热吐衄

栀子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该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目赤肿痛

栀子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火毒疮疡

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凉血止血

中医认为,栀子可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镇静

科学研究表明,栀子可以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说明栀子有着镇静的作用。

降压作用

栀子有持久性降压作用。

抗微生物作用

栀子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一定剂量的栀子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

愈合软组织

研究表明,栀子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研究表明,栀子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扭挫伤

将山栀子捣碎,研成极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栀子对肝脏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发性肝炎。

促进胰腺分泌作用

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胰、利胆及降胰酶效应。京尼平甙有最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作用,而其酶解产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胆流量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短。裴德恺的研究认为栀子促进胰腺分泌作用可能与保持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直接有关,从而从细胞水平上论证了栀子治疗胰腺炎的药效基础。

凝血

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凝血时间。

抑制胃酸

研究表明,生栀子对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栀子的禁忌

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栀子花的食用方法

凉拌栀子花

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将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煮一沸,捞出沥水,晾凉用筷子抓松,置于洁白的瓷盘 中,撒上葱花、姜丝,浇人香油、老醋,酌放食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香鲜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痈肿,肠风下血等病症。

栀子蛋花

栀子花200克,鸡蛋3枚,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鸡蛋磕人碗中,打匀;将栀子花放入鸡蛋中,搅拌均匀;锅中加 油,烧至八成热,倒人栀子蛋花,炸熟,撒上葱花、姜丝,人食盐、味精,炒匀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

栀子花炒小竹笋

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加油,烧至六成热, 将栀子花、小竹笋、腊肉一同倒人锅中,翻炒数遍,加葱花、姜丝,再翻炒至熟,酌加味精、食盐即可。此菜清淡鲜香,脆嫩爽口,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肠的功 效,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病症。

栀子花鲜汤

栀子花150克,猪瘦肉100克,榨菜丝30克,葱花、姜丝 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沥干水;猪肉切丝;锅中加水,煮沸后投人栀子花、猪瘦肉、榨菜丝,再煮至猪肉漂起,撇浮沫,加葱花、姜丝及其他五味佐料, 盛人汤碗中。此汤鲜香清爽,具有养胃补中,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肠风下血,大便不畅,咳嗽咯痰,牙龈肿痛等病症。

花茶

将花朵哄干后冲饮。方法是将花苞或初开的花朵,摘除花萼、花梗,把花冠向下摊成薄层,以文火或考箱烘干。哄干时要不是翻转,以使受热均匀。哄干后放在密封的容器,置于冰箱内冷藏。饮用时直接用热水冲泡,可加入冰糖、蜂蜜等增加甜味。

腌制蜜饯

将花瓣以盐搓揉后,以冷开水洗净、沥干,以花瓣与糖1:2的比例加入糖拌匀,装在密封容器内腌制3天即可食用。

凉拌

先以盐渍,通常将花瓣以盐搓揉后,放入容器内,食用前取出,以白开水冲去盐分,加入一些调味料,如麻油等。余烫的时候,为避免变色,应尽量减少时间。将花朵投入热开水后,迅速取出。

油炸

用面粉、蛋汁、清水调制成面糊,放进油锅中热炸至金黄色即可。

栀子的附方

(一)栀子常用附方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二)栀子豉汤

同名方约有2首,现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方。组成: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主治

(1)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憹。

(2)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归经

此足太阳阳明药。

方义

(1)烦为热盛,栀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为君。淡豉苦能发热,腐能胜焦,助栀子以吐虚烦,故以为臣。

(2)酸苦涌泄为阴也,此吐无形之虚烦,若膈有实邪,当用瓜蒂散。

变化方

(1)本方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治前证兼少气者。

(2)本方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治前证兼呕者。

(3)本方除淡豉,加干姜,名栀子干姜汤,治伤寒误下,身热不去,微烦者。

(4)本方除淡豉,加厚朴﹑枳实,名栀子厚朴汤,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

(5)本方加大黄﹑枳实,名栀子大黄汤,治酒疸发黄,心中懊侬或热痛;亦治伤寒食复。

(6)本方加枳实,名枳实栀子汤,治伤寒劳复。

(7)本方加薤白,名豉薤汤,治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证。

(8)本方加犀角﹑大青,名犀角大青汤,治斑毒热甚头痛。

煎服法

服令微吐。

G. 黄栀子有什么功效适合什么人吃呢有什么禁忌

黄栀子又叫栀子花,它是茜草科的栀子花,果实干燥成熟,其中含有黄栀子花方、羟基异黄栀子花方、山栀子苷、黄栀子酸、黄栀子黄素、红花、红花酸、鸡花糖苷甲酯,都对身体有好处。黄栀子有很好的功效。

常与黄柏、木桐、滑石粉和芭蕉一起使用。在禁忌症中,对于无湿热症状、脾虚便稀的患者,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清火解闷:黄栀子水苦寒清,有清心除火解闷之效。能治疗因发热邪热而引起的胸闷、烦躁疲倦的现象。清热祛湿:黄栀子水苦能燥湿,能起到清肝胆湿热退黄的作用。凉血解毒:黄栀子水苦寒,主要降泻,具有清热、解火和凉血解毒的功效。

H. 栀子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_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花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另外对于身体疼痛以及一些不舒服症状都有不错的疗效。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栀子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栀子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治疗热病心烦

栀子花使用后具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对于多种热病都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一些发热、胸闷和心烦的情况疗效最佳。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栀子花和豆豉一起搭配使用,效果将获得加强,黄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搭配药材,具有泻火以及清邪热的作用。

治疗湿热黄疸

栀子花服用后具有清利下焦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些肝胆湿热所导致的疾病疗效都非常的好。栀子花泡水喝的功效还包括了治疗湿热黄疸,这种黄疸出现的原因就是由于身体富有湿热,并且小便也会出现短赤的情况。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将栀子花直接泡水服用,也可以和木桶、车前子以及滑石一起搭配煎煮服用,制作出八正散服用,对于身体的保健作用非常的好。

治疗血热吐衄

老中医告诉我们,使用栀子花具有清热凉血的效果,所以生活中若是出现了血热所导致的衄血以及吐血的情况,可以将栀子花和大黄、白茅根、侧柏叶一起用清水煎煮,服用最后获得的十灰散就可以快速恢复健康。除此之外,也可以制作出黄连解毒汤服用,这对于衄血以及吐血都有很不错的疗效,将栀子花、黄白、黄连以及黄岑一起用水煎煮服用。

治疗血淋涩痛

这种毛病是很多女性经常出现的一种,那么应该如何才能够治疗这种疾病呢?由于栀子花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对于一些湿热以及通淋的情况都有不错的治疗作用。除此之外,栀子花还具有清热凉血以及止血的作用,所以这种药材适合一些血淋色同的患者服用,也可以和木桶、车前子、滑石一起使用。

火毒疮疡

栀子服用后具有清热泻火以及凉血解毒的作用,所以适合一些红肿热痛以及火毒疮疡的患者服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身体状况加入一些连翘、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另外,白芷具有一定的促进消肿作用,所以也适合和栀子花一起搭配治疗火毒疮疡的患者。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其能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因此能治黄疸型肝炎,以及对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都具有一定疗效。

2、治疗扭挫伤,对扭伤肿痛有显著疗效

(1)栀子适量研末,加醋、茨粉,共煮成糊,封患处

(2)栀子适量研末,加生地,捶烂,封患处

(3)栀子适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处

(4)栀子适量研末,调酒敷患处

(5)栀子根、大黄各适量研末,调酒精敷患处 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但要注意的是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

3、用于止血

对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有效果,取黄栀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当然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特别对治鼻血和小便尿血有显著功效。

4、其他作用

对风火牙痛,感冒高热,目赤有一定疗效,因为其味苦、性寒、无毒,根味淡。内服清热利湿、利尿、除烦,但具体临床应用尚不明确。

栀子是一种实用且能在家居养殖的药材,相信很多人对其养殖 方法 很感兴趣,下面就介绍一下:栀子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但又要避免阳光强烈直射,喜空气温度高而又通风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栀子花的功效作用

1、利胆退黄: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 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4、其他

(1)镇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

(2)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4)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5)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

(6)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栀子的形态特征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I. 常见的黄栀子有什么作用和药效

常见的黄栀子有什么作用和药效?黄栀子是一种小型灌木,花开芳香怡人,最重要的是结的果实有很大的用途,结出的果实有一种是可以作为药材入药使用,还有一种是可以作为调料使用,黄栀其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较小;这类是作为中药使用的,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水栀子是作为调料或者染料使用,两种皆有用途,是一种使用量很大的植物果实。

山栀子: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黄栀子有抑菌、致泻、镇痛、抗炎以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药用效果。功能主治泻火凉血,热病虚烦不眠,清渴、木赤、咽痛、吐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

山栀子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晒干或烘干。也可将果实放入沸水(略加明矾)中烫,或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后。便可贮存使用。栀子是中医临床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用药,对于急性黄疸有很好的疗效。山栀子除去内服,泡水、泡酒饮用之外,还可以捣烂外敷,对于一些外伤、跌打扭伤也有很好的消炎止痛的作用。

水栀子的色素是一种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很容易易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烹饪中可用于卤制、酱制、腌制,一般以调色为主,有时用于调味,是一种对人无害的天然色素,在烹调中可用于卤制各种菜品,如在卤水中适量添加黄栀子(用时敲破,更容易上色),可以使卤出来的菜品颜色金黄,长时间放置不掉色。在烹制在汤卤中加入黄栀子卤制,制成菜后颜色金黄、色泽光亮,是非常好无害的天然色素。

现在很是流行使用黄栀子泡茶饮用,有清热排毒的功效,在美容方面还有去面色暗黄,淡化蝴蝶斑和老年斑的功效。现在有一些人用黄栀子泡茶饮用取代“肠清茶”,对排毒、养颜、美容有一定的功效,除此之外栀子还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很强的花卉植物,可以作为盆景进行观赏。

“栀子花开呀开,so beauty so nice ”何老师的一首《栀子花开》,勾起无数人的校园回忆,因栀子花的开花季,正好是农历八月,恰好是毕业季。

其实栀子花不仅颜值高,而且还有实力。它的果实,一味极为重要的中药材。一般而言,黄栀子分为山栀子和水栀子,能入药的只有山栀子,水栀子只能当做染料,比如做红烧肉,给肉打上一层诱人的棕黄色,或是染布料。而家种观赏的栀子,只开花不结子。



用黄栀子主要用它解火,解哪个部分的火?

且看黄栀子,刚摘下来的栀子呈赤红色,或褐红色。等晾干后,就慢慢变黄。按五行说法,赤色入心,清的是心火。慢着,不是说黄栀子清肝火吗?


别急,黄栀子相比其它子,就是很轻,轻则浮,轻浮正是肺所喜欢类型,而心肺组成中医所说的“上焦”系统。但黄栀子本身苦寒,故能下降。

下降一直从上焦路过中焦(脾胃),乃至通过小便将热邪排出体外。这在过程,自然顺带帮助肝灭火。也就说黄栀子清的是“三焦”的之火,并不单独清肝火!

题主这里说到的黄栀子其实就是中药栀子。

大家都知道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平时爱上火的朋友,会经常买点栀子泡水喝,会收到很好的去火效果。下面咱们看看栀子的治疗作用和具体功效究竟有哪些。

栀子在中药中属清热泻火药范畴,能清气分之热,主要治疗气分实热证,且清热力量较强,可以用于火热较强的病证。

中医理论认为“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也就是说,火和热本是同意,能转换互化,火热疾病可以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去治疗。

栀子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1、热病心烦

栀子苦寒清降,能泻三焦之火,能清泻心火而除烦,是临床上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伤寒论》中的栀子豉汤,就是栀子和淡豆豉配伍。

栀子还可用于治疗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 ,主要表现为高热烦躁,神志昏迷,谵语,多和黄芩、黄连、黄柏等药配伍,如《外台秘要》中的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

栀子能够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临床上遇到肝胆湿热蕴蒸引起的黄疸,多和茵陈、大黄配伍,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

栀子不仅能够清利下焦湿热而起到利湿通淋的功用,还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于血淋涩痛或者热淋证的治疗,可以和滑石、车前子、木通等药同用,如《和剂局方》中的八正散。

@Forest医生祥子

4、血热吐衄

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的功能,临床也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多和侧柏炭、白茅根、大黄等药同用,如《十药神书》中的止血良方十灰散。

栀子还可以和黄芩、黄连、黄柏配伍,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

栀子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可以治疗肝胆火热上攻引起的目赤肿痛,多和大黄配伍,如《圣济总录》中的栀子豉汤。

6、火热疮疡

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能,临床上可以用于火毒疮疡、红肿热痛的治疗,常和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药配伍;也可以和白芷配伍,以助消肿,如《普济方》中的缩毒散。

由于栀子苦寒,易伤脾胃,所以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动物实验表明,栀子具有清肝利胆作用;栀子提取物能够促使胆汁分泌增加,还有利胰及降胰酶作用;栀子所含京尼平苷降低胰淀粉酶作用最为显著;栀子所含藏红花酸,能辅助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栀子醇还具有辅助镇静的作用。

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当然,栀子入药,除果实全部能够入药外,还有医者把果皮、种子分开用的。

栀子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清内热。生栀子能走气分而清火,炒焦了的栀子能够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栀子为清热祛湿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湿退黄、除烦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火热毒邪,烦躁失眠,血热出血,黄疸等等。外用还可以消肿止痛。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起来黄栀子很多朋友就会想起来每年夏季开放的栀子花,不仅好看,香气还非常的淡雅,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黄栀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栀子,栀子全身上下都是宝,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黄栀子的小知识。

黄栀子的简介

黄栀子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栀子,有的地方还会称之为黄果。黄栀子属于茜草科的常绿灌木,多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花朵非常美丽,并且气味清香。黄栀子的果实成椭圆形,颜色多为黄色或者橙红色。

黄栀子有什么作用?

对于黄栀子的作用相信大多数朋友想到就是它的观赏价值了,黄栀子非常适合种植成观赏性花卉,不仅花好看,叶子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由于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种植黄栀子。

其次就是食用价值,黄栀子的食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栀子花身上,因为栀子花不仅具有一定的清香气味,并且花瓣鲜嫩,非常适合食用。不少朋友会用新鲜的栀子花瓣做汤或者做菜。

黄栀子的另一个用途就是药用,黄栀子的果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上认为栀子果实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另外栀子果实当中含有栀子所特有的栀子素、栀子苷等物质,这些物质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后就是黄栀子还具有非常强的经济价值,黄栀子的果实能够提取色素,并且属于纯天然的染色原料。另外栀子花还能够提料出香氛,用于化妆品的制作。

黄栀子的经济效益如何?

说了这么多的黄栀子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对黄栀子的经济效益也具有很大的好奇。正是由于黄栀子的用途非常的广泛,目前规模化的种植黄栀子的农户还是比较多的。虽然不少地方种植黄栀子,但是近几年黄栀子的市场行情并不是十分的乐观。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栀子的市场价格遭遇断崖式的下跌,目前市场上江西统货栀子价位在15元左右每公斤,福建统货在10元左右每公斤,这样的价位和三年前的栀子市场价位每公斤相差了十几元。这也主要和当前栀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栀子市场趋于饱和有关。所以想要从事栀子种植的朋友还是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谨慎进行种植。(三)

黄栀子不但是一种染料,也是一味中药材。

第一 ,可以有效地泄火除烦,帮助人体解除心火及清除烦躁。

第二 , 可以清热利湿,用于治疗血淋,热淋湿痛等小便不适。

第三 , 可以清肝明目,用于治疗肝胆火热而导致的目赤肿痛。

第四,可以凉血止血,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状。

第五,还可以消肿止痛。

在我们农村,黄栀子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染料。春节吃的糍粑,我们都是用 黄栀子泡的,就是把栀子敲碎泡在水里,然后用这种黄色栀子水泡糯米,一定要泡上一夜。让糯米完全吸进栀子水,再放进蒸茏里蒸。等糯米完全蒸熟透了,再放到用石头做的米糟里敲打,直到完全敲成黏黏的糍粑,然后取出来,压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圆 糍粑,美味的黄栀子糍粑才算完成。春节期间,好客的侗乡人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四月初八,我们洞乡有吃乌米饭的习俗,集市上也能见到用黄栀子蒸的糯米饭,可见黄栀子很早就已经被农民食用了。

黄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分布在国内大多数地方,不仅是传统的中药,还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花开时芳香四溢,清香怡人。

它浑身都是宝,皆可入药,尤其是其干燥成熟的果实,其食疗价值最高。黄栀子含有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以作为黄色染料。

一、清热解毒

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清心火除烦的作用,可以抑制发热中枢,是治疗热病心烦、焦躁不宁的重要药材。

二、去黄疸

栀子是中医临床医学中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用药,有利胆的功效,可以增进胆汁的分泌。栀子液还可以引起胆囊的收缩。

三、止血、抗菌

炒黑使其成炭之后,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等病症。黄栀子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以抗菌。

四、镇静、降血压

黄栀子可以治疗由热性病引起的脑部充血和神经兴奋而造成的心烦、失眠。实验证明,栀子流浸膏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还可以很好的降血压。

黄栀子的果实属于天然色素,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黄栀子除了具有药用价值之外,还可以提炼出许多种天然色素,不仅其色素品质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同时还可作为添加剂用于果汁、饮料、糕点等食品方面。

白雪公主草莓苗和四季草莓苗接受2019年预定,优质草莓苗母苗供应!

“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说的就是黄栀子开的花。而这个黄栀子正是山上最常见的一种中药,而有些地方的人也经常用黄栀子来作为染色剂来制作各种 美食 。当然了,作为一种中药,黄栀子还有更加广泛的作用与功效。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说到黄栀子,我就想起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里种了一颗黄栀子,印象中好似已经长了许多年了,每一年都开着白色的花,整个院子都飘满着芳香的味道。开完花之后,就会接着一个又一个的绿色果实,再等一段时间,果实就会变黄,这个时候就变成了黄栀子了。

而说到黄栀子有什么作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不小心扭伤了脚,家里的老人就拿一些黄栀子捣烂之后患在扭伤的脚上,过了几天,原本扭伤脚痛就好了,也不肿了,那个时候感觉真的好神奇。

其实,黄栀子的作用与功效远不止这么简单。在《中国药典》里面记载:“黄栀子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另外,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里面也记载:“黄栀子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因此,通过上面对黄栀子的功效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其实黄栀子这一味中药,不仅可以外用来敷患处,而且也可以内服。总的来说,黄栀子主要有以下这几个作用:

1、黄栀子外用时的作用

①对扭挫伤、跌仆损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具有很好的作用

黄栀子具有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在民间被称为“吊筋药”,也就是说,对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等具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在民间,许多人不小心扭伤了脚又或者跌仆损伤都可以用生的黄栀子来外敷,从而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具体的用法就是用生栀子捣烂研成末,再与面粉、黄酒调服,又或者用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再敷于患处即可。

②对烧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在生活中不小心被烧伤、烫伤的话,情况不是太严重的话,就可以使用黄栀子外敷,这在《救急方》里面有详细的记载,具体就是用栀子末和鸡子清调均,再涂抹患处。

③对丹毒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丹毒就是指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一种皮肤急性炎症。而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而黄栀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因此可以很好地缓解丹毒引起的症状。

2、黄栀子内服的作用

①泻火除烦的作用

当我们出现外感发热或者心烦不宁时,黄栀子不仅能够轻清上行,而且还能泻肺火,从而达到去肌表热的作用,因此对于外感热病、表里有热等不适就可以起到表里双解的作用。另外,黄栀子还善于泻火泄热从而除烦,可以除一切实热(比如心火、肺火),从而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对于发热、胸闷、心烦等不适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②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栀子属于苦寒药物,而苦寒不仅可以泄火(泄三焦火)、降火,而且还能清热,从而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另外,对于血热妄行以及热淋尿血等症也同样具有较好的作用。

③泄热利湿的作用

在临床上,其实黄栀子是治疗黄疸的一味重要药物,特别是湿热黄疸,具有很好的泄热利湿作用。因此对于湿热郁结引起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等症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当然了,在使用上常往往会与黄柏、茵陈蒿等一起使用,这样泄热利湿的效果才会更好。


黄栀子在使用时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有生山栀、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之分。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也有所不同,将生山栀炒至外皮呈黑色时,凉血止血的作用比较好;而直接使用生山栀时,却是清热泻火之力比较强。

另外,黄栀子属于苦寒的药物,对于一些脾虚便溏的人是不适宜服用,否则就会加重身体不适症状,脾胃就更加虚寒了。

最后,黄栀子一般都是使用来降实火,去实邪,在《得配本草》里面记载:“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常见的黄栀子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呢?

每次在网上看到黄栀子或者在药店里看到黄栀子,我都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因为小时候,每次看到黄栀子,都会把它摘回家,晒干,然后母亲就会用猪冠油和黄栀子做饭吃。那黄澄澄的香米饭一直觉得是很美味的米饭。现在,野生的黄栀子很少见了,不知道是因为环境的原因,还是人为的过度采摘。而猪冠油,也很少有猪肉佬卖了,除非你特意叫他帮你留才有。

黄栀子具体的作用有三点。一个是作为中药材被广泛使用。第二个是染料。第三点作为茶饮品使用。

1:几乎在每一家药店都可以找到黄栀子这味中药。因为它实在是太被广泛应用了,药用价值很高。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消肿止痛,杀菌消炎,利湿护肝等功效。所以,它经常被广泛用于治疗小儿黄疸,湿毒肿痛,肝胆结石病,降血压,减缓糖尿病,降尿酸治通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皮肤湿疹,皮肤疮毒,跌打扭伤等很多种疾病。在民间一些非处方的小经验里,也有用于治疗便秘,目赤,喉咙肿痛等。在农村很多小孩子得了黄疸后,就用黄栀子煮水洗澡,效果还不错。

但是,它可以作为烹饪染料,确实被广泛使用的。由于它具有栀子黄色素,烹饪时,加入栀子粉,可以给菜品上色,色泽光鲜,持久不变。在一些经典的卤菜里,经常有加入栀子黄色素。这是一种天然无毒的色素,比用一些食品添加剂强多了。当然了,栀子黄色素不仅只是用来烹饪,还可以用来腌制蔬菜肉类。在菜市场里,常见的酸菜,一些良心的商家一般用的就是栀子色素了。还可以作为火锅底料,给火锅汤底调色。

3:黄栀子,由于可以降血压,缓解糖尿病,无副毒作用。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在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把黄栀子用来泡茶喝。长期喝栀子茶,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缓解作用。

农村常见的黄栀子可以和茶叶一起泡茶喝,具有一定的清热泻火以及凉血的作用,是可以入用药作为中药材的。由于果实成熟为黄色或橙红色,也被称为“黄果”。下面就简单聊一下关于黄栀子的作用功效,仅供参考: 一、黄栀子的药用功效

一般成熟的果实、叶子和根均可入药,算是卫生部公布的首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清热止血、凉血利寒、降血压、止泻等作用。一般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跌打损伤、高血压黄疸型肝炎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其他药用功效表现为:

1、对于妇科疾病有一定疗效 。因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女性的乳腺不适、更年期的烦躁等病症可以起到一定疗效,也可以美肤。

2、可以治疗失眠、热病虚烦 。对于有失眠症的朋友,以及气色不好、体内火旺等情况也有一定疗效,可以说是去火的良药。毕竟去火后也会食用大增,对于助消化来说,也可以发挥作用。

3、根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风火牙疼以及传染性肝炎等症状。 二、黄栀子的果实是天然色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黄栀子的药用价值以外,也可以提炼出多种天然色素,不仅色素品质好,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同时以上天然无毒的着色剂,可作为添加剂用于果汁、饮料、糕点等食品方面。 三、黄栀子也可以盆栽,具有观赏性

黄栀子也可以观赏,被称为“水横枝”,由于花大、芳香有鲜艳,可以盆栽室内或种植庭院、园林里。 四、黄栀子的花也可作为化妆品和香皂的调和剂

黄栀子的花为白色,会特别芳香,可以提取芳香浸膏,像花香型的化妆品或香皂的调和剂里可能就会有它!

热点内容
花卉怎么拆 发布:2025-07-30 11:52:35 浏览:664
七夕送香槟 发布:2025-07-30 11:40:55 浏览:648
兰花翠观音 发布:2025-07-30 11:28:05 浏览:502
海棠的叶脉 发布:2025-07-30 11:26:26 浏览:671
兰花及第荷 发布:2025-07-30 11:18:33 浏览:880
盆景云竹怎样养殖才旺盛 发布:2025-07-30 11:02:05 浏览:255
玫瑰花派送 发布:2025-07-30 10:50:50 浏览:534
醉海棠图片 发布:2025-07-30 10:43:37 浏览:693
樱花校园模拟器你去 发布:2025-07-30 10:43:02 浏览:794
卡姿兰情人节 发布:2025-07-30 10:40:47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