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紫罗兰
『壹』 张爱玲写的所有小说,按时间顺序,能不能回答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发表刊物及年月不详,收入《传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
1951年
『贰』 张爱玲一共写了多少长篇小说第一部小说是什么呀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
『叁』 张爱玲都有什么小说
1、张爱玲作品:半生缘(十八春)
《十八春》写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2、张爱玲作品:怨女
张爱玲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麻油西施”银娣嫁了个软骨病的富家子,忍受着妯娌的冷嘲热讽,哥嫂的阿谀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儿子大了,她终于拿起“主宰”这把剑,却日复一日地麻木和肆意着。女主人公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绘得入木三分,苍凉无比。
3、张爱玲:倾城之恋(1943年作品)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本书还收录了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4、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作品)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5、张爱玲:留情(1945年以后作品摘选)
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5年以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6、张爱玲作品: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张爱玲形容自己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7、张爱玲:情场如战场(剧作)
本书收录了张爱玲剧作《情场如战场》、《小儿女》、《魂归离恨天》等三种及小说增补。
文学史上的异数:旷世才女张爱玲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关于张爱玲的三轮热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港台文化初入内地,张爱玲是和沈从文一起被发现的“出土文物”。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文坛开始回顾和讨论她的作品和人生,张的书热卖。
21世纪初,张爱玲以小资鼻祖的身份再次成为热门词汇。
『肆』 张爱玲九岁时写的小说叫什么名
好像最早的是1932年的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当年12岁
『伍』 架空吧,女主是调香师,男主身上一直有女主调配的紫罗兰的香气,女主
超久以前看过的吧?当时没有云档看完就删,哎呦书荒想起来记得文笔不错想重温,完全忘记名字了!你后面有找到嘛
『陆』 《紫罗兰永恒花园》为什么这么火”
《紫罗兰永恒花园》在没播出之前就被无数人追捧,“世纪霸权”、“拯救业回界”、“创世圣答经”,本作还未公映,派生出来的梗都已如雷贯耳。那么为什么它会这么“热”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观点。大家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柒』 科学家的发现故事
石蕊试纸是伟大的科学家波义耳发明的:
在一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版被溅上了浓盐权酸,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插在花瓶中。过了一会波义耳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这一奇怪的现象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由此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这个偶然的实验导致了波义耳的发明。
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看见锅盖被蒸汽托起,发明了蒸汽机
弗莱明因为忘记清洗实验用的瓶子,发现了青霉素
『捌』 圣诞节的由来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
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
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的由来耶稣的生日究竞是哪一天,其实早无据可查。为什么要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 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树枝插在地上 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 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没有用完的印刷厂就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歌: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 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 慷慨济贫万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圣诞卡: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由约翰.卡尔葛圣诞礼物。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少年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 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圣诞大餐: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我认为。圣诞节对于西方的人来说是非常神圣和重要的,就如同我们中国的春节一样,而且,现在随着中西方的交流变的平凡。有的人也比较在意圣诞节等等的这种西方的节日了,希望在不久的圣诞节中,大家都能过得非常愉快,开心!!
同样的,我想春节在外国人的心中一定也会分量越来越重的,随着中国现在的华人日益增多,圣诞节也快要跟我们的春节想媲美了~~~
『玖』 请问一下,张爱玲的所有作品的名字
张爱玲,原名张瑛,1921年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为张佩纶,外曾祖父为李鸿章。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次年考取伦敦大学,后因战事改入香港大学。1943年,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发表代表作《金锁记》、《倾城之恋》等。1944年出版小说集《传记》和散文集《流言》。1955年留美定居。1995年9月8日于洛杉矶家中去世,终年75岁。
天才梦 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更衣记 公寓生活记趣 夜营的喇叭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烬余录
谈女人 借银灯 论写作
爱 有女同车 走!走到楼上去
银宫就学记 童言无忌 造人
打人 说胡萝卜 自己的文章
a 私语 诗与胡说
写什么 中国人的宗教 忘不了的画
雨伞下 炎樱语录 存稿
《传奇》再版的话 谈跳舞 谈画
谈音乐 气短情长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丈人的心 我看苏青
〔附〕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姑姑语录 中国的日夜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 《张爱玲小说集》自序 忆胡适之
《张看》自序 《红楼梦魇》自序 《多少恨》前言
惘然记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续集》自序 关于《笑声泪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第2段为作品,空格隔开
『拾』 这些年有哪些动漫封神之作,评分超高
我认为有《狐妖》是由小新大大在腾讯动漫上连载的漫画作品,2015年被动画化,以搞笑的风格和唯美又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闻名,只要是追着漫画同时又看番的小伙伴应该会注意到,《狐妖》的还原度非常高!堪称国漫界的良心,加上强大的配音团队支持,真的是一部此生无悔入此坑系列啊!
简单举一个我个人喜欢的其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王权富贵父母的故事,曾经的世家小姐因家族败落身怀异火被人追杀,途中偶遇王权家当时的天之骄子,二人在日后的相处中逐渐倾心对方,天之骄子言说待他名就归来便娶自己心爱的女子,她等啊等,心中的期盼不曾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半分,终于,她等到了,但是前来迎娶她的人却早已失去了往昔铮铮傲然的模样,她担忧,挂心自己的夫君,却始终相信着他,比他自己更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句“我的心上人,本就是个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瞬间让我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