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泡沫经济数据
㈠ 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莫西西比狂、伊拉克股灾、具体的地点跟时间是什么
郁金香泡沫,又称郁金香效应(经济学术语),源自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
南海回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答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一语即源于南海泡沫事件。
最早记录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Adam Anderson。他在1787年详细地描述了当年法国股票市场上出现的投机风波。
伊拉克股灾,其实指的应该是08年的经济危机,但那时全球经济都受到波动,伊拉克的股票自然也有波动,只不过那时候所谓的股灾倒是比不上炸弹来的厉害
㈡ 郁金香效应的历史记载
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投机是有据可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每年春季,人们都可以在花园中见到美丽娇艳的郁金香。可是却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郁金香花居然给欧洲经济带来一场轩然大波。
人们绝难想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机狂潮是由一种小小的植物引发的。这一投机事件是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而被载入史册的,它也是迄今为止证券交易中极为罕见的一例。经济学上的特有的名词郁金香效应或者“郁金香现象”便由此而出!
郁金香,是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在当地极为普通。一般仅长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广披针形叶子,根部长有鳞状球茎。每逢初春乍暧还寒时,郁金香就含苞待放,花开呈杯状,非常漂亮。郁金香品种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见,也最珍贵。郁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条纹或斑点,容易受病毒的侵袭。郁金香大致上分为普通品种和特殊品种两类。Switsers、Gheele Croonen、White Croonen等属于普通品种,而Semper Augustus、Gouda等属于名贵品种。普通品种以重量(磅)论价,名贵品种以头论价。从表A-1中可见,普通品种与名贵品种之间的价格有时相差上千倍。
1593年,一位新任命的来自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把一批在土耳其栽培的郁金香带到荷兰的莱顿。教授精湛的栽培技术使这些郁金香球茎异漂亮,一时成为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或许是物以稀为贵,也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王公伯爵登门拜访教授,以一赏郁金香为荣。但那些萌生占有之意的买主一律遭到了教授的拒绝,因为他的要价令人望而生畏。郁金香再美丽,在它的投资价值未显现之前,极富有经济头脑的荷兰是不会花大笔钱,买一盆仅能观赏的植物。一次很偶然的事件,使得郁金香得以在市面上流通。一个窃贼乘教授不备破门而入,盗走了许多球茎并出售。
17世纪的荷兰社会是培育投机者的温床。人们的赌博和投机欲望是如此的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起初,球茎商人只是大量囤积以期价格上涨抛出,随着投机行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者趁机大炒郁金香。一时间,郁金香迅速膨胀为虚幻的价值符号,令千万人为之疯狂。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拥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郁金香在培植过程中常受到一种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袭。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荷兰人极其珍视这些被称之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茎。花叶病促使人们更疯狂的投机。不久,公众一致的鉴别标准就成为:一个球茎越古怪其价格就越高!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值一钱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就连长在地里肉眼看不见的球茎都几经转手交易。1637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
所有的投机狂热行为有着一样的规律,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的投机者介入,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又促使众多的投机者谨慎从事。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布莱恩维尔游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他把引发郁金香球茎大恐慌归结为一起偶然事件。一位年轻的水手,是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他不知道荷兰国内正在掀起起郁金香投机潮。水手因卖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奖赏,离船时他顺手拿了一朵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球茎。那朵球茎是船主花了3000金币(弗罗林 florins,约合现在3到5万美元)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买来的。当船主发现郁金香丢失时,便去找那位水手,并在一家餐厅里找到了他,却发现水手正满足地就着熏腓鱼将球茎吞下肚去。水手对郁金香的球茎的价值一无所知,他认为球茎如同洋葱一样,应该作为鲱鱼的佐料一块儿吃。值几千金币的球茎在一个陌生人眼里竟如同洋葱,是水手疯了,还是荷兰人太不理智了。就是这个偶然事件仿佛一枚炸弹,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反思的结果无不例外地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极少数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一些敏感者立即开始仿效,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一时间,郁金香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宛如断崖上滑落的枯枝,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让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一根郁金香的价格几乎一文不值,——其售价不过是一只普通洋葱的售价。千万人为之悲泣。一夜之间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
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下跌狂潮刚过,市民们怨声载道,极力搜寻替罪羊,却极力回避全国上下群体无理智的投机这一事实。他们把原因归结为那个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归结为政府调控手段不力,恳请政府将球茎的价格恢复到暴跌以前的水平,这显然是自欺欺人!
人们紧接着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签订合同要以高价购买的商人全部拒绝履行承诺,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们依照合同办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干预某些具体的经济行为外,它是决不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法官无可奈何地声称,郁金香投机狂潮实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为乍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场恶梦,醒来之时,用手拼命掐自己的脸蛋才发觉现实就在梦中。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为自己的狂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荷兰经济的繁荣仅昙花一现,从此走衰落。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郁金香依然是郁金香,荷兰却从此从世界头号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郁金香效应成了经济活动特别是股票市场上投机造成股价暴涨暴跌的代名词,永远载入世界经济发展史。
在历史上第一个记录郁金香泡沫的是麦基(Mackey)。他在185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了两百年之前发生的这一案例。可惜,他的文章只有7页纸,不仅提供的数据不全,还没有指出所引用数据的来源。在他之后,贝克曼(Beckmann)归纳出了1637年~1643年的有关数据,穆宁(Muning)讨论了1672年~1696年之间的经济数据。在1950年以后,由于要研究多元动态和不稳定资产的价格变化规律,人们又一次注意到了在荷兰发生的这一次非常典型的泡沫经济现象。郁金香泡沫成为载入文献的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
㈢ 郁金香泡沫的经典案例
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投机是有据可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每年春季,人们都可以在花园中见到美丽娇艳的郁金香。可是却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郁金香花居然给欧洲经济带来一场轩然大波。
有人考证说,郁金香的原产地是中国。据说在很久以前,骑在骆驼背上的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郁金香带到了土耳其。根据文献记载,郁金香在16世纪中叶从土耳 其传入奥地利,然后从这里逐步传向西欧。当时,荷兰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荷兰很快就成了郁金香的主要栽培国之一。
1630 年前后,荷兰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其颜色和花型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典雅高贵的郁金香新品种很快就风靡了欧洲上层社会。在礼服上别一枝郁金香成 为最时髦的服饰。贵夫人在晚礼服上佩戴郁金香珍品成为显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王室贵族以及达官富豪们纷纷趋之如鹜,争相购买最稀有的郁金香品种。特别是在法国盛行的奢侈之风把郁金香的价格逐渐抬高起来。在1635年秋季,名贵品种郁金香的价格节节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郁金香花茎的价钱相当于110盎司的 黄金。
到1634年以后郁金香的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后,不仅珍贵品种的价格被抬高,几乎所有的郁金香的价格都飞 涨不已。在表A-1中给出了在1637年1月2日和2月5日以及1739年荷兰市场上郁金香的价格。从表中的数据可见,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期间内,郁金香的 价格被抬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郁金香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辉煌。好景不长,郁金香泡沫只维持了一个冬天,在开春之前,郁金香泡沫崩溃了。郁金香市场一片 混乱,价格急剧下降。1739年的数据显示出,有些品种郁金香的价格狂跌到最高价位的0.005%。在西方流行的花卉品种很多,例如玫瑰、菊花等,为什么 惟独郁金香会引起这样大的金融风暴呢?
㈣ 郁金香泡沫!
负财富效来应。很多人在自虚拟经济中赔了钱,就会减少消费,很多企业也赔了钱,就会减少投资。社会总需求的萎缩就导致了经济危机。另外由于很多个人及企业是向金融系统贷款进行交易的,他们的亏损也直接导致金融系统的困难,实体经济在得不到金融支持后也会加速其破产倒闭,员工相应失业,社会总需求也会急速下降。
㈤ 泡沫经济:你会用20年的积蓄,买几朵郁金香吗
泡沫经济,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令人头痛,也难以理解的概念。
什么是泡沫经济?
是指虚拟经济过度增长,最终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形成的虚假繁荣现象。最终,泡沫溃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我们一般说到泡沫经济,都会想到荷兰的郁金香的故事。17世纪世纪中的时候,荷兰人疯狂地炒作郁金香。几十个郁金香球根,都达到了6000多荷兰盾,而那时候荷兰人一家全年的开支也不过300盾左右。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它会不断地涨下去。最终,郁金香泡沫破灭,千百万人倾家荡产。
为什么人们会这么疯狂,不知道这个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万一价格暴跌会有无数的人倾家荡产吗?
答案是很多人是知道的,也会不断地有人提出警告。但是,人们更相信它还会一直涨下去,正因为有人相信,所有就真多一直涨,直到泡沫破裂的那一天。
1985年,日本与美国等国签订了广场协议,美元对日元贬值,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市,房地产价格暴涨。
然后,房价越涨,越有人买,越有人买就会越涨。5年后的1990年,房地产的价格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仅仅是东京一个地方的地价格,已经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土地。
一边有人高呼是泡沫,一边是还有人说还要涨,还可以买。直到1991年,房地产价格暴跌,泡沫破灭。日本的房地产业崩溃,众多的个人破产、企业倒闭,留下了高额的坏账,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有人看到,有人预警,可是为什么依然会形成泡沫,直到破灭呢?
其实,身处泡沫经济中的人,是看不到泡沫的存在的。所谓「泡沫」,就是所有人的共同想象。所有人脱离了现实的信心,彼此激励着、蛊惑着、也就创造了泡沫经济。
一般而言,泡沫经济的形成,要经历形成阶段、膨胀阶段、溃败破灭阶段共三个阶段。
普通人对未来的正向的预期,会开始形成这个泡沫,然后不断有人来填充这个预期,群体的想象越来越大,泡沫也就越膨胀。直到有一天,没有人没有钱来继续这个游戏,价格开始停滞,进而这个价格暴跌回归理性,泡沫最终会破灭。
有一种典型的金融骗局,叫庞氏骗局,是指有人故意制造虚假的故事,使得人们对没有价值的资产产生群体想象,从而推高价格产生泡沫。而泡沫经济中,这种群体想象,是自发形成的。
我们经常说到所谓的泡沫经济,也经常在媒体的报道中看见。然而,究竟什么是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对此,我却是缺乏清醒的认知。
泡沫的形成,来自于人们的想象,来自于多数人的一个群体想象。这是以前没有想明白的。没想明白之前,或许会以为这是有人故意为之,却不知这是群体的没有事先沟通的一种共谋。
为什么会自发形成呢?为什么这么不理性?
我觉得至少都是基于涨价的预期,还有就是生怕错过的侥幸。
作为宏观经济学的难懂的一个概念,「泡沫经济」的理解之难,首先在于要着眼于较长时期内大规模人群的经济活动,视角太过宏大,自然难以理解。
每个人都会出于自己的认知,以自私的判断作出选择。即使是认为这是个泡沫,但是投入之后还会继续上涨,就会不断地买买买,只要有钱可赚,就会干。看来人并不是都是理性的。
那么,身处这个商业社会,当你遇到这样的选择,你是依据你的理性的判断不去投身泡沫,还是因为相信继续涨的预期而去买呢?
时时反省下自己,什么是可以持续的增长,什么是泡沫,凭什么,你就一定是那个最清醒的人。
宏观经济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只是它太过复杂,各有各的道理,使得我们难以理解而已。但是,我们依然地尽可能地在宏观上不要犯错,不要去犯那些我们不能承受的错误。要知道,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时刻警醒自己,保持理性而开放,即使你要去参加到这个集体的想象之中,也要注意不要输掉全部。
㈥ 什么是"郁金香泡沫"
远在1630年,荷兰的一朵郁金香花根售价是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车还贵,真是不可思议,这是有名的郁金香花根泡沫。
事情是这样的,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 格纳(Guesters)从康是坦丁(今日的土耳其)进口第一颗郁金香花根,并将之种值,由于这种花是进口货,因此拥有郁金香花便成为有钱人的符号与殊荣,有钱的人一定要拥有郁金香才算有钱,因此买郁金香便成为有钱人展示财富的象征,于是这个风气由荷兰扩散到德国。巧不巧,这时郁金香正好染上一个传染病叫做「Mosaic」,这个病使得郁金香花瓣更鲜艳,于是染病毒的郁金香更加抢手,形成一股抢购的风潮。
初时,只有郁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赏郁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风潮之后,人们买郁金香只是为了赚钱,由于抢购风潮逐渐形成,投机客便趁机炒作,只要今天买了,明天就可赚一笔,屡试不爽,由于买的人多了,交易市场也就形成了,交易场所也逐渐热闹起来,像是一个股票交易市场。
1634年,买郁金香的热潮漫延到中产阶级,更蔓延为全民运动,大家都来买卖郁金香了,炒家只看到买低卖高,利润就进来,于是全民都变成郁金香的炒家,家家户户都倾一家之产,只为了买一朵郁金香。1,000美元一朵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之后,它就变成二万美元了,如此暴利,难怪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正事不干,每天忙于郁金香的买卖便可以了。
在酒吧里,吧台展示了一朵郁金香,不料被一个醉鬼吃下去了,竟被告到法院判刑三个月呢!
最疯狂的时候,一朵郁金香花根的价值可以跟以下任何一样物品同价
- 4吨小麦
-一张床
- 4条牛
-8只猪
-12只羊
以上这几样物品以今天价格算起来要花4万美元,而这些物品却只能换来一朵郁金香的花根,真是离谱到极点。
到了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附近欧洲股市有些地方也交易郁金香呢,更有甚着,有的股市竟也推出选择权,同时也分割成细股,降低投机者的门坎,使得投机者可以买到几分之一的郁金香,增加交易容易度,由于有选择权的缘故,于是价格又往上推,本来实际购买一个月之内可以获利20倍,透过选择权,获利可以放大100倍。
当疯狂达到最高点时,有一位大户全数卖出,赚了大钱,同时荷兰政府开始采取煞车的行动,而且由土耳其运来的郁金香也将大量抵达,忽然之间,郁金香并不再那么稀罕,于是一瞬间郁金香的价格往下滑,而下滑一经启动,六个星期内竟然下跌了90%,于是哀鸿遍野,财富梦破灭,此时不管政府多么护盘都挽救不了,郁金香的价格持续探底,于是许多股市交割无法完成,而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豁免交割,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从此之后十年间,荷兰的经济创伤才慢慢复原,在最高点值7万6仟美元的郁金香,六个星期之后竟只值一元,这是有纪录的史上第一次泡沫事件。
㈦ 郁金香泡沫的其他故事
在十七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尚未发生。在欧洲人眼中,英国还不能算一个富 国。当时在荷兰流传着一些笑话,说从英国来的旅游者土头土脑,居然不认得郁金香。他们象剥洋葱、大蒜一样,把郁金香的球茎一层层撕开来看。有的英国船员荒唐透顶,甚至拿郁金香的球茎当午饭吃,这个事情传了出来,大家都在想着,这东西长的也不算多美,吃起来也就和大蒜差不多,它值这么多钱吗?这件事越传越远,越传越远,最后大家都想,郁金香的价格就开始暴跌,从1000多金币降到了10多个金币,尽管这样,还是没有人买。这次投机事故给荷兰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3年内荷兰的经济陷于瘫痪。
在历史上第一个记录郁金香泡沫的是Mackey。他在185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了两百年之前发生的这一案例。可惜,他的文章只有7页纸,不仅 提供的数据不全,还没有指出所引用数据的来源。在他之后,Beckmann归纳出了1637--1643年的有关数据,Muning讨论了1672-- 1696年之间的经济数据。在1950年以后,由于要研究多元动态和不稳定资产的价格变化规律,人们又一次注意到了在荷兰发生的这一次非常典型的泡沫经济现象。郁金香泡沫成为载入文献的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
㈧ 泡沫经济
以下先举历史上有名的泡沫事件,再说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的问题哦~~注:这是我的1/3篇论文……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
① 郁金香球茎事件——历史上第一次泡沫事件
1630年,荷兰的一朵郁金香花根售价是今天的76,000美元,而六星期后只值1美元——
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从康士坦丁(今,土耳其)进口第一颗郁金香花根,并种植。由于此花为进口商品,因此一跃为财富的象征,于是这个风气由荷兰扩散到德国。这时郁金香正好染上花叶病,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纹或如火焰,于是染病郁金香引起一股抢购风潮。从最初的郁金香行家赏其美到投机分子炒作,交易市场形成并热闹起来,如同股市。
1634年,郁金香热潮蔓延至中产阶级,后又为全民运动,家家户户都倾一家之产,只为买一朵郁金香。1,000美元一个郁金香球茎,不到一个月,就变为2万美元。
最疯狂的时候,1个郁金香球茎=4吨小麦=1张床=4头牛=8头猪=12只羊。
1636年,郁金香在欧洲一些股市上市,有的设选择权以降低投机者的门坎,使投机者可以买到几分之一的郁金香,于是价格又往上推,从本来购买一个月之内可获利20倍,到透过选择权获利可放大100倍。
最高点时,一位大户全数卖出;荷兰政府开始采取煞车行动;土耳其大量郁金香将抵达。郁金香的价格开始下滑,六星期内下跌了90%,此时不管政府如何护盘都无力回天,郁金香价格持续探底,许多股市交割无法完成,而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豁免交割,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② 南海泡沫事件——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证券市场泡沫事件
“泡沫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事件。
17世纪末,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于是南海公司于1711年成立。
1719年,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英国下议院通过南海公司交易议案后,南海公司的股价立刻由129英镑窜升至160英镑。当下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价又涨至390英镑。于是投资更为踊跃,半数以上的参议员纷纷介入,连国王也不例外。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质疑,波及南海公司。
1720年7月起,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镑,南海泡沫破灭。
英国的财政部长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私赚90万英镑利润。丑闻败露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但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比他更悲惨。损失惨重的还有英国经济和政府信用。
③ 华尔街崩盘——历史上一幕最疯狂的投机
1924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直在相对狭小的价格区间内窄幅波动,每当它超过110点,就会遭受强烈卖压。
1924年底,股指终于突破这个界限。
1925年,股指跃升到150点以上。
1921年~1928年,股市非常萧条,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则增加了15%。通货膨胀率很低,新兴工业四处萌芽。乐观主义越来越流行,再加上资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活动。
1926年,短暂下跌后,股市月月创新高。这又煽动了更多的人通过经纪人现金贷款以买进更多的股票。随着股民的增多,信托投资公司也随之增加,人们基本上毫不怀疑这些公司的信用。其中最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于1928年出资成立高盛贸易公司(GsTc),这个公司很快就发行了1亿美元的股票。
1929年2月7日,股票价格是每股222.5美元。
1929年9月5日,巴布森发表股市要跌60~80点的著名预言后,市场开始对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应。当天,道琼斯指数就下跌了10点。几天后,受到利好谈话的刺激,买家重新入市,但股价没有回到过去的高点。9月底,新的大跌开始出现,再反弹后没有创新高,而且成交量与前次下跌比较大幅萎缩。
1929年10月21日,图学家威廉•彼得哈密尔顿警告指数图形走势很不好。当天,市场垂直跳水,崩盘拉开序幕。
1929年l0月24日,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显的恐慌气氛。事态已经明显失去控制。恐慌迅速蔓延,随后几天股价连续跳水,市场似乎永远无底。
1929年10月29日,在强烈的卖压下,恐慌达到极点,1600万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来。
1929年11月13日,指数跌到224点才稳住阵脚。那些以为股票已经很便宜而冒险买进的投资者又犯了个严重错误。
1930年价格进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点才真正见底。工业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资证书不到2美元就可买到。
上述3次历史泡沫事件,促成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在《辞海》(1999年版)中被释义为:“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但是泡沫经济并不能与经济泡沫完全等同。经济泡沫可以导致泡沫经济,但并不是泡沫经济的充分条件。
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即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适度经济泡沫,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所以,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经济泡沫长期存在,一方面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可能会腐化人们的思想。
而一旦形成泡沫经济后,则经济泡沫随时可能破灭,将会导致经济崩溃、人心溃散、政局动荡。17世纪末18世纪初,“密西西比泡沫”出现在法国,与苏格兰人约翰•劳有直接关系。他诞生于银行世界,凭借对这方面的兴趣与知识,以及一颗想要证明自己和强盛欧洲的心,让曾濒临经济危机的法国尽享繁荣,而最后却出现信用危机,让法国一贫如洗。
下面这首讽刺诗就出自当时的法国:
星期一,我买股票去,
星期二,我赚了几百万,
星期三,我买家具,
星期四,我买好衣衫,
星期五,我跳舞去,
星期六,我进了乞丐收容站。
约翰•劳自己也是受害者,受了非理性投资者们的反作用力。他去世时的处境非常悲惨,而人们却将责任推在他一人身上,连他的墓志铭上都写着:
“这里长眠着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
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
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
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泡沫经济不是一出独角戏,若没有当时法国政府一些不当举措,若不是当时非理性投资者的贪得无厌,约翰•劳一人是没办法上演这初悲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