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杜鹃花成彦雄注解

杜鹃花成彦雄注解

发布时间: 2023-01-01 13:27:30

『壹』 怨艳两可赊在古诗是什意思

【原文】怨艳两可赊

【参考译文】怨恨和艳情这两种情感可以暂时赊欠

附录:(此文出处:)

杜鹃花

作者: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贰』 杜鹃花由来典故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俗称布谷鸟。相传是古蜀国国君杜宇的精魂化身,啼时口角流回血答 相传,蜀国杜宇号称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 "......故蜀人闻子规鸣,皆起曰,是望帝也(《说文·佳部》)”,鸣声凄切,动人哀思,昼夜不止,直叫得嘴边淌血,因而又名"思归"、“催归”。嘴巴流出的血,滴滴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彦雄《杜鹃花》)”,此即成语“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的来历

『叁』 杜鹃在古代的寓意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味颇丰。同时,杜鹃还可指一种花,又叫杜鹃花,俗称映山红。因此花开时正值杜鹃啼鸣的季节,且杜鹃花的颜色红艳欲滴,故人们很自然把杜鹃“花”和杜鹃“鸟”联系起来。古有传说:杜鹃“鸟”叫声象“不如归,不如归”,鸣时滴血,血滴花红,这花就成“杜鹃花”。“蜀魂先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唐诗人韩偓咏杜鹃花的绝句就是咏叹了这一悱恻哀感的传说故事。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同样叙写了“杜鹃鸟”和“杜鹃花”的密切关系。因为这种密切关系,诗人们在诗文里很自然会由此联想到比,或者由比联想到此。如李白的《宣城还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月三春忆三巴。”这首诗写作者曾在宣城见杜鹃花,触景生情,联想到在蜀常见的杜鹃鸟,引起了他对蜀中故地的回忆和眷恋。又如杨万里的《晓行杜鹃》:“泣露啼红做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泪滴成。”诗人由杜鹃花想到杜鹃鸟,再联想到远行人的痛苦,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感动。“花”“鸟”同名,且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能激起读者类似的文学想象,“杜鹃”这个文学意象确实意味非凡。

『肆』 关于杜鹃花的古诗句

1.《送梓州李使君》唐代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杜鹃花》[ 宋 ] 易士达

轻剪梢头薄薄罗,子规湔血恨难磨。

园林莫道香飞尽,嫩绿枝头不用多。

3.《杜鹃花》[ 宋 ] 杨巽斋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4.《杜鹃花》[ 宋 ] 舒岳祥

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

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备溅。

嗟哉杜宇何其愚,万事成败皆斯须。

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让放弑皆丘墟。

汝初一身今百亿,凝滞结恋胡为乎。

尔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谢豹何区区。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图。

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

此花开时此鸟至,青枫苦竹为其家。

锦官玉垒不可念,翠华黄屋天之涯。

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

5.《杜鹃花》[ 唐 ] 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6.《杜鹃花》[ 宋 ] 李时可

杜鹃踯躅正开时,自是山家一段奇。

莫据眼前看易厌,帝城只卖担头枝。

(4)杜鹃花成彦雄注解扩展阅读:

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明代,对杜鹃花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如志凉《水昌二芳记》,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时珍《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关于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等记载。如1563年《大理府记》中,记载杜鹃花谱有47个品种,大理的崇圣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种杜鹃,并育成五色复瓣品种,《草花谱》记有“杜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红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层,色淡”。

清代,已经有了杜鹃花的盆景造型,朱国桢《涌幢小品》记有“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鸟鸣时开,有两种,其一先敷叶后著花(先叶后花)色丹如血;其二先著花后敷叶(先花后叶)色淡,人多结缚力盘盂翔凤之状”之名。而且,对杜鹃花的栽培已有一整套的经验,记载也多,如《花镜》《广群芳谱》《滇南新语》《盆玩偶录》等。嘉庆年间(1796-1820)《苏灵录》将杜鹃花盆栽列为“十八学士”第六位。道光年间(1821-1850)《桐桥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鹃、山茶、山鹃”的记载,说明此时中国内已引入国外杜鹃栽培了。

『伍』 赞美杜鹃花的诗词

赞美杜鹃花的诗词?
1、咏杜鹃花

宋代: 择璘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
断崖几树深如回血,照水晴花暖欲答然。
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
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
2、杜鹃花
唐代: 方干
未问移栽日,先愁落地时。疏中从间叶,密处莫烧枝。
郢客教谁探,胡蜂是自知。周回两三步,常有醉乡期。
3、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
宋代: 苏轼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
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4、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
宋代: 梅尧臣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华。
春鸟各噤口,游子未还家。
云谁未及还,对此重兴嗟。
何必因啼血,颜色胜曙霞。
5、杜鹃花
宋代: 杨巽斋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希望能帮助到你

『陆』 最惜杜鹃花烂漫——咏杜鹃花古诗词赏析(上)

                                                      最惜杜鹃花烂漫

                                                              ——咏杜鹃花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杜鹃花是我国的名花,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美丽的杜鹃花烂漫于山野,妆点着园林,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欢心,成为人们观赏、吟咏的珍贵花卉

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还有个优美而离奇的传说。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又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块块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自唐宋以来,诗人,词人对杜鹃花皆多题咏。诗人赞美杜鹃花,首先赞美她的红色。

传说杜鹃花的红色是望帝的血泪染成的,才那样红艳。唐代诗人韩偓的《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就此展开了联想: 

一园红艳醉坡陀,

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

只应偏滴此丛多。

诗人写道:净兴寺一整园的杜鹃花开放了,它的红艳色彩不禁让人沉醉。(坡陀,颜色鲜红的样子。) 有一丛杜鹃花自底部与顶端相连,如同聚成一团的红色绸纱。(茜罗,绛红色的薄丝织品。) 蜀国望帝的魂魄一直未归,在这园中哭泣落下的血泪,才染红出这一片杜鹃花。为何这枝头的一丛花红的更深,应该是望帝在此泣下的血泪偏多了吧。(蜀魄:蜀国国君望帝的魂魄。传说望帝被大臣推翻统治,逃走后复位不成,死了化为杜鹃鸟,每日哀啼泣血,染红了杜鹃花。)

诗人在净兴寺赏花,看到一枝杜鹃花特别艳丽,于是突发奇想,觉得可能是望帝的血泪在此处多滴了一些,才使得这枝花格外红艳。

诗中描绘生动,联想自然,给人美的感受。

唐代诗人成彦雄的《杜鹃花》, 赞美杜鹃花的艳丽: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怨艳”,是说杜鹃鸟怨,杜鹃花艳;“谢豹”即杜鹃鸟。 

诗中说,凄凉的“寒食”夜里,杜鹃鸟一声声的啼叫,旷野寺院旁边的数朵杜鹃花绽开了。那火红的花朵,大约是杜鹃鸟啼叫时滴的血染成的吧。太阳西斜,杜鹃鸟时而从林中飞出又飞进,残阳之光照在杜鹃花上,夕阳景色美如画。

唐代诗人曹松的《寒食日题杜鹃花》,则突出了杜鹃花的红艳似火: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寒食节期间本来是要禁止烟火,人们只能吃冷食。可是寒食时节开的杜鹃花一朵又一朵,火红一片。就像是谁家在寒食节没有禁火一样。诗中把杜鹃花的红色比作寒食节未禁的烟火,突出了杜鹃花红色的浓艳。

唐代诗人施肩吾的《杜鹃花词》,将杜鹃花与佳人比美”: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诗中写道:杜鹃花开花时妖艳无比,就像火燃烧一样。可惜她的美丽不被京城里的人们看重。诗人不由得叮嘱春风不要把杜鹃花吹散了,应该让她留下来与佳人比比颜色,看哪个更美。诗写得自然风趣,表现了诗人赏花、爱花、惜花的情怀。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其一),将山花烂漫、江水清流辉映杜鹃花倒影,呈现出的山光水色美景,如数家珍一般地娓娓道来:

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

清溪倒照映山缸。

锦江:在四川省成都市南。

此诗写山中杜鹃花的美丽。诗人说,要欣赏春天的美景,何必要去那些有名的园林里,其实真正的美景在山中,一路山花烂漫绝不会辜负你。为什么蜀中锦江里天天呈现着锦缎一样的绚丽色彩呢?那是因为清澈的锦江中流动着映山红那火焰般鲜红的倒影。

诗人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杜鹃花的美并不逊色名苑美景、锦江杜鹃花倒影的锦绣绚丽,写出了杜鹃花的火红之色和繁盛之态,表达了对山中杜鹃花的惊喜、赞叹之情。

宋代诗人袁甫的《映山红》,赞美杜鹃花的临水风姿:

山花无数笑春风,临水精视迥不同。

唤作映山风味短,看来恰惟映溪红。

春风吹拂,漫山遍野的山花绽开笑脸,而临水的那片杜鹃花与其他的山花迥然不同,开得格外红艳。把她叫做映山红吧,觉得风味少了些,她们临溪开放,看来叫做映溪红更为恰当。

诗人将杜鹃花改名为“映溪红”,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明代诗人苏世让的《初见杜鹃花》,赞美杜鹃花红似海霞:

际晓红蒸海上霞,石崖沙岸任欹斜。

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诗人赞美杜鹃花红似海上升起的朝霞,她不选择环境,不管是在石崖还是在沙滩 ,都能茁壮地生长。 她迎着东风,满树开花,向人们报道着春天的消息,为春天增添绚丽的色彩。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酷爱花卉,他从江州(今九江)调赴四川忠州(今忠县)任职时,他把心爱的杜鹃花(山石榴)也带到忠州,第二年就开了花,开的和原来一样多,对此事他于公元820年写有《喜山石榴花开》:

忠州州里今日花,

庐山山头去年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

还喜花开依旧数。

自居易还写有赞美杜鹃花的诗:

九江三月杜鹃来,

一声摧得万花开。

闲折二枝持在手,

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

芙蓉芍药皆蟆母。

(《山石榴寄元九》节选)

诗人把杜鹃比做人间的美女西施,相比之下芙蓉、芍药却成了丑妇。

白居易还写有一首《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云中台殿泥中路,

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

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

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漫,

春风吹尽不同攀。

诗人赞美山中的杜鹃花开得烂漫绚丽,是暮春一道亮丽的风景。

热点内容
德安荷花园 发布:2025-08-26 20:48:08 浏览:650
白水百合 发布:2025-08-26 20:36:23 浏览:266
mk情人节款 发布:2025-08-26 20:33:35 浏览:860
七夕何其多 发布:2025-08-26 20:33:31 浏览:575
花艺大师是G 发布:2025-08-26 20:26:57 浏览:910
绿植营养液能喷兰花吗 发布:2025-08-26 20:15:31 浏览:417
土墙盆景 发布:2025-08-26 19:53:52 浏览:836
木根花卉 发布:2025-08-26 19:39:28 浏览:407
茶花多少钱一盆 发布:2025-08-26 19:27:32 浏览:859
兰花的花期有多久 发布:2025-08-26 19:25:54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