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大师是G
A. 中国十大花艺师是谁
中国十大花艺师是钟伟雄、周佩华、高意静、刘冬梅、袁乃夫、周媚媚、周庆文、梁胜芳、陈青、程瑛。通过查询花艺天下官网资料显示,中国十大花艺师是钟伟雄、周佩华、高意静、刘冬梅、袁乃夫、周媚媚、周庆文、梁胜芳、陈青、程瑛。钟伟雄现为荷兰布尔玛国际花艺学院中国区负责人,周佩华澳门花卉业商会会长(2007-2009),高意静2006北京中国全国花店零交会专题讲师,刘冬梅2006年11月,再度入围美国SPECIALEVENTS特殊宴会竞赛最佳婚庆奖,袁乃夫2007年2月被授予“2006感动泉城十佳人物”荣誉称号,周媚媚2001年11月推出绿地鲜花网站第一版,周庆文200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月季花展金奖,梁胜芳在APCE会议期间为主会场作插花布置为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作花艺布置,陈青2006年,贵州婚庆花艺设计大赛中,荣获6个奖项中的金奖,轰动贵州花艺婚庆界,程瑛1999年09月吉林省旅游节花艺大赛最佳创意奖。
B. 花艺师是怎样的一种职业
卖花来人的肩上担着一城的季节源,花艺师手中握着一世界的美好。大概很多花艺师的初衷也是如此的美好。当下有太多的人对花艺行业有兴趣,许多花艺师正因一丝情怀,在自己的花艺事业上拼搏着。很多花艺师只是有很好的情怀,美美的做花,但是最后却不尽人意。花艺师说到底是要凭手艺吃饭的,漂亮话谁都会说,但是实际操作则是另外一回事。一个合格的花艺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花艺基础功底,要具备花艺设计能力,所谓花艺设计能力,也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是产品研发能力,是将自己风格化,品牌化,在市场中具有识别度有竞争力的能力。所以花艺师绝不是一个只会自我陶醉的人,而是一个会专业、会设计、会经营、有想法的“职业主理人”。
C. 做花艺师好吗
花艺师又称花艺设计师,所谓花艺师是通过花材的排列组合让花变得更加的赏心悦目,更可以体现花种蕴含的微妙心思,小到插花、造型、植物的摆放,大到酒店大堂、大楼中庭、小型庭院的设计,无不体现着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形成花艺的独特语言,让欣赏者解读与感悟的花艺设计者。
花艺师可以分为“自由花艺师”和“职业花艺师”二大类,自由花艺师一般是没有固定的工作,也不是专职为那个公司服务,而是以兼职为主,属于那里需要就服务那里的花艺师。自由花艺师必须在设计风格上有自己的独到特色。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因为这样才会有花店愿意在某个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上去请你。一般来说,没有点“绝活”的花艺师是不敢做自由花艺师的,就算做了,也可能因为没有生意而饿肚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自由花艺师的队伍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相对要小很多的。而大多数的花艺师都选择做一个专业的职业花艺师。
行业分析
1、空间花艺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在国际上,尤其是美国,这个行业已经通过艺术实践、商业合作以及国际比赛的形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出现了普林斯顿.贝利、高意静这样的空间花艺大师,并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流派,他们把空间花艺带入了种类繁多的生活、商业、娱乐空间,让人们在品味提升的同时,自然的接受和推崇空间花艺师在场景设计、布控的重要作用;
2、在国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婚礼、宴会、展会、活动、商务空间诸如酒店、高级会所等活动和空间也都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活动现场的设计和装饰,过去单纯的花艺师通过花艺摆场、布置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商务活动的需求,因此也急需专业的能够整体把控空间氛围、风格以及细节布置的空间花艺装饰设计师的介入。
适用行业
空间花艺装饰设计主要以高端婚礼策划、名流宴会活动策划、时尚家居花艺、高级花店装饰、橱窗花艺设计、展览展示、节日庆典、样板间、体验馆、生活馆……
婚礼设计
婚礼花艺设计、策划已经开始转为高级定制,高端花材、高端人群、高品质的设计场景都在考验着婚礼花艺市场的反应能力,更考验着从事花艺设计、策划人员的能力。婚礼花艺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具有独特品位,渗透着奢华的气质,用专业的设计师和训练有素的手工技艺叠加,呈现出震撼华丽的视觉盛宴。婚礼花艺设计从各个艺术领域、设计风格中汲取灵感,成就高级定制婚礼的高级花艺设计师常会玩味跨界艺术、时尚,自如转换在不同风格美学之间,以与众不同的设计效果颠覆寻常设计师难以驾驭的设计表现。
D. 全球著名十大花艺师
全球著名十大花艺师:Gregor Lersch、Klaus Wagner、Akiva Zama、Madison Hartley、Mark Pampling、Robbie Honey、Françoise Weeks、Preston Bailey、Neil Strain、Neil Strain。
1、Gregor Lersch
Gregor Lersch是一位德国著名的设计师,因其奇特的盆景设计而闻名全球,被称为“花艺大师中的大师”。他不仅赢得过许多国内和国际奖项,而且,他还用6种不同的语言出版了30多本花艺设计方面的书籍。
E. 84岁的老人蔡仲娟,一生只做一件事,把插花做到极致
这段时间火遍外网的阿木爷爷,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手上中国功夫—传统木艺,创下了1178万次的点击量,让无数外国人叹为观止。
持一事,终一生,阿木爷爷用他的坚持,把木艺做到了极致。
如今社会,无数年轻人把工作辞了又找,找了又换。他们到底为什么如此浮躁,坚持真有如此困难吗?是时代改变了他们,还是他们无法适应当下的时代?
来看另一个老人的故事,和阿木爷爷一样,她坚持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她是蔡仲娟,中国插花花艺终身成就大师,被人们尊称为蔡先生,她用她60年的坚持,带动中国花艺走向美丽新世界。
意境美、自然美、线条美,灵动自然,不拘一格就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特点。
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璀璨的中国文化之一。
当我们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文明刚刚发芽的时候,花就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汉魏南北朝时,中国插花步入了初级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佛前供花广为流行,当时,日本使者来中国考察佛教时,对中国插花印象极深,从此传入日本。
由于唐宋朝时期,朝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文人雅士众多,插花在此时,广为推崇,成为了一种生活艺术。
清朝随着朝代的的衰退,中国插花也一步步走向没落。在改革开放初期,几近断流。
在世界舞台上来说,中国插花源于中国,却兴于日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3000多年历史,却在经历多年曲折后,在今天的影响力不如550多年一脉相承的日本花道。
难道,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自己却做不到发扬光大吗?
1983年,她和同事参加了南斯拉夫的国际花展,简单的几枝黑松、白菊、红枫,完成一幅名为《松菊图》的作品,赢得了特别奖。
问道为什么会请中国时,主办方回复道:因为上一届的日本花艺师在表演时说,日本插花是从中国传入的,所以我们自然邀请你们中国花艺师来献艺。
在回家的飞机上,蔡先生认识到,这是我们中国的艺术,我们炎黄子孙,有责任要继承发展,于是,这份爱好和工作,从此变成了一份使命和事业。
当蔡先生下定决心投入到这份事业中的时候,没有教材,她就自己从史料中,从花鸟画中一步步去查找,去摸索,去总结,去创新。
1987年她创办了上海插花花艺协会,聚集大家共同研究和实践,初期的研究会只有10人,工作艰辛。
1)设坛授艺
当时还没有什么师资力量,为了把中国插花传承下去,在1988年,她举办了师资培训班,把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传授出去,让老师们带回各地去发展。
除上海之外,蔡先生也经常受邀请在各地培训教学,例如山东、兰州、浙江等。从2006年在乃夫插花学校设坛授艺以来,仅山东一处就培养了500多名学员。
她的学生,有的成为了花艺大师,有的成为花艺教授,有的成为花店业领军人物。
2)展出美丽
为了把插花艺术推广到生活中,从1996年开始就已和国际友好基金会合作,主办《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花之韵”》,至今已举办了6届,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花艺展览。
她和她的学生,多年来,在台湾、扬州、上海、武汉、广东、兰州、深圳等地均举办过中国传统插花花艺展览,参观的民众络绎不绝,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这一项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3)比赛竞技
不仅是培训和展览,花艺比赛能总结经验,快速成长
她想把这种中国文化变成学校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
于是中小学生插花比赛、海派市民插花大赛、专业比赛开始一场一场举行,更多人感受了花艺的乐趣。
国内很多专业人士开始进入国际赛事,进入国际舞台。
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the art of chinese flower arrengemant》中国插花艺术英文版,是蔡先生2017年发布于美国及全球的一本书。
内容有中国插花艺术简史,风格特点,构图原理,造型法则,色彩配置,立意命题,在材取及加工,器皿和工具,插花类别,基本形态,制作技巧等。
非常全面、系统、详实介绍了中国插花,同时把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
在这之前,蔡先生已在国内发布了多本插花专注,例如:《艺术插花指南》《中外艺术插花作品选》《中国插花荟萃》等,让很多人获得了知识,也受到了启发。
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从决定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终身的道路,一步一步的坚持,终会迎接黎明的曙光。
这月21日,上海植物园举办了“璀璨非遗 匠心传承”蔡仲娟师生插花艺术作品展,以及 “德艺双馨 传道授艺”蔡仲娟插花艺术60周年研讨会。
在2017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 ,在国家花艺教练组组长项一鸣的指导下,中国的花艺项目获得金牌,中国最年轻的18岁选手潘沈涵站上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
走一段艰辛之路,完成一个青年匠人攀登技能巅峰的梦想。
在今年的俄罗斯喀山,中国再次在世赛花艺项目取得金牌,值得骄傲。要知道,就在一年前,陆亦炜还是一名花粉过敏者。这个今年才18岁的少年,靠着他的坚韧与热忱,顶着过敏红疹、荨麻疹,靠着不断吃药、涂药膏,慢慢调整,逐步适应、坚守所爱,最终站上了世界花艺技能的巅峰!
中国已不再是那个受人欺压的中国。
结语:
蔡先生今年84岁,仍然活跃在花艺行业的各个重要场合。
在各种花艺赛事上,她是评委。在各地花艺课堂里,她是老师。在各种花艺展览中,她是大师。
她腿脚不便 ,却常常在讲课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一次,中国花卉报记者去学校采访,蔡老师一下课就立刻转战备课教室继续忙碌。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打扰她。记者采访都“碰了钉子”,听到说“课程结束后再采访”,她高兴地说:太好了,你太理解我了!
找到一份自己喜爱并愿意付诸一生的事业实属不易,但阿木爷爷做到了,蔡仲娟做到了,希望你也能做到。
只要努力,时光不会辜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