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白兰花图画
沈老师买的栀子花,说是非常香的,一大把不过六块钱。小时候分不清栀子花白玉兰和白兰花三种,不过白玉兰不怎么有香气,因它是上海的市花,形状颜色也可爱讨喜,所以都喜欢。小时候的上海,经常有小贩拎
个竹篮,在街上贩卖这样的香花,嘴巴里
还要喊,白兰花,栀子花,带点本地腔调,软软滑滑的声音。而花上面会用一块潮湿
的纱布轻轻盖住,故而每一朵都完好新鲜。买的人是一朵一朵买,买下来当即用别针
别在胸口,就是为了闻那种新鲜清甜的香气,那时候胸口别一朵花,不会遭人笑话,都是要戴到白色的花瓣发黄了,才舍得丢弃。现在想来,我儿时最爱的花色竟是白色,所以当时连盆栽也是喜欢茉莉。白兰花是夏秋两季都有,所以买得最多,幼年零用钱少,又是谗老呸,但买这样的花来闻香从未心疼钱过。直觉得爱美亦是一种善,爱上这样一朵内敛的,清纯的,芬芳的花,会教人生不出恶念来。有人说,中国的道德崩坏源于无信仰,我认为更深的原因是审美能力的丧失,我们的教育从小告诉我们,为了生存,必须尽量接受那些丑陋的东西,把假的当真,以丑的为美,从此自欺欺人,久了,只有功利,忘了其实世界自有其与人天然亲近的,源于本真的美。
『贰』 栀子花白兰花的介绍
《栀子花白兰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及周边小城镇充满传奇的内爱情故事,并穿容插了“槎溪小笼馒头”和“江南第一名酒郁金香酒楼”两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以及“江南民俗史”曲折的撰写史和“日华轩”小笼馒头店的兴衰轨迹,因而充满了民俗风情和传奇色彩。该剧精心打造了琅琅上口的主题歌《栀子花白兰花》,并在方言和对白等细节上努力追求江南和老上海韵味。青年演员刘思彤、罗海琼、赵阳、安泽豪领衔主演该剧。
『叁』 栀子花,白兰花
进入六月,申城又到了“栀子花、白兰花”的季节。那一缕从马路口、地铁站冒出来的幽香,常会让人有那么一时的怔忪,陡然而生不知“今夕何年”的怅然。
卖“栀子花,白兰花”的多半是佝偻的老妪,小板凳,脚边放一个竹篮,铺上两层白色或靛蓝色手绢,上摆着白色的花朵。
所有这一切,都像极了将要停摆的时钟,被落在了岁月的后面,慢了半拍,却依然故我。
小时候看见卖栀子花、白兰花的摊子,总是无比渴望获得一朵。但这种艳羡是必须狠狠藏在心底的。因为从小被告诫,女孩子不能贪慕打扮。不过妈妈偶尔也会在路过摊子时问一句:“拿一朵戴好吗?”听见这句话,心底顿时乐开了花,仿佛无数只欲望的小虫蠢蠢欲动。脸上却还要做出一副犹豫地样子,微微地点头“好呀”——就怕动作幅度太大,一不小心笑出了声音。
白兰花花型修长,天然有一种优雅含蓄的风度。两朵一组,用细铅丝绞在一起,考究的,再在中间缀一朵小小的紫罗兰。夏天的衣衫时常没有纽扣,买花的时候会顺便讨一枚别针,将花别在胸前。这样的装饰似乎与优雅的花香很不相宜。但今日回想,却又似很适合那个年代,爱美却又不修边幅,偶尔的精致却往往又被烙上了浓浓的时代烙印。
白兰花只在出门时戴,到家便要匆匆摘下,用一块濡湿了水的小手绢悉心包起来,放在洗漱台上,第二天出门再戴。若是保养得好,花本身又健硕,一朵花大约可以戴三天。看着它从最初皎洁的玉白色,慢慢泛黄,最后变成浓重的褐色。花香一开始也是湿漉漉的,甜甜的味道,带着露珠的清香,而后慢慢变得凝重,仿佛有了质量、更接近于香膏的质地。
白兰花,仿佛上海弄堂里的小家碧玉,娇柔婉转,却也难免带些小家子气,但这种小家子气却不是令人讨厌的那种,反而让人生出亲近之意。但大约也因为这种小家子气,她的声名总传不远。北方有不知“白兰花”的,常将它误认为就是白玉兰。有一年去北京看戏——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台上,上海街头的卖花女喊着“栀子花、白兰花”,从竹篮里擎出一朵肥硕的白玉兰。我低头看一眼胸口恰好佩着的白兰,哑然而笑。
叫卖声中的“栀子花”,亦或是“珠珠花”,我始终不敢确认。但竹篮中躺着的,确乎是尚未盛开的茉莉。一朵朵紧裹的花球像极了珍珠,又似被雕琢成莲花状的玉扇坠珠。她们通常五六朵一组,被细铅丝缠绕成坤扇的样子。尖锐的铅丝扎进柔软的花心,让人联想到一场美的献祭。我从来没有买过这样的茉莉,不是因为略带残忍的联想,而是因为相比于白兰花,茉莉的香气更加缥缈且难以持久。
茉莉的香味是一种略带苦味的药香。有时候会在下班路上买上一捧,去年的价格大概还在10块左右,今年不知如何?但这似乎也只是为了略略抚慰心中的执念。茉莉的香气大约只在我小心谨慎捧着花回家的那段路途上是浓郁的。很快,她便会消散于无形,像风一样抓不住。接着,只是看着一粒粒小小的花球零落在书桌上。或者,顽强挂在枝头的,从白色变成褐红。
茉莉,倒像是一位有故事的谪仙——不是一般的故事,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变故,留到了凡尘的只是无力而悲伤的一缕幽魂,供人凭吊。
最后是栀子花,如果叫卖的那一声的确是“栀子花”,那未免有点名不副实,虽然竹篮里偶尔也有大朵栀子的,但显然不是主要商品。我念的中学,栀子树是被用作行道树,因此从小对她的印象便是粗壮健硕,仿佛乡下野生野长的丫头。五六月的黄梅天,如果下雨,清晨走进校园,栀子花香就会像一阵巨浪一样向你扑来,霸道、香得让人微微有些头晕。这样浓烈的香味虽然好闻,但似乎是不太适合室内清供的——一两朵或许可以,但又失却了她的本真。
最近一段时间爱上合香。尝试着茉莉、栀子,但味道总是不对。合香在中国源远流长,什么鹅梨帐中香,什么二苏旧局,纷繁复杂、故事多多。唯独最简单的花香,总不像那么一回事。香水也是一样,再大牌的香水香氛,还原茉莉的花香还有五六分相似,唯有这栀子花、白兰花,永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或许,这样的香气,只是岁月借着黄梅的雨气氤氲,偶然的“借尸还魂”吧。随着这虚无缥缈,难以把握的香气,蒸腾出老妪沟壑纵横的脸上,曾经的红颜底色。那一缕香气,勾引出弄堂深处旗袍女子的倚门而立,雨中朦朦胧胧。
就好像卖“栀子花、白兰花”的老妪,她们在马路口、地铁口,厕身于读诗的霓虹繁华之下,是慢了时代半拍的存在,却固守着自己的时钟。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出现,你不知道她们何时出现,更不知道哪一天突然消失。
相逢,只是偶然。
『肆』 栀子花和白玉兰花的寓意
具体如下:
白玉兰花花语十分美好,花语是是高洁、真挚、纯洁的爱。它的花朵为洁白色,会给人比较高贵的感觉。它有着告白的含义,也象征着一种十分真诚、纯洁的爱情,很适合送给自己的爱人。它的花朵还有清香,所以代表着高洁、质朴的品质。
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努力坚毅、坚强纯洁的友谊。栀子花在冬天孕蕾,在夏天开花,所以寓意着对爱人永恒的爱。栀子花又寓意着努力和坚毅,适合送给为事业和生活打拼的朋友,祝愿对方意志坚强、不畏艰难。
『伍』 这是什么花,花的味道有点像栀子花的味道。
白兰(Michelia alba),别名:抄白缅花、白兰花、缅桂花、天女木兰、黄葛兰,黄果兰,等。 属于木兰科、含笑属的乔木,由黄玉兰(Michelia champaca)和山含笑自然杂交得到,生长在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是常绿原生植物,其花形似黄葛树芽包,一般可长至10-13米的高度。我国南方多见,其易生长,易碎,路人多采之。花语:纯洁的爱,真挚。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中的“六花”之一。
『陆』 栀子花,白兰花
栀子花
白兰花
茉莉花
阿要买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
时间倒退三十年,这是初夏时节,苏州小巷深处最动人的叫卖声。卖花阿婆臂弯里挽一只篮子,手中托着一个托盘。
铁丝穿成圆环的是茉莉手串,排成一排小扇子的是茉莉花束,成双成对的是白兰花和栀子花,清香扑鼻,勾人魂魄。
那时候一对白兰花不过一两毛钱。姑娘们买一串香花别在衣襟上,可以香上一整天。那个香,胜过一切香粉香水,清新雅致,无可比拟。
苏州人是真爱这香花,每年到了夏季,出租车司机都喜欢在车里挂上一串香花。一坐进车里,一阵清香袭来,乘客的心头感觉一阵清凉。就是这样玲珑娇媚的一串香花,挂在黝黑粗壮的司机师傅面前,实在有点不搭调。
苏州的香花经济要远溯到清代。从前虎丘山下的农民被称为花农,他们不种田,世世代代种植香花为生。苏州人的香花大部分用来入馔和窨茶,小部分供人佩戴。
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南方的茶叶路远迢迢运送到京城,早已失去清香。用茉莉花窨茶叶,其实是为了掩盖茶叶中的不好气味。
老苏州有一句促掐闲话,说某人是“吃花茶朋友”,意在讽喻某人没有品味。因此,茉莉香片只在北方流行,南方根本吃不开。
时过境迁。或许正因为如今运输发达,茶叶再也不用香花增香,导致苏州的三花经济也从式微走向消亡。如今的虎丘山下再无大片花田,苏州街头的卖花阿婆也少了很多。
现在卖花阿婆们手中的香花,居然是路远迢迢从南方搭乘飞机来的!
这是老苏州十分感叹惋惜的一场憾事。
骨子里的香花情结,每年,我都要种几盆香花。白兰花难伺候,栀子和茉莉还是很好养活的。茉莉一年要开好几季,从初夏一直开到深秋。整整一个夏天,轻松实现了香花自由。
常有朋友夸我的花儿养得好,说茉莉花很难养。
我笑说,因为我舍得下本钱啊!
江湖一点诀,拆穿不值钱!我是每年都下本钱重新买过啊!
茉莉不堪看,一日过后就香消玉殒。珠玉一般的花儿不可辜负,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晚上摘一把茉莉花养在枕边。梦里都是香甜的。
第二天,这把香花还可以再利用。
按照卖花阿婆的传统样式,一圈细铁丝,剪取一指长的几段绞在一起,顶端留出一个圆形的孔,这是用来挂在衣襟上的扣。下面的细铁丝排成扇形,再一一插上茉莉花。
配茉莉花最合适的衣服肯定是旗袍,那一串香花挂在旗袍的纽襻上,有说不出的优雅和灵动。
栀子花也适合佩戴,只需用别针穿起来别在衣襟上。
有香花戴的日子,一定不能喷香水。那一整天,顾盼之间,都被阵阵清香围绕。套用一句广告语就是:
心会变得极雅,极雅,极雅.....
『柒』 这是白玉兰还是广玉兰
这是白玉兰。
白兰花,别名:白缅花、白兰、缅桂,黄桷兰、把儿兰等。为木兰科含笑属植物。
白兰花是一种著名的香花,与茉莉花、栀子花并称“盛夏三白”。白兰花枝叶繁茂,四季常绿,姿态优美洒脱。白兰叶碧绿如翠,花朵洁白如雪,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悠远绵长。在南方种植在公园里、街道旁,不几年就绿叶扶疏,树冠如伞,挡住盛夏的骄阳,不仅为人们带来阴凉一片,更带来了缕缕清香。有一些人家用细铜丝穿成花环,挂于室内,顿时满堂飘香。未全开放的白兰花放置几天都仍然鲜活如初,即使变成了红色的干花,仍然芳香如故,用以泡茶则感到浓香甜润。
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冬态更显。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于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至18厘米,宽6至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花先叶开放,顶生,直立枝头,钟状,盛开时如玉碟形,径10至16厘米;花被9片,偶有12至15片,甚至30余片者,倒卵形,玉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花丝紫红色;雌蕊群淡绿色,无毛。花粉粒长椭圆形,。具单沟,左右对称;外壁表面具模糊的细网状雕纹,网孔小而不明显,网脊模糊。聚合果圆柱形,青绿色,成熟时转红褐色,长12至15厘米,径3至5厘米,巨者有时长达25厘米,重达250克;蓇葖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通常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栽培种常都不育;单果成熟时有柔丝下垂,红果弱丝,迎风摇曳,为时不长即落;种子心脏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长约9毫米,宽约6毫米,种皮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三层,最外为革质层,呈鲜红色或粉红色,极为光滑,通常称为假种皮。中间层肉质,乳白色,手触有油腻感,最内层为一坚硬内种皮,未成熟时黄褐色,过熟时则为深黑色,有光泽。红色的外种皮和含油肉质的中种皮都是为了吸引昆虫与鸟类啄食,以利于种子的散布和萌发,坚硬的内种皮可以保护幼小的生命在萌动前免遭伤害。白玉兰种子其内种皮的合点区有一特殊结构,即由内种皮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简单的珠孔,此结构是木兰种树种与其他科种子区别的重要特征。
『捌』 白兰花和栀子花是一种花吗
差得远来
栀子花又名黄栀子、自金栀子、银栀子、山栀花。茜草科,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
白兰花, 科属:木兰科含笑属
形态:常绿乔木。盆栽通常3-4米高,也有小型植株。树皮灰白,单叶互生,青绿色,革质有光泽,长椭圆形。花白色或略带黄色,花瓣肥厚,长披针形,有浓香,花期长,6-10月开花不断。如冬季温度适宜,会有花持续不断开放,只是香气不如夏花浓郁。
『玖』 栀子花 白兰花(文章)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