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染指甲
1. 在古代,哪些花可制成花汁(花汁是古代染指甲的)如,凤仙花。要快!!!!!
花,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花卉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花卉的利用,并逐步形成花文化,随着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艺的发展,花文化也开始变得多样起来。商代后期,花卉已经开始应用在青铜器上,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中柱盂,在盂底部有一个镂空四瓣花,据说这种花朵疑似水生花卉“中华萍蓬草”。
唐朝以后,制陶业、金属冶炼业、农业种植业、手工业、建筑业等高速发展,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花文化也跟随着各个行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领域的文明发展,对花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力。
2. 急求藏文翻译 !!! 请问 秋英多杰 藏文书写是怎样的 急求!!!
曼陀罗和曼珠沙华——彼岸花(曼珠沙华又名石蒜花)狂客 (杨花的别称)
一捻红 (山茶花的别名)
月丹 (山茶的别名)
玉茗 (白山茶花的别称)
丰瑞花 (瑞圣花的别名)
闺客 (瑞香花的别名)
紫风流 (麝囊花的别名)
蓬莱紫 (瑞香花的别名)
锦熏笼 (瑞香花的别名)
麝囊 (瑞香花的别名)
僭客 (春花的别名)
百结花 (丁香的别名)
素客 (丁香花的别名)
情客 (丁香的别名)
女郎花 (辛夷的别名)
书客 (木笔花的名)
新夷 (木兰的别名)
山石榴 亦省称“山榴”。(杜鹃花的别称)
山客 (踯躅的雅称)
山踯躅 (杜鹃花的别名)
红踯躅 (红杜鹃花的别称)
映山红 (杜鹃花的别名)
谢豹花 ( 杜鹃花的别名)
踯跼 (杜鹃花的别名)
踯躅 (杜鹃花的别名)
拘那夷 亦称“拘拏儿”。(夹竹桃的别名)
俱那卫 (夹竹桃的别名)也叫俱那异、枸那花。
川红 (海棠的别名)
名友 (海棠的别名)
蜀客 (海棠的别名)
蜀锦 (海棠的别称)
醉美人 (垂丝海棠的别称)
雪毬 (绣球花的别名)
内消 (紫荆的别名)
蚍蜉 (紫荆的别名)
七里香 (山矾的别名)
幽客 (山矾的别名)
米囊 (玚花的别名)
照殿红 (佛桑花的别名)
马塍 (合欢的别名)
马缨花 (合欢树的别称)
青囊 (合欢的别称)
夜合 (合欢的别名)
鹦哥花 (刺桐花的别名)
木丹 (栀子的别名)
林兰 (栀子的别名)
越桃 (栀子的别名)
禅客 (栀子的别称)
鲜支 (栀子的别名)
石醋醋 (石榴的异名)
村客 (对石榴的戏称)
百日红 (紫薇的别名)
怕痒树 又名百日红。(紫薇花的别名)
官样花 (紫薇花的异名)
猴郎达树 亦称“猴刺脱”。(紫薇的别名)
满堂红 (紫薇的别名)
王蒸 (木槿的别名)
日及 (木槿的别名)
时客 (木槿的别称)
疟子花 (槿花的别名)
面花 (木槿花的别名)
爱老 (木槿的异名)
朝开暮落花 (木槿的别名)
朝生 (木槿的别名)
朝华 亦称“朝客”。(木槿的别名)
朝蕣 (木槿的别名)
裹梅花 (木槿的别称)
藩篱草 (木槿的别称)
七里香 (桂花的别名)
九里香 (木犀的别称)
广寒仙 (桂花的美称)
木樨 同“木犀”。(桂花的别称)
仙客 (桂的异名)
严客 亦作“岩客”。(木樨的别称)
岩桂 (木犀的别名)
金粟 (桂花的别名)
木莲 (木芙蓉的别名)
木蕖 (木芙蓉的别名)
拒霜 (木芙蓉的别称)
断肠草 (木芙蓉的别名)
绮帐 (芙蓉花的别名)
醉客 (木莲的谑称)
女郎花 (木兰的别名)
佞客 (含笑花的异名)
攀枝花 (木棉花的别称)
一枝春 (梅花的别名)
木母 (梅的别名)
花魁 (梅的别名)
状元花 (梅花的别称)
国香 (梅的异名)
梅兄 (对梅花的雅称)
梅妻 (对梅花的戏称)
清客 (梅的别名)
寄春君 (梅的别称)
暗香疏影 (梅花的代称)
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
玉骨 (梅花枝干的美称)
苇绡 (李花的别称)
俗客 (李花的别名)
及第花 (杏花的别名)
瀛州玉雨 (梨花的别名)
鬼客 (棠梨花的别称)
月临花 (林檎花的别名)
隽客 (橘花的雅称)
势客 (凌霄花的别名)
鬼目 (凌霄花的别名)
陵苕 (凌霄花的别名)
紫葳 (凌霄花的别名)
小南强 (茉莉花的别称)
狎客 (茉莉的别名))
柰花 亦作“柰子花”。(茉莉花的别名)
萼绿君 (茉莉花的别名)
鬘华 亦作“鬘花”。(茉莉花的别名)
俗客 (棣棠花的别名)
玉鸡苗 (蔷薇的别名)
买笑 (蔷薇花的别名)
锦被堆 (蔷薇花的俗名)
刺客 (玫瑰花的别称)
徘徊花 亦省称“徘徊”。(玫瑰花的别称)
斗雪红 (月季花的别名)
紫华 (月季花的别名)
痴客 (月季花的别名)
才客 (酴醿花的谑称)
木香 (酴醿花的别名)
独步春 (酴醿花的别名)
雅客 (酴醿的别称)
韵友 (酴醿花的别名)
乌朕花 (玉蕊花的别名)
散水花 (玉蕊花的别名)
仙客 (琼花的异名)
文官花 (锦带花的别名)
海仙 (锦带花的别名)
长十八 (牵牛花的别名)
狗耳草 (牵牛花的别名)
喇叭花 (牵牛花的别名)
勤娘子 (牵牛花的俗称)
田客 (鼓子花的别名)
豚肠草 (旋花的别名)
筋根 (旋花的别名)
赦肺侯 (款冬花的别称)
橐吾 (款冬花的别名)
可离 (芍药的别名)
白犬 (芍药的别名)
当离 又名将离。(芍药的别名)
近客 (芍药的别名)
将离 (芍药的别名)
娇客 (芍药的别名)
馀容 (芍药的别名)
离草 (芍药的别名)
婪尾春 (芍药的别名)
王者香 (兰的别称)
国香 (兰的异名)
幽客 (兰的别名)
香祖 (兰花的别称)
侍女 (兰花的别名)
媚世 (兰花的别名)
玉盘盂 (白芍药的别名)
木芍药 (赤芍药的别名)
伊兰 (赛兰香的别称)
金盏银台 (水仙的别名)
栗玉花 (水仙花的别称)
凌波仙子 (水仙花的别称)
雅客 (水仙的别称)
雅蒜 (水仙花的别名)
鸳鸯花 (红豆蔻花的别称)
米囊花 (罂粟花的别名)
象谷 (罂粟花的别名)
锦被花 (罂粟的别名)
满园春 (一种大的罂粟花的别名)
百般娇 (丽春的别名)
洛阳花 (石竹花的别名)
一丈红 (蜀葵的别称)
白鹤仙 亦作“白萼仙”。(玉簪花的别名)
花戚里 (玉簪花的别名)
绿庄严 (玉簪花的别名)
紫述香 (郁金香的别名)
乌赖树 (夜合花的别名)
夜合 (向日莲的别称)
夹竹桃 (凤仙花的别名)
羽客 (凤仙花的别名)
金凤 (凤仙花的别称)
指甲草 亦称“指甲”。(凤仙花的别名)
染指甲草 (凤仙花的别名)
急性子 (凤仙花种子的别名)
好女儿花 (金凤花的别名)
仙人花 (乌莲花的别名)
连缬花 (乌莲花的别名)
黄蓝 (红蓝花的别名)
玉蝉花 (石蝉花的别名
水花 亦称“水芝”、“水芸”、“水旦”.(莲花的别名)
玉环 (莲花的异名)
芙蓉 亦作“夫容”。(荷花的别名)
芙蕖 亦作“芙渠”。(荷花的别名)
君子花 (莲花的别称)
金芙蓉 (荷花的美称)
泽芝 (荷花的别称)
草芙蓉 (荷花的别名)
菡萏 (荷花的别称)
溪客 (莲花的别称)
静客 (莲花的别称)
翠钱 (新荷的雅称)
红衣 (荷花瓣的别称)
宫莲 (莲花瓣的美称)
佛座须 (莲花蕊的别名)
水客 (菱花的别称)
忠客 (葵的别称)
子午花 (金钱花的别名)
润笔花 (金钱花的别名)
阇提花 (金钱花的别名)
滴滴金 (旋覆花的别名)
八月春 (秋海棠的别名)
断肠花 亦称“断肠”。(秋海棠的别名)
花嬖幸 (素馨花的别名)
洗手花 (鸡冠花的别名)
山茄子 (曼陀罗花的别名)
风茄 (曼陀罗花的别名)
恶客 (曼陀罗的别称)
九花 (菊花的别名)
女华 (菊花的别名)
日精 (菊花的别名)
节华 (菊的别称)
朱嬴 (菊的别名)
延寿客 (菊花的异名)
延龄客 (菊花的异名)
阴威 (菊的别名)
寿客 (菊的异称)
更生 (菊花的别名)
金蕊 (菊的异名)
周盈 (菊的别名)
笑靥金 (菊花的别称)
家菊 (甘菊的别名)
傅延年 (菊的别名)
禽华 (菊的别名)
月朵 (白菊花的别称)
金精 (甘菊的别称)
官样黄 (柑子菊
玉玲珑 (花的别名)
瑶芳 (白色花朵的美称)
琼苞 (花苞的美称)
玉叶 (花木叶子的美称)
木芍药 (牡丹的别名)
百两金 (牡丹的别名)
伊洛传芳 (牡丹的别称)
花后 (牡丹的别名)
贵客 (牡丹的别名)
洛阳花 (牡丹的别称)
鹿韭 (牡丹的别名)
雄红 (牡丹的别名)
赏客 (牡丹的别名)
鼠姑 (牡丹的别名)
醒酒花 (牡丹花的别名)
京花 (千叶牡丹的别名)
九英梅 (蜡梅的别名)
久客 (腊梅的别名)
小黄香 (蜡梅的别名)
奇友 (蜡梅的别称)
黄梅花 (蜡梅的别名)
寒客 (腊梅的异名)
狂客 (杨花的别称)
一捻红 (山茶花的别名)
月丹 (山茶的别名)
玉茗 (白山茶花的别称)
丰瑞花 (瑞圣花的别名)
闺客 (瑞香花的别名)
紫风流 (麝囊花的别名)
蓬莱紫 (瑞香花的别名)
锦熏笼 (瑞香花的别名)
麝囊 (瑞香花的别名)
僭客 (春花的别名)
百结花 (丁香的别名)
素客 (丁香花的别名)
情客 (丁香的别名)
女郎花 (辛夷的别名)
书客 (木笔花的名)
新夷 (木兰的别名)
山石榴 亦省称“山榴”。(杜鹃花的别称)
山客 (踯躅的雅称)
山踯躅 (杜鹃花的别名)
红踯躅 (红杜鹃花的别称)
映山红 (杜鹃花的别名)
谢豹花 ( 杜鹃花的别名)
踯跼 (杜鹃花的别名)
踯躅 (杜鹃花的别名)
拘那夷 亦称“拘拏儿”。(夹竹桃的别名)
俱那卫 (夹竹桃的别名)也叫俱那异、枸那花。
川红 (海棠的别名)
名友 (海棠的别名)
蜀客 (海棠的别名)
蜀锦 (海棠的别称)
醉美人 (垂丝海棠的别称)
雪毬 (绣球花的别名)
内消 (紫荆的别名)
蚍蜉 (紫荆的别名)
七里香 (山矾的别名)
幽客 (山矾的别名)
米囊 (玚花的别名)
照殿红 (佛桑花的别名)
马塍 (合欢的别名)
马缨花 (合欢树的别称)
青囊 (合欢的别称)
夜合 (合欢的别名)
鹦哥花 (刺桐花的别名)
木丹 (栀子的别名)
林兰 (栀子的别名)
越桃 (栀子的别名)
禅客 (栀子的别称)
鲜支 (栀子的别名)
石醋醋 (石榴的异名)
村客 (对石榴的戏称)
百日红 (紫薇的别名)
怕痒树 又名百日红。(紫薇花的别名)
官样花 (紫薇花的异名)
猴郎达树 亦称“猴刺脱”。(紫薇的别名)
满堂红 (紫薇的别名)
王蒸 (木槿的别名)
日及 (木槿的别名)
时客 (木槿的别称)
疟子花 (槿花的别名)
面花 (木槿花的别名)
爱老 (木槿的异名)
朝开暮落花 (木槿的别名)
朝生 (木槿的别名)
朝华 亦称“朝客”。(木槿的别名)
朝蕣 (木槿的别名)
裹梅花 (木槿的别称)
藩篱草 (木槿的别称)
七里香 (桂花的别名)
九里香 (木犀的别称)
广寒仙 (桂花的美称)
木樨 同“木犀”。(桂花)
仙客 (桂的异名)
严客 亦作“岩客”。(木樨)
岩桂 (木犀)
金粟 (桂花)
3. 紫茉莉可以染指甲吗
这个东东的花瓣汁液也拿来染过指甲
4. 家有庭院,4月份种4种花,轻松养出一片花海来,都是哪4种呢
要到谷雨节气了,在容姐所在的河北石家庄晋州这里,有句老话叫“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说明这段时间气温适宜瓜豆发芽生长。同样的道理这段时间家有庭院的花友,也可以在家或者门前种植一些草花,管理起来很是简单,轻松就可以养出一片花海来,而且花期长达多半年。那我们养什么花好呢?
结语:谷雨时节很适合种植蔬菜花卉,家有庭院可以种一些草花,比如太阳花、百日草、四季春、凤仙花,除了这四种,我们还可以种鸡冠花、勋章菊、江西腊等很多草花,只要稍加管理,就可以养出一片花海来。
5. 在古诗词中,花有哪些指代词
1、菊花:黄花
出处: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宋代:晏几道
译文: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2、梅花:暗香
出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代:王安石
译文: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3、莲花:芙蕖
出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赏牡丹》唐代:刘禹锡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4、牡丹:名花
出处: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唐代:李白
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5、水仙花:凌波仙子
出处: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宋代:黄庭坚
译文:凌波仙子尘土沾上罗袜,在水上轻盈地踏着微月。是谁招引来着断肠的惊魂,种成了寒花寄愁绝。
6. 甄嬛传:为什么玉娆说甄嬛用凤仙花染指甲甚好,而甄嬛只是笑了笑,为什么
甄嬛回宫后生下双生子,皇上大喜,不仅同意了苏培盛和瑾夕的好事,还将甄氏一家从宁古塔里接了回来,于是又让甄嬛的妹妹玉娆过来陪陪甄嬛。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甄嬛轻笑的原因还有哪些,
7. 古代人用什么染指甲
古代妇女又以染红指甲为美。唐李贺《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说的是宫中有专门的花房,宫人连夜在烛光下捣花赶制染指甲的涂料。诗里提到的“守宫”,原指蜥蜴中的一种,又名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名守宫。
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曾记载了一种利用守宫的奇怪方法,说的是用器皿养守宫,喂以朱砂,守宫食后,通体变为赤红,喂朱砂满七斤后,用杵将它捣碎,点在女人身上,可检验女人是否保持贞操。如是处女,红色终身不灭,反之,即刻消失。这一迹近巫术的玩艺本与染指甲并不相干,只因制取染指甲材料的方法与它相似,人们便把它们搞混了。
原来,旧时没有化学油脂,染指甲用的是一种草本植物凤仙花,李贺诗中的花房捣守宫,这守宫实指凤仙花。关于这一点,是不应有疑问的,因为张华《博物志》所言,太过虚诞(笔者怀疑,似是从“守宫”一词的字面上另一层意思,即宫又可指子宫,从而望文生义编造出来的),在实践中行不通,后世也只见于小说家言。宫人捣凤仙,是为宫中妇女妆饰用的。所以元代杨维桢有诗云:“夜捣守宫金凤蕊,十尖尽换红鸦嘴”恰可证明。
凤仙花又名金凤花,这都是形象的称呼。凤仙花于枝桠间开放,花大型,多侧垂,其中不少品种形如飞凤,有头有尾,有翅有足,遂得此名。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南宋周密《癸辛杂识》有较详细的说明:
“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钒少许在内。先冼净指甲,然后以此敷甲上,用片帛缠定讨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冼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
文中说用叶捣碎,实则其肉质的茎都是可用的。加明矾是最重要的发明,因它能起到媒染剂的作用,在指上形成一层胶质,否则是无法染上去的。在今天看来,这自然是一种土法。但这种土法一直流传到现在。近有一作者于报上载,她在昆山小学读书时,就常见到班上的女同学争相为之。方法一如上引之法,只是她们用的是花瓣,加上明矾捣成汁,涂于指甲上,初为淡红,经反复数次成深红,可保很久不褪色。
由于凤仙能染指甲,历代诗人见了它往往都会提到此事。如“金凤花开色最鲜,染得佳人指头丹”(明徐阶),“金盆夜捣声相应,银甲春生色更宜”(明瞿佑),“闲摘秋花捣蝉蜕,殷红醮甲玉掺掺”(明严易),“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清吕兆鳞)。再看元代女词人陆绣卿的《醉花阴》词:
“曲阑凤子花开后, 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 染上春纤, 一夜深红透。 绛点轻濡笼翠袖, 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 画到眉弯, 红雨春山逗。”
凤仙花原产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它好温暖,不耐寒,主要生长在我国南部,现各地都有栽培,为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株一般高不及一米,夏季开花,花期很长。花色不一,有紫红、朱红、雪青、玫红、白及杂色。品种很多,可分单瓣和重瓣两大类。重瓣按花型可分为蔷薇型、山茶型和石竹型。此花历史相当悠久,晋代已有栽培上的品种变化。据说,晋人谢长裾见了凤仙花,叫侍儿取来叶公金膏,用麈尾蘸了膏,向花瓣上洒去,折下一枝,插在倒影山之侧,第二年,此花金色不去,都成了斑点,大小不一,如同洒金,即名此花为倒影花。
凤仙花因可修饰指甲,人们又称它为指甲花。但此别名极易与另一同名木本的指甲花相混。
木本指甲花为千屈菜科散沫花属落叶灌木,花如桂,故又称香桂,高可达六米,花开于夏季,花极芳香,显然与草本的凤仙花不同。指甲花原产美洲热带,晋人嵇含《南方草木状》说它与耶悉茗(即素馨花)、茉莉花一起是从大秦国即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移植到中国的南海郡(今属广东,治所番禺,即今广州市)。嵇含介绍它时称为指甲花,别名散沫花,可见当时人们也是用它来染指甲的。
此花由于极不耐寒,长期局限于我国南方的热带地区,大概在唐代仍然如此。唐段公路《北户录》载:“指甲花,花细白,绝芳香,番人重之。”其实指甲花所开之花常见的不单有白色,还有玫瑰红和朱砂红,但不论红、白,取其叶均可制作红色染料,染出来的指甲红过凤仙。只因它种植难于凤仙,实用性便大打折扣,也就逊于凤仙花了。明清时期,江南已多植指甲花,抗州诸山中尤为常见,这在高濂《草花谱》、陈淏子《花镜》中都能得到证明。
指甲花不单制作染色剂,它的花因极香而被福建人称为七里香。《仙游县志》载:“七里香,树婆娑,略似紫薇,蕊如碎珠,红色,花开如蜜色,清香袭人,置发间,久而益馥。其叶捣可染甲鲜红。”大致可认为是指甲花。南方人常把它放在襟袖间,或簪于发际,由于花姿优美,也作盆栽观赏。
可见,凤仙花与指甲花完全两码事,于是凤仙又被人易之为指甲草,以示与木本的指甲花相区别。
爱美之心,女子尤甚,本属寻常。凤仙花也好,指甲花也好,把指甲染得鲜红如血,说是漂亮,却未必人人首肯。清初李渔就反对说:“凤仙……若云备染指甲之用,则大谬矣。纤纤玉指,妙在无瑕,一染猩红,便称怪物。况所染之红,又不能尽在指甲,势必连肌带肉而丹之,迨肌肉褪清之后,指甲又不能全红,渐长渐退,而成欲谢之花矣。始作俑者,其俗物乎!”
李渔所崇尚的是天然去雕饰,这也是一种审美观。就如同今人对待妇女是否佩戴金玉首饰为美一样,看法竟可截然相反,自不必强求一致。
8. 古代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七夕节古代人在做什么
导读:七夕是传统节日,自然从古就有,虽然现今我们也会过流传下来的七夕习俗,但是古代时候过节氛围更浓,活动更丰富。那么,古代七夕节有哪些风俗?七夕节古代人在做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古代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拜魁星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
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节古代人在做什么
1、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2、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3、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
4、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于案前焚香礼拜后,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
9. 哪些花朵可以食用又可以起到装饰作用
樱花,可治疗止咳、平喘,且具有嫩肤、增亮肤色的作用,是护肤品原料之一。食用方法:樱花不仅可以泡茶,还可做成樱花酱,樱花蜂蜜,配面包食用。
梨花,主治消渴、热咳、痰热惊狂、便秘等。是美容的特色,可去除面部的黑斑。食用方法:梨花,含丰富氨基酸、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矿物质,可炒食、凉拌和做汤。
桃花,味甘、辛,入药有活血、通便的功效。将花瓣泡茶,使人体散发香气。食用方法:桃花粥:桃花30g,糯米200g,蜂蜜20g,柿霜饼30g。将糯米加水煮开;待糯米烂熟时,将桃花、蜂蜜、柿霜饼加入搅匀,稍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