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拍卖
⑴ DNF广东2区 拍卖场怎么没有天然奶酪 黑橡果 凉爽的郁金香 等物品吖不明白 全卖商店的吗这些都没有用吗
你可以搜说两个字比如天然、凉爽。。。
⑵ 有没有关于荷兰郁金香事件的电影
我记得看过一部买卖郁金香的电影,不好意思名字忘记了,郁金香买卖就像文物拍卖一样:电影有种英国风格的感觉
⑶ 荷兰郁金香的简介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投机泡沫到底是怎样崩溃的。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也许除了说这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的必然结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⑷ DNF怎么刷蜂蜜、郁金香
直接到拍卖行买,便宜的.这些炼金物品应该就是怪物随机爆吧.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⑸ 关于“郁金香泡沫”事件
简言之,是社会集体投机赚钱的获利心理造成,后果是迟早爆炸的炸弹传来传去,落到最后的人倒霉.并会造成社会经济恶性动荡.损害了经济本来的发展趋势.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郁金香的故事
众所周知,荷兰是名副其实的“郁金香王国”,其出产的郁金香畅销12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80%以上。但有趣的是,郁金香的故乡却并非荷兰,而是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一带,甚至也有人认为郁金香原产自中国的西藏。不论其原产地在哪里,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无疑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
1554年,奥地利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惊艳之余,他把一些郁金香的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克卢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学家,经过他的悉心栽培,登陆欧洲的郁金香种子终于发芽、生长、开花了。1593年,克卢修斯受聘担任荷兰莱顿大学植物园的主管,就随身携带了一些郁金香鳞茎来到荷兰。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已经含苞待放了。
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或许是物以稀为贵,也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但不知何故,他们的要求遭到了克卢修斯的一概拒绝,即便是出钱购买也不行。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一种冒险的方法:偷!克卢修斯一气之下,把剩下的郁金香鳞茎统统送给了朋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而郁金香却借此机缘,在荷兰各地流传开来。
与郁金香同时在荷兰流传开来的,还有这样一个浪漫的传说。古时候,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为表达爱意,他们一个送了顶皇冠,一个送了把宝剑,还有一个送了块金块。但少女对三人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美丽的郁金香就这么诞生了。
据说这个故事是荷兰的花商们为了推销郁金香编造出来的,但故事一经传开,更加深了人们对它的钟爱,不久以后,具有浓郁外国情调的郁金香,就成为荷兰花园里人见人爱的花卉品种。高贵、优美、鲜艳的郁金香,深深地吸引了好奇的荷兰人,尤其是那些带有美丽杂色花纹的稀有品种的郁金香,更令他们爱慕之至。很快,对郁金香的热爱和追逐就作为一种时尚,流传到了德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
流行的时尚
有人说,17世纪的欧洲属于一个充满炫耀、猎奇和好大喜功的时代。花园和鲜花是贵族和商人们奢华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无论任何时代,社会中的上等阶层总是渴望得到地位的标志,现在可能是法拉利跑车、游艇和私人飞机;而那时,豪宅、花园和鲜花,特别是异国情调的郁金香,则是他们向往的目标。
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自然非常有限,因此价格也极其昂贵。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在当时,巴黎的时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为装饰,便会觉得身价倍增。另据记载,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时,所有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
在17世纪初的法国,人们就已经为品种稀有的郁金香开出了离谱的高价。据说在1608年,一名磨房主卖掉了自己的磨房,为的就是一只罕见的郁金香球茎。更有甚者,有人竟然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
相比之下,朴实、认真的荷兰人肯定没有巴黎人那么时尚、浪漫,但别忘了,经过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的洗礼后,17世纪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无与伦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但也许正是这种冒险精神,竟成了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由于当时荷兰人的投机欲望是如此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而那些花朵上带有美丽的花瓣或条纹的稀有品种,更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标。
郁金香狂热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泡沫过后一场空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投机泡沫到底是怎样崩溃的。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也许除了说这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的必然结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
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9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泡沫之后还有泡沫
如今,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而“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每当回过头来审视这起“郁金香狂热”事件时,人们常会觉得非常好笑,毕竟郁金香这种植物成为投机对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属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偶发事件,以后不会再度发生,至少在荷兰不可能再度发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后不到100年,还是在荷兰,人们又一次陷入到狂热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变成了另一种植物——洋水仙。从1720年左右开始,荷兰洋水仙的价格迅速上涨。鉴于对郁金香事件还记忆犹新,有人随即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警世性文章。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压住投机狂热的进一步升温。至于结果,在此就不用赘述了。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有人说,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历史上,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 世纪末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19世纪初美国过度投资形成泡沫,后来泡沫经济大崩溃造成世界经济危机,帝国列强间利益冲突加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造成股票价格下跌7成,大量公司倒闭,银行大量代款无法回收 ,许多银行破产.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任何发出泡沫预警的观点都被作为一个另类,就像那个指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一样。在泡沫面前,因为狂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而真相,只有在泡沫破灭时才能大白于天下。
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浙江,出现了另一种投资热潮,那就是炒兰,兰花价格连连攀升,创造一个又一个天价。最近,一株蕙兰居然叫价700万元,这则新闻发生以兰花为市花的浙江绍兴。
“乱世存粮,盛世养花”。百姓热衷养花,这是一件好事,但现在兰花成为们炒做赚钱的工具。而且加入该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还专门组织兰花协会,到现在为止,浙江各级兰花组织有40多个,会员已达3000多人。据报载,将最近几年新加入的众多投资者和爱好者算在一起,浙江玩兰的人数至少在30万人以上。炒兰在浙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兰花早在1995年之前,一苗兰花就已被炒到几千元高价。如今,兰花动辄上万,并不稀奇。
今年2月,在云南的兰花博览会上,舟山一名兰农的3苗“神州奇蝶”以12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浙江兰花成交价格的最高记录。3月,在杭州的兰花展览会上,一株“虎蕊蝶”卖出了5万元的高价,而在05年底,它的成交价仅为1.5万元。“新昌花蝴蝶”前年每苗3万元,今年已卖至25万元。3月31日至4月2日,在浙江绍兴县第七届兰花节暨绍兴市第22届兰花展览会上,一株名为“明州梅”的蕙兰叫价700万元.
⑹ 经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可以吗谢谢
英国南海泡沫:
16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拥有强大的船队,一度控制并垄断了世界贸易的40%,还是股份制公司的发源地,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在荷兰成立,同时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堪称现在的美国。
1593年,第一朵郁金香引进荷兰,没过多久,就成为时尚、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早期的郁金香商人转到钱之后,更多人加入,最后老百姓也加入,郁金香不仅仅是奢侈品,也彻底变成了投机品。
郁金香从下种到开花,需要7年时间,非常难养,因此郁金香是很稀缺的东西(和大牛股非常类似:稀缺,独一无二,具有的故事也独一无二)。但是全民参与的后果就是,郁金香交易非常火爆,郁金香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连还没有开花的球茎也拿出来交易了,也就是郁金香期货市场出现了(所以应该说,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也是在荷兰诞生),因此,郁金香的价格暴涨再暴涨。
在郁金香最疯狂的时候,贵族们最华丽的嫁妆是一支郁金香,如今让众多屌丝痛恨不已:一朵花就可以娶一个老婆,该是多好的年代呀。
当时,有一场著名的拍卖会叫做阿尔克马尔城的拍卖会,说的是99朵郁金香拍卖总价格为9万荷兰盾,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300年的总收入,做一个粗略类比,目前中国一个4口之家一年各种灰不灰色收入约20万人民币,300年相当于6000万人民币。没错,6000万!看来当时荷兰人真的疯了,赌徒的脑子都是豆腐做的。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比较类似,在发生时间上也比较靠近。
法国政府当时债台高筑,著名的苏格兰人约翰·劳提出纸币供应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我成立个大银行,可以发行货币,有钱了,自然就可以解决政府的债务危机了,但是如何保证这个银行的信用呢?
和南海公司一样的套路,要保证信用那就得讲一个大故事,——没有比火爆的美洲殖民地概念更好的了。1717年8月,他买下密西西比公司,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进行贸易,法国政府承诺给他25年的垄断经营权。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由500里弗尔涨到15000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
但后来路易斯安那州传来未发现金矿的消息,加上货币已经严重超发,公众信心动摇,密西西比股价连续下跌,又跌到了只有500里弗尔,跌幅95%。
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事件、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
(6)郁金香拍卖扩展阅读
此后几百年里,股市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泡沫,比如19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1980 年代的科威特股疯(听说总市值从 50 亿美元膨胀到 1000 亿美元)、1987年大股灾、1990年前后的日本股市楼市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当然,中国股市泡沫时间多了去了)等。
当然,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泡沫,这些「变种」泡沫其实发生的基本原理和三大泡沫都是一样的:标的物一定要稀缺,故事一定要大,一定要有赚钱效应,媒体等使劲鼓吹、人人奔向转告,所有人都知道能赚钱,最后人类的羊群效应会疯狂到让你目瞪口呆。破灭的时候也非常类似,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政策力量等等。
⑺ Tulip为什么译成“郁金香”翻译有音译 意
只要一提起郁金香,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荷兰。其实荷兰并不是郁金香的原产地。郁金香的原生地是西亚、中亚和地中海沿岸、印度的山区等,延北纬40度的狭长地区。土耳其、中亚、中国西部分布着很多野生的品种。其中,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天山才是郁金香的真正原产地。据中国花卉专家称:“中国在对生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已先后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南北和秦岭等地发现了20几种郁金香。这在其他国家尚属少见。这就充分说明,中国是郁金香的故乡。” 他们认为郁金香传入欧洲的方法有二,一是,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曾到过中国西北地区,带走了郁金香;二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土耳其,再传入荷兰和欧洲。
郁金香(Tulip)真正的名字起源并没有人知道,一般人认为它的名字与波斯文中的“talipan”(头巾)有关系,因为拉丁文将“talipan”译成“tulipa”,与现在英文Tulip很相似。
1593年,奥地利植物学家、维也纳皇家药草植物园负责人,后任荷兰莱依德大学教授卡罗鲁斯·克卢希尤斯(CAROLUS CLUSIUS)将第一批郁金香带到荷兰的。克卢希尤斯是从奥地利驻土耳其大使圭斯兰·德·鲍斯别克(GU1SLAN DE BOSBECQ)处得到这批郁金香的。郁金香花型独特、风姿高雅、芳香馥郁、独具魅力使它被誉为‘花卉之王’。
到了十七世纪,郁金香已成为当时社会贵族权力和威望的象征,在1634-1664年间,更进入了‘郁金香疯狂时期’,一株郁金香价值1600荷兰盾。几株郁金香球茎可换回一座小城堡,名曰“疯狂郁金香城堡”。通常情况下,一株特别的郁金香可换回2担小麦、4头牛、4桶啤酒或1000磅奶酪。据讲,当时的郁金香价是用黄金衡量的。后来,政府出面干与,到十七世纪末,郁金香价格与葛兰花价格相趋平衡。
如今,郁金香仍然是荷兰的‘金库’。全国种植郁金香、藏红花、风信子、水仙花。百合花、麝香花、银莲花、鸢尾、孤挺花和葛兰花等的面积达20000公顷,其中郁金香占了一半。荷兰每年出口20亿株郁金香球茎,主要向美国,其次是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出口。在郁金香交易中,35%是球茎,65%是鲜花。花卉年产值200多亿荷兰盾,是荷兰重要外汇收入之一。在荷兰的两个地方可以见到许多郁金香的就是郁金香拍卖市场“阿尔斯梅尔大市场”和郁金香花园“肯克霍夫公园”(KEUKENHOF)。
按照花型分类,荷兰皇家球根生产者协会发布了15个中之多,其中主要有7个代表形态,迷你型、花边型(fringe)、百合型、间色型(Viridiflora)、单瓣型、重瓣型。
郁金香花原本为纯一色,当杂色花纹出现时,颜色通常为红、黄、紫、白四色中任两色的组合。例如紫色郁金香出现白色花纹,或黄色郁金香出现红色花纹,形状则成星状斑点或条纹、羽毛、火焰状等。这种杂色花纹的出现很难预料,即使从杂色郁金香鳞茎长出的子代,也不一定会出现杂色花纹,即使出现花纹,其图案也不一定像母代。
直至20世纪30年代,植物病理学家Cayley及Mckay证实,那美得耀眼、美得令荷兰人倾家荡产的杂色花纹,竟是被郁金香杂色病病毒感染的结果。此病毒是Potyvirus的一种,可由蚜虫传播,寄生范围不广,郁金香被感染后,通常病症是叶黄化,花杂色,鳞茎变小而弱,最后逐渐死亡。荷兰花农早在狂热期就感到杂色郁金香的弥足珍贵,想用杂交的方法配出两色郁金香。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在1750年育成了名为Keizerkroom的红、黄两色郁金香,其花色的特性稳定,可代代相传。近年来,荷兰人还育成不少与杂色郁金香相似但非常健康的新品种,如白色带紫红色火焰状花纹的Zurel郁金香,象牙色带紫色羽毛状花纹的Shirley Triumph郁金香,花瓣灿烂如鹦鹉羽毛的三色鹦鹉郁金香,甚至还有花为复瓣、形状似牡丹的牡丹郁金香。
⑻ 急求!!!什么是日式拍卖方式 !!!
《信息经济学平话》
□王则柯
拍卖可以看成是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其他潜在的买主愿意为拍卖品出多少钱。出价低了,可能输掉拍卖,出价太高,又可能得不偿失。如何出价,可不是面临一场博弈?
凡是拍卖,只要有人出价高于卖主的保留价格,卖主就要信守承诺出售他的拍卖品,不得反悔。另外,一般总是存在很多的潜在买主竞相为拍卖品出价。我们还假设每个买主独立地采取行动,他们之间没有勾结行为。
相对来说,拍卖是最难作弊的商品交易方式。讨论拍卖,首先要清楚拍卖环境。我们不妨设想这样的情景:一个人拍卖他拥有的一件物品。为简单起见,假设不存在再销售市场,即赢得拍卖的人将保留这件拍卖品自用。对拍卖品的价值估计是私有信息,每个人都知道这件物品对自己到底值多少钱,即知道自己的评价,但是不知道别人的评价情况。我们在前面说过,某一个人对一样东西的评价,是指这样东西对于他来说的真实价值。我们在前面还多次使用过“出价”这个术语,但是因为本身意思明显,读者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当时并没有给予定义。现在我们需要强调,评价和出价不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数目也可能相差很多。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人明明很想买一样东西,必要时肯付5块钱,但却偏偏装出不在乎的样子,出价3块钱,以便搏一个好价钱。在这个例子中,评价至少是5块钱,但出价却只是3块钱。
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拍卖方式有四种。
一、英国式(公开喊价)拍卖:这是人们最熟悉的拍卖方式,是一种“升价拍卖”,竞争的买主不断地抬高价格,直到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为止。出价最高的人按照自己的出价获得拍卖品。
古董和艺术品拍卖,通常采用这种方式。世界著名的索斯比拍卖行和克里斯蒂拍卖行以这种方式拍卖艺术品的镜头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中,所以人们对它比较熟悉。
二、荷兰式(公开喊价)拍卖:拍卖主持人先提出一个较高的价格,然后开始逐渐降低价格,直到有人愿意接受当时价格买下拍卖品为止。这种拍卖也因此被叫做“降价拍卖”。
荷兰的鲜花拍卖市场,日本的金枪鱼拍卖市场,经常采用这种拍卖方式。
鲜花和海产品这些鲜活易腐商品,都是必须及时出手否则容易造成损失的商品,而古董和艺术品如果交易不成,还可以收回,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这可以帮助我们体味英国式拍卖和荷兰式拍卖的差异。
三、密封第一价格拍卖(FPSB),简称第一价格拍卖:潜在的买主向拍卖主持人递交密封的出价,出价最高的买主将赢得交易,付出他所出的价格。
四、密封第二价格拍卖(SPSB),简称第二价格拍卖:潜在的买主向拍卖主持人递交密封出价,出价最高的买主赢得交易,但他只需要付出等于第二高的出价的价格。普通读者不大熟悉这种拍卖制度,它是由1996年度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克瑞教授在1961年提出的,因而又叫做“维克瑞拍卖”。
There are several variations on the basic auction form, including time limits, minimum or maximum limits on bid prices, and special rules for determining the winning bidder(s) and sale price(s). Participants in an auction may or may not know the identities or actions of other participants. Depending on the auction, bidders may participate in person or remotely through a variety of means, including telephone and the internet. The seller usually pays a commission to the auctioneer or auction company based on a percentage of the final sale price.
拍卖在基本形式之上存在着某些不同,包括限时、最低或最高竞投价格、以及用于决定竞价胜出者和成交价格的特别规则。参与拍卖的人不一定知道其他参与者的身份或者行为。根据拍卖形式的不同,竞投者可能会亲自出席,或者运用各种远程手段--例如电话和因特网--参与拍卖会。卖家一般会根据最终成交价格的一定比例付给拍卖商或拍卖公司佣金。
Primary types of auction 拍卖的主要种类
English auction 英式拍卖
English auction, also known as an open ascending price auction. This type of auction is arguably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uction in use today. Participants bid openly against one another, with each subsequent bid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 bid. An auctioneer may announce prices, bidders may call out their bids themselves (or have a proxy call out a bid on their behalf), or bids may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with the highest current bid publicly displayed. In some cases a maximum bid might be left with the auctioneer, who may bid on behalf of the bidder according to the bidder's instructions. The auction ends when no participant is willing to bid further, at which point the highest bidder pays their bid. Alternatively, if the seller has set a minimum sale price in advance (the 'reserve' price) and the final bid does not reach that price the item remains unsold. Sometimes the auctioneer sets a minimum amount by which the next bid must exceed the current highest bid.
英式拍卖,也称为公开增价拍卖。据称这种拍卖形式是当今最常见的拍卖方式。买家公开相互竞价,每次竞价都要比前一次的竞价更高。可以由拍卖师宣报价格,也可以由买家自己报价(或者请一位代理人代表买家报价)。当没有人愿意继续竞价时拍卖结束,出价最高者需支付所报出的价格。或者,如果卖家已经提前设定了最低售价("保留价"),而最终的竞价没有达到这个价格,拍卖品则不出售。有时候拍卖师会限定最低报价增幅,从而使下一次竞价必须高于当前的最高价格。
The most significant distinguishing factor of this auction type is that the current highest bid is always available to potential bidders. The English auction is commonly used for selling goods, most prominently antiques and artwork, but also secondhand goods and real estate. At least two bidders are required.
这种拍卖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当前最高竞价始终对潜在的买家公开。英式拍卖目前广泛用于商品出售,主要是古董和艺术品拍卖,也用于二手商品和房地产拍卖。这种拍卖需要至少两个买家的参与。
Dutch auction 荷兰式拍卖
Dutch auction also known as an open descending price a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Dutch auction the auctioneer begins with a high asking price which is lowered until some participant is willing to accept the auctioneer's price. The winning participant pays the last announced price.
荷兰式拍卖,也称为公开降价拍卖。在传统的荷兰式拍卖中,拍卖师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起拍,然后逐步降低,直至有人愿意接受拍卖师开出的价格。胜出者需要支付最后一次宣布的价格。
The Dutch auction is named for its best known example, the Dutch tulip auctions. ("Dutch auction" is also sometimes used to describe online auctions where several identical goods are sold simultaneously to an equal number of high bidders.) In addition to cut flower sales in the Netherlands, Dutch auctions have also been used for perishable commodities such as fish and tobacco. In practice, however, the Dutch auction is not widely used.
荷兰式拍卖是因其最出名的一个案例--荷兰郁金香拍卖--而得名。("荷兰式拍卖"有时也指网上拍卖,这种网拍形式同时为数量相等的高竞价买家提供数件相同的物品。)荷兰式拍卖不仅被用于荷兰的鲜切花交易,还被用于出售某些易腐烂的商品,例如鱼和烟草。然而在实际中,荷兰式拍卖并未被广泛应用。
Sealed first-price auction 首价密封拍卖
Sealed first-price auction, also known as a first-price sealed-bid auction (FPSB). In this type of auction all bidders simultaneously submit sealed bids so that no bidder knows the bid of any other participant. The highest bidder pays the price they submitted.
首价密封拍卖也叫首价密封投标拍卖。根据这种拍卖方式的要求,所有买家须同时提交密封好的报价,因而没有人知道其他竞买者的报价。出价最高者支付其报出的价格。
This type of auction is distinct from the English auction, in that bidders can only submit one bid each. Furthermore, as bidders cannot see the bids of other participants they cannot adjust their own bids accordingly. Sealed first-price auctions are commonly used in tendering, particularly for government contracts and auctions for mining leases.
这种拍卖方式与英式拍卖的不同在于,每个买家只能出一次价。不仅如此,由于买家无法得知其他竞买人的报价,他们也无法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报价。首价密封方式常用于投标,尤其是在政府项目和矿产租赁权拍卖中。
Vickrey auction 维克瑞拍卖
Vickrey auction, also known as a sealed-bid second-price auction. This is identical to the sealed first-price auction except that the winning bidder pays the second highest bid rather than their own. This is very similar to the proxy bidding system used by eBay, where the winner pays the second highest bid plus a bidding increment (e.g., 10%).
维克瑞拍卖,也称为第二价格密封拍卖。这种拍卖方式与首价密封拍卖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胜出者需要支付的价格是第二高的报价,而不是他自己的报价。这与易趣网所使用的代理人竞价系统相似,在这个系统中,胜出者需要支付第二高的报价,再加上一个报价的增额(如10%)。
Although extremely important in auction theory, in practice Vickrey auctions are rarely used.
尽管这种方式在拍卖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实际中,维克瑞拍卖方式却很少被使用。
拍卖理论(Auction Theory)
拍卖理论的概述
1961年,威廉•维克瑞(Vickery, W.)开创性地提出了拍卖理论.在详细分析了英国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Vickery auction)和第二拍卖等四种拍卖方法后,他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拍卖制度,总是满足出价最高者中标,并且支付的价格是出价第二高竞标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中标者的最优的出价策略是令第二个最有竞争力的投标者刚好出局.一般来说,只要弄懂四种基本拍卖形式和一条基本拍卖定理,大致就可以明白所谓的拍卖理论.
四种拍卖方法
第一种形式是升价拍卖,又叫英式拍卖,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拍卖.大家在一起公开竞标,往上抬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品;
第二钟是降价拍卖,又叫荷式拍卖,价格则是由高往低降,第一个接受价格的人获得拍品.
剩下两种是密封式竞价.一级价格密封拍卖是说,每个人都对拍品单独报价,相互不知底细,填了标的封在信封里交上去,最后拍卖师拆开信封,出价最高者获胜;二级价格密封拍卖与一级价格密封拍卖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最后出价最高的人获得拍品,但他无需付出自己所喊价格,只需要按照排位第二高的价格付钱就行.
这四种拍卖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形式,非常直观.而它们也奠定了拍卖的基本格局,无论什么形式的拍卖最多只是这四种拍卖的变型与组合罢了.
什么是等价收入定理
可以用一条定理--"等价收入定理"来贯穿以上的四种基本拍卖形式.等价收入定理就是说,在一些合理的约束条件保证下,采取这四种拍卖形式最终的收益应该是相等的!对于委托人来说,当然都想把手里的好东西卖出个好价钱,可只要东西不变,购买对象不变,无论怎么拍,最终收益都只会是这点钱.
拍卖理论的意义
现在经济学界大多将维克瑞的拍卖理论看作是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贡献主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条件下,如何设计契约来处理各种激励与管制问题.
另外,经济学家研究的拍卖理论,就是对一样给定的拍品、一个公开的项目、一片集体的土地设计拍卖程序,争取拍出最高的价钱.只要成交,拍卖人肯定认为是合算的.经济学家能做的,只是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套出他们最高的心理价位.虽然拍品是共同的,但参与竞标的人完全不同,不同的拍卖流程和规则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同.甚至同样一种拍卖办法,放到英国和放到瑞士去试,结果也是天壤之别,原因在于现实的约束条件不同.拍卖的约束条件是学者们永远无法在书房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只有到现实世界里看一看,问一问,摸清楚底细,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拍卖机制.
名称只是一个概念的代名词,知识最重要!
⑼ Tulip为什么译成“郁金香”
只要一提起郁金香,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荷兰。其实荷兰并不是郁金香的原产地。郁金香的原生地是西亚、中亚和地中海沿岸、印度的山区等,延北纬40度的狭长地区。土耳其、中亚、中国西部分布着很多野生的品种。其中,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天山才是郁金香的真正原产地。据中国花卉专家称:“中国在对生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已先后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南北和秦岭等地发现了20几种郁金香。这在其他国家尚属少见。这就充分说明,中国是郁金香的故乡。” 他们认为郁金香传入欧洲的方法有二,一是,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曾到过中国西北地区,带走了郁金香;二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土耳其,再传入荷兰和欧洲。
?
郁金香(Tulip)真正的名字起源并没有人知道,一般人认为它的名字与波斯文中的“talipan”(头巾)有关系,因为拉丁文将“talipan”译成“tulipa”,与现在英文Tulip很相似。
1593年,奥地利植物学家、维也纳皇家药草植物园负责人,后任荷兰莱依德大学教授卡罗鲁斯·克卢希尤斯(CAROLUS CLUSIUS)将第一批郁金香带到荷兰的。克卢希尤斯是从奥地利驻土耳其大使圭斯兰·德·鲍斯别克(GU1SLAN DE BOSBECQ)处得到这批郁金香的。郁金香花型独特、风姿高雅、芳香馥郁、独具魅力使它被誉为‘花卉之王’。
?
到了十七世纪,郁金香已成为当时社会贵族权力和威望的象征,在1634-1664年间,更进入了‘郁金香疯狂时期’,一株郁金香价值1600荷兰盾。几株郁金香球茎可换回一座小城堡,名曰“疯狂郁金香城堡”。通常情况下,一株特别的郁金香可换回2担小麦、4头牛、4桶啤酒或1000磅奶酪。据讲,当时的郁金香价是用黄金衡量的。后来,政府出面干与,到十七世纪末,郁金香价格与葛兰花价格相趋平衡。
如今,郁金香仍然是荷兰的‘金库’。全国种植郁金香、藏红花、风信子、水仙花。百合花、麝香花、银莲花、鸢尾、孤挺花和葛兰花等的面积达20000公顷,其中郁金香占了一半。荷兰每年出口20亿株郁金香球茎,主要向美国,其次是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出口。在郁金香交易中,35%是球茎,65%是鲜花。花卉年产值200多亿荷兰盾,是荷兰重要外汇收入之一。在荷兰的两个地方可以见到许多郁金香的就是郁金香拍卖市场“阿尔斯梅尔大市场”和郁金香花园“肯克霍夫公园”(KEUKENHOF)。
?
按照花型分类,荷兰皇家球根生产者协会发布了15个中之多,其中主要有7个代表形态,迷你型、花边型(fringe)、百合型、间色型(Viridiflora)、单瓣型、重瓣型。
?
郁金香花原本为纯一色,当杂色花纹出现时,颜色通常为红、黄、紫、白四色中任两色的组合。例如紫色郁金香出现白色花纹,或黄色郁金香出现红色花纹,形状则成星状斑点或条纹、羽毛、火焰状等。这种杂色花纹的出现很难预料,即使从杂色郁金香鳞茎长出的子代,也不一定会出现杂色花纹,即使出现花纹,其图案也不一定像母代。
?
直至20世纪30年代,植物病理学家Cayley及Mckay证实,那美得耀眼、美得令荷兰人倾家荡产的杂色花纹,竟是被郁金香杂色病病毒感染的结果。此病毒是Potyvirus的一种,可由蚜虫传播,寄生范围不广,郁金香被感染后,通常病症是叶黄化,花杂色,鳞茎变小而弱,最后逐渐死亡。荷兰花农早在狂热期就感到杂色郁金香的弥足珍贵,想用杂交的方法配出两色郁金香。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在1750年育成了名为Keizerkroom的红、黄两色郁金香,其花色的特性稳定,可代代相传。近年来,荷兰人还育成不少与杂色郁金香相似但非常健康的新品种,如白色带紫红色火焰状花纹的Zurel郁金香,象牙色带紫色羽毛状花纹的Shirley Triumph郁金香,花瓣灿烂如鹦鹉羽毛的三色鹦鹉郁金香,甚至还有花为复瓣、形状似牡丹的牡丹郁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