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论文
㈠ 以春游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有人喜欢多彩的玫瑰;有人喜欢粉红的桃花;有人喜欢洁白的梨花;还有人喜欢火红的杜鹃花……而我却“一见钟情”那东桥的广袤无垠的油菜花。
几个星期前的一个下午,我和父母还有小伙伴们来到了东桥镇,观赏田间的油菜花。
出发了,我们聊了一路,还不时合唱几首流行歌曲,很快就到了东桥镇。
车刚刚进入东桥镇,窗外的田间里,金灿灿的色调便时隐时现,摇下车窗后,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到达目的地后,我的眼前一片金黄,油菜花田一望无际。
异常兴奋的我踏上了油菜花田的小路,小心而又仔细地观察着油菜花。
近观油菜花,层层叠叠,缀满枝头。每一朵小油菜花都有四片花瓣,花瓣排列有序,而且十分精致,细看还隐约可见纹路。我心中不经佩服起春姑娘巧夺天工的裁剪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风轻轻吹拂,花枝招展,暗香幽幽。闻香而来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来回飞舞,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勤劳蜜蜂嗡嗡鸣。——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绚丽画卷!
小伙伴在不远处向我招手,我飞奔过去,与她们一同张开稚嫩的翅膀,尽情的在那金黄色的油菜花田中穿行,完全陶醉在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里……
光阴似箭,落日的余晖催开我们回家回归的脚步,大家只好收拾东西,依依不舍的惜别。
汽车载着我们渐行渐远,视野中,那幅生机蓬勃的金色画卷也越来越模糊,唯有油菜花田中那一张张阳光活泼的笑脸,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了我“多彩生活”时期里一段珍贵的回忆!
(如对您有帮助,望您采纳!!谢谢!~!!)
㈡ 韩语论文答辩 金素月《金达莱花》的文学特征
金素月生平:金素月(1903-1935) 原名金廷湜,朝鲜著名诗人,朝鲜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有诗集《金达莱花》、《素月诗抄》、《金素月诗选》等。
版本一
11岁小学毕业。他在忧郁、孤独、穷困、眼泪中度少年时代,逐渐认识到自己和自己家庭的不幸源于日本的侵略,便仇恨和诅咒日本侵略者,开始创作了抒发民族悲哀和乡土情趣的诗作品,装点了20世纪20年代朝鲜诗坛,是个非常有才气的抒情诗人。
15岁考入五山中学,在校时期参加了3·1人民起义。以后,渡海去日本工读,关东大震灾时返回祖国,当过小学教员,也做过《东亚日报》支局的工作。
他虽然不满现实,却没有勇气反抗,胸怀郁闷,恨世度日,创作诗作品,32岁去世。
版本二
童年时期,因其父与日本侵略者发生冲突遭致毒打、终生疯颠的事实,诗人心里埋下了仇恨外族、忧国忧民的情感种子,后在其祖父的悉心教导下,精习汉文汉诗、深悟儒家思想,为来日的诗文创作奠定基础。
少年时期,诗人在就读五山学校阶段幸遇民谣体诗文启蒙老师金岸曙,并在恩师的鼓励指导下,走上诗歌创作道路。该次师徒邂逅,是诗人一生之关键,它决定了诗人命运的走向。
青年时期,已婚诗人因参加抗日运动被查禁,之后辍学创作,以当时颇为流行的浪漫颓废风格与民谣体写就一生最为重要的名作,受到各方推崇,开始声名鹊起,成为诗坛巨星。时年21岁的他,在赴日留学期间因各种自然、民族原因被召回国内,从此未有离开本土。归国后,他又创作了上百首诗,并集结成《杜鹃花》一书出版,达到其一生的创作高峰。
出名后的诗人,胸怀抱负,悲天悯人之性情笃甚。但家财的殆尽,生活的没落,事业的低潮均不断刺激与打击其作为文人的脆弱内心。诗人整日病酒,郁郁寡欢,不久便自我了断,终年32岁。一个尚未完全迈入壮年的诗人的灵魂,就此悲惨陨落。
(摘自《金素月扫描——写在<素月诗辉意象华>完稿之前》;温旭;2011.10)
背景: 这是一首著名朝鲜的诗词,是每个韩国人都会的诗歌,也是学习韩语时老师会让学生背诵的诗歌。大意上是讲封建婚制时期朝鲜族女性的心声,表达作者金素月(1902-1934)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由于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诗人以及他的作品在朝鲜文化以及韩国文学作品中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巨作。诗歌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与当时的政治大背景无太大关系,主要是来描写当时的真实婚姻、感情生活的。由于当时的男尊女悲思想以及绮型的婚姻、感情观,很多男人都会有几个妻子。但,而现代社会是二奶问题,封建社会是小妾问题,而当时的朝鲜是一个男人如果与一个女人结婚了,那也就在一起生活,并不代表任何责任与荣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当时也无妻无妾,妻妾是后来才兴起的。带有初期的女权特色,不过由于感情与时代的限制,表现色彩上只能体现出一点点女权,而更多的是一个女人对爱的失望与期盼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