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杜鹃花摘芽

杜鹃花摘芽

发布时间: 2022-07-06 12:20:05

A. 绿植怎么修剪

绿植修剪时,应将它的病枝,不粗状的枝条,底部的分枝一起剪掉,能让绿植成长更好。

B. 如何让杜鹃花花爆满盆

杜鹃花属于南方的花卉,在北方的话养护是比较难的。但是只要是摸清楚它的生长习性,按照它的习性去养护也可以养的很好。

养不死的杜鹃花,注意4点就够了,不掉叶,盆盆花开成“大球",杜鹃不好养?花匠只说一遍妙招,轻松就花开爆盆,无比鲜艳。

C. 映山红盆景花好养吗

好养。

拓展:

1、简介:

锦绣杜鹃,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属杜鹃花目,杜鹃花科半常绿灌木。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热,耐半阴,不耐长时间强光暴晒。生长适温15~28℃,冬季能耐-8℃低温。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壤土为宜。产于中国,但至今未见野生。现分布于江苏、福建等地。适宜成片栽植,开花时万紫千红,可增添园林的自然景观效果。也可在岩石旁、池畔、草坪边缘丛栽,增添庭园气氛。盆栽摆放宾馆、居室和公共场所,绚丽夺目。

2、形态特征

锦绣杜鹃半常绿灌木,高1.5-2.5米;枝开展,淡灰褐色,叶薄革质,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反卷,全缘,上面深绿色,初时散生淡黄褐色糙伏毛,后近于无毛,下面淡绿色,被微柔毛和糙伏毛,中脉和侧脉在上面下凹,下面显著凸出;叶柄长3-6毫米,密被棕褐色糙伏毛。[1]

花芽卵球形,鳞片外面沿中部具淡黄褐色毛,内有粘质。伞形花序顶生,有花1-5朵;花梗长0.8-1.5厘米,密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花萼大,绿色,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2厘米,被糙伏毛;花冠玫瑰紫色,阔漏斗形,长4.8-5.2厘米,直径约6厘米,裂片5,阔卵形,长约3.3厘米,具深红色斑点;雄蕊10,近于等长,长3.5-4厘米,花丝线形,下部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长3毫米,径2毫米,密被黄褐色刚毛状糙伏毛,花柱长约5厘米,比花冠稍长或与花冠等长,无毛。蒴果长圆状卵球形,长0.8-1厘米,被刚毛状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9-10月。

D. 想把杜鹃花修剪成盆景怎么弄

想把抄杜鹃修剪成盆景,要在春天开花袭后或秋天结合翻盆进行修剪。比较常见的有三种造型,分别是悬臂式、盘龙式和伞式。而成为盆景之后再进行修剪的时候,就需要将植株那些病死的枝条、徒长的枝条、过密的枝条,全部清理干净为宜,这样植株才会更好看。
一、要剪除萌条。杜鹃植株的基部,常会萌生众多的枝条,消耗很多养分,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并扰乱树形,要及时抹去或剪除。用毛鹃作砧木嫁接的植株,要注意及早抹除砧木上长出的萌芽,以保证接穗的生长;
二、要适当进行疏枝,剪除一切 有碍生长和树形的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集中养分增强生长势;
三、要短截高出树冠的窜枝与空颓处长出的徒长枝,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株形。

E. 月季(介绍)

月季 月季---花中皇后 学名:Rosa chinensis 英名:Chinese Rose 别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 科属:蔷薇科 产地与习性:蔷薇科属植物原产北半球,几乎遍及亚、欧两大洲,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月季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与攀援状。 喜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风的环境,盛夏需适当遮荫。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昼15~26℃夜间10~15℃。较耐寒,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如夏季高温持续30℃以上,则多数品种开花减少,品质降低,进入半休状态。一般品种可耐15℃低温。要求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空气相对湿度宜75%~80%,但稍干、稍湿也可。有连续开花的特性。 形态特征: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钩状皮刺。羽状小叶3~5枚,花常数朵簇生,微香,单瓣,粉红或近白色。花期10月。香水月季(R.×odorata),由月季与巨花蔷薇天然杂交而来。枝长,常带攀援性,小叶5~7枚,表面有光泽,新梢、嫩叶常为古铜色。花有粉红、浅黄、橙黄、纯白等色,芳香,生长季节开花不绝。现代月季(R.×cvs.)是经多次杂交、长期选育而成的杂种月季品种群。灌木或藤本;叶较厚、较大而表面光泽;花蕾多卵圆形,花形丰富,复瓣至重瓣,淡香至浓香。连续开花,而以5~6月及9~10月为盛花期。 繁殖与栽培:繁殖以嫁接,扦插为主,播种及组织培养等为辅。常用的嫁接砧木有:野蔷薇、粉团蔷薇、'白玉棠'(蔷薇)等。 露地栽种月季,应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处所,除重施基肥外,生长季节还应加施追肥。修剪是一项重要作业,除以休眠期修剪外,生长期还应注意摘芽、剪除残花枝和砧木萌蘖温室栽培主要以供应切花为生产目的,常按30cm×30cm株行距栽植,夜间保持15~17℃,白天21~25℃。月季盆栽,可供室内观赏。其栽培管理要领是:盆土疏松,盆径适当、干湿适中,薄肥勤施,摘花修枝,防治病虫,每年换盆。 最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朱砂叶螨等。 应用:月季可种于花坛、花境、草坪角隅等处,也可布置成月季园。藤本月季用于花架、花墙、花篱、花门等。月季可盆栽观赏,又是重要切花材料 育种和品种演化:季育种和品种演化过程分为三个独立的时期,在这三个时期,育种方法相对不同,但以基因的变化为育种的主题,是共同的。三个时期划分如下: 1、早期(史前--1875年) 2、近代(1875--1967年) 3、现代(1967年-- ) 第一个时期,持续了约5千年时间,到1875年,孟德尔发表了他的著名的杂交遗传规律,人们对月季的育种也发展为定向杂交育种。从那时起,大多数月季育种学家从孟德尔遗传规律或者是质量遗传的角度来考虑育种问题,而育种中的数量遗传或是加权遗传行为,在那时还鲜为人知或很少被应用。 第二个时期开始于定向技术的应用,结束于1967年。从1967年开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月季中开始应用。该时期持续了90年。 第三个时期,开始于1967年,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月季育种的开端:早期从事园艺工作的人们从野生月季里挑选出优良的种类,并把它们种植在一起,在史前的很早时期,就有几个月季种类或其中已驯化的几个品种种植在中国、波斯、两河流域、埃及、希腊和意大利,这个时期要远远早于公元元年。在古代园艺里,对月季是进行种子繁殖还是无性繁殖不清楚,但是,在500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播种由自然授粉得到的种子,一大批新品种出现了。 品种的驯化和种内杂交杂种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一些不理想的原始类型被抛弃掉,无性繁殖技术得到了发展,驯化的进展加快了。通过旅行家的引入和品种更替,使园艺学家得到了新的基因资源(任何驯化种类,其基因变化很小)。早期的育种家知道将某一品种和其它品种种植在一起,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他们保留了不少母本和新品种产生的资料,使我们够确认一些品种的演化过程,但是,当时的育种学家,仍不清楚父本特性会通过授粉传给下一代。在那时,也有一些二倍体品种演化出四倍体品种来。现代月季的主要品种几乎都是四倍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开花的一些品种内,生活力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假如这个知识早被理解,可能会激起早期育种学家从二倍体中定向培育四倍体新品种的兴趣。 原产中国的月季花对西欧新型月季品种的培育所起的作用比其它任何种月季都要重要。它给新品种带来了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的连续开花和灌丛现象。还有多花蔷薇,也是十分重要的亲本,它给月季带来伞形花序的特。 第一时期月季育种的轮廓如下: 1. 众多月季种类被收集起来,并且全部种植在一起。 2. 其中只有很少几个种对第二时期月季育种做出了贡献。 3.种内杂交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4.新品种只来源于自然授粉。 5.月季育种工作集中在西欧和美国。 6.自然进化趋势是从二倍体到四倍体。 7.形成原始的巨大的基因库。 8.驯化减少了基因资源。 9. 1875年以前的月季品种是被推测出来的。 近代月季育种 第二个时期,生物分子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关于月季的科学研究不多,这种情况可以从过去的《植物育种》和《园艺学文摘》两种杂志中看出,在它们当中每年数以千计的文献里,很少有关于月季的文章。关于月季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分类细胞学、生理学、形态学、生长条件、变种和砧木研究上,育种研究的目标在于性状遗传、杂交育种程序的简化及提高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率,关于低耗能与抗病虫害品种的研究则较少,而且远远落后于果树。例如,几乎所有的育种工作是局限在大学或研究所里。 第二个时期,有二个重大发现。首先,连续开花,大花品种的育成,它是由皮内特在1900年育成的。它标志月季种间杂交定向育种的第一次成功。 第二个重大成果,是在1920年,古老矮壮品种的育成,“pompon de paris",在瑞士重新被发现这个新种类,现命名为R.roulettii Corre von,是现代一些微型月季的起源。 在第二个时期的初期,人们发现了月季的大量基因类型,面对众多的基因资源,第二个时期的育种家抓住了机会,一些亲本被选择保留,另一些被抛弃,杂交育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开始了室内杂交育种。很多不同的原始亲本都可以互相杂交,结果是不同种类之间原本是清楚的界限消失了。 在20世纪30年代,月季被分为温室月季和露地月季。受到对二个种类品种需求的鼓励,育种学家开始选育适合各自特定环境的种类。今天,育种学家主要集中在第一个种类上,因为温室品种的品质是露地品种的3-5倍,使温室品种变得特别引人注目。由于品种间,一直仍有很丰实的基因资源,育种学家在二个种类的育种工作中,相当成功,渐渐地,一些适合温室生产的种类被繁育成了,它们包括一些小花中花和大花品种。 总体来讲,对温室月季和露地月季的选育,从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谈到方法或是选育程序,育种学家更多的是用消极的方法,选择他们的实生苗。在选择过程中,大约99%的实生苗被淘汰,这种在每年数以万计的实生苗中严格选择的方法,持续了近100年,这势必导致基因的严重流失。更糟糕的是,几乎每个育种学家都选择同样的形状,因而应用了同样的选择标准。 在现代月季种群中,这些品种不但适应了温室环境,而且他们的习性还存在着异同点。同一花色的品种往往呈现出一致的花蕾外形,花型,花大小,花瓣数目以及同样的花枝长度和多刺性。外观品质提高了,但内在品质则不一定提高 (内在品质包括生活力,对低能环境的适应性,瓶插寿命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第二时期育出的月季品种内在品质表现相当差,因为内在品质不是育种目标,多被育种学家忽略。 关于外观品质,大多数育种学家认为,实生苗的一致性是他们努力工作的结果一一不管这个结果是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对月季来讲,需要有一些有限的种质资源才能把一些特殊性状传给后代,当亲本数很大时,这些特殊性状便融进了后代品种中,这是令育种家感到头痛的,因为这意味着一个新品种有好几个普通的祖先,这是人们所不希望的。他们抱怨说“实生苗种群量必须每年加大才能发现好的品种”,“发现优良品种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于造成月季这种情况的原因人们各抒己见,后来人们认为有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 月季育种现代阶段:1967年,英国人黑尔以藤本杂种茶香月季为试验材料,成功地从人体细胞里诱导出胚,表明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到月季育种中来了。从此人们开始了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育种,关键内容为:引入有利于改变内在品质的基因。 月季花别名明红、长春红,属蔷薇科、蔷薇属。 [形态特征] 月季为常绿或落叶灌木,小枝绿色,散生皮刺,也有几乎无刺的。多数羽状复叶,小叶一般3--5片,椭圆或卵圆形,长2--6cm,叶缘有锯齿,两面无毛,光滑,托叶与叶柄合生。花生于枝顶,花朵常簇生,稀单生,花色甚多。品种万千,多为重瓣也有单瓣者,花有微香,花期4--10月,春季开花最多,肉质蔷薇果,成熟后呈红黄色,顶部裂开, “种子”为瘦果,栗褐色。(见图2--10) 月季花变种主要有小月季、月月红、变色月季。 ①小月季:植株矮小多分枝,高一般不超过25cm,叶小而窄,花也较小,直径约3cm,玫瑰红色,重瓣或单瓣,宜作盆栽盆景材料,栽培品种不多,但小月季在矮化高种中起主要作用。 ②月月红:茎较纤细,常带紫红晕,有刺或近于无刺,小叶较薄,带紫晕,花为单生,紫色或深粉红色,花梗细长而下垂,品种铁瓣红、大红月季等。③变色月季:花单瓣,初开时浅黄色,继变橙红、红色最后略呈暗色。 [习 性] 月季花原产我国,属温带及亚热带阳性树种。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喜光,但过多强光直射又对花蕾发育不利,花瓣易焦祜,喜温暖,一般气温在22--25℃最为适宜,夏季高温对开花不利。 [栽培技术] 繁殖:大多采用扦插繁殖法,亦可分株、压条繁殖。扦插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或秋季的梗枝扦插为宜,夏季的绿枝扦插要注意水的管理和温度的控制。否则不易生根,冬季扦插一般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如露地扦插要注意增加保湿措施。其以播种繁殖者,用于有性杂交育种。对于少数难以生根的名种,则用嫁接繁殖,其砧木以野蔷薇为宜。如黄色系列品种。 管理:月季移植在11月至翌年3月之间进行,移植的同时可进行修剪,先剪去密枝、枯枝,再剪去老弱枝,留2--3个向外生长的芽,以便向四面展开;适当剪短特别强壮的枝条,以加强弱枝的长势,夏季新枝生长过密时,要进行疏剪,每批花谢后,及时将与残花连接的枝条上部剪去,不使其结子消耗养料,保留中下部充实的枝条,促进早发新枝再度开花。月季喜需在开花前重施基花后追施速效性氮肥以壮苗催花,月季对水要求严格,不能过湿过干,过干则枯,过湿则伤根落叶。 月季主要虫害有蚜虫、卷叶蛾、刺蛾等,防治主要用1000--1200倍乐果或水胺硫磷等农药防治。 月季病害有: 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 白粉病: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 叶枯病:多数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 防治以上病害除加强肥水管理外,冬天应剪掉病枝病叶,清除地下落叶,减少初侵来源,发病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 [用 途] 用于园林布置花坛、花境、庭院花材,可制作月季盆景,作切花、花篮、共束等。花可提取香料。根、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功效。 月季传说 和平月季是法国人弗兰西斯.梅朗1939年在法西斯铁蹄下培育出来的。他以3-35-40的代号,将这种月季寄到美国。美国园艺家焙耶收到了这远渡重洋的品种后,立即分送美国南北各重要花圃进行繁殖。几年后,这个新品种东山再起,一时轰动全美。1945年美国太平洋月季协会将这个品种命名为和平,并宣称:我们确信,当代最了不起的这一新品种月季,应当以当今世界人民最大的愿望“和平”来命名,我们相信,和平月季将做为一个典范,永远生长在我们子孙万代的花园里。和平月季命名这一天,正巧联军攻克柏林,希特勒灭亡。而当和平月季获全美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当联合国成立,在旧金山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每个代表房间的花瓶里,都有一束美国月季协会赠送的和平月季。上面有一个字条写着:我们希望“和平”月季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给全世界以持久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匪徒在离布拉格十四公里一个叫里斯底的村子里,残害了一百七十五名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并将妇女和儿童关进集中营。战后,为了纪念这些人们,许多月季专家和一些自愿捐助的人,于1955年在这里建起了一个月季园,其中主要的品种是和平。

F. 怎么对西洋杜鹃进行株形整理

西洋杜鹃萌芽力较强,成枝力较弱,对修剪反应不敏感小盆(直径30厘米以下)修剪,以扩大树冠面为原则;大盆(直径31厘米以上)修剪,以培育树冠形状为原则,剪除病枝细枝,留粗壮的枝条,形成一个分枝合理形态丰满的树形

西洋杜鹃的造型以自然美为好目前常见的株形主要有以下3种:伞式,对上部的徒长枝及时摘心控制,促使多分枝,再经数年修剪,株形即成为伞状;绣球式,前4年先造出基层球状,然后再逐年造第二层,通常情况造二层球需8年时间;宝塔式,这种株形适用于主干直立挺拔的植株,造法为控制上层,发展基层,逐层培养,形成多层宝塔状在整枝造型的同时进行常规修剪,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叠紊乱的枝条如枝条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可将内膛枝细弱枝剪去春季花后修剪时,应同时摘除残花,以促使新芽萌发

常规修剪还包括疏蕾和摘芽,西洋杜鹃在形成花蕾后和开花前必须进行2次疏蕾,减少养分的过度消耗,以保证如期开出大花

G. 怎样才能养好杜鹃花

我个人十多年的盆栽杜鹃花经验。我认为抓好“稳”、“狠”、“准”、“控”这四个环节为最重要。

所谓“稳”,就是尽量不要拨动花盆表面的土壤,即便是换土的时候,也要尽量保持这层土的相对稳定——其中的道理我说不出来,但这是我几经种植杜鹃花失败后所得到的经验。

所谓“狠”,就是花期过后,摘叶、摘芽要下狠心,不要舍不得。因为杜鹃花为常绿落叶灌木,修剪后,隐芽受到刺激后极易萌发,并可藉此控制树形,复壮树体。所以花后必须大胆地对其枝叶进行修剪,如果不及时修剪,势必影响新花孕蕾和开放。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狠”一些:一是要尽量将旧叶全部摘除,以刺激新叶萌发;二是要将花期期间枝条上新生的嫩芽尽量摘净,在保证花形美观同时也为新花孕蕾和开花积蓄足够的养分;三是要控制新生花蕾的数量,存留的花蕾一定不能过多,多余的必须摘除。存留一般五年的植株可三十朵左右,四年的五十朵左右,具体的可根据树龄自己掌握。

所谓“准”,即浇水要准时,克服随意性。夏季花期时每隔两日浇一次即可,休眠期盆内表层土疏松时就应该浇水了。冬季花期每三四日浇一次,休眠时每周浇一次即可。花期内,也可以根据花的茂盛程度掌握浇水次数。一般的,有的花开始打蔫了,就可以浇水了。浇花的水可用平时收贮的雨水、雪水、鱼缸水;也可用酸化处理的水,即一百斤水加0.1%硫酸亚铁常年浇用。要注意水温应与盆土温度相一致。夏季(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期间)天气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就经给花喷水了,水温与即时温度差不多就行。

所谓“控”,一是控制施肥。杜鹃花用肥以酸性和低碱性的为好,要求肥力缓和、肥效较长,又要求氮磷钾三要素含量都较高。如豆饼、大豆、麻酱渣、淘米水、马蹄片、洗肉水蛋类、奶水、羊粪等,都含有氮磷钾各种成分。居家多有淘米水、洗肉蛋的脏水,用这些水浇花就足够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浇花用的淘米水、洗肉蛋的脏水必须在事先发酵后,否则会因发酵导致花土温度上升而造成花木死亡。施肥次数一般为每月一次。其次是要控制好室内温度。杜鹃花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气温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5摄氏度则生长停滞。目前,许多朋友家的楼房供热方式是地热式,冬季地温多在20度以上,十分不利于杜鹃花生长。

在以上“稳”、“狠”、“准”、“控”四个环节中,最为难于掌握的大概要算温度了。那么,怎样才能为杜鹃花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存和生长环境呢?对策一,将花盆放置在窗台上,尽量降低盆土过热。对策二,增加浇水次数,一般每两天浇一次。(水温且与室内温度一致)对策三,用水为盆花降温。具体做法是:将花盆装入新的不漏水的塑料袋内,然后将其放入比花盆大一些且盛有冷水的桶内,(桶下用小橙子等垫上更好)通过桶内的冷水调节盆土的温度。另外,杜鹃花最怕日晒,特别是在夏季10时至16时之间的强烈日光下曝晒,一个小时左右就很难成活了。因此,在夏季为盛开的杜鹃花采取遮阴措施是必须的,遮阴材料(废旧的遮阳伞也行)在农贸市场就能买的到,为了美化环境,你不防小小的投点儿资。具体怎么为花遮阴,还需要你自己动点脑筋,因为毕竟每个人的家居环境不一样嘛!

H. 杜鹃花新出来的芽要不要剪掉

可以剪的,目前是最好的时节。
五月份修剪最好了。为了保持杜鹃花的树外形的美观,每年要修剪过多的枝和徒长枝、蕾、芽等部分。当杜鹃花树长到一定高度后,摘去顶芽,控制高度和萌发侧枝。摘心后,又长出许多个侧枝,呈轮生状。侧枝长到一定高度,再摘心。萌发出次一级侧枝。
杜鹃花萌发新梢和抽生徒长枝的能力很强,不能让其疯长,要合理修剪,进行控制和调整,保持合理而优美的树形。修剪的方式有摘心、剥蕾、抹芽、疏枝和短截5种。一般采用抹芽、疏枝、短截就可以了。
抹芽是在每一个枝条上留一两个芽,其余的芽要抹去,这就减少了枝条的密度。疏枝--就是把过密的枝条、纤细枝、重叠枝、交*枝、病枝、弱枝剪去。短截--就是把徒长枝、过旺枝进行短截,不能让它疯长,为的是使树形优美,提高观赏价值。

I. 杜鹃花的瓣疫病有哪些症状

(1)症状:瓣疫病或称杜鹃花花瓣枯损病,原仅在山茶中发现,现在杜鹃花中亦发现此种病害。首先在色彩鲜艳的花瓣上出现小的灰色或淡白色斑点,而后病斑渐渐地扩大至整个花瓣。斑点有时单个发生,有时数量很多,通常出现于花瓣中央或基部,结果使花瓣组织干燥变硬,在较潮湿区花瓣组织会软化,另一病症是组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开白色花的杜鹃花,受害植株叶脉的色彩也比健康植株的叶脉颜色深(见彩图)。

(2)病原:此病由真菌Ovulinia:azalea所感染引起的。Ovulinia在花疫病中产生硬而黑色的菌核体,这些菌核为小的黄褐色,杯状结构,单独或群体叠复存在,具有阻挡构造,因此在开花的春季可在无株感染时生存于土壤的表面,孢子在扁平物上生出子囊盘,从有许多狭窄的子囊盘上孢子扩散到空气中,再掉落到花芽上。这些孢子在花芽上迅速扩散,进而为害花的组织。尤以春季开花季节,真菌活性最高,产生孢子使花期受害最严重。特别是栽培于园林中的落叶类杜鹃花,受影响最大。它不仅会使花失去鲜艳的颜色,被破坏的花很快在2~4天内变枯。一般为害期在4~5月,尤以盛花期最为严重。非花期时孢子潜伏于杜鹃花植株旁的土壤表层或覆盖物及厩肥中。

(3)防治方法:当病害发生时,可先去除10厘米左右的表土然后再加上无病害的土壤。此病害只为害花,因此嫁接的接穗就不会有引入此病的危险,如在开花期进行嫁接,务必去除花蕾,这样可抑制此病的发生。苗圃生产可将花蕾全部摘除或换土后再进行销售。一旦患病便较难防治,不过,可清除土壤表皮的覆盖物进行烧毁。

最好的防治方法是保持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包括所有患病植株花朵的摘除及烧毁。菌核不会在同一季节为害,故当花瓣掉落时不必马上清扫,但务必在蜕变前加以清除或烧毁。摘芽也是一个方法,但需连续5年,因菌核生命期长达5年。另一种方法是,开花前,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并用金属钉钉牢于地面,覆盖物可避免孢子散播于空气中,进而感染植株。开花后再将覆盖物去掉。

还有就是使用化学药剂,如酵素、土霉素、陶斯松粒剂、克菌丹等喷施在地面上。喷施时不要连续使用同一药剂,最好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热点内容
格兰花格21年 发布:2025-09-19 22:55:43 浏览:467
铿锵玫瑰口号 发布:2025-09-19 22:55:41 浏览:266
今年一个人过七夕节 发布:2025-09-19 22:54:25 浏览:187
七夕钻展图 发布:2025-09-19 22:46:40 浏览:613
海棠的报价 发布:2025-09-19 22:46:39 浏览:980
三亚海棠湾有啥好玩的 发布:2025-09-19 22:37:02 浏览:975
花卉四季开 发布:2025-09-19 22:12:37 浏览:428
赵海棠设计 发布:2025-09-19 22:03:05 浏览:860
捧紫丁香 发布:2025-09-19 22:00:59 浏览:836
华家池的荷花 发布:2025-09-19 21:55:46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