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茉莉花艺术餐厅
⑴ 江苏民歌茉莉花有什么特点
江苏民歌《茉莉花》特点是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茉莉花》它以五声音阶的级进旋法为基础,曲调清丽流畅,委婉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1)高陵茉莉花艺术餐厅扩展阅读:
《茉莉花》也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大约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间,首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769-1848)返国后,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旅行》。
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4年至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多特》中的男声齐唱,它浓郁的中国民间风格,曾使全世界亿万听众迷恋不已。
在中国国内,《茉莉花》不仅在江南地区广为传播,而且在全国汉族地区乃至有些少数民族地区都被传唱,而且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动,成为《茉莉花》在那个地区的“变体”。
有些地区的《茉莉花》变体词曲皆佳,十分动听,其中湖北、山西、东北的几首与江南的《茉莉花》形成一个同主题民歌“家族”。本次选的这首《茉莉花》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流行的一个通用谱本,一般来说用吴语演唱此歌最有味道。
⑵ 茉莉花 交响乐
是不是那个"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那个....
我有那个,不过那个就是很短啊,你想要我传给你.不要钱.
茉莉花交响乐,中国爱乐乐团和上海歌剧院的现场合作版本你在网上就能搜索到.
就是今年在梵蒂冈的演出.
(ms我说的是两首歌呵呵)
md做音乐的了不起啊,北京做音乐的多了.搞艺术的怎么那么混蛋.
⑶ 茉莉花艺术品的作文
我家的茉莉花800字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让我来把你摘下,送给别人家……”每当听到有人忘情地哼唱这首优美的曲子时,我都会想到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那盆茉莉花。
那是不久前我过十岁生日的那天。爸爸把包装精致的礼盒送给了我,我拆开礼盒,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美丽的花盆,可是怎么没有花呢?爸爸看穿了我的心思,答道:“只要你精心培育,当然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噢,原来这个花盆里埋着一颗幼小的种子,还得让我去照料它。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阳台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心想一定要精心照料它,让它开出美丽的花!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给茉莉花浇水、施肥。爸爸在一旁教导我,怎样照料它。不久,茉莉花长出了嫩绿的小芽,我高兴的差点儿跳起来。它的叶子非常精致,好像一件天然的艺术品,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叶子上有精细的纹路,密密麻麻地散布在树叶上,有些弯弯曲曲,好像一座迷宫的路线图。许多叶脉都有许多小枝分叉。叶子的颜色也不同,尾部的颜色淡些,临近枝头的地方是深绿的,而叶子中间却是不浅不深的绿色,三种颜色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中最奇妙,最美丽的绿色!
到了春天,茉莉花终于开出了花苞。花苞是个可爱的圆球形,花托的地方是淡粉色的,越往上颜色越白,让人想去探究这可爱的花苞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
等待开花的时间是漫长的,我又观察起茉莉花的花茎。它像少女柔软的细腰,但它并不是弱不禁风的,不论风吹雨晒,它都直挺挺地立着。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茉莉花开了!淡黄色的花蕾,毫不羞涩,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花瓣是纯白的,好像天使身上的一片羽毛,纯洁而美丽。
茉莉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它并不单单是一盆花,它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为我排忧解难,在我心烦的时候,它是我倾诉心事的知心朋友。我爱你,纯洁的茉莉花!
相关文章推荐:
我家的茉莉花300字
我家阳台上放着两盆茉莉花,它的叶、花和味都非常惹人喜爱。
茉莉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碧绿碧绿的。清晨,碧绿的叶子上滚动着许多亮晶晶的水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很像一个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条条花满伸出盆外,花满的顶端是嫩绿细小的新叶。茉莉花一般在5—10月开花,七月间开花最多最大。在那青色花蕾的顶端长出一个个小米粒大小的骨朵。花骨朵越长越大,像玉米粒那么大。第二天,在那缀满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绿叶中,开满了三两朵白色的花,又娇嫩、又鲜美,层层叠叠。我看着朵朵小花,心里美滋滋的。茉莉花开得越大越多,香味也就越来越浓郁。
我喜欢我家的茉莉花。
⑷ 茉莉花交响乐
http://gmusic.yyjy.com/search.asp
http://culture.ccnt.com.cn/music.php
《茉莉花》的音乐元素原是来自苏中地区的民间小调,后来经过部队一位作曲家的发掘,谱写成民歌而广为传唱。它朴素流畅,简洁优美,带着清新的乡土气息,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轻松随意的民歌小曲。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们在这场正规严谨的交响音乐会上加演《茉莉花》,既传递了两国人民之间友好的情感,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民在平凡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是最具生命力的,根植于民间的音乐就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只要努力去挖掘,去打磨,就会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就需要我们珍惜它,重视它,用一双慧眼不断地去发现。今天,《茉莉花》可以跨越国界,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拨动了中澳两国人的心弦,意义也许正在于此吧。
http://ent.sina.com.cn/c/i/2002-11-19/1548113769.html
⑸ 芭蕾舞《茉莉花》体现了艺术发展的哪些“规律”
1.芭蕾舞《茉莉花》从舞蹈内容和思想内涵的角度来说,通过女子群舞的方式,借助于我国版传统舞蹈道具扇子、民歌《权茉莉花》、编钟与琵琶奏乐以及西方的小提琴配器,一方面展现了茉莉花繁花似锦、迎风摇曳时的美姿,通过芭蕾舞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该舞蹈作品以“情”为主线,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内心向往美好爱情的微妙情感.
2.芭蕾舞《茉莉花》运用芭蕾舞的形式演绎我国传统的情感主题,既树立了自身独特且具感染力的表演风格,让广大的观众为之动容,同时在表现主题、思想内涵、呈现方式上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亲切感,这是芭蕾舞艺术中国化的独特之处.
⑹ 西安市高陵县哪家餐厅比较有特色
高陵县的茉莉花艺术餐厅不错,在东方红路,去哪吃过几次,环境.服务.菜的味道都很不错,消费还不贵,在高陵县找不到第二家了,请朋友吃饭一般都去那。
⑺ 高陵区茉莉花餐厅送外卖吗
要不我这个算送外卖的吗?这个有送外卖的肯定有这跟你在一起,你早就会找到那些花都那里有很多的。
⑻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8)高陵茉莉花艺术餐厅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⑼ 怎么品尝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最大的特色是茶香与茉莉香交织,品饮茉莉花茶时,感到似乎有茉回莉花香漂浮在答唇舌之间,并香透肺腑。
茉莉花茶未品饮,香先到。茉莉花的香气应纯净、轻灵、鲜活,茶香与花香并现。待茶汤稍凉适口的时候,将其小口喝入,将茶汤在口中稍作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叶和香气之后再咽下。
⑽ 茉莉花鉴赏
课题:民歌《茉莉花》的赏析
课型:综合课型——听听、议议、唱唱、弹弹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2、通过二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的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二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由于第一句是个重叠句,所以又称为《双叠翠》或《双叠词》。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国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江苏《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所编的《音乐辞典》中,此曲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苏《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曲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调式为徴调式。
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 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具准备:
1、DVD机及配套播放设备;
2、《茉莉花》教学录音CD(可用原配套录音带刻录);
3、课前预写好内容的小黑板4块(或预做好多媒体课件);
4、宋祖英维也那金色大厅音乐会演唱《茉莉花》实况录像DVD。
四、重点难点:
1、对二首《茉莉花》进行对比赏析;
2、将二首《茉莉花》(江苏)合起来唱。
五、教学过程:
1、教师点明课题、对“民歌”,“小调”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