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茉莉花
① 关于《茉莉花》这首歌的资料
起源①江苏民歌名。 关于《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其中甚至还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乐之说。目前国内比较肯定和准确的说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传在扬州仪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鲜花调”(又名“仙花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现存最早的“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约翰·贝罗的《中国游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江苏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发展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1942年冬天,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苏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乐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桥镇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歌词 《茉莉花》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②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2)音乐作品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③ 音乐名作《茉莉花》有怎样的音乐特点
《茉莉花》又名《鲜花调》,是清代以来在我国广大城乡十分流行的汉族民间小调。目前,流行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成为我国民间小调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曲目之一。
各地的《茉莉花》曲调不尽相同,但歌词基本相同,都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内容。北方的《茉莉花》还常唱《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传说故事。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茉莉花》用于其著名的歌剧《图兰朵》中,使该曲作为代表性的民间歌曲,登上了世界歌剧舞台。
各地的《茉莉花》总的音乐特点是: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落音分别为:“徵”、“宫”、低音“羽”、低音“徵”。第一句分为两个短句,其结构对称,落音相对;第三句是紧缩句,并在句后不停顿,紧紧衔接第四句。旋律起伏大,曲折流畅,婉转抒情。
现在人们听得较多的是江浙地区的《茉莉花》。曲调细腻优美、委婉动人。这首小调与一般的小调相似,也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也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在音乐上也很难从中剪断。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磁带收藏家费力先生是扬州曲艺界的老前辈,1986年他参加了《中国曲艺集成·江苏卷》的编撰工作,在上海唱片公司仓库里发现了一盘1934年由上海蓓开唱片公司灌制的胶术唱片,里面有一首由当时扬州清曲名家黄秀花演唱的名叫《鲜花调》的老歌,居然就是现在闻名遐迩、脍炙人口的《茉莉花》,于是费老特意请人翻录了下来。这也是现存最早的《茉莉花》音响资料。据他考证,这首《鲜花调》其实是明朝嘉靖年间流传于江淮一带的俗曲《双叠翠》中的选段,换句话说,四百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传唱了。
④ 《茉莉花》的词曲作者是谁
《茉莉花》的词曲作者是何仿。
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版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权给它的收集加工者何仿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何仿常有佳作流传。1947年,他创作的歌曲《练兵》(杨浓词),在华东野战军中广为流传,并获得创作奖。
1947年7月,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何仿及时创作了《去掉一个大祸害》(自己作词),歌声响彻齐鲁大地。接着,他又陆续创作了歌曲《打死老疯狗》(缪文渭词)、歌剧《两种作风》的主题歌等,流传甚广。
(4)音乐作品茉莉花扩展阅读:
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1941年春入新四军淮南联中。1942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
历任团员、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195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1956年入总政文化部合唱指挥训练班,师从德国专家。
著名军旅音乐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江苏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于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⑤ 茉莉花歌曲的由来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5)音乐作品茉莉花扩展阅读: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⑥ 有关茉莉花的歌曲
有关茉莉花的歌曲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梦里花》、《小茉莉》、《六月茉莉》、《茉莉花开》等。
一、《茉莉花开》
《茉莉花开》是由徐誉滕由徐誉滕填词、谱曲并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发行于2007年6月18日,收录于专辑《茉莉花开》中。
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
五、《六月茉莉》
《六月茉莉》是《闽南语金曲辑》中年代最为古老的歌曲之一。《六月茉莉》的歌曲旋律来自福建滨海地区,明末清初随着大批移民来到台湾,经由作词家许丙丁的填词,传唱成地地道道的台湾民谣,曲风纯朴活泼。
⑦ 音乐《茉莉花》的作者
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系南京六合民歌。[1] 在六合区八百桥镇东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环湖多山并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誉。钟灵毓秀出华章——蜚声世界的南京六合民歌《茉莉花》就源出于此。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⑧ 黑鸭子的《茉莉花》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
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
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
比也比不过它
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
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8)音乐作品茉莉花扩展阅读
歌手简介
黑鸭子演唱组合
黑鸭子演唱组合成立于1992年,是由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组成,中国最早的和声组合之一 ,最初正式成员为:李蓉、陆莉莉、郭祁(陆莉莉出国后加入)、徐秀霞,其演唱组最擅长的是以优美和谐的声音叩开心扉,演唱风格以情带声,正规的音乐教育和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了她们良好的音乐素养。
组合经历
1992年,著名音乐家谷建芬带团“92中国风”赴香港演出,这是大陆第一台在香港的演出,邀请了李蓉,和做过和声的徐秀霞与陆莉莉,并把她们三人分成了“一伙”搭档演唱。这次赴港演出,非常成功,三位特邀姑娘也给观众与同行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京后,这个临时搭建的三人团伙就保留了组织形式,并按大家玩笑中的一句话,定名为“黑鸭子”, 黑鸭子演唱组正式成立了。
组合队长
黑鸭子组合成立后,李蓉作为黑鸭子领队一直负责联系黑鸭子的演出、录音、录像工作,精心打理黑鸭子的一切事务。
组合发展
成名:
1993年,“黑鸭子”演唱组合再次随“中国风”演出艺术团赴香港演出。
1994年,“黑鸭子”演唱组合第一张原创演唱专辑《黑鸭子》(又名《河流》)面世,里面收录了高枫等多位音乐人为“黑鸭子”演唱组合度身订做的音乐作品,在当时发行量超过50万。黑鸭子演唱组合从此由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人们喜爱的组合之一。
成绩:
黑鸭子组合1994年至2002年拍摄了多部MV,比较熟悉的:醒来、绿水青山都是歌。也为《我爱我家》《空镜子》《三国演义》《誓言无声》等多部电视剧录制了主题曲及插曲。在这些年中黑鸭子为周华健、苏芮、毛宁、杨钰莹等很多歌手做过演唱会和专辑的嘉宾及和音。
黑鸭子被授予“中国流行音乐回顾”之“成就奖”及“最佳演唱组合奖”。
⑨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来歌舞团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9)音乐作品茉莉花扩展阅读: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
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
⑩ 介绍一下江苏民歌茉莉花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江苏省扬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