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的海上兴衰
Ⅰ 金融泡沫事件
荷兰“郁金香泡沫”的来龙去脉
虽然荷兰的郁金香闻名于世,但是郁金香的原产地并不是荷兰,而是地中海东岸的土耳其。引入荷兰后,人们很快就被郁金香摄人魂魄的美所折服。
那时候是16世纪,荷兰人有着“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在运输行业诞生了很多土豪,互相炫耀攀比的不良风气颇为盛行。不过那时候物资毕竟匮乏,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东西实在不多,被炫耀最多的是豪宅和五彩缤纷的花园。那年头也不像现在发个朋友圈就能实现远程炫耀,房子主人必须巧立名目把人请到家里来,以聚会的名义实现炫耀的目的。而美丽昂贵的郁金香,就成了土豪们的“炫富神器”。
如此一来,业内人士都知道这种花很受有钱人的追捧,而且总是供不应求,从它出现那天起价格就一直在稳步上涨。几年时间下来,一株普通郁金香的售价竟能抵得上一个普通荷兰人一个月的工资!
倒腾郁金香的球茎逐渐变成了一门火爆的生意,只要想办法买到一些,那它一定能卖出去,而且一定会赚钱。很快那些专门赚差价的中间商们出现了,他们从农民那里购买郁金香的球茎,然后加价卖给虚荣的有钱人。
那时候每个荷兰人都有一个所谓的“同学”或者“同事”,他们的相似之处就是“通过倒腾郁金香发了横财”。在虚虚实实的传闻影响下,荷兰进入了全民炒花的模式,人们纷纷拿出自己和家人的存款,想方设法购买郁金香球茎,然后等待合适的机会卖掉。红火的市场和巨大的利润甚至吸引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生意人,他们提着现金流着汗挤进了荷兰的花卉市场。
庞大的需求刺激着庞大的种植,可是植物终归有生长周期,严重滞后于旺盛的市场需求,结果是买家太多花不够卖。在庞大的需求面前,下一年的郁金香开始被提前预定——只要和花农们签下一纸合同,那么这批郁金香就是自己的了。看着合同的价值每天都在增加,躺着就能赚钱,合同的持有者梦里都能笑醒。
地里种的郁金香就那么多,现货已经卖完,来年的货也以合同的方式被卖光,谁能挽救那些嗷嗷待哺的买家呢?贪婪的目光齐刷刷地盯上了已经签订的合同,原来低价签订的合同现在可以加价出手变现,于是郁金香交易市场变成了合同的交易市场,现货交易市场华丽丽转身变成了期货交易市场。
一份合同从签署的第1天开始,就开启了它被卖来卖去不断转手的命运。没多久花卉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专门买卖合同的人,这些人对郁金香毫无兴趣,甚至连郁金香长什么样都不一定见过,但是这不妨碍他们通过买卖合同来发财,这些人是职业的期货炒家。
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是1636年的后半年,一株普通的郁金香已经可以卖1500块钱,这是一名普通荷兰人10年不吃不喝的总收入;而对于那些名贵稀有的品种,价格高达7000块,那几乎是一名普通荷兰人一辈子的收入。彼时彼刻的郁金香,已经变成了一花难求的奢侈品。
可是郁金香是一种花期只有4个多月的植物,繁殖能力也很强,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它注定会泛滥在荷兰的大街小巷,所以它的昂贵是不合理的,它的价格早就超过了实际价值,郁金香市场的繁荣不过是一个大大的泡沫。
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380年前的荷兰人也懂,而且那些倒腾郁金香合同的人里面,不乏既懂花又懂投资的全才。他们知道现在的价格非常不合理,但他们依然会前仆后继杀进市场大肆收购,因为他们坚信这玩意儿的价格会一直上涨,不管自己以多高的价钱入手,总是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买走。
到了1637年的春天,那些被转手卖了无数次的球茎们终于熬到了被种到地里的时间,疯狂的投资者们突然意识到了一个现实问题:自己手上这些价值连城的合同里交易的东西可是郁金香的球茎啊,这玩意再过个把月就要被种到地里,到时候这个合同也就失去效力了——换言之,被种到地里就是郁金香球茎的交易终点!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那些把合同压在箱底等着涨价的人开始抛售合同,原来还拿着钱抢合同的人突然停了下来——既然这么多人卖那这东西就不能买了,买了肯定亏呀!卖的人越多价格就掉的越厉害,价格掉的越厉害买的人就越少,于是郁金香迎来了暴跌模式,泡沫终于撑到了破碎的那一刻。
短短的两个月里,郁金香一天一个跳楼价,平均价格跌去了90%。几天前拿1000块钱买的东西现在就值100块,而且过两天还会更便宜,想卖也卖不掉。同时,大家突然发现一些合同被转手的次数多得吓人,很多还是以欠债的方式达成的交易。于是每个交易者都在找上家讨债,这又引发了一连串的债务纠纷。几年前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拿着钱去倒腾郁金香,现在郁金香变得一文不值,这些人中大多数直接破产,没有心情和能力继续回到老本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动荡。(嘉嘉理小财)
Ⅱ 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一朵小花搞垮一个大国
17世纪时描绘郁金香的水彩画
“经济泡沫”这个词儿第一次为人所知,是1637年的2月4日,在这一天,荷兰市场上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突然掉头向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泡沫“郁金香泡沫”破灭了,而随着这个泡沫一起破灭的,是无数荷兰人的发财梦,以及荷兰这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原本光明无限的国运。
作为一个今天领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国,说荷兰是一个“大国”恐怕很多人会有意见。然而,如果回到17世纪的欧洲,你会觉得这个称呼一点都不夸张。17世纪的荷兰几乎参与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大阵仗”,它跟前霸主西班牙打了80年战争(居然还打赢了),带领新教国家打了与天主教国家分庭抗礼的30年战争,垄断了东印度和日本的贸易权,征服巴西大部分领土,占领加勒比海各岛屿,并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当时,过气的霸主西班牙暮气初显,后来的霸主英国还在被一堆家务事搞得焦头烂额,唯独荷兰风景这边独好,因此以当时人的眼光看来,这个“小而强”的国家未来称霸全球似乎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所有崛起中的国家一样,光明的未来让全欧洲的冒险者和他们的资金都向这片热土集聚,荷兰不可避免地发起了高烧,而这种高烧的表征就是“郁金香泡沫”。说来有趣,郁金香作为一种当时刚刚被引进欧洲的观赏性花朵,除了能在贵族少爷追女孩时派上点用场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其球茎长得还很像洋葱,不识货的人很可能就拿来炒炒吃了。然而,正如现今的中国炒家秉承“无货不可炒”的理念一样,在整个市场积聚大量资金又无处可用的大背景下,郁金香被选中成了资本玩弄的对象。从1634年开始,郁金香狂潮初现端倪,此后其价格一路上涨,直至1637年初,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的球茎居然被炒到了6700荷兰盾。6700荷兰盾是个什么概念?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那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考虑到当时欧洲人的平均寿命,这意味着普通荷兰人干一辈子也买不起一朵小花。
这无疑是在诱导所有人停下手中活计,投入到这场赌博中。史学家说,在当时的荷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船员农民、泥炭搬运工、烟囱清洁工、小伙子、姑娘们,或是收破烂的妇人,所有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嗜好”,买卖郁金香成为一场全民运动。
既然是泡沫,就总会有破灭的那一天。就在郁金香被炒到最高点后没多久,1637年的2月4日,忽然有很多人开始抛售郁金香,大量的抛售使得市场陷入极度恐慌。仅仅七天后,郁金香的平均价格已经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贬得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个洋葱的售价。一夜间,几乎所有参与投机的人连抱头痛哭都来不及,他们背上了还不清的巨大债务。为了避免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动荡,荷兰政府于1637年4月27日宣布强行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无非是一次有钱人之间的零和游戏,而参与投机的资金数量总是有限的,因此它并没有伤及荷兰的国本。但这种说法解释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郁金香泡沫”破灭之后,原本十分红火的荷兰突然“歇菜”了,逐渐退出欧洲历史中心舞台,沦为二流国家。
事实上,“郁金香泡沫”对于荷兰这个国家的打击,并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蚀掉的本钱,而是它打乱了荷兰整个经济结构。经此一折腾,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停顿了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航船改种花的荷兰,最终在17世纪的海上争霸中输给了英国。更为重要的是,泡沫破灭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贪婪,为了多收交易中的印花税,荷兰政府前期曾助推过“郁金香泡沫”的兴起,负债累累的民众自此不再信任他们之前曾浴血保卫过的国家和政府,荷兰就这样丧失了走向强大的门票。
一个兴盛中的国家有时看起来无往而不利,但向上的国运其实最经不起贪婪、妄念和私欲的反复折腾。破灭的“郁金香泡沫”警示着世人,有时,绊倒一个大国的,或许仅仅是一朵看上去很美的小花。
来源:齐鲁晚报;作者:王昱
Ⅲ 经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可以吗谢谢
英国南海泡沫:
16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拥有强大的船队,一度控制并垄断了世界贸易的40%,还是股份制公司的发源地,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在荷兰成立,同时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堪称现在的美国。
1593年,第一朵郁金香引进荷兰,没过多久,就成为时尚、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早期的郁金香商人转到钱之后,更多人加入,最后老百姓也加入,郁金香不仅仅是奢侈品,也彻底变成了投机品。
郁金香从下种到开花,需要7年时间,非常难养,因此郁金香是很稀缺的东西(和大牛股非常类似:稀缺,独一无二,具有的故事也独一无二)。但是全民参与的后果就是,郁金香交易非常火爆,郁金香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连还没有开花的球茎也拿出来交易了,也就是郁金香期货市场出现了(所以应该说,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也是在荷兰诞生),因此,郁金香的价格暴涨再暴涨。
在郁金香最疯狂的时候,贵族们最华丽的嫁妆是一支郁金香,如今让众多屌丝痛恨不已:一朵花就可以娶一个老婆,该是多好的年代呀。
当时,有一场著名的拍卖会叫做阿尔克马尔城的拍卖会,说的是99朵郁金香拍卖总价格为9万荷兰盾,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300年的总收入,做一个粗略类比,目前中国一个4口之家一年各种灰不灰色收入约20万人民币,300年相当于6000万人民币。没错,6000万!看来当时荷兰人真的疯了,赌徒的脑子都是豆腐做的。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比较类似,在发生时间上也比较靠近。
法国政府当时债台高筑,著名的苏格兰人约翰·劳提出纸币供应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我成立个大银行,可以发行货币,有钱了,自然就可以解决政府的债务危机了,但是如何保证这个银行的信用呢?
和南海公司一样的套路,要保证信用那就得讲一个大故事,——没有比火爆的美洲殖民地概念更好的了。1717年8月,他买下密西西比公司,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进行贸易,法国政府承诺给他25年的垄断经营权。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由500里弗尔涨到15000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
但后来路易斯安那州传来未发现金矿的消息,加上货币已经严重超发,公众信心动摇,密西西比股价连续下跌,又跌到了只有500里弗尔,跌幅95%。
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事件、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
(3)郁金香的海上兴衰扩展阅读
此后几百年里,股市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泡沫,比如19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1980 年代的科威特股疯(听说总市值从 50 亿美元膨胀到 1000 亿美元)、1987年大股灾、1990年前后的日本股市楼市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当然,中国股市泡沫时间多了去了)等。
当然,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泡沫,这些「变种」泡沫其实发生的基本原理和三大泡沫都是一样的:标的物一定要稀缺,故事一定要大,一定要有赚钱效应,媒体等使劲鼓吹、人人奔向转告,所有人都知道能赚钱,最后人类的羊群效应会疯狂到让你目瞪口呆。破灭的时候也非常类似,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政策力量等等。
Ⅳ 荷兰郁金香事件是怎么回事
郁金香事件指郁金香的价格一直上涨,人们通过购买郁金香来积累财富的投机行为,泡沫最终破灭,千百万人倾家荡产。
1637年早春的一天,一个叫弗朗索瓦•科斯特(François Koster)的商人以6650荷兰盾的天价购买了几十个郁金香球根。
在一个300荷兰盾能够满足一家人全年开销的年代,这样一笔交易显然是及其不平常的。更让人意外的是,科斯特购买郁金香球根并不是为了种植,而是打算转卖。他坚信这笔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科斯特的一掷千金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也难以遗忘的1633—1637年郁金香狂热的最高峰。这笔交易后来被证实为这次狂热的最后一次体现。
科斯特买下球根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郁金香的价格就毫无预兆的下跌了。几天之内,郁金香的价格狂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至1637年2月底,荷兰曾经最富有的——起码从账面上看最富有的人们——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其他在郁金香上大笔投资的商人也面临着血本无归的下场。
(4)郁金香的海上兴衰扩展阅读:
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1、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
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2、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3、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
Ⅳ 《海伯爵东印度风暴》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海伯爵》(张恩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pDCK8pIMKOXDu455hfk3Dw
书名:海伯爵
作者:张恩东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1
页数:320
内容简介:
●军事详细描述海上战争的策略、攻击,以及防御。
●历史风帆时代的强国发展,海上战争中的霸主争夺。
●航海环球航行的路线,不一样的人情与风土。
●冒险旅途中的邂逅,不期而至的友谊,潜藏的阴谋,意想不到的变故。
讲述了风帆时代西班牙皇家海军女军官贝格尼娅•德•雷佐传奇的一生。贝格尼娅•德•雷佐是18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海军名将布拉斯•德•雷佐的孙女,体内流淌着海军之血。在她8岁的时候,父母被海盗所害,这使得她立志冲破重重阻碍加入海军,并决心毕生与海盗和海盗的幕后指使者——英国皇家海军战斗。
本书中,贝格尼娅的船队从开普敦出发,继续向东前进追寻英国海盗头目乔治莱顿的踪迹。
在法国殖民地塔马塔夫,遇到了来自英国的格拉兹舰队的有力挑战,甚至还有一位绝顶聪明的神秘私掠船长参与了攻击和刺杀贝格尼娅的行动。
在葡萄牙殖民地迪戈加西亚岛,看贝格尼娅如何化解葡萄牙总督的阴谋。
作者简介:
张恩东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风帆时代及近现代军史的研究者,作家。
擅长近现代军事历史题材,尤其是风帆时期和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和战斗战役的写作。曾在《兵器》《现代舰船》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风帆时期战列舰史、战史和近现代世界武器装备、战役史等。
著有关于“风帆时代海上强国战舰发展史”的系列丛书5本:《血与金的无敌战舰》《郁金香的海上兴衰》《鸢尾花的海上沉浮》《不列颠的崛起》《不列颠的荣耀》,介绍蒸汽时代的铁甲战舰发展的《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网络图鉴》,此外还参与近现代军事作品《美国驱逐舰全史 1959-2014》的编撰,深受军迷们的喜爱,广受好评。
Ⅵ 郁金香的介绍
郁金香(学名:Tulipa gesneriana L.[1])是百合科郁金香属 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茎。英文名为“Garden tulip”或“Didier's tulip”。郁金香被广泛认为原产于土耳其,是土耳其、荷兰、匈牙利等国的国花。
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状,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长5-7厘米,宽2-4厘米,6枚雄蕊等长,花丝无毛,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花期4-5月。
郁金香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细亚、土耳其等地 。由于地中海的气候,形成郁金香适应冬季湿冷和夏季干热的特点,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冬季低温后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温度在5℃以上)开始伸展生长形成茎叶,3~4月开花的特性。
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性喜向阳、避风,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长,一般可耐-14℃低温。耐寒性很强,在严寒地区如有厚雪覆盖,鳞茎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来的早,盛夏又很炎热,则鳞茎休眠后难于度夏。要求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
(6)郁金香的海上兴衰扩展阅读:
郁金香常用分球和播种繁殖。
分球繁殖
当年栽植的母球经过一季生长后,在其周围同时又能分生出1-2个大鳞茎和3-5个小鳞茎。可按种球大小分开种植,大球栽后当年可开花,小仔球培养1-2年也能开花。
播种繁殖
郁金香的播种繁殖,多用于培育新品种。种子在蒴果成熟开裂前采收,沙藏到10月在室内盆播。保持湿润,翌年春季才发芽。约3-4年开花。
Ⅶ 曾风靡荷兰的郁金香交易,发生了什么事,竟让荷兰经济瘫痪3年
在你出生之前,阿姆斯特丹人痴迷一种花,郁金香,它们来自遥远的东方,如此稀有和美丽,所以人们发狂地想要拥有他们。
富人花钱,穷人没有钱就去借钱,争相购买郁金香的花茎,导致花的价格一路上涨,某些罕见的条纹郁金香,被称为碎色者,这种新的碎色者,扮演了上帝,摧毁了人们的生活。一朵白色的花,有上帝御赐的深红色条纹,颠覆了我们的生活。
最夸张时,一朵郁金香可以换一间海景房,然而泡沫总就会被戳破。有一天荷兰报纸报道了这么一条新闻,有一位水手把名贵的郁金香球茎误认为是洋葱而吃了,消息迅速传开,人们这才苏醒,对啊,郁金香只是一种花,怎么能贵的这么离谱呢,就这样郁金香的价格疯狂下跌,最终才回归正常价格。
Ⅷ 《海伯爵东印度风暴》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海伯爵》(张恩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VQJoqvenExTb7NHSBi7a_g
书名:海伯爵
作者:张恩东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1
页数:320
内容简介:
●军事详细描述海上战争的策略、攻击,以及防御。
●历史风帆时代的强国发展,海上战争中的霸主争夺。
●航海环球航行的路线,不一样的人情与风土。
●冒险旅途中的邂逅,不期而至的友谊,潜藏的阴谋,意想不到的变故。
讲述了风帆时代西班牙皇家海军女军官贝格尼娅•德•雷佐传奇的一生。贝格尼娅•德•雷佐是18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海军名将布拉斯•德•雷佐的孙女,体内流淌着海军之血。在她8岁的时候,父母被海盗所害,这使得她立志冲破重重阻碍加入海军,并决心毕生与海盗和海盗的幕后指使者——英国皇家海军战斗。
本书中,贝格尼娅的船队从开普敦出发,继续向东前进追寻英国海盗头目乔治莱顿的踪迹。
在法国殖民地塔马塔夫,遇到了来自英国的格拉兹舰队的有力挑战,甚至还有一位绝顶聪明的神秘私掠船长参与了攻击和刺杀贝格尼娅的行动。
在葡萄牙殖民地迪戈加西亚岛,看贝格尼娅如何化解葡萄牙总督的阴谋。
作者简介:
张恩东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风帆时代及近现代军史的研究者,作家。
擅长近现代军事历史题材,尤其是风帆时期和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和战斗战役的写作。曾在《兵器》《现代舰船》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风帆时期战列舰史、战史和近现代世界武器装备、战役史等。
著有关于“风帆时代海上强国战舰发展史”的系列丛书5本:《血与金的无敌战舰》《郁金香的海上兴衰》《鸢尾花的海上沉浮》《不列颠的崛起》《不列颠的荣耀》,介绍蒸汽时代的铁甲战舰发展的《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网络图鉴》,此外还参与近现代军事作品《美国驱逐舰全史 1959-2014》的编撰,深受军迷们的喜爱,广受好评。
Ⅸ 关于“郁金香泡沫”事件
简言之,是社会集体投机赚钱的获利心理造成,后果是迟早爆炸的炸弹传来传去,落到最后的人倒霉.并会造成社会经济恶性动荡.损害了经济本来的发展趋势.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郁金香的故事
众所周知,荷兰是名副其实的“郁金香王国”,其出产的郁金香畅销12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80%以上。但有趣的是,郁金香的故乡却并非荷兰,而是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一带,甚至也有人认为郁金香原产自中国的西藏。不论其原产地在哪里,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无疑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
1554年,奥地利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惊艳之余,他把一些郁金香的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克卢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学家,经过他的悉心栽培,登陆欧洲的郁金香种子终于发芽、生长、开花了。1593年,克卢修斯受聘担任荷兰莱顿大学植物园的主管,就随身携带了一些郁金香鳞茎来到荷兰。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已经含苞待放了。
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或许是物以稀为贵,也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但不知何故,他们的要求遭到了克卢修斯的一概拒绝,即便是出钱购买也不行。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一种冒险的方法:偷!克卢修斯一气之下,把剩下的郁金香鳞茎统统送给了朋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而郁金香却借此机缘,在荷兰各地流传开来。
与郁金香同时在荷兰流传开来的,还有这样一个浪漫的传说。古时候,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为表达爱意,他们一个送了顶皇冠,一个送了把宝剑,还有一个送了块金块。但少女对三人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美丽的郁金香就这么诞生了。
据说这个故事是荷兰的花商们为了推销郁金香编造出来的,但故事一经传开,更加深了人们对它的钟爱,不久以后,具有浓郁外国情调的郁金香,就成为荷兰花园里人见人爱的花卉品种。高贵、优美、鲜艳的郁金香,深深地吸引了好奇的荷兰人,尤其是那些带有美丽杂色花纹的稀有品种的郁金香,更令他们爱慕之至。很快,对郁金香的热爱和追逐就作为一种时尚,流传到了德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
流行的时尚
有人说,17世纪的欧洲属于一个充满炫耀、猎奇和好大喜功的时代。花园和鲜花是贵族和商人们奢华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无论任何时代,社会中的上等阶层总是渴望得到地位的标志,现在可能是法拉利跑车、游艇和私人飞机;而那时,豪宅、花园和鲜花,特别是异国情调的郁金香,则是他们向往的目标。
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自然非常有限,因此价格也极其昂贵。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在当时,巴黎的时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为装饰,便会觉得身价倍增。另据记载,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时,所有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
在17世纪初的法国,人们就已经为品种稀有的郁金香开出了离谱的高价。据说在1608年,一名磨房主卖掉了自己的磨房,为的就是一只罕见的郁金香球茎。更有甚者,有人竟然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
相比之下,朴实、认真的荷兰人肯定没有巴黎人那么时尚、浪漫,但别忘了,经过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的洗礼后,17世纪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无与伦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但也许正是这种冒险精神,竟成了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由于当时荷兰人的投机欲望是如此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而那些花朵上带有美丽的花瓣或条纹的稀有品种,更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标。
郁金香狂热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泡沫过后一场空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投机泡沫到底是怎样崩溃的。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也许除了说这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的必然结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
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9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泡沫之后还有泡沫
如今,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而“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每当回过头来审视这起“郁金香狂热”事件时,人们常会觉得非常好笑,毕竟郁金香这种植物成为投机对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属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偶发事件,以后不会再度发生,至少在荷兰不可能再度发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后不到100年,还是在荷兰,人们又一次陷入到狂热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变成了另一种植物——洋水仙。从1720年左右开始,荷兰洋水仙的价格迅速上涨。鉴于对郁金香事件还记忆犹新,有人随即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警世性文章。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压住投机狂热的进一步升温。至于结果,在此就不用赘述了。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有人说,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历史上,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 世纪末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19世纪初美国过度投资形成泡沫,后来泡沫经济大崩溃造成世界经济危机,帝国列强间利益冲突加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造成股票价格下跌7成,大量公司倒闭,银行大量代款无法回收 ,许多银行破产.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任何发出泡沫预警的观点都被作为一个另类,就像那个指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一样。在泡沫面前,因为狂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而真相,只有在泡沫破灭时才能大白于天下。
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浙江,出现了另一种投资热潮,那就是炒兰,兰花价格连连攀升,创造一个又一个天价。最近,一株蕙兰居然叫价700万元,这则新闻发生以兰花为市花的浙江绍兴。
“乱世存粮,盛世养花”。百姓热衷养花,这是一件好事,但现在兰花成为们炒做赚钱的工具。而且加入该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还专门组织兰花协会,到现在为止,浙江各级兰花组织有40多个,会员已达3000多人。据报载,将最近几年新加入的众多投资者和爱好者算在一起,浙江玩兰的人数至少在30万人以上。炒兰在浙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兰花早在1995年之前,一苗兰花就已被炒到几千元高价。如今,兰花动辄上万,并不稀奇。
今年2月,在云南的兰花博览会上,舟山一名兰农的3苗“神州奇蝶”以12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浙江兰花成交价格的最高记录。3月,在杭州的兰花展览会上,一株“虎蕊蝶”卖出了5万元的高价,而在05年底,它的成交价仅为1.5万元。“新昌花蝴蝶”前年每苗3万元,今年已卖至25万元。3月31日至4月2日,在浙江绍兴县第七届兰花节暨绍兴市第22届兰花展览会上,一株名为“明州梅”的蕙兰叫价700万元.
Ⅹ 十七世纪的时候荷兰如何成为海上霸主的
提起荷兰,你会想到什么?风车、郁金香,或者是同性婚姻,安乐死。在大家的印象里,荷兰就是一个风景绝美,充满各类自由化的国家。然而,去过荷兰的朋友都知道,荷兰这个国家地势很低,面积只有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1726万人(2018年数据),还不及我国的一个省,属于典型的西欧小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在17世纪却创造了奇迹,一跃成为海上霸主。当时的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就是这种霸主地位的生动体现。我们今天说说,荷兰是怎么崛起乃至称霸的。
信用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和强权武力相关的。道理很好理解,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保质保量送货,还谈什么信用。有了信用这个基础,荷兰人进行经济制度创新,最早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这又助推了荷兰新一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