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杜鹃花陕西

杜鹃花陕西

发布时间: 2022-01-21 15:55:30

1. 杜鹃花的简介

学名: 杜鹃花 别称: 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有刺灌版木或小乔木
纲: 双子权叶植物纲
目: 杜鹃花目
科: 杜鹃花科
属: 杜鹃花属
种: 杜鹃花
分布区域: 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杜鹃花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
木材致密坚硬,可作为农具、手杖及雕刻之用。根、叶作药用;根利尿、驳骨、祛风湿,治跌打腹痛;叶可止血。果亦作药用,在印度用作治疗脓肿、溃疡、肿瘤、皮肤病、痔疮、发疹、风湿、支气管炎等症。亦有栽植作绿篱。

2. 野生马樱杜鹃在陕西有分部吗

珍珠岩、腐植土为种植基质,先取菜园土30—50%,珍珠岩10—30%,腐植土30—50%混合得配合土;再按每株需用体积0.027—0.512立方米计,取煤渣30—50%,黄泥20—50%,配合土20—40%,分别填入放有马缨杜鹃的盆或坑内,并使配合土分布在马缨杜鹃根系的周围及下部。所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采用本发明大面积人工栽培的马缨杜鹃成活率可达98%以上,寿命大大提高。而且种植成本较低,方法简单易行。

3. 太白山杜鹃花什么时候开

太白山杜鹃大约5月中旬开始开放,到下旬最盛。在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下板回寺景区,也就是答索道下站(海拔2800米左右),漫山遍野,有万亩杜鹃园之称。

一:太白山杜鹃杜鹃花科,杜鹃属的一种植物,产陕西中部。

二:生长在太白山高寒地带的杜鹃花主要品种有:太白杜鹃、秀雅杜鹃、密枝杜鹃和金背杜鹃。头花杜鹃为常绿小灌木,抗疾风,傲霜雪,叶子集中于枝条顶部,枝头盛开兰色小花朵,在高山灌丛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4. 与杜鹃花相似的花有哪些

杜鹃花有很多种,你说的是哪一种呢? 杜鹃花产地安徽,又名山石榴,映山红,报春花等。 性味酸甘、温。 主治:和血、调经、风湿,跌打损伤,吐血等。用法:内服,煎汤25~50克或冲泡。 药名:闹羊花 英文:Chinese Azalea Flower 学名:Flos Rhododendri Mollis 类别:花类 别名: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八厘麻 成分:花含毒性成分:木毒素(andromedotoxin)和石楠素(ericolin)。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驱风,除湿,定痛。 用于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 [编辑本段]国内已知所有物种: 阿里山杜鹃 矮生杜鹃 矮小杜鹃 大白花杜鹃 安徽杜鹃 暗叶杜鹃 暗紫杜鹃 凹叶杜鹃 八蕊杜鹃 巴朗杜鹃 白背杜鹃 白花杜鹃 白花卵叶杜鹃 白花卵叶杜鹃(变种) 白花秀雅杜鹃 白花张口杜鹃 白花张口杜鹃(变型) 白喇叭杜鹃 白马银花 白毛杜鹃 大白花杜鹃 白毛粉钟杜鹃 白毛粉钟杜鹃(变种) 白毛华丽杜鹃 白毛华丽杜鹃(变种) 白面杜鹃 白面杜鹃(原变种) 白碎米花 白碎米花(变种) 白碗杜鹃 白枝杜鹃 白钟杜鹃 百合花杜鹃 班玛杜鹃 斑叶杜鹃 大白花杜鹃 半圆叶杜鹃 半圆叶杜鹃(原亚种) 瓣萼杜鹃 棒柱杜鹃 苞叶杜鹃 宝兴杜鹃 爆杖花 爆杖花(原变种) 杯萼杜鹃 杯萼杜鹃(原变种) 杯萼两色杜鹃 杯萼两色杜鹃(亚种) 北方雪层杜鹃 北方雪层杜鹃(亚种) 背绒杜鹃 大白花杜鹃 碧江杜鹃 碧江亮毛杜鹃 碧江亮毛杜鹃(变种) 变光杜鹃 变光杜鹃(原变种) 变色杜鹃 变色杜鹃(变种) 变色血红杜鹃 变色血红色杜鹃(变种) 波密杜鹃 波叶杜鹃 波叶杜鹃(原变种) 薄皮杜鹃 薄片杜鹃 薄叶马银花 薄叶朱砂杜鹃 不丹杜鹃 不凡杜鹃 不凡杜鹃(原变种) 苍白杜鹃 大白花杜鹃 苍山杜鹃 藏布杜鹃 藏布杜鹃(亚种) 藏东杜鹃 藏南杜鹃 糙毛杜鹃 糙叶杜鹃 糙叶杜鹃(原变种) 糙柱杜鹃 糙柱杜鹃(变种) 草莓花杜鹃 草原杜鹃 侧花杜鹃 茶花杜鹃 茶绒杜鹃 察隅杜鹃 长柄杜鹃 长柄杜鹃(原变种) 长柄杂色杜鹃 长柄杂色杜鹃(变种) 长粗毛杜鹃 长粗毛杜鹃(原变种) 长萼杜鹃 长梗变光杜鹃 长梗变光杜鹃(变种) 长管杜鹃 长尖杜鹃 长鳞杜鹃 长鳞芽杜鹃 长毛杜鹃 长毛弯月杜鹃 宽钟杜鹃 长毛弯月杜鹃(变种) 长蕊杜鹃 长蕊杜鹃(原变种) 长蒴杜鹃 长药杜鹃 长圆团叶杜鹃 长圆团叶杜鹃(亚种) 长轴杜鹃 长轴杜鹃(原亚种) 长柱灰背杜鹃 长柱灰背杜鹃(变种) 长柱睫萼杜鹃 长柱睫萼杜鹃(亚种) 长柱直枝杜鹃 长柱直枝杜鹃(变种) 常绿糙毛杜鹃 橙黄杜鹃 橙黄杜鹃(原变种) 翅柄杜鹃 川滇杜鹃 川滇杜鹃(原变种) 川南杜鹃 川西淡黄杜鹃 川西淡黄杜鹃(原变种) 川西杜鹃 川西杜鹃(原变种) 串珠杜鹃 垂钩杜鹃 椿年杜鹃 纯白杜鹃 纯白杜鹃(变种) 纯红杜鹃 纯红杜鹃(原变种) 纯黄杜鹃 刺毛杜鹃 刺毛杜鹃(原变种) 刺枝杜鹃 粗糙叶杜鹃 粗脉杜鹃 粗毛杜鹃 粗枝杜鹃 粗柱杜鹃 簇毛杜鹃 大白杜鹃 大白杜鹃(原亚种) 宽钟杜鹃 大萼杜鹃 大关杜鹃 大果杜鹃 大花杜鹃 大喇叭杜鹃 大理杜鹃 大鳞杜鹃 大炮山杜鹃 大埔杜鹃 大树杜鹃 大树杜鹃(变种) 大王杜鹃 大王杜鹃(原亚种) 大武杜鹃 大芽杜鹃 大叶金顶杜鹃 大叶金顶杜鹃(亚种) 大云锦杜鹃 大钟杜鹃 大字杜鹃 丹巴杜鹃 单花杜鹃 单色杜鹃 淡红杜鹃 淡黄杜鹃 淡黄杜鹃(原变种) 喇叭杜鹃 淡钟杜鹃 倒矛杜鹃 道孚杜鹃 德钦杜鹃 滇藏杜鹃 滇藏杜鹃(原变种) 滇红毛杜鹃 滇缅杜鹃 滇南杜鹃 滇南毛柄杜鹃 滇南毛柄杜鹃(变种) 滇西杜鹃 滇西桃叶杜鹃 滇西桃叶杜鹃(亚种) 滇隐脉杜鹃 滇隐脉杜鹃(亚种) 蝶花杜鹃 丁香杜鹃 鼎湖杜鹃 都支杜鹃 兜尖卷叶杜鹃 兜尖卷叶杜鹃(变种) 陡生杜鹃 独龙杜鹃 大喇叭杜鹃 杜鹃 短柄杜鹃 短萼云雾杜鹃 短萼云雾杜鹃(变种) 短梗杜鹃 短梗星毛杜鹃 短梗星毛杜鹃(变种) 短果峨马杜鹃 短果峨马杜鹃(变种) 短花杜鹃 短花杜鹃(原变种) 短花杜鹃(原亚种) 短尖杜鹃 牛皮茶 短鳞芽杜鹃 短脉杜鹃 短蕊杜鹃 短尾杜鹃 钝头杜鹃 钝叶杜鹃 钝圆杜鹃 钝圆杜鹃(变种) 多斑杜鹃 多变杜鹃 多变杜鹃(原亚种) 多花杜鹃 多裂杜鹃 多鳞杜鹃 多毛杜鹃 多趣杜鹃 多色杜鹃 多色杜鹃(原变种) 多叶杜鹃 多枝杜鹃 夺目杜鹃 峨边杜鹃 峨马杜鹃 峨马杜鹃(原变种) 峨眉银叶杜鹃 峨眉银叶杜鹃(亚种) 鄂西杜鹃 鄂西杜鹃(原变种) 牛皮茶 耳叶杜鹃 繁花杜鹃 反边杜鹃 防城杜鹃 粉白杜鹃 粉背多变杜鹃 粉背多变杜鹃(亚种) 粉背碎米花 粉果杜鹃 粉红爆杖花 粉红滇藏杜鹃 粉红滇藏杜鹃(变种) 粉红杜鹃 粉红杜鹃(变种) 粉红树形杜鹃 粉红树形杜鹃(变种) 粉钟杜鹃 粉钟杜鹃(原变种) 粉紫杜鹃 辐花杜鹃 附生杜鹃 复毛杜鹃 富源杜鹃 干净杜鹃 甘肃杜鹃 刚刺杜鹃 刚毛杜鹃 刚毛马银花 刚毛马银花(变种) 皋月杜鹃 高山白花杜鹃 高山杜鹃 高尚大白杜鹃 高尚大白杜鹃(亚种) 革叶杜鹃 工布杜鹃 贡嘎山杜鹃 贡山杜鹃 管花杜鹃 灌丛杜鹃 灌阳杜鹃 光亮杜鹃 光亮杜鹃(原变种) 光亮峨眉杜鹃 光亮蛾眉杜鹃(变种)(新拟) 光蕊杜鹃 光枝杜鹃 光柱淡黄杜鹃 光柱杜鹃 光柱杜鹃(变种) 光柱杜鹃(原变种) 光柱迷人杜鹃 光柱迷人杜鹃(变种) 广东杜鹃 广口杜鹃 广南杜鹃 广西杜鹃 广西杜鹃(原变种) 贵定杜鹃 贵州大花杜鹃 贵州杜鹃 果洛杜鹃 海绵杜鹃 海南杜鹃 合江杜鹃 合江银叶杜鹃 合江银叶杜鹃(变种) 河边杜鹃 河南杜鹃 河南杜鹃(原亚种) 褐毛杜鹃 褐毛杜鹃(原变种) 褐叶杜鹃 褐叶华丽杜鹃 褐叶华丽杜鹃(变种) 黑红血红杜鹃 黑红血红杜鹃(变种) 黑鳞杜鹃 横县杜鹃 红背杜鹃 红点杜鹃 红萼杜鹃 红萼杜鹃(原变种) 红花杜鹃 红花露珠杜鹃 红花露珠杜鹃(亚种) 红花张口杜鹃 红花张口杜鹃(变型) 红马银花 红滩杜鹃 红线杜鹃 红线杜鹃(变种) 红晕杜鹃 红粘毛杜鹃 红粘毛杜鹃(亚种) 红钟杜鹃 红棕杜鹃 红棕杜鹃(原变种) 宏钟杜鹃 猴斑杜鹃 猴头杜鹃 猴头杜鹃(原变种) 厚叶杜鹃 湖南杜鹃 互助杜鹃 互助杜鹃(亚种) 华丽杜鹃 华丽杜鹃(原变种) 黄杯杜鹃 黄杯杜鹃(原变种) 黄管杜鹃 黄褐杜鹃 黄花滇藏杜鹃 黄花滇藏杜鹃(变种) 黄花杜鹃 黄花花杜鹃 黄花毛蕊杜鹃 黄花毛蕊杜鹃(变种) 黄花泡叶杜鹃 黄铃杜鹃 黄毛杜鹃 黄毛雷山杜鹃 黄毛岷江杜鹃 黄毛岷江杜鹃(亚种) 黄毛雪山杜鹃(变种)(新拟) 黄色着生杜鹃 黄色着生杜鹃(变种) 黄山杜鹃 黄山杜鹃(亚种) 黄药杜鹃 黄钟杜鹃 灰白杜鹃 灰背杜鹃 灰背杜鹃(原变种) 灰被杜鹃 灰褐亮鳞杜鹃 灰褐亮鳞杜鹃(变种) 会东杜鹃 喙尖杜鹃 火红杜鹃 火红杜鹃(原变种) 基毛杜鹃 假单花杜鹃 假乳黄杜鹃 假乳黄杜鹃(亚种) 尖叶杜鹃 尖叶美容杜鹃 尖叶美容杜鹃(变种)(新拟) 涧上杜鹃 江西杜鹃 洁净红棕杜鹃 洁净红棕杜鹃(变种) 睫毛杜鹃 睫毛萼杜鹃 睫毛萼杜鹃(原亚种) 睫毛茸杜鹃(原亚种) 金背杜鹃 金背杜鹃(亚种) 金背陇蜀杜鹃 金背陇蜀杜鹃(亚种) 金顶杜鹃 金顶杜鹃(原亚种) 金萼杜鹃 金萼杜鹃(原变种) 金佛山美容杜鹃 金佛山美容杜鹃(变种) 金黄杜鹃 金江杜鹃 金平杜鹃 金平林生杜鹃 金平毛柱杜鹃 金山杜鹃 金山杜鹃(变种) 金秀杜鹃 锦绣杜鹃 井冈山杜鹃 巨魁杜鹃 卷毛杜鹃 卷叶杜鹃 卷叶杜鹃(原变种) 绢毛杜鹃 绢毛杜鹃(亚种) 绝伦杜鹃 凯里杜鹃 康南杜鹃 糠秕杜鹃 可爱杜鹃 可爱杜鹃(亚种) 可喜杜鹃 可喜杜鹃(亚种) 枯鲁杜鹃 宽杯杜鹃 宽柄杜鹃 宽筒杜鹃 宽叶杜鹃 宽叶杜鹃(原变种) 宽钟杜鹃 阔柄杜鹃 阔叶杜鹃 拉卜楞杜鹃 喇叭杜鹃 腊黄杜鹃 蜡叶杜鹃 蓝果杜鹃 蓝灰糙毛杜鹃 朗贡杜鹃 老君山杜鹃 雷波杜鹃 雷山杜鹃 理县杜鹃 丽江硬叶杜鹃 丽江硬叶杜鹃(变种) 栎叶杜鹃 栎叶杜鹃(原变种) 荔叶杜鹃 砾石杜鹃 镰果杜鹃 凉山杜鹃 两广杜鹃 两色杜鹃 两色杜鹃(原亚种) 亮红杜鹃 亮鳞杜鹃 亮鳞杜鹃(原变种) 亮毛杜鹃 亮毛杜鹃(原变种) 亮叶杜鹃 辽西杜鹃 烈香杜鹃 裂萼杜鹃 裂毛杜鹃 裂毛雷山杜鹃 裂毛雪山杜鹃(变种)(新拟) 林生杜鹃 林氏杜鹃 林芝杜鹃 林芝杜鹃(变种) 鳞斑毛嘴杜鹃 鳞斑毛嘴杜鹃(变种) 鳞花杜鹃 鳞花杜鹃(变种) 鳞腺杜鹃 灵宝杜鹃 灵宝杜鹃(亚种) 岭南杜鹃 岭上杜鹃 岭上杜鹃(变种) 菱形叶杜鹃 硫磺杜鹃 瘤枝杜鹃 柳条杜鹃 龙山杜鹃 龙岩杜鹃 隆子杜鹃 陇蜀杜鹃 陇蜀杜鹃(原亚种) 漏斗杜鹃 露珠杜鹃 露珠杜鹃(原亚种) 炉霍杜鹃 鲁浪杜鹃 鹿角杜鹃 绿点杜鹃 绿柱杜鹃 绿柱杜鹃(亚种) 卵叶杜鹃 卵叶杜鹃(原变种) 落毛杜鹃 麻点杜鹃 麻点杜鹃(原亚种) 麻花杜鹃 麻花杜鹃(原亚种) 麻栗坡杜鹃 马尔康杜鹃 马关杜鹃 马银花 马银花(原变种) 马缨杜鹃 马缨杜鹃(原变种) 满山红 芒刺杜鹃 芒刺杜鹃(原变种) 猫儿山杜鹃 毛瓣杜鹃 毛背云雾杜鹃 毛背云雾杜鹃(变种) 毛柄杜鹃 毛柄杜鹃(原变种) 毛萼杜鹃 毛房杜鹃 毛房杜鹃(变种) 毛冠杜鹃 毛冠杜鹃(原变种) 毛冠亮鳞杜鹃 毛冠亮鳞杜鹃(变种) 毛果长蕊杜鹃 毛果长蕊杜鹃(变种) 毛果杜鹃 毛果缺顶杜鹃 毛果缺顶杜鹃(变种) 毛喉杜鹃 毛花杜鹃 毛花柱杜鹃 毛锦杜鹃 毛肋杜鹃 毛肋杜鹃(原亚种) 毛脉杜鹃 毛棉杜鹃花 毛蕊杜鹃 毛蕊杜鹃(原变种) 毛叶白面杜鹃 毛叶白面杜鹃(变种) 毛叶杜鹃 毛枝杜鹃 毛枝多变杜鹃 毛枝多变杜鹃(亚种) 毛枝棕背杜鹃(变种) 毛枝棕背杜鹃(原变种) 毛柱杜鹃 毛柱红棕杜鹃 毛柱红棕杜鹃(变种) 毛柱马缨花 毛柱马缨花(变种) 毛嘴杜鹃 毛嘴杜鹃(原变种) 茂汶杜鹃 美被杜鹃 美被杜鹃(原变种) 美丽弯果杜鹃 美丽弯果杜鹃(亚种) 美鳞杜鹃 美容杜鹃 美容杜鹃(原变种) 美艳橙黄杜鹃 美艳橙黄杜鹃(变种)(新拟) 美艳杜鹃 蒙自杜鹃 迷人杜鹃 迷人杜鹃(原变种) 米林杜鹃 米易杜鹃 密叶杜鹃 密枝杜鹃 蜜花弯月杜鹃 蜜花弯月杜鹃(变种) 蜜黄血红杜鹃 蜜黄血红杜鹃(变种) 蜜腺杜鹃 绵毛杜鹃 绵毛房杜鹃 冕宁杜鹃 岷江杜鹃 岷江杜鹃(原亚种) 墨脱杜鹃 墨脱马银花 木兰杜鹃 木里多色杜鹃 那克哈杜鹃 南边杜鹃 南边杜鹃(原变种) 南方雪层杜鹃 南方雪层杜鹃(亚种) 南涧杜鹃 南昆杜鹃 南昆杜鹃(原变种) 南岭杜鹃 南平杜鹃 啮蚀杜鹃 凝毛杜鹃 凝毛杜鹃(变种) 牛皮杜鹃 怒江杜鹃 怒江杜鹃(原变种) 盘萼杜鹃 泡毛杜鹃 泡泡叶杜鹃 平卧长轴杜鹃 平卧长轴杜鹃(亚种) 平卧杜鹃 平卧怒江杜鹃 平卧怒江杜鹃(变种) 屏边杜鹃 匍匐杜鹃 普格杜鹃 奇异杜鹃 千里香杜鹃 千针叶杜鹃 千针叶杜鹃(原变种) 黔东银叶杜鹃 黔东银叶杜鹃(亚种) 黔阳杜鹃 强壮杜鹃 翘首杜鹃 翘首杜鹃(原变种) 青海杜鹃 曲枝杜鹃 缺顶杜鹃 缺顶杜鹃(原变种) 髯花杜鹃 忍冬杜鹃 绒毛杜鹃 绒毛杜鹃(原变种) 柔毛杜鹃 柔毛碎米花 肉红杜鹃 乳黄杜鹃 乳黄叶杜鹃 乳突杜鹃 乳突紫背杜鹃 乳突紫背杜鹃(亚种) 乳源杜鹃 阮氏杜鹃 瑞丽杜鹃 三花杜鹃 三花杜鹃(原亚种) 山地杜鹃 山光杜鹃 山光杜鹃(原变种) 山荷桃 山育杜鹃 陕西山光杜鹃 陕西山光杜鹃(变种)(新拟) 少花杜鹃 少鳞杜鹃 少毛爆杖花 少毛爆杖花(变种) 深红朱砂杜鹃 深红朱砂杜鹃(变种) 石峰杜鹃 石棉杜鹃 石生杜鹃 石生杜鹃(亚种) 饰石杜鹃 瘦柱绒毛杜鹃 瘦柱绒毛杜鹃(变种) 淑花杜鹃 疏花糙叶杜鹃 疏花糙叶杜鹃(变种) 疏花美容杜鹃 疏花美容杜鹃(变种) 疏毛杜鹃 疏毛冠杜鹃 疏毛冠杜鹃(变种) 疏叶杜鹃 树枫杜鹃 树生杜鹃 树形杜鹃 树形杜鹃(原变种) 双被杜鹃 水仙杜鹃 睡莲叶杜鹃 丝线吊芙蓉 四川杜鹃 似血杜鹃 似血杜鹃(原亚种) 素馨杜鹃 宿鳞杜鹃 碎米花 碎米花(原变种) 台北杜鹃 台红毛杜鹃 台湾杜鹃 台湾山地杜鹃 太白杜鹃 太白山杜鹃 泰顺杜鹃 桃花杜鹃 桃叶杜鹃 桃叶杜鹃(原亚种) 腾冲杜鹃 田林马银花 铁仔叶杜鹃 铜色杜鹃 铜叶钟花杜鹃 筒花杜鹃 筒花杜鹃(变种) 头花杜鹃 头巾马银花 头巾马银花(原变种) 凸尖杜鹃 凸脉杜鹃 凸叶杜鹃 秃房杜鹃 秃房杜鹃(变种) 团花杜鹃 团叶杜鹃 团叶杜鹃(原亚种) 退色血红杜鹃 退色血红杜鹃(变种) 瓦弄杜鹃 弯果杜鹃 弯果杜鹃(原变种) 弯果杜鹃(原亚种) 弯尖杜鹃 弯蒴杜鹃 弯蒴杜鹃(原变种) 弯月杜鹃 弯月杜鹃(原变种) 弯柱杜鹃 蜿蜒杜鹃 网眼火红杜鹃 网眼火红杜鹃(变种) 微毛杜鹃 微毛杜鹃(变种) 微笑杜鹃 维西纯红杜鹃 维西纯红杜鹃(变种) 尾叶杜鹃 问客杜鹃 汶川褐毛杜鹃 汶川褐色杜鹃(变种) 汶川星毛杜鹃 汶川星毛杜鹃(原变种) 卧龙杜鹃 乌蒙宽叶杜鹃 乌蒙宽叶杜鹃(变种) 巫山杜鹃 无柄杜鹃 无腺杜鹃 无腺杜鹃(变种) 武鸣杜鹃 西藏毛脉杜鹃 西昌杜鹃 西固杜鹃 西施花 西洋杜鹃 稀果杜鹃 溪畔杜鹃 细瘦杜鹃 细枝杜鹃 狭叶马缨花 狭叶马缨花(变种) 狭叶南边杜鹃 狭叶南边杜鹃(新拟)(变种) 鲜黄杜鹃 显萼杜鹃 显绿杜鹃 线萼杜鹃 线裂杜鹃 线形卷叶杜鹃 线形卷叶杜鹃(变种) 腺背长粗毛杜鹃 腺背长粗毛杜鹃(变种) 腺柄杯萼杜鹃 腺柄杯萼杜鹃(变种) 腺柄杜鹃 腺刺马银花 腺刺马银花(新拟)(变种) 腺萼马银花 腺房杜鹃 腺房红萼杜鹃 腺房红萼杜鹃(变种) 腺房火红杜鹃 腺房火红杜鹃(变种) 腺房棕背杜鹃 腺房棕背杜鹃(变种) 腺梗两色杜鹃 腺梗两色杜鹃(亚种) 腺果杜鹃 腺花杜鹃 腺绒杜鹃 腺蕊杜鹃 腺柱杜鹃 腺柱山光杜鹃 腺柱山光杜鹃(变种) 香花白杜鹃 香缅树杜鹃 小半圆叶杜鹃 小半圆叶杜鹃(亚种) 小花杜鹃 小头大白杜鹃 小头大自杜鹃(亚种) 小溪洞杜鹃 小叶美被杜鹃 小叶美被杜鹃(变种) 楔叶杜鹃 心基大白杜鹃 心基大白杜鹃(亚种) 心基杜鹃 心基杜鹃(亚种) 兴安杜鹃 星毛杜鹃 猩红杜鹃 羞怯杜鹃 秀山金萼杜鹃 秀山金萼杜鹃(变种) 秀雅杜鹃 锈红杜鹃 锈红毛杜鹃 锈叶杜鹃 雪层杜鹃 雪层杜鹃(原亚种) 雪龙美被杜鹃 雪龙美被杜鹃(变种) 雪山杜鹃 雪山杜鹃(原变种) 血红杜鹃 血红杜鹃(原变种) 崖壁杜鹃 雅容杜鹃 雅容杜鹃(原亚种) 岩谷杜鹃 焰红杜鹃 羊毛杜鹃 羊踯蜀 羊踯躅 阳明山杜鹃 瑶山杜鹃 叶状苞杜鹃 腋花杜鹃 一朵花杜鹃 异常杜鹃 异鳞杜鹃 银灰杜鹃 银叶杜鹃 银叶杜鹃(原变种) 银叶杜鹃(原亚种) 隐脉杜鹃 隐脉杜鹃(原亚种) 隐蕊杜鹃 樱草杜鹃 樱草杜鹃(原变种) 樱花杜鹃 迎红杜鹃 映山红 硬刺杜鹃 硬毛杜鹃 硬叶杜鹃 硬叶杜鹃(原变种) 永宁杜鹃 优美杜鹃 优美杜鹃(变种) 优秀杜鹃 优异杜鹃 疣梗杜鹃 玉山杜鹃 玉树杜鹃 玉树杜鹃(亚种) 圆头杜鹃 圆叶杜鹃 越桔杜鹃 云锦杜鹃 云南杜鹃 云南三花杜鹃 云南三花杜鹃(亚种) 云上杜鹃 云雾杜鹃 云雾杜鹃(原变种) 杂色杜鹃 杂色杜鹃(原变种) 早春杜鹃 泽库杜鹃 窄叶杜鹃 窄叶杜鹃(原亚种) 毡毛栎叶杜鹃 毡毛栎叶杜鹃(变种) 粘毛杜鹃 粘毛杜鹃(原亚种) 粘芽杜鹃 粘质杜鹃 张口杜鹃 张口杜鹃(亚种) 招展杜鹃 昭通杜鹃 照山白 折多杜鹃 折萼杜鹃 蔗黄杜鹃 鹧鸪杜鹃 直枝杜鹃 直枝杜鹃(原变种) 中甸杜鹃 中国木兰杜鹃 钟花杜鹃 钟花杜鹃(原变种) 钟花杜鹃(原亚种) 皱皮杜鹃 皱叶杜鹃 朱红大杜鹃 朱砂杜鹃 朱砂杜鹃(原变种) 砖红杜鹃 卓尼杜鹃 着生杜鹃 着生杜鹃(原变种) 资源杜鹃 子花杜鹃 紫斑杜鹃 紫斑杜鹃(变种) 紫背杜鹃 紫背杜鹃(原亚种) 紫花杜鹃 紫蓝杜鹃 紫色朱砂杜鹃 紫色朱砂杜鹃(变种) 紫薇春 紫薇春(变种) 紫血杜鹃 紫血杜鹃(变种) 紫玉盘杜鹃 棕背川滇杜鹃 棕背川滇杜鹃(变种) 棕背杜鹃 棕背杜鹃(原变种) 棕毛杜鹃 棕色树形杜鹃 棕色树形杜鹃(变种) 棕叶大钟杜鹃

5. 介绍一下杜鹃花的形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1、杜鹃花的形态:

杜鹃花的的花蕾是卵球形,鳞片在中间和上面被粗糙的毛,睫毛在边缘。花两到三簇生在分枝的顶部。花梗长八毫米,密被亮棕色粗糙的毛。

花萼五片深裂,裂片三角形长卵形,长五毫米,粗糙的毛,边缘有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亮红色或暗红色,长三点五到四厘米,宽一点五到两厘米。

2、杜鹃花的生活环境:

杜鹃花生于海拔五百到一千二米的山地灌木或松林中。它喜欢酸性土壤,生长不好,甚至在石灰性土壤。

3、杜鹃花的生活习性:

杜鹃花喜欢凉爽、潮湿、通风的半阴凉环境,既怕酷暑又怕严寒。适宜生长的温度为十二摄氏度到二十五摄氏度,夏季超过三十五摄氏度时,新梢和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

(5)杜鹃花陕西扩展阅读:

杜鹃花是一种偏向于依赖酸性土壤的花卉,所以种植时一定要选用酸性土。可以将泥炭土、园土和沙按照5:3:2的比例进行配制,由此使它适合杜鹃花生长,尽量选用透气排水并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

杜鹃不喜欢阴,所以在杜鹃花的养殖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然而夏季还需要对其遮荫,以防杜鹃花被晒伤,其余季节则要把杜鹃花放在光照强的地方,使其能够开出更美的花朵。

养杜鹃花注意略施肥料,多增加次数,适当为其补充养分,使其生长旺盛。但是杜鹃花根系不是很强,只需要施肥时不要浓肥,也不要选择生肥,这都很容易导致杜鹃花烂根,整个植株也很有可能死亡。

6. 杜鹃的产地在哪

学名:Rhododendronsimsii

英文名:IndianAzalea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科名:杜鹃花科

观赏特性: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可达3米,分枝多而细直,有棕色或褐色伏毛。单叶轮生或互生,叶被有棕色扁平糙状毛。常绿杜鹃叶多为革质,较大,披针形至长椭圆形。落叶杜鹃叶较小,多有绒毛,披针形。花2~6朵簇生枝顶,花冠阔漏斗状,径3~4.5cm,玫瑰红色,浅深不一。花期4~6月。有白、粉红及条纹变种。雄蕊10枚,子房10室,朝果卵圆形,密被糙毛。同属种类很多,我国约有600种,为世界著名观赏植物。

产地与分布: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足见人们对杜鹃花的厚爱。杜娟花是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我国有530余种,占全世界种类的59%,特别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是世界杜鹃花的发样地和分布中心。

喜马拉雅山脉的不丹、锡金、尼泊尔、缅甸、印度北部,种类也较多,日本、朝鲜、苏联西伯利亚和高加索仅有少数种类。此外,新几内亚~马来西亚地区约有280种,是杜鹃花的次生分布中心。其中新几内亚有160余种,印尼100余种,菲律宾、越南和马来半岛10~20种,由于该区为热带岛屿山岳,属多湿气候,所产杜鹃花几乎全为附生灌木型,其种子有奇异的丝状长尾状附属物,形成热带高山的特殊类型。北美洲仅有24种,分布于美国沿大西洋、太平洋的两岸,以及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格陵兰。欧洲更少,仅有9种,个别种分布在环北极。大洋洲仅有1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同属热带高山类型。

我国杜阳花的分布经近代植物学家的调查研究,已经基本清楚,长江以南种类较多,长江以北很少;云南最多,西藏次之,四川第三,离此中心愈远,种类愈少。新疆、宁夏属干旱荒漠地带,均无天然分布。各省(区)杜鹃种数大体如下:云南257种、西藏174种、四川152种、广西75种、广东35种、贵州43种、湖南37种、福建35种、台湾30种、江西27种、湖北27种、浙江18种、甘肃15种、陕西13种、青海13种、安微9种、吉林5种、江苏4种、辽宁4种、黑龙江4种、内蒙古3种、山东2种、河南、河北、山西各1种。垂直分布,可上至海拔4500~5000米。

我国杜鹃花主要产地是滇、藏、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其错综复杂的地形、地势,构成了特殊的气候,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垂直分布明显。在1000~2000米低平谷地,有尖叶杜鹃、大树杜鹃等2000~2800米处,气候温凉,有亮毛杜鹃、粗柄杜鹃、云南杜鹃、腋花杜鹃等。2800~4000米沟谷阳坡,为常绿阔叶与藩叶阔叶的混交林,在其林缘或草坡由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毛喉杜鹃、草原杜鹃等组成密不可入的杜鹃林或港丛,这里杜鹃花种类最多,花期4~7月,五颐六色,璀璨如锦,有时可覆盖整个山头达一二十平方公里。4000~4500米地带,乔灌木很少,高10~20cm的多技杜鹃、平卧杜鹃、黄金杜鹃等成为垫状植物,繁衍于石砾坟地或流石滩上。4500米以上无杜鹃花分布。高山常绿杜鹃长期生长在湿润、冷凉的高海拔山区,引种必须创造类似的环境条件,如地面不积水,土壤PH5~6,通透性好,富有机质,并有蔽萌、喷水、降温等设备。

映山红是落叶杜鹃的代表,分布最广,北至河南、山东,南到珠江流域,东及福建、台湾,西达四川、云贵,高山、低丘、阴坡阳坡、溪谷山岩、林中林缘、荒草灌丛,均有其踪迹。江南在3~4月开花,嫣红一片。山民以此为薪柴,屡砍屡发,足见其适应性和生命力之强。以往移植难活,与未曾重剪有关。园艺品种虽经人工改良,仍反映出原种耐寒怕热的基本习性,并要求土壤肥沃酸性、疏松通透。有些杜鹃花寿命很长,如云南有500年以上的大树杜鹃,无锡有50余年露地种植的锦绣杜鹃。

繁殖与栽培:

繁殖方法:杜鹃的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压条等方法。

1.播种繁殖杜鹃结实率高,种子多,发芽率高,且实生苗的可塑性及生活力强,但生长慢,培养难,后代不一定理想,因而生产上很少用种子繁殖。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用:一是培养砧木用;二是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时用;三是遇到优良的野生种需要引种时用。

(1)种子采收:肖果实由绿色变成棕褐色,上部刚刚开裂时即采下果子,放在室内晾干,果瓣全部开裂后就可以采收种子,贮放在室内干燥处。

(2)播种:春季于盆播。用浅盆、木箱或在地床内,用撕碎的水藓作播种基质,潮湿的水藓要压实,达到原来厚度的3/4,在表面撤布一层3mm厚松散的水藓,用细喷壶喷透水,因种子小,用撒播的方法进行播种。插后不必覆土,可加盖玻璃,上盖一层报纸,保持15~20℃,2~3周即可发芽。

(3)管理:发芽后,可将覆盖物除去,并逐渐加强通风,提高幼苗抗性。保持盆土湿润,待幼苗长到2~3片真叶,高1.5~2.5cm即可移植,株距4~5cm,秋后3~4cm高时,可移植1次。苗期注意避免强光、大风等不利环境。

2.扦插繁殖

(1)剪插穗:取当年生节间短而粗壮的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长lOcm左右,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2~3片叶,有的须剪去顶梢,下切口正好在节下。

(2)扦插: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在6月上旬至中旬,夏鹃在6月中旬至下旬扦插基质可用少病菌、消过毒的兰花泥、黄山土、河沙或蛭石、珍珠岩等。少量的可用盆插,大量可用床插。先用木棒在基质上捣孔,然后插入插穗,深度为插穗长的1/3或l/2。插后用细雾喷水,喷透。盆插则将花盆用塑料袋罩上,四周绑紧,保持空气湿度和温度,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3)管理:插后防止阳光直晒,但也不能过分遮荫,光线不足生长缓慢、纤弱,保持温度25~30℃,经常喷雾,提高空气湿度,注意避免积水,一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第二年上盆,第三年就可开花。

3.嫁接繁殖

嫁接方法一般采用嫩枝顶端劈接,时间在5~6月份。砧木选毛白杜鹃或其变种,如“毛叶青莲”、“玉蝴蝶”、“紫蝴蝶”等。选2年生独干植株作为砧木。在西鹃母株上剪取3~4cm嫩梢,去掉下部叶片,留上部2~3片叶,将基部削成长0.5~lcm的平滑楔形。将砧木当年新梢3~4cm处剪断,摘除叶片,从平剪口纵切lcm左右,插入接穗,对准形成层,用塑料带绑紧,接后套袋,保温保湿。

其他有切接法、靠接法、芽接法等方法。

4.压条繁殖一般用高压法,在春、夏鹃的花谢后进行,一般3个月生根,成活率较高。

栽培管理:

由于杜鹃品种繁多,有的既可露地栽植,又可盆栽,有的仅只能盆栽,如西鹃。下面分别介绍:

1.露地栽培如毛鹃、东鹃、夏鹃等。

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pH4~5.5的酸性上壤,如果上壤不适宜,须进行改良。依据生态习性须有遮荫措施,避免栽植地夏日暴晒。浇水要充足,但要避免积水。冬季来临,落叶杜鹃进入休眠期,要浇一次透水,此后可减少浇水次数。常绿杜鹃冬季要正常浇水。冬季来临,地栽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在杜鹃的生长期间要结合修剪进行整形,如摘心、修枝。摘心多在幼株进行,人为地将顶芽或花芽去掉,节约养分,促进下面新枝早发。修枝用于整理树形,可修去病虫害枝、重叠枝、交叉枝、光秃枝及冬季冻伤枝。为使杜鹃生长健壮,须结合追肥使得开花繁茂,花色艳丽,根部施肥需注意土壤酸碱度的影响。根外追肥可在晴天的傍晚进行,浓度不宜过大,喷布要周到均匀,要避免雨天或者有风的天气。

2.盆栽如西鹃。西鹃盆栽选盆不宜过大,因杜鹃是须根系,根系较浅,生长缓慢,若盆过大,则易肥水失控,不利生长。盆一般用透水透气能力强的素烧舷为好。盆土用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肥沃、pH5.5~7之间的酸性土为宜,如:松针土、腐叶土、兰花泥、锯末等。盆栽杜鹃一般在春季出室或冬季入室时上瓮,先在瓮底摆放粗粒的排水层,然后填入培养土,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填土不可过多,要留出浇水的空间。上盆后先放阴凉处加强喷水、浇水管理,使其迅速缓苗,5~7天后可放在适当的位置进入正常管理。浇水以不含碱性、清洁卫生的河水或塘水为好,如用自来水,先用水缸贮放1~2日,使排出氯气和水温与土温接近。浇水多少应依据天气情况,盆土干温情况,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而定。西鹃施肥以豆饼水、鱼腥水等为好,要薄肥勤施,施肥时适当配入硫酸亚铁,以调节土壤pH值。西鹃修剪以疏剪为主,幼苗在3年左有为加速树型形成,常摘去花蕾,不使其开花,进行摘心、摘除新梢,促使萌发新枝。成年树要疏剪去病虫枝、多余枝、交叉枝等。

园林用途:

杜鹃花观赏价值极高,全年表现出树形秀美端庄、神态自若,不仅花美,更长时间展示全株的叶色,体形随季节而发生变化。西藏细叶钟花杜鹃和云南鳞柱杜鹃,叶片上有一层冰蓝色的果霜,十分壮观。云南革叶杜鹃,春季银灰色的嫩茎上生出黄褐刨的新叶或发亮的白色幼叶,富有美丽的色彩。杜鹃花的花瓣宛如轻纱,彩色富于变化,割季远眺满山开遍的杜鹃花姹紫嫣红,仿佛在万绿丛中泼撒上点点胭脂;远看满树新绿删绽,微风拂过,朵朵繁花恰似有无数披红挂彩的少女翩翩起舞。此花满山怒放,烂漫删锦,富有诗情画意,古诗云“杜鹃花与鸟,怨艳雨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花虽经风雨,仍灼灼可爱,叶虽遭霜雪,犹苍翠独茂。杜鹃花在园林绿化上,无论花色上的组合和其他植物的组合,都会产生一种不同的气氛和不同的风光。如大叶的杜鹃中的大花杜鹃、巨魁杜鹃等和雄伟的大树配植一起,会产生热带的气氛。牧野杜鹃和云南卷叶杜鹃,具有较软的斜者狭长叶片,具有一泥束分的情调。玉山杜鹃,株形紧密,圆叶杜鹃和半圆叶杜鹃,密生叶片,匀整的树形,正是日本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在此基础之上,背后以灌木为背景,或者是一片林子。厚朴树、枇杷叶树、山芋树、杏树、桃树等前面用杜鹃形成一个花镜园,沿着园子周边,把清雅无喧的草地围起来,形成幽隐的杜鹃花园;园内分区布置,用杜鹃花为主题,绿篱,基础种植,岩石园花镜等,因种类繁多,选择范围很广,比一个花坛式的杜鹃园更显得自然而别致。

在园林绿化上还应考虑到,不同底色的杜鹃花和不同开花期品种的搭配、颜色的搭配都给人一种刺激。如红、紫红、橙红、粉红等色,虽然颜色有差别,但是都以红色为基础的变种,聚在一起有协调感,属于近似色调的调和,感情上会引起轻度的兴奋,装饰性较强。大草坪地上的红花杜鹃对比,红配绿,特别引人注意,但是色块不能太大。白色杜鹃可以用为隔离两种色调,不能单一种植,太单调,混种易冲淡其他花的色调。由于品种不同,可适合在绿化各方面的应用。产于云南杯萼杜鹃、茶花叶杜鹃、亮鳞杜鹃、红棕杜鹃、碎米杜鹃,产于西藏的兰花杜鹃,这些品种适合于在园林绿化上作为绿篱用。产于云南的弯柱杜鹃、紫背杜鹃、平卧杜鹃、茎根杜鹃等这些品种可作地被用。产于四川矮生疏叶杜鹃、青海密枝杜鹃等这些品种可作地被用又可作边缘装饰用。产于西藏花白杜鹃、白背杜鹃、云南少花杜鹃、似血杜鹃、杯萼杜鹃、灰背杜鹃。产于原苏联的雅库杜鹃,华北的迎红杜鹃这些品种适合园林绿化基础种植。

杜鹃花在园林布置上,可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积栽培,营造“自然古朴、清幽飘逸、曲径通幽”的园林氛围,构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水园林景观;可根据杜鹃花的形态与色彩差异,采用多种乔、灌木杜鹃混合种植,构成立面高低错落、平面层次分明的园林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长,将杜鹃花密植于山岗坡麓,形成杜鹃山、杜鹃岭、杜鹃谷等景观;有条件的公园还可以根据杜鹃分类系统布置,近缘种相邻布置,不同类群以园中小路分隔,不仅能营造特有的景观氛围,同时能让广大游人在参观中增长植物学知识。在造景上,可根据杜鹃形态、习性艺术地搭配,植株矮小、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状杜鹃可以列植路边、墙根或花坛草坪边缘,构成绿篱;常绿型大灌木杜鹃可组成树墙、花屏;体形高大、枝干挺拔、花多、叶亮、冠形浓密或造型独特的常绿杜鹃可孤植于草坪等开阔地带;主干细长、分枝稀少的杜鹃可数株丛植,结合园林修枝,形成树球、花丛;大面积造景则应以片植为主,配以色块组合,以多取胜,突出杜鹃造景主体。为增添整体的观赏效果,杜鹃景区还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树、梅花、紫薇、樱花等林下点缀蝴蝶花、白穗花、酢酱草、丝兰、蕨类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体景观。

7. 福建杜鹃花可以在陕西汉中栽吗

杜鹃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因花冠鲜红色,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世界各公园中均有栽培。中国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花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1985年5月杜鹃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六。
杜鹃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观赏类的杜鹃中,西鹃抗寒力最弱,气温降至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
杜鹃主要颁布于我国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南方地区。由于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因此,杜鹃在汉中完全可以种植的,目前,汉中的部分居民小区将其做为景观花卉种植。如果在室内养植,那就更没有任何问题了。

8. 粉色的杜鹃花是属于哪个品种

粉色的杜鹃来花属于山光杜鹃的变种。源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子房具有柄腺体;花冠通常有6—7枚裂片。

产地分布:产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北部和西部。生于海拔1800--3500米的 灌丛或森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东部。

9. 中国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根据《中国植物志》统计,中国各省、自治区的杜鹃花种类大致如下:回云南260余种,答西藏173种,四川153种,广西75种,广东35种,湖南37种,福建35种,台湾30种,江西27种,湖北27种,浙江18种,甘肃15种,陕西13种,安徽9种,吉林5种,辽宁4种,黑龙江4种,内蒙古3种,江苏4种,山东2种,河南、河北、山西各1种。

10. 杜鹃花的生活习性

杜鹃花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杜鹃花属种类多,差异很大,版有常绿大乔木、小权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习性差异也很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

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晒,夏、秋季应有林木或荫棚遮挡烈日。

拓展资料:

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

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热点内容
七夕说说难过 发布:2025-09-07 11:42:03 浏览:434
各各花语 发布:2025-09-07 11:39:10 浏览:69
七夕送15件礼物被扔 发布:2025-09-07 11:38:35 浏览:145
星光玫瑰粉尘 发布:2025-09-07 11:28:53 浏览:657
铁兰花花茎 发布:2025-09-07 11:28:15 浏览:64
女生花卉喷 发布:2025-09-07 11:23:26 浏览:170
丁香组 发布:2025-09-07 11:21:51 浏览:98
兰花车用尿素 发布:2025-09-07 11:08:27 浏览:515
婚礼花卉手绘 发布:2025-09-07 11:07:50 浏览:726
花卉根雕图片 发布:2025-09-07 11:03:21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