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位紫罗兰酮国标
❶ 葡萄酒中常见的几种花香有哪些
葡萄酒中的花香事实上是源于一些化合物,因此很多时候,品酒时闻到的花香可能跟我们平时闻到的鲜花有些微差别,不过这些香气或风味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些鲜花。下面,一起来看看葡萄酒中常见的花香有哪些,这些花香一般会出现在哪些葡萄酒中吧。
1. 紫罗兰
紫罗兰,又名草桂花,原产自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紫罗兰香气的化合物名称为甲位紫罗兰酮,花瓣味道甘而甜,带有甘草的口感。
在葡萄酒中,紫罗兰也许是最神秘、最难以感知的花香了,对于紫罗兰风味的品鉴是一段漫长征程。不过,内比奥罗(Nebbiolo)也许能给你一些帮助,因为这是所有葡萄酒中紫罗兰风味最为浓郁的酒款之一。品鉴的时候,你可以先回想一下新鲜紫罗兰的香气,然后品尝,反复尝试,直到感知到为止。除了内比奥罗外,紫罗兰花香也常于以下葡萄酒中: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维欧尼(Viognier)、味而多(Petit Verdot)、小西拉(Petite Sirah)、马尔贝克(Malbec)和慕合怀特(Mourvedre)等。
2. 玫瑰
玫瑰花香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为一种颇为复杂的香气,玫瑰花香不仅出现在红葡萄酒中,也经常出现在白葡萄酒中。在葡萄酒中,玫瑰花香主要来自于左旋玫瑰酶、乙位大马酮、天竺葵醇、橙花醇等化合物。
常见葡萄酒:琼瑶浆(Gewurztraminer)、佳美(Gamay)、黑皮诺(Pinot Noir)、歌海娜(Grenache)、桑娇维塞(Sangiovese)、内比奥罗等。
3. 薰衣草香
薰衣草的香气类似于玫瑰花香,在很多红葡萄酒中都有出现。左旋玫瑰酶、芳樟醇、橙花醇、香叶醇等化合物往往带有这种香气。优质的罗讷河谷丘(Cotes Rhone)葡萄酒具有十分典型的薰衣草风味,这对于各位酒迷朋友分辨薰衣草风味十分有帮助。
常见葡萄酒:歌海娜、西拉(Syrah)、慕合怀特、马尔贝克、味而多、丹魄(Tempranillo)、桑娇维塞等。
4. 橙花
橙花是苦橙的白色花瓣,原产自法国南部、意大利、摩洛哥和埃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芸香科。苦橙花气味沉静舒缓,带有甘味,能起到一定的凝神定气的功效,可以平复激动、过度兴奋等情绪。橙花香气主要来源于橙花醇和茴香酸等化合物。
常见葡萄酒:雷司令(Riesling)、白诗南(Chenin Blanc)、霞多丽(Chardonnay)和白皮诺(Pinot Blanc)等。
5. 椴花
椴花是椴树的花朵,椴树是欧洲最常见的树种之一。我国椴树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江浙一带以及岭南一带等。椴树为乔木,树皮呈现灰白色,花朵为聚伞花序。椴花的气味类似茉莉花的香味和蜂蜜的甜味,芳香馥郁。
常见葡萄酒:白诗南、灰皮诺(Pinot Gris)、雷司令、霞多丽、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和麝香(Muscat)等。
6. 刺槐花
刺槐花又名洋槐花,原产地为北美洲,现被广泛引种到亚欧等地。刺槐为落叶乔木,树皮呈灰褐色,花冠为白色,气味素雅芳香,其瓣近圆形,且花朵内含有刀豆酸、黄酮类等化学物质,花期在4-6月。
常见葡萄酒: 玛珊(Marsanne)、瑚珊(Roussanne)、琼瑶浆、灰皮诺和白诗南等等。
7.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由于开花初期花色为白色,而后转黄,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常常出现在一些白葡萄酒中。
常见葡萄酒:施埃博(Scheurebe)、玛珊、特浓情(Torrontes)、灰皮诺、麝香、维欧尼(Viognier)和赛美蓉(Semillon)等。
❷ 山鸡椒属于什么科植物
山鸡椒(学名:Litsea cubeba (Lour) Pers.)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8-10米。树皮幼时黄绿色,老时灰褐色,无毛。叶互生,纸质,有香气,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4-2.4厘米。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梗细长,长6-10毫米;苞片边缘有睫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宽卵形;能育雄蕊9。果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毫米,先端稍增粗。花期2-3月,果期7-8月。
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生长于海拔500-3200米的向阳的山地、灌丛、疏林或林中路旁、水边。
山鸡椒木材材质中等,耐湿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家具和建筑等用。花、叶和果皮主要提制柠檬醛的原料,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核仁含油率61.8%,油供工业上用。根、茎、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之效。中国台湾太耶鲁族群众利用果实有刺激性以代食盐。江西兴国群众反映,山苍树与油茶树混植,可防治油茶树的煤黑病(烟煤病)。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8-10米。树皮幼时黄绿色,老时灰褐色,无毛。叶互生,纸质,有香气,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4-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苍白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叶柄长6-20毫米,纤细,无毛。[2]
共9张
山鸡椒
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梗细长,长6-10毫米;苞片边缘有睫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宽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中下部有毛,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退化雌蕊无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毫米,先端稍增粗。花期2-3月,果期7-8月。[2]
主要变种
毛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 var. formosana (Nakai) Yang et P. H. Huang)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小枝、芽、叶片下面和花序具丝状短柔毛。分布于中国台湾、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和广东北部。[2]
生长环境
山鸡椒生长于海拔500-3200米的向阳的山地、灌丛、疏林或林中路旁、水边。[2]山鸡椒为中性偏阳的浅根性树种,自然分布多见于向阳的采伐迹地或新垦地,在林缘或林中空地也常见。生于南坡湿润地带或近水而略有庇萌处的山鸡椒结实率较高,果实肥大,如无庇荫,光照强烈,则结实率显著降低,过分蔽荫或分布于北坡,光照不足,结果较少。坡度太大或过分干旱的山坡,山鸡椒少见。山鸡椒适生于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黄壤以及山地黄棕壤,pH4.5-6.0。石灰性土壤和低洼积水处少有生长。山苍予常与山檀、茅栗、化香、橙木等组成落叶阔叶林,也常混生在杉木或油茶林内。在中国浙江北部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在浙江南部垂直分布可达1400米。[3]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2]
繁殖方法
8月底至9月初采收充分成熟的果实,此时外果皮成紫黑色,内果皮油黑光亮,种仁白色坚实。采收后先用清水浸泡,然后搓洗除去外果皮,阴干后再用草木灰浸泡,除去内果皮上的蜡层,阴干后在室内用湿砂层积贮藏。山鸡椒种子有休眠期,如随采随播,发芽迟缓,当年场圃发芽率只有6-9%,经冬藏催芽,播种后30天左右即可发芽,发芽率可达35%。一般在2月份播种,每亩播种量4-5千克。采用条播,每亩可出苗木7-8千株。一年生苗高60-80厘米,地径0.3-0.4厘米。除用种子繁殖外,也可用插条繁殖,插穗一般用一年生枝条。[3]
栽培技术
造林
造林地应选择向阳缓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pH5-6的红壤、黄壤及黄棕壤均可。造林密度开始可用1.5米×1.5米或1.5米×2米。栽培后1-2年即开始开花结果,3-5年结果量迅速上升,此时一般树高3米左右,冠径2米左右,应开始逐步伐除雄株,最后每亩保留100-120株。在疏伐时,要注意隔一定距离保留一株雄株作为授粉树,每亩保留8-10株即可。[3]
管理
山鸡椒栽培后第1、第2年要进行抚育除草松土,开始收获后,每年也至少抚育一次。如有天然山鸡椒林,可以改造利用,适当调整疏密,伐除多余雄株,移栽雌株补齐。[3]
山鸡椒早熟早衰,一般10年左右生长衰退,造林时可考虑与杉木、楠木、樟树、木荷等用材树种作短期混交栽培。衰老的山鸡椒林,如要继续利用,可进行萌芽更新·[3]
采收
山鸡椒的采收季节性很强,采之过早,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水分多而含柠檬醛少,采集过迟,柠檬醛自然挥发消失。一般当果实着青布色,表面出现白色斑点,用手捻碎有强烈的生姜香味时,为采收的最遣时期,如果实已转为黑色或褐色,则已过迟。在中国浙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采收,8月上旬为最佳采收季节。[3]
采摘时应连同果柄一同采下,否则柠檬醛会从柄的孔口挥发,同时蒸馏时留柄可以加大空隙,加快出油,节省燃料。[3]
采摘的果实原则上应就地及时加工,如不能及时加工,应堆放在阴凉通风之室内,切忌暴晒。堆放厚度不宜超过6厘米,每天翻动数次,以防发热。[3]
山鸡椒的采收,不论是野生还是栽培的,都要注意保护母树。[3]
主要价值
药用
山鸡椒根、茎、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之效。果实入药,味辛,具有温中健胃、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内服可治胃脘痛;外敷可治无名肿毒;其根性温,味辛,有祛风活络、利湿消肿之功效,树皮性寒、味苦,有清热收敛之效。其叶性平、味辛,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效。[3][2]
经济
山鸡椒木材材质中等,耐湿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家具和建筑等用。花、叶和果皮主要提制柠檬醛的原料,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核仁含油率61.8%,油供工业上用。山鸡椒果实经过蒸馏可得挥发性芳香油,称山鸡椒油,鲜果出油率为4-6%。山鸡椒油主要用来提取柠檬醛,含量达70-90%,柠檬醛是制造紫罗兰酮、甲基紫罗兰酮、乙位紫罗兰酮及甲种维生索的主要原料。除甲种维生素是医药制品外,其余几种均为配制香精的主要原料,用于食用香精、皂用香精和化妆品。山鸡椒油还有降解黄曲霉素的作用,可作仓库谷物的熏蒸剂。山鸡椒花、叶也可经过蒸馏得芳香油,直接用于化妆品或皂用香精。山鸡椒果实经蒸馏得芳香油后,果核还可榨取脂肪油,出油率为15-25%,其油除用作制造肥皂和机械润滑油外,也可提炼甘油、月桂酸、正癸酸、十二烯酸等,油枯可作肥料。中国台湾太耶鲁族群众利用果实有刺激性以代食盐。江西兴国群众反映,山苍树与油茶树混植,可防治油茶树的煤黑病(烟煤病)。
❸ 什么是草莓香精
草莓香精的主要有效香料成分为:
杨梅醛(十六醛)、2-甲基丁酸、乙酸乙酯、乙酸叶醇酯
、丁酸乙酯、乙基麦芽酚、乙位紫罗兰酮等等
再外加溶剂 ,由于需求有异,各家配方不尽相同。
推荐一个地方你去查查,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http://..com/question/70120067.html
如其中就有,仅供参考
樱桃香精
樱桃的香气是由特征果香为主,辅以甜、辛香,再用果香以丰满整体香气,一些天然精油
类原料起圆润与修饰作用。特征果香常用的是苯甲醛、甲基苯甲醛和它们的甘油缩醛、苦杏仁油等,辅以香兰素、丁香油、大茴香醛等甜、辛香气,常用甜橙油、柠檬油、橙花油、玫瑰油、康酿克油等修饰、圆润整体而得到樱桃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118橙叶油0.06
丁酸乙酯0.48甜橙油0.30
丁酸戊酯0.84桃醛0.012
甲酸戊酯0.30苯甲醛0.48
乙酸戊酯0.30洋茉莉醛0.30
大茴香醛0.06庚酸乙酯0.12
香兰素0.18苯甲酸乙酯0.24
桂醛0.0395%乙醇70.00
丁香油0.18蒸馏水14.0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二酮0.50异戊酸桂酯0.2
异戊酸乙酯2.50丁酸0.5
乳酸乙酯20.0
甲基苯甲醛(三个异构体
混合物)
8.0
苯甲醛32.5水杨酸甲酯0.1
乙酸对甲苯酯7.0草莓醛4.0
庚炔羧酸甲酯0.2桃醛(纯)0.3
肉桂油3.5香兰素10.0
大茴香醛3.0乙基香兰素0.5
丁香酚0.710%鸢尾浸膏0.5
乙酸大茴香醇酯2.5丙二醇3.5
制备上述混合物以10%比例混入丙二醇。
草莓香精
配制草莓香精常以清香韵、甜香韵和酸香韵组成。草莓香精一般都以草霉醛(3-甲基-3-
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和3-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为主香。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苄酯、
茉莉净油、橙花油、紫罗兰叶净油等;甜香则常用玫瑰花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
橙花醇、桂酸酯类、紫罗兰酮、麦芽酚、乙基麦芽酚、橙花醇、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以及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等;再用乙酸、丁酸、草莓酸、浆果酸和2-甲基戊酸等作为酸香韵,然后,加入酯类等果香来丰满果香韵。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壬酸乙酯5.0香兰素5.0
月桂酸乙酯20.0乙基香兰素2.0
异丁酸桂酯10.0异丁酸乙酯100.0
丁二酮0.5异戊酸乙酯50.0
乙酸枯名酯10.0庚酸乙酯10.0
桃醛50.0草莓醛10.0
覆盆子酮3.0草莓酸3.0
乙酸乙酯2.095%乙醇207.5
ß-紫罗兰酮10.0丙二醇500.0
麦芽酚2.0
❹ 葡萄酒中的6种常见花香是哪几种
葡萄酒中的花香1、玫瑰花香
作为一种颇为复杂的香气,玫瑰花香不仅仅出现在红葡萄酒中,而且也经常出现在白葡萄酒中,主要来自于左旋玫瑰酶、乙位大马酮、天竺葵醇、橙花醇等化合物。
常见葡萄酒:琼瑶浆(Gewurztraminer)、佳美(Gamay)、黑皮诺(Pinot Noir)、歌海娜(Grenache)、桑娇维塞(Sangiovese)、内比奥罗(Nebbiolo)等。
葡萄酒中的花香2、天竺葵香
天竺葵香并不是葡萄中原本所含的香气,而是一种生成化合物,如香叶醇等,因此在一款葡萄酒中闻到浓烈的天竺葵香的话,那该款葡萄酒往往可能已变质。
常见葡萄酒:麝香(Muscat)、琼瑶浆、特浓情(Torrontes)、马尔贝克(Malbec)、味而多(Petit Verdot)
葡萄酒中的花香3、柑橘花香
柑橘花香复杂而迷人,经常出现在白葡萄酒中,其主要来源于橙花醇、芳樟醇、香茅醇等化合物。
常见葡萄酒:雷司令(Riesling)、白诗南(Chenin Blanc)、维欧尼(Viognier)、霞多丽(Chardonnay)等。
葡萄酒中的花香4、白色花香
白色花香是一种典雅微妙的香气,如茉莉花等,往往夹杂在白葡萄酒的果味中。松油醇、茴香酸、苯乙醇等化合物往往有白色花香的气息。
常见葡萄酒:灰皮诺(Pinot Gris)、白诗南、特浓情、白皮诺(Pinot Blanc)、密斯卡岱(Muscadet)、赛美蓉(Semillon)、菲亚诺(Fiano)等。
葡萄酒中的花香5、薰衣草香
薰衣草的香气在很多红葡萄酒中都有出现,类似于玫瑰花香。左旋玫瑰酶、芳樟醇、橙花醇、香叶醇等化合物往往带有这种香气。
常见葡萄酒:歌海娜、西拉(Syrah)、慕合怀特(Mourvedre)、马尔贝克、味而多、丹魄(Tempranillo)、桑娇维塞等。
葡萄酒中的花香6、紫罗兰香
只有品质上乘的红葡萄酒才会拥有紫罗兰的迷人香气,能呈现出紫罗兰气息的化合物是甲位紫罗兰酮等。
常见葡萄酒:梅洛(Merlot)、慕合怀特、国产多瑞加(Touriga Nacional)、味而多、小西拉(Petit Sirah)、马尔贝克、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❺ 我国盛产山茶籽精油,其主要成分柠檬醛可以合成具有工业价值的β-紫罗兰酮.(1)假性紫罗兰酮的分子式是
(e)由抄结构简式可知袭分子式为Ce3H200,故答案为:Ce3H200;&ncs7;&ncs7;&ncs7;&ncs7;&ncs7;&ncs7;&ncs7;&ncs7;
(2)①检验柠檬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先排除-CHO的干扰,再检验双键,则选择Ac或AC可检验,故答案为:Ac或AC;
②含-CHO,反应生成-COONa、氧化亚铜和水,反应为.
❻ 有草莓/樱桃香精的化学成份吗
樱桃香精配方不熟悉;
草莓香精的主要有效香料成分为:
杨梅醛(十六醛)、2-甲基丁酸、乙酸乙酯、乙酸叶醇酯
、丁酸乙酯、乙基麦芽酚、乙位紫罗兰酮等等
再外加溶剂 ,由于需求有异,各家配方不尽相同。
推荐一个地方你去查查,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a href=" http://..com/question/70120067.html" target="_blank"> http://..com/question/70120067.html</a>
如其中就有,仅供参考
樱桃香精
樱桃的香气是由特征果香为主,辅以甜、辛香,再用果香以丰满整体香气,一些天然精油
类原料起圆润与修饰作用。特征果香常用的是苯甲醛、甲基苯甲醛和它们的甘油缩醛、苦杏仁油等,辅以香兰素、丁香油、大茴香醛等甜、辛香气,常用甜橙油、柠檬油、橙花油、玫瑰油、康酿克油等修饰、圆润整体而得到樱桃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118橙叶油0.06
丁酸乙酯0.48甜橙油0.30
丁酸戊酯0.84桃醛0.012
甲酸戊酯0.30苯甲醛0.48
乙酸戊酯0.30洋茉莉醛0.30
大茴香醛0.06庚酸乙酯0.12
香兰素0.18苯甲酸乙酯0.24
桂醛0.0395%乙醇70.00
丁香油0.18蒸馏水14.0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二酮0.50异戊酸桂酯0.2
异戊酸乙酯2.50丁酸0.5
乳酸乙酯20.0
甲基苯甲醛(三个异构体
混合物)
8.0
苯甲醛32.5水杨酸甲酯0.1
乙酸对甲苯酯7.0草莓醛4.0
庚炔羧酸甲酯0.2桃醛(纯)0.3
肉桂油3.5香兰素10.0
大茴香醛3.0乙基香兰素0.5
丁香酚0.710%鸢尾浸膏0.5
乙酸大茴香醇酯2.5丙二醇3.5
制备上述混合物以10%比例混入丙二醇。
草莓香精
配制草莓香精常以清香韵、甜香韵和酸香韵组成。草莓香精一般都以草霉醛(3-甲基-3-
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和3-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为主香。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苄酯、
茉莉净油、橙花油、紫罗兰叶净油等;甜香则常用玫瑰花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
橙花醇、桂酸酯类、紫罗兰酮、麦芽酚、乙基麦芽酚、橙花醇、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以及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等;再用乙酸、丁酸、草莓酸、浆果酸和2-甲基戊酸等作为酸香韵,然后,加入酯类等果香来丰满果香韵。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壬酸乙酯5.0香兰素5.0
月桂酸乙酯20.0乙基香兰素2.0
异丁酸桂酯10.0异丁酸乙酯100.0
丁二酮0.5异戊酸乙酯50.0
乙酸枯名酯10.0庚酸乙酯10.0
桃醛50.0草莓醛10.0
覆盆子酮3.0草莓酸3.0
乙酸乙酯2.095%乙醇207.5
ß-紫罗兰酮10.0丙二醇500.0
麦芽酚2.0
❼ excel 合并同类项
筛选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