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印画郁金香
『壹』 莫奈的《荷兰的郁金香花圃》画于多少年
作 者:抄莫奈
年 份:1886
藏 处:法国巴黎奥袭塞美术馆1886年创作的「风车」,可看到荷兰乡村的风光。在莫奈画中的细节,许多都显示出阴影的方向,很清楚的显示光是从何处来? 太阳在天空的什么地方?以及当时的时间。而这幅作品就可感受到晴空万里的天气下,郁金香花圃的生意盎然。晴朗的天空衬托着郁金香花圃的鲜艳色彩,莫奈将影象与自然界中的阳光融合在一起。
『贰』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之中的“创造之人”追根究底,说穿了,其实我们都明白:最喜欢创造的则当属那帮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了,蕴藏在每个孩子身上最宝贵的资源便是那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了。幼儿时期是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才干的最佳期,拥有无限的可塑性与潜能,而美术,这门众所周知的视觉性艺术,恰是他们表述自己想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有了这样儿的一种共识,结合教师自身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我们更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逐渐使他们从无到有,愉快的体现自身价值。
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因自身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操作的实践性等,使它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作能力,促使幼儿能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呢?下面,我就自己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那一些探索,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教师应从幼儿兴趣入手,配合幼儿好奇心及随机教育中经验积累,积极展开与幼儿的互动,激发幼儿潜在的创作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说是幼儿学习的催化剂,创作的兴奋剂。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对美术活动感到愉快,化被动为主动,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而创造激情除了来源于兴趣之外,孩子们自身的好奇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物体,有意思的事物,出于好奇常会引发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发探索兴趣,激发出创造的激情,进而促进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由创作激情所引发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众所皆知创造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人皆有之。那我们教师该如何把这种潜在的能力激发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幼儿自身自觉的意识呢?这在我看来,要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并不难,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幼儿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打破作画时讲握笔,讲笔法,讲比例,讲布局,讲结构,讲颜色等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游戏、谈话、儿歌、故事等一系列情境氛围的设置,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自然的引入课堂;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引领幼儿走出课堂,到幼儿园的大环境中去体验那未知的新奇。在这里,我提醒诸位老师的是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幼儿的心里特点,来选择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便于更好的与幼儿展开互动,在互动中潜移默化的来影响他们自身的创作意识。小班幼儿由于自身年龄小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容易分散,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法,通过说儿歌、讲故事让幼儿边听边想,边看边画,使其在课堂上积极地与我们产生回应,进而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比如在美术课《迎春花》的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复习完儿歌后,通过提问:“小朋友,儿歌里迎春花有一只神奇的喇叭,一吹,春天就来了!我们帮迎春花把这个神奇的喇叭画一画,好不好?”来抛出“绣球”,出于天性孩子们很乐意为迎春花服务,纷纷以“我要为迎春花……”开头与我展开了积极而有效的互动,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讨论,一个个形状各异、色彩迤逦的喇叭就这命出现在教师的面前。
相对于小班幼儿的心智不熟,中、大班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的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这个时候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时,和他们进行互动则更侧重于扩大孩子的视野,将主题放在丰富创作内容上。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身边的事物;而一定的户外活动,为幼儿美术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让孩子能够有内容可画,并由此基础上大胆的发挥想像,创作出更多新奇的东西来。有了这些经验垫底,在主题教学“画我眼中的秋天”中,我们没有提供幼儿示范画,而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平时的观察积累,探索发现去动手尝试,最后,幼儿们创作出的作品内容生动、丰富,充分展现出秋天硕果累累,到处黄澄澄的丰收景象。故此,教师应结合孩子自身特有的好奇心,从幼儿兴趣着手,积极鼓励幼儿,逐步放开手脚,启发幼儿思维,鼓励求异创新,从而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二、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设法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创设良好环境氛围,积极肯定幼儿的想法,以此来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人的创造活动最先是由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因而他们的创作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隘”了,而认真仔细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理解一些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要能够根据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用耳朵听、多用眼镜看、多用小手去触摸、多多引导自身去尝试,让幼儿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直接感受各种不同的事物,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积累更多的材料,让幼儿自身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与分析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拓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在平日里的日常常规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会注意观察,养成他们对周围事物探索、观察的习惯,这样不仅扩拓了幼儿的视觉与思维畴限,丰富了幼儿的表象与联想储备,更是为随后幼儿所要经历的各项创造性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创造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幼儿在宽松、民主、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自由度大,于此所产生的心理顾忌相对较少,可以充分地想像、交流和表现,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实践与创造中发展属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然而约束和禁令不仅会束缚幼儿的手脚,而且还会约束幼儿的头脑。因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应当为幼儿创设健康、融洽、轻松、活跃的气氛,使幼儿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能够大胆地去尝试、创造。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力前提,只有在融洽的气氛下,幼儿才不会有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才能放开手脚参与各项活动,才能进行创造。给予幼儿极大的自由,解放幼儿的眼、口、手、脑、时间和空间,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诱使幼儿展开想像的翅膀,积极发散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喜欢想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获得知识、认知世界的重要条件,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像,当幼儿出现奇特想法与创造性思维时,教师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给予积极肯定与赞赏,要经常对幼儿说:“你这个方法真厉害!太棒了!”“有没有谁想到了不一样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不论有什么奇特想法,均能得到教师的鼓励,进而产生愉悦心情,使自身的创造力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泥工“可爱的小蜗牛”的作品展示中,我发现其中一位小朋友的作品小蜗牛居然没有了蜗牛壳,我好奇的问其原因时,她说:“蜗牛还那么小就要背一个硬硬的壳,它该有多累啊,我帮它先把壳收着,让它先好好休息一会儿吧!”语毕摊开自己的手心,掌心中静静躺着那顶用橡皮泥盘捏起来的蜗牛壳,若是让你去抑制这样的奇思异想,于心何忍?
三、教师应当保护幼儿个性发展,体认并善用“五解放”教育思想,给予幼儿一定自由充足的创作时间与空间,张扬幼儿的创作个性。
陈鹤琴先生在自己的“活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幼儿的操作过程是游戏的过程,也是表现他们情感和想象力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的创作不等同于简单临摹,它是用线条、形体、色彩等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创造性反映事物、表达思想、美化生活,因而对幼儿创造个性的发展及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在自己的教育专论中说过:“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孩子的创造,只有当他有时间以及从事自行选择和喜爱的劳动才能得到发展。”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看着从孩子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热情与激昂,使我深刻认识到,孩子在自由绘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观察世界,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并以他们天真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构图去创造真正的儿童艺术,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尊重和关心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积极给与回应,努力去发现幼儿的个性特点,了解每个不同孩子的认知差异,让他们能够尽情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在创作中得以满足,并从满足中带来自信,这种自信又推动他们更加自由地创作,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当然,在此之中教师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简单地评价每个幼儿作品的好坏,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长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观察、解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的营造机会与条件,让每位孩子都能受到肯定,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要鼓励他们多形式、多角度来表现他们自己眼中绚丽斑斓的世界,让他们的创造个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张扬。像是在主题教学“我找到的春天”美术操作活动中,我没有给孩子们设定那些框框限制,而是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幼儿与我就“春天在哪里?”这个问题展开互动,并让幼儿就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放开手去自己自由创作,活动最后,孩子们都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春天,有的幼儿甚至折出了一朵朵漂亮的郁金香来做画面的装饰,充分展现了幼儿创造个性的张力。
我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的实际发展角度去想问题,用自身的爱来吸引孩子与我们产生共鸣,来回应我们的期待,来展现我们的期望。通过这样的点点滴滴积累,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广阔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让孩子们的大脑伸展出那创造力的翅膀吧,鼓励着他们在未知的新奇世界中创作出一片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天空!
『叁』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郁金花》
小班手工:郁金香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表现郁金香花的特征,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2.练习撕的技能,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活动材料: 1.大红.玫红.橘黄色正方形蜡光纸.绿色蜡光纸。 2.白色A4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做好的完整作品。 提问式1.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是什么花啊? (漂亮的花。郁金香!) 2.朋友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作的这幅漂亮的花吗? (二)主题部分: 出示准备好的各色正方形蜡光纸。请小朋友一起跟老师来学折纸:把正方形纸有颜色的一面朝下,一个角和对面的另一个角对齐用手指将折痕抹平,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再将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角往上折一下,让他们翘起来,一朵郁金香花就折好了。“小花长在哪啊”?(小草上)再用绿色的蜡光纸,小草长的长长的细细的,我们来把纸撕成小草的样子小草有的长有的短。撕好后我们让小草和花都长到这张纸上我们看谁的最漂亮。用手指沾沾糨糊摸到小草上先让长出一片漂亮的草然后再将折好的花也粘上。 (三)结束部分: 漂亮的郁金香做好了,我们来一个郁金香画展吧!请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来参观。 (四)活动延伸: 鼓励托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上一些其他的自然物。如太阳.小草.蝴蝶等。
『肆』 黑色郁金香的幕后制作
女导演索尼娅·那撒·科尔发现,在阿富汗拍电影会要了自己的命。最有力的证明是,电影开拍前几周,阿富汗当地的塔利班激进分子砍掉了影片女主角的双脚。不过科尔女士并未退缩,这位阿富汗流亡者在返回故里后坚定地执行拍片计划,由于她的作品《黑色郁金香》是一部反塔利班电影,而在女主角受伤后,连替补人选也找不到了,她只能亲自上阵,出演女一号。
“不成功就成仁,我就开拍了,”索尼娅说,其实作为电影制作人,她还是新手,因为她之前的主要工作是运营阿富汗国际基金会——一家主要服务于妇女权利和阿富汗难民的慈善组织。
索尼娅有阿富汗和美国双重国籍,定居洛杉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就以青年难民的身份给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写过信,呼吁救助被苏联占领的阿富汗,而里根也友好地邀请她到白宫访问,此后她一直从事救助阿富汗难民的工作,还写过一本著名的回忆录,讲述1979年逃离祖国前的经历。
她的《黑色郁金香》是一部爱情悲剧,预定由华纳兄弟发行。计划9月30日在喀布尔的阿里亚娜剧场做全球首映,军方表示他们会提供安全保障,因为北约组织的一次高级会议也将同期进行。而圣丹斯电影节将是本片的下一站,据悉阿富汗政府也计划将本片选送参与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
科尔女士此前只执导过一部影片——2007年的一部短纪录片《养家糊口的人》,讲述的是8岁的阿富汗男孩靠叫卖日历供养全家的故事。而为了拍《黑色郁金香》,她广泛动员了自己长期从事慈善工作所积累的各方面人脉,甚至连著名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都为之奔走呼吁,才终于获准在阿富汗本土开机。
尽管得到了各种支持,但是拍《黑色郁金香》还是一次空前困难的挑战。“每天的工作从凌晨四点开始,因为这时候安全工作比较好做”,索尼娅·科尔导演表示,而从去年秋天回到喀布尔进行影片筹备开始,她陆续遇到破窗而入的炸弹、机枪子弹以及死亡电话的恐吓,无一不在警告她赶紧“滚回美国”。她没有屈服,但是影片最重要的几个幕后主创:摄影师、制片人和美术设计先后中途放弃,退出了拍摄。摄影师凯斯·史密斯(Keith Smith)说,“我知道这么做伤了她的心,但是我闻到了死亡的味道,我不想为这个把命丢了。”
她想办法又从洛杉矶请来了一个新摄影师大卫·麦克法兰,后者表示,“作为导演,她的任务就是让我们专注于工作而不要害怕,她是怎么说的?‘噢,我留了个条子说可能我们今天全都要挂了,那么,好吧,起码之前把活儿干得漂亮点’。”麦克法兰说,一直到杀青,女导演也没有跟他说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而本片的另一位女主演萨瑞法·贾汗则在索尼娅等人的安排下,躲到了边远地区的亲戚家里。
唯一清楚女导演心情的人是她的儿子,去年秋天母亲给了他一张清单,内容全部是“交代后事”。克里斯·科尔说,单子上写的是“如果我被绑架,不要跟代价他们谈判,让他们杀了我好了。”克里斯特地把自己在银行的工作辞了,来到喀布尔帮助母亲完成拍摄,“听到妈妈这么说真的很可怕,但是她很坚持。”
科尔没有透露本片的预算,但据悉主要是她通过出售自己的诗集、抵押住房贷款,以及依靠信用卡来筹集资金。但我们知道本片的造价不菲,因为在采访中,科尔提到过她为了买一个老式的录音麦克风就花了5000美元,而且卖家当初开价是10000美元,而摄影师麦克法兰为了找一个摄影用灯泡,不得不在喀布尔开车转了无数时间。
“我在安全上花的钱多得数不过来,”索尼娅开玩笑地说,“每天他们都威胁我要罢工,除非我给他们一大笔钱”,“而且你很容易就变成了妄想狂,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伙计们到底是来给你干活的,还是来干掉你的。”
『伍』 庞媛的荣誉
其作品曾三次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及“加拿大多伦多造型艺术展”、1991年2月,绘画“盛开的郁金香”获“第二届工笔画学会大展”铜奖、1992年2月绘画作品8幅被中国邮电部选中印成明信片(4400万张)全国发行、1994年4月绘画“红花的夜宴”“获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学会大展”银奖、1994年5月绘画“红花礼先赞”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1998年8月赴欧洲14个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学术交流,并在卢森堡举办画展、1998年7月于法国巴黎艺术城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3月于香港参加“香港、北京女性艺术家作品展”、1999年9月荣宝斋出版社编辑出版“庞媛作品选”、2000年1月绘画“如云如霞”参加“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韩国东亚艺术大学教授作品展、2001年5月绘画“阳光灿烂”入选《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2001年7月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中国画范画丛书“庞媛中国现代工笔花卉精选”、2001年10月绘画“春”被日本长野“中国水墨画美术馆”收芷、2002年1月绘画“红百合”被中南海收芷、02年4月绘画11幅入选“中国当代画家图典”、2002年9月绘画“兰鸢尾”参加韩国釜山画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