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发布时间: 2022-01-07 18:12:39

A.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中国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内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容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1)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大约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间,首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769-1848)返国后,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旅行》,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

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4年至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多特》中的男声齐唱,它浓郁的中国民间风格,曾使全世界亿万听众迷恋不已。

B.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最早版本,为清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该剧演一对凤阳夫妻打花鼓卖艺,被浪荡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称《鲜花调》)。该曲共12段,前两段唱词是:好一朵鲜花,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后10段唱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演唱中,浪荡公子不时乘机调戏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护之,形成热闹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词中的“茉莉花”,即为剧中的“花
鼓女”;想“采一朵戴”者,为剧中的“浪荡公子”;“看花的”为花鼓女的丈夫。

《鲜花调》的流传主要有两个载体:一是流传六百年、走遍全国的民间凤阳花鼓艺人,二是戏曲《打花鼓》中的《鲜花调》。到了清末,随着地方戏、地方曲的兴起,这首小曲成为全国众多地方戏、地方曲艺、各地民歌中的重要曲目。18世纪末,《鲜花调》流传至英国,后传遍世界,并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中。

1942年,新四军小战士何仿在江苏六合采风时,记录了一位民间艺人演唱的扬剧《打花鼓》中的《鲜花调》。1957年,改编成民歌《茉莉花》,参加全国会演。并被首次标名为“江苏民歌”而传遍全国。(《文艺报》2.11)

,《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发展影响

C. 【茉莉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茉莉花这首歌是江苏的,但有不同的版本。

D. 《茉莉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当时,随团而至的何仿慕名拜访了当地一位弹唱艺人。随后,弹唱艺人为其表演了民歌《鲜花调》。
所以是江苏南京的民歌。

E. 《茉莉花》是什么地方的名歌

茉莉花是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流传的一首民歌,最为著名的是河北省和江苏省的茉专莉花,但是现在在国际上属流行的,被许多外国人知道的那首茉莉花是流传于我国河北一带版本的茉莉花,被普契尼选进自己歌剧图兰多的也是河北一带的这首茉莉花

F. 《茉莉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G.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

《茉莉花》歌词的最早刊载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

《茉莉花》曲谱的最早刊载是道光十七年(1838)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

《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


(7)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的历史沿革:

1896年,万国运动会召开,当时李鸿章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当时李鸿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享誉世界的中国名曲《茉莉花》。

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H. 茉莉花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版仿采自权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8)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扩展阅读:

社会影响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中国。此后,众多世界级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关注 。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以该首民歌为名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现场《茉莉花》出现总共774次。

I. 《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

(9)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扩展阅读

《茉莉花》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中国。此后,众多世界级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关注。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以该首民歌为名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现场《茉莉花》出现总共774次。

J.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一、下面这段摘自《滁州市志》
1942年冬,大众剧团奉命便装到天长与六合相交的金牛山及仪征一带开展反扫荡宣传工作。剧团开到目的地以后,晚上演戏、搞宣传,白天走访当地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习“玩旱船”,唱民歌。民间艺人拉起胡琴唱了一首当地流传的《鲜花调》:“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若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民间艺人悠扬婉转的歌声使何仿听呆了,他没想到金牛山区有这么好听的歌,听着这歌,他仿佛置身在百花园中,好像看到了万紫千红,好像闻到了沁人的馨香。于是他激动地称民间艺人为师傅,请求他教他唱这首歌。于是那位民间艺人教他一句,他认真地学一句,并记一句词谱。一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学会了这首民歌,并记下了全部词谱。

二、娄丽红与《茉莉花》
娄丽红,天长市金集镇草西村人,今年已近七旬,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前些年她从广播上听到《茉莉花》,便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于是就冒着高温酷暑,从20多公里外的农村来到城市,向当时的文化局的同志回忆她当年到安徽省城及各地演唱《茉莉花》的情况。后来文化局的同志又去请教原天长市政协主席夏锡生,向他了解有关情况,因为知道夏老与《茉莉花》作者何仿是老同乡、老朋友,曾在香港回归时我市首先撰写《茉莉花》的人,他应该清楚。夏老得知此事后,便接见了娄丽红。见面后夏老就问她是怎样把《茉莉花》唱到省城去的,她就如实回答:“当年我们那里,老老小小,特别是女孩子,差不多都会唱,县文化馆黄馆长说我当时《茉莉花》小调唱得好,便要我与他一道去合肥参加全省民歌大赛。1954年在江淮大剧院,我唱了《刮地风》、《茉莉花》两支歌,最后被评为一等奖,省领导还给我发了一枚金质奖章。”
据夏老在有关文章中的记载:娄丽红的上述一番介绍与何仿的回忆是一致的。夏老去南京向何仿祝贺七十寿辰时,闲谈之中,偶然提及草庙山歌手娄丽红唱《茉莉花》在1954年安徽省民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旧事时,勾起了何仿同志对《茉莉花》创作情况的回忆,他说:“娄丽红到省城参赛的《茉莉花》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又说“1942年,我随淮南大众剧团到天长县金牛山演出新编者洪山戏《保卫家乡》,在金牛山脚下遇到一民间艺人给我唱《茉莉花》,我感到很好听,便一句一句地记下来,然后根据当时皖东广为流传的地方剧种---洪山戏特有音调作为基础,进行融汇贯通,终于成为现在的《茉莉花》曲调。”何仿在与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文艺片《芬芳年华》的摄制组同志说:“我是喝白塔河水长大的,《茉莉花》是由安徽天长这方沃土上培育出来的”。
也有人说《茉莉花》 是江苏歌唱家程桂兰唱红的。夏老在相关文章中讲到:程桂兰当时作为南京前线歌舞团的演员,曾带这支歌到北京总政参赛,的确使这支歌升华了许多,但那是1957年的事,而在这三年前,即1954,天长民歌手娄丽红就已经把《茉莉花》唱红安徽省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茉莉花》已成为中国的民歌,唱响了世界,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三、皖苏两省学者为民歌《茉莉花》“产地”舌战
安徽商报4月20日讯本报3月23日独家报道《凤阳籍明史学家夏玉润:民歌茉莉花源自“凤阳花鼓”》后,引起音乐界和史学界的高度关注,江苏方面多位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茉莉花》属于江苏民歌。
关于民歌《茉莉花》的“原产地”,目前在江苏省南京、扬州之间争论不休,仪征、苏州、盐城亦加入这一行列。昨日,中国明史学会会员、滁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玉润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他认真而细致的考证,把源于我省凤阳的民歌《鲜花调》改编而成的《茉莉花》定为江苏民歌,证据不足。
其一:有学者称,1942年,新四军战士何仿在江苏六合采风时,记录了一首当地民间艺人演唱的《鲜花调》。1957年,已在南京前线歌舞团工作的何仿,将此改编成民歌《茉莉花》,参加全国汇演。在媒体的运作下,《茉莉花》首次贴上“江苏民歌”标签。然而,《鲜花调》早在清末就唱遍全国,例如山东省也有《鲜花调》,假设当时由山东前卫歌舞团演出,今日岂不成了山东民歌?他认为,最先“注册”与它的原产地,是两码事。
其二:有文章说,据已故音乐史学家章鸣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据他考证,《鲜花调》之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
其三:有学者称,扬州清曲中有《鲜花调》,夏玉润认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据中国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间歌曲等集成记载,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鲜花调》,如何证明《鲜花调》最早出现于扬州清曲中?目前,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不足。
其四:有学者认为,1934年上海蓓开唱片公司录制的黄秀花演唱的《鲜花调》,是最早的音像资料,足可证明它是扬州民歌。其实,它是扬剧《打花鼓》中的唱段,扬剧最初就称“花鼓戏”。在此之前,卢翠兰、荀慧生、潘雪艳、华慧麟、周五宝等著名京剧演员,均演唱了《打花鼓》中的《鲜花调》,亦有当时上海录制的唱片。
还有人说,“《鲜花调》来自民歌《双叠翠》,400多年前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传唱”。然而,《双叠翠》最早见于明嘉靖年间刘效祖《词脔》一书,刘为山东籍人,后居北京,《双叠翠》最初应为北方民歌。
其五:有人依据1960年南京市工人业余艺术学校汇编的《曲调选》,证明《茉莉花》的前身《鲜花调》在南京白局曲调中原名《闻鲜花》(释其意为“闻”了几种花)。而据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江明教授考证,《鲜花调》又有《文鲜花》(演唱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武鲜花》(演唱武松杀嫂的故事)之称谓,亦流传于上海。因此不是南京的专利。
还有人依据朱元璋、徐达在莫愁湖畔“胜棋楼”下棋的故事,衍生出《鲜花调》。夏玉润据此认为,朱元璋、徐达均为凤阳人,唱的戏更有可能是安徽的“花鼓戏”!

热点内容
松树盆栽长不大 发布:2025-08-03 05:47:52 浏览:149
盆栽韭菜种植方法如下 发布:2025-08-03 05:18:08 浏览:597
蕙兰花疱 发布:2025-08-03 05:16:40 浏览:777
2019央视七夕晚会cctv3 发布:2025-08-03 05:15:55 浏览:247
一朵大米 发布:2025-08-03 05:03:37 浏览:591
幼儿园盆栽图片 发布:2025-08-03 05:03:36 浏览:331
牡丹江龙溪地小区 发布:2025-08-03 05:03:01 浏览:485
古荷花诗词 发布:2025-08-03 05:02:21 浏览:691
蜗牛与玫瑰树的故事 发布:2025-08-03 05:01:23 浏览:121
藤长苗盆栽 发布:2025-08-03 04:33:09 浏览: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