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民歌教唱
① 民歌茉莉花
江苏民歌
http://mp3..com/m?f=ms&rf=idx&tn=mp3&ct=134217728&lf=&rn=&word=%DC%D4%C0%F2%BB%A8&lm=-1
② 《茉莉花》是哪的民歌
我记得不是回答过了吗?好像没采纳。茉莉花是中国比较早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流传比较广,已经产生很多个版本,
江苏的就有2个版本的《茉莉花》,
河北有一个戏曲味很浓的《茉莉花》,
东北有个很豪迈《茉莉花》,
国外也有个,不过名字已经改了叫《东边升起的月亮》是《今夜无人入眠》之前的音乐。
望采纳。
如果你指的是奥运会上,或者宋祖英唱的《茉莉花》那是江苏的。
这是小学6年级的知识。专门用2-3个课时来教这几首茉莉花。
③ 民歌《茉莉花》的介绍
茉莉---福州市的市花
④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民族唱法的歌曲吗
原唱就是了。但是现在出了很多翻唱的。比如合唱的,呤唱的。但基本都是民族唱法
⑤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来歌舞团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5)茉莉花民歌教唱扩展阅读: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
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
⑥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
《茉莉花》歌词的最早刊载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
《茉莉花》曲谱的最早刊载是道光十七年(1838)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
《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
(6)茉莉花民歌教唱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的历史沿革:
1896年,万国运动会召开,当时李鸿章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当时李鸿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享誉世界的中国名曲《茉莉花》。
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⑦ 就民歌茉莉花鉴赏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⑧ 关于民歌《茉莉花》的歌词和版本
1、江苏民歌《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2、河北民歌《茉莉花》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3、其他版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8)茉莉花民歌教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茉莉花》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茉莉花》是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在国外被公认“旋律优美,浓郁东方韵味”,最具有中国东方意境的歌曲。甚至很多外国人声称,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被评为“中国的第二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