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杜鹃花
㈠ 现代赞杜鹃花的七绝诗有哪些
一、慕客纷纷入寨来,争相近赏杜鹃开。红霞满岭人人爱,各自欣然溢自怀。
二、人间三月杜鹃啼,血洒枝头映布衣。拭净泪痕迎客笑,红光四射撵黄鹂。
三、遍野漫山映水滨,欲燃似火灿无伦。还寒乍暖先开放,引得万花争一春。
四、染尽江山万里遥,彤彤高岭入云霄。声声啼血柔肠断,越鸟年年望帝号。
五、高山远岭郁葱葱,草野江湖性本同。不做天香和国色,丹心一片向阳红。
六、乱眼山花逐日浓,杜娟烂漫占先声。追云卷上绝崖处,泻地铺成锦绣丛。
㈡ 百里杜鹃属于几类土壤
百里杜鹃属于酸性类的土壤,它在生产过程当中的需要酸性土壤可以更好的生活。
㈢ 刘雯和杜鹃都是高级脸,为什么感觉影视圈更偏爱杜鹃
一、审美观
现如今很多模特在影视圈都是比较吃香的,这个原因是非常简单的。因为现在的娱乐圈网红的脸有点太多了,可以说高级的这个脸型并不多,但是模特们大多数的脸型都是菱形脸,他们是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所以说就非常受大家的追捧。现如今有很多杂志上都是拍个人写真照的,所以说高级脸型杜鹃就是可以表现出他淋漓尽致的这个脸型。她在光与影的这个独特美丽之中,是谁也夺不走的,这个存在美。
不管是在什么圈里表演,他们都是非常受追星者爱戴的。因为他们的选择不同道路不一样,所以说他们受大家的爱戴也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说,这些明星大家都是非常喜欢的。
㈣ 余姚文化习俗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2000年余姚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余姚名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世。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政权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64—233),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大师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死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著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著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代理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民族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著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96—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F8t"Z"w R on0孙嘉绩(1604—164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民族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64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64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著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著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著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起义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著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奸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奸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著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著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著名农学家。
吴耕民,1896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1896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1965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1905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191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1913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96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政府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中共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1944年12月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1980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1931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1937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1989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㈤ 诚求贵州省大方县凤山乡的资料,包括人文、地理、经济、旅游场地、资源等等。。越全越好。回答满意重赏。
凤山乡地处大方县东部,距县城2 0公里,总面积84.1 2平方公里,是黔西北连接黔北326国道线上的一个重要乡镇,西接大方、毕节,与贵毕高速公路相连,东连金沙、遵义,直出重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乡辖9个行政村64个村民组,人口1 67 01人,汉、彝、蒙古等民族人民聚居杂居,和谐相处,是彝族文化发源较早的地方,乡境内彝文墓碑随处可见,也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乡。乡内民风纯朴,雄奇秀丽的黔西北名山一一公鸡山和享有“小蒙古’’草原风情的马干山万亩草场,构成了黔西北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彝家酒味美淳厚,杜鹃花绵延百里……
在凤山这块“水西秘境、蒙古之乡、杜鹃王国”地上,有着太多的神奇、典雅和动情。无论是“一把伞”的小家碧玉、公鸡山的庄重雄奇,还是马干山草原的辽阔大度、“轿子垮’’杜鹃的艳丽撩人;无论是彝族水西文化的渊远,还是蒙古族强劲骠悍的遗风,都会令人心旷神怡,驻足回首。
乡域平均海拔1740米,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主要气候条件适宜于农作物夏秋两熟,有利于农、林、牧业的综合发展。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水稻、洋芋、春秋荞、大豆为主,乡党委政府依托科技兴农业,2 006年末粮食产量达7 8 38吨;乡现有林地面积5 7 5 4 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 5.6%,林地内遍植杉树、杜仲、漆树、核桃、板粟、桃、李子等经济林木,辅以种植天麻、首乌、党参、续断、龙胆草等,群众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森林覆盖率为4 4.6%;畜牧业发展方兴未艾,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联兴村肉牛养殖基地、店子村野猪养殖基地、银川村黑山羊养殖基地初具规模。 、
乡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较广,量多质好,现已发现的有:煤、硫铁矿、石灰岩、黄铁矿、玻缕石、瓷土、高岭土等。全乡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有合法煤矿1 O个,其中:国营矿1个,在建煤矿5个(设计年生产能力全为9万吨)、资源整合扩能2个(设计年生产能力1 5万吨)、生产煤矿2个(年生产能力3万吨),因量多质优,以低硫、中灰、高发热为特色的“渣坪煤”远销省内外,煤炭产业已成为乡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凤山是全县的重点产煤乡镇之一,如1 O个煤矿全部投产,年生产原煤可达8 O多万吨,仅煤炭税收收入就可达6 0 0 0多万元;硫磺质量上等,境内银川村高家寨若建成“硫磺开发’’小区,年冶炼硫磺可达1 5 0 00吨;硫铁矿石遍布全乡,丰富的玻缕石资源还埋藏地下,瓷土可供大面积开发,此外,尚有硅、砂岩等矿藏有待探明。
矿业经济拉动全乡经济的发展,2 006年末,全乡生产总值达5 7 46万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同比增长1 5%;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 024 0万元,同比增长1 3%,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 0 35 O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9 22 O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 9 5 5万元;完成财政税收1 2 08万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同比增长9 5.78%。
㈥ 关于春和秋的诗句
春: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秋: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㈦ 信宜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信宜市属于山区市,旅游以大自然、真山水、纯生态为主题,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不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资源也有不少。主要景点:1
大田顶
在大成镇东部,距市区38公里2
雾岭自然保护区
位于大成镇东部,
大田顶半山腰
3
西江温泉
位于北界镇西江河畔。距
市中心12
公里4
信宜古城
在
镇隆镇八坊村
,古称“窦州5
大仁山
又名云岫山,在东镇北逻村与池洞镇接壤处,距县城约5公里6
太华山
信宜八景称为太华揽胜,位于
东镇镇庄垌村
之南7
虎跳峡
位于怀乡镇的黄华江上,长约5公里8
石印飞瀑
在平塘镇林垌河口处有一条狭谷,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飞瀑”。9
半月岩
位于
北界镇汕口村
,因主体是一块弧形巨石10
尚文水库
信宜八景称为文湖晴波,在东镇尚文村黎冲口,距城5公里11
龙泉谷
在丁堡镇墟镇约去12公里的
岭脚村12
丽垌老松林
在
白石镇丽垌村
的丽垌口,有一片生长了二三百多年的
老松树13
石硖天梯
在
合水镇石峡村大水岭
,距县城40多公里14
山溪漂流
信宜近两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两个漂流区
㈧ 杜鹃和刘雯都是高级脸,为什么影视圈更偏爱杜鹃呢
你知道,模特在影视界很受欢迎原因很简单现在娱乐圈流行的模特太多了,但是高级模特不多但模特们,大多脸上都有棱角,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所以很受欢迎你可以看到布谷鸟最近为一家时尚杂志拍了一组照片很多人觉得这是先进的面孔。杜鹃花像一朵高岭土花站在喧嚣之外光与影之间是美的,没有人能夺走它杜鹃不是一个专业的表演者,但他的演技杀死了许多北电和中国歌剧演员为什么?杜鹃有灵气从中国搭档到摆渡工再到泰国尴尬,布谷鸟的演技非常轻巧,能用三个字和两个字勾勒出人物的轮廓。
刘雯偶尔会触电,也会选择好莱坞大片例如,最近的电影现在在纽约首映超模刘雯首次客串好莱坞电影虽然她打酱油,但它给人一种国际风格和老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