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杜鹃花
㈠ 哪些植物能够生长在高山上
一,高山大戟
多年生草本。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4,900米的地区,多生于灌丛、高山草甸、林缘以及杂木林下。分布在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二,小垂头菊
多年生草本。分布于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甘肃、云南、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4,500米至5,4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高山流石滩。花黄色,花果期7-8月。
三,高山寄生
为桑寄生科梨果寄生属下的一个种。产于龙陵,高山上。分布于中国西藏,生长在海拔2380—2850米的高山栎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寄生于杜鹃属、栒子属,荚蒾属等植物上。
四,雪莲
雪莲是菊科凤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海拔4800~5800米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绝大部分产于中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雪莲是一种高山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
五,矮柳
是一种爵床科植物,生长在高山冻土带,分布于东南亚。其叶片呈细长型,叶绿色,易于栽培。细长型叶片,叶绿色,需要充足光线及良好的水质。
㈡ 云南十大特产有哪些
云南特产
昆明:复云南白制药、云南山茶花、云南围棋子、牙雕制品、民族服装服饰、过桥米线、羽毛画、杨林肥酒、玫瑰卤酒、卷烟、烧风度、烧火腿、烧豆腐、斑铜制品、蜡染制品。
大理:普洱茶,大理草帽、大理雪梨、大理石工艺品、扎染布、白族服饰、苍山杜鹃花。丽江:云木香、天麻酒、竹荪、窨酒。
其他:象牙芒果、无眼菠萝、宝珠梨、梅子、八角、猴头攻、蜂蜜、黑木耳、松茸、鸡赍、三七、虫草、砂仁、云归、宣威火腿、玫瑰大头菜、傣族烧鱼、香芋草烤鸡、滇八件点心、剑川木雕、锡制工艺品、腾冲玉器、版纳地毯、纳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编、傣族筒帕。保山有潞江小粒咖啡、南红玛瑙、龙陵黄龙玉、腾冲翡翠、透心小绿豆等。
㈢ 云南名气最大的特产
云南特产
昆明:云南白药、云南山茶花、云南围棋子、牙雕制品、民族服装服饰、过桥米线、羽毛画、杨林肥酒、玫瑰卤酒、卷烟、烧风度、烧火腿、烧豆腐、斑铜制品、蜡染制品。
大理:普洱茶,大理草帽、大理雪梨、大理石工艺品、扎染布、白族服饰、苍山杜鹃花。丽江:云木香、天麻酒、竹荪、窨酒。
其他:象牙芒果、无眼菠萝、宝珠梨、梅子、八角、猴头攻、蜂蜜、黑木耳、松茸、鸡赍、三七、虫草、砂仁、云归、宣威火腿、玫瑰大头菜、傣族烧鱼、香芋草烤鸡、滇八件点心、剑川木雕、锡制工艺品、腾冲玉器、版纳地毯、纳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编、傣族筒帕。保山有潞江小粒咖啡、南红玛瑙、龙陵黄龙玉、腾冲翡翠、透心小绿豆等。
㈣ 截止2020年4月云南有多少A级景区
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
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244家,其中:5A级8家、4A级74家、3A级99家、2A级60家、1A级3家。
序号 景区名称 所在州市 等级 备注
1 昆明石林风景名胜区 昆明市 5A
2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 丽江市 5A
3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 大理州 5A
4 丽江古城景区 丽江市 5A
5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西双版纳州 5A
6 迪庆香格里拉普达措景区 迪庆州 5A
7 保山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 保山市 5A
8 昆明世博园旅游区 昆明市 5A
序号 景区名称 所在州市 等级 备注
1 九乡风景名胜区 昆明市 4A
2 云南民族村 昆明市 4A
3 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 昆明市 4A
4 昆明市大观公园 昆明市 4A
5 昆明金殿景区 昆明市 4A
6 昆明官渡古镇 昆明市 4A
7 云南野生动物园 昆明市 4A
8 昆明轿子山 昆明市 4A
9 昭通水富西部大峡谷景区 昭通市 4A
10 陆良彩色沙林景区 曲靖市 4A
11 罗平九龙瀑布群景区 曲靖市 4A
12 沾益珠江源景区 曲靖市 4A
13 曲靖师宗凤凰谷生命文化主题公园 曲靖市 4A
14 曲靖会泽大海草山 曲靖市 4A
15 曲靖师宗菌子山 曲靖市 4A
16 通海秀山公园 玉溪市 4A
17 玉溪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 玉溪市 4A
18 玉溪汇龙生态园 玉溪市 4A
19 澄江禄充景区 玉溪市 4A
20 玉溪新平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玉溪市 4A
21 腾冲和顺景区 保山市 4A
22 禄丰世界恐龙谷 楚雄州 4A
23 楚雄彝人古镇 楚雄州 4A
24 元谋土林 楚雄州 4A
25 武定狮子山 楚雄州 4A
26 楚雄州博物馆 楚雄州 4A
27 楚雄紫溪山 楚雄州 4A
28 楚雄姚安光禄古镇 楚雄州 4A
29 泸西阿庐古洞 红河州 4A
30 建水燕子洞 红河州 4A
31 建水文庙 红河州 4A
32 红河建水团山古村景区 红河州 4A
33 红河建水朱家花园 红河州 4A
34 红河元阳哈尼梯田景区 红河州 4A
35 红河弥勒湖泉生态园 红河州 4A
36 红河弥勒可邑旅游小镇景区 红河州 4A
37 丘北普者黑景区 文山州 4A
38 普洱国家公园 普洱市 4A
39 普洱西盟勐梭龙潭景区 普洱市 4A
40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普洱市 4A
41 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 普洱市 4A
42 西双版纳傣族园 西双版纳州 4A
43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西双版纳州 4A
44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州 4A
45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 西双版纳州 4A
46 景洪曼听公园 西双版纳州 4A
47 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 西双版纳州 4A
48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 西双版纳州 4A
49 西双版纳大益庄园 西双版纳州 4A
50 告庄西双景 西双版纳州 4A
51 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 西双版纳州 4A
52 大理南诏风情岛 大理州 4A
53 大理宾川鸡足山景区 大理州 4A
54 大理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 大理州 4A
55 大理剑川石宝山·沙溪古镇旅游区 大理州 4A
56 大理古城 大理州 4A
57 大理祥云水目山文化旅游区 大理州 4A
58 大理巍山古城—巍宝山旅游区 大理州 4A
59 大理漾濞石门关景区 大理州 4A
60 大理蝴蝶泉公园 大理州 4A
61 德宏梁河南甸宣抚司署 德宏州 4A
62 德宏芒市勐巴娜西珍奇园 德宏州 4A
63 丽江玉水寨景区 丽江市 4A
64 丽江束河古镇 丽江市 4A
65 丽江黑龙潭 丽江市 4A
66 丽江泸沽湖景区 丽江市 4A
67 丽江观音峡景区 丽江市 4A
68 丽江东巴谷景区 丽江市 4A
69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 丽江市 4A
70 迪庆梅里雪山景区 迪庆州 4A
71 迪庆虎跳峡景区 迪庆州 4A
72 迪庆香格里拉松赞林景区 迪庆州 4A
73 迪庆香格里拉蓝月山谷景区 迪庆州 4A
74 迪庆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 迪庆州 4A
序号 景区名称 所在州市 等级 备注
1 昆明安宁青龙峡风景区 昆明市 3A
2 昆明星耀·水乡旅游度假区 昆明市 3A
3 昆明寻甸星河温泉旅游小镇 昆明市 3A
4 昆明宜良岩泉风景区 昆明市 3A
5 昆明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 昆明市 3A
6 中国兵器房车温泉度假中心 昆明市 3A
7 昆明市翠湖·讲武堂景区 昆明市 3A
8 昆明市黑龙潭公园 昆明市 3A
9 昆明斗南花市景区 昆明市 3A
10 石林杏林大观园 昆明市 3A
11 昭通盐津豆沙关 昭通市 3A
12 昭通市博物馆 昭通市 3A
13 昭阳龙氏家祠 昭通市 3A
14 绥江金沙江水上乐园 昭通市 3A
15 水富卲女坪旅游度假小镇 昭通市 3A
16 花乡酒谷景区 昭通市 3A
17 威信扎西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 昭通市 3A
18 大关黄连河景区 昭通市 3A
19 昭阳彝族六祖分支景区 昭通市 3A
20 昭通市渔洞名樱庄园景区 昭通市 3A
21 罗平多依河景区 曲靖市 3A
22 曲靖罗平鲁布革三峡风景区 曲靖市 3A
23 麒麟水乡景区 曲靖市 3A
24 克依黑景区 曲靖市 3A
25 马过河景区 曲靖市 3A
26 富源县多乐原景区 曲靖市 3A 新增(2019.8)
27 雨碌大地缝景区 曲靖市 3A
28 江川古滇国文化园 玉溪市 3A
29 玉溪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村 玉溪市 3A
30 玉溪明星渔洞景区 玉溪市 3A
31 玉溪明星碧云公园 玉溪市 3A
32 玉溪仙湖古镇·仙湖湾景区 玉溪市 3A
33 保山施甸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 保山市 3A
34 保山潞江坝服务区 保山市 3A
35 保山龙陵松山景区 保山市 3A
36 保山腾冲杜鹃王珍奇古木博览园 保山市 3A
37 保山腾冲高山乌龙茶景区 保山市 3A
38 青华海 保山市 3A
39 右甸河公园 保山市 3A
40 禄丰黑井古镇 楚雄州 3A
41 南华咪依噜风情谷 楚雄州 3A
42 楚雄大姚石羊古镇 楚雄州 3A
43 楚雄元谋人博物馆 楚雄州 3A
44 楚雄永仁方山景区 楚雄州 3A
45 牟定彝和园 楚雄州 3A
46 大姚昙华山 楚雄州 3A
47 双柏查姆湖 楚雄州 3A
48 红河州博物馆 红河州 3A
49 红河开远南洞—凤凰谷旅游区 红河州 3A
50 红河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 红河州 3A
51 泸西青龙山生态休闲农业庄园景区 红河州 3A
52 蒙自市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 红河州 3A
53 建水学政考棚 红河州 3A
54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55 弥勒东风韵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56 弥勒锦屏山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57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58 弥勒红河水乡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59 开远凤凰生态公园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60 石屏异龙湖湿地公园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61 屏边滴水苗城景区 红河州 3A 新增(2019.9)
62 建水紫陶街景区 红河州 3A
63 文山广南世外桃源坝美景区 文山州 3A
64 文山广南牡露侬人谷景区 文山州 3A
65 普洱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普洱市 3A
66 普洱景东文庙 普洱市 3A
67 普洱宁洱那柯里茶马驿站景区 普洱市 3A
68 普洱景东杜鹃湖 普洱市 3A
69 普洱孟连宣抚司署 普洱市 3A
70 景谷勐卧总佛寺 普洱市 3A
71 澜沧拉祜风情旅游区 普洱市 3A
72 西盟木依吉神谷 普洱市 3A
73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大理州 3A
74 大理地热国 大理州 3A
75 大理洱源西湖 大理州 3A
76 大理张家花园 大理州 3A
77 大理剑川千狮山(满贤林)景区 大理州 3A
78 大理罗荃半岛旅游区 大理州 3A
79 大理上关花公园 大理州 3A
80 巍山县东莲花旅游区 大理州 3A
81 大理南涧无量山樱花谷景区 大理州 3A
82 永平县曲硐文化旅游区 大理州 3A 新增(2019.9)
83 永平县宝台山旅游区 大理州 3A 新增(2019.9)
84 大理云龙县诺邓景区 大理州 3A
85 瑞丽一寨两国景区 德宏州 3A
86 德宏畹町边关文化园 德宏州 3A
87 丽江白沙壁画景区 丽江市 3A
88 丽江东巴万神园 丽江市 3A
89 鲤鱼河景区 丽江市 3A
90 迪庆霞给藏族文化旅游生态村 迪庆州 3A
91 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迪庆州 3A
92 沧源司岗里崖画谷 临沧市 3A
93 临沧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临沧市 3A
94 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新产业园 临沧市 3A
95 临沧耿马孟定芒团景区 临沧市 3A
96 临沧临翔区南美拉祜生态旅游度假区 临沧市 3A
97 临沧临翔区玉龙湖景区 临沧市 3A
98 临沧双江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 临沧市 3A
99 临沧沧源葫芦小镇 临沧市 3A
序号 景区名称 所在州市 等级 备注
1 晋宁郑和公园 昆明市 2A
2 昆明寻甸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昆明市 2A
3 华宁象鼻温泉度假村 玉溪市 2A
4 易门龙泉森林公园 玉溪市 2A
5 新平新化古州野林 玉溪市 2A
6 玉溪九龙池公园 玉溪市 2A
7 新平哀牢山陇西世族庄园 玉溪市 2A
8 新平龙泉公园 玉溪市 2A
9 玉溪澄江西浦公园 玉溪市 2A
10 玉溪澄江凤山公园 玉溪市 2A
11 昌宁鸡飞温泉旅游度假区 保山市 2A
12 腾冲云峰山景区 保山市 2A
13 腾冲叠水河景区 保山市 2A
14 保山太保山森林公园 保山市 2A
15 保山北庙湖旅游度假区 保山市 2A
16 龙陵邦腊掌温泉旅游度假区 保山市 2A
17 施甸石瓢温泉景区 保山市 2A
18 保山隆阳区金鸡乡育德村 保山市 2A
19 弥勒白龙洞 红河州 2A
20 石屏焕文公园 红河州 2A
21 红河蒙自南湖公园 红河州 2A
2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纪念馆 红河州 2A
23 个旧丫沙底瀑布温泉度假区 红河州 2A
24 红河马帮古城 红河州 2A
25 石屏郑营村 红河州 2A
26 绿春东仰风情园 红河州 2A
27 富宁驮娘江景区 文山州 2A
28 景谷佛迹仙踪芒玉峡谷旅游区 普洱市 2A
29 普洱江城勐烈湖湿地公园 普洱市 2A
30 普洱镇沅无量湿地公园 普洱市 2A
31 西双版纳南药园 西双版纳州 2A
32 思小高速公路(西双版纳段) 西双版纳州 2A
33 祥云云南驿景区 大理州 2A
34 大理洱源茈碧湖景区 大理州 2A
35 瑞丽独树成林景区 德宏州 2A
36 瑞丽淘宝场 德宏州 2A
37 丽江玉柱擎天景区 丽江市 2A
38 丽江东巴王国景区 丽江市 2A
39 丽江虎跳峡景区 丽江市 2A
40 丽江玉峰寺 丽江市 2A
41 丽江三股水景区 丽江市 2A
42 迪庆天生桥景区 迪庆州 2A
43 迪庆州博物馆 迪庆州 2A
44 迪庆藏经堂景区 迪庆州 2A
45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 迪庆州 2A
46 迪庆香格里拉娜姆措生态园 迪庆州 2A
47 迪庆香格里拉呀啦嗦民间马术演艺 文化交流中心 迪庆州 2A
48 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 迪庆州 2A
49 迪庆香格里拉洋塘曲文化生态景区 迪庆州 2A
50 迪庆香格里拉圣域天香牦牛文化传播中心景区 迪庆州 2A 新增(2019.8)
51 迪庆香格里拉结达木景区 迪庆州 2A
52 临沧五老山森林公园 临沧市 2A
53 云县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临沧市 2A
54 临沧花果山城市森林公园 临沧市 2A
55 临沧沧源碧丽源芒摆有机茶庄园 临沧市 2A
56 临沧凤庆古墨传统文化村落景区 临沧市 2A
57 临沧凤庆石洞寺景区 临沧市 2A
58 临沧凤庆鲁史古镇 临沧市 2A
59 临沧云县头道水酒谷景区 临沧市 2A
60 临沧耿马孟定洞景佛寺景区 临沧市 2A
序号 景区名称 所在州市 等级 备注
1 牟定化佛山景区 楚雄州 1A
2 西双版纳雨林谷 西双版纳州 1A
3 丽江北岳庙(三多阁) 丽江市 1A
㈤ 云南的名优特产有那些简答
|云南的特产有:
药材保健品 云南三七 |版 云南天麻
云南螺旋藻 云南白药 | 名吃名饮
云南茶叶 | 云南火权腿 核桃油 盆景花卉
云南盆景 | 云南兰花 工艺品
普洱茶(青饼)
松茸
宣威火腿
鸡枞
文山三七
昭通天麻
玉林牛巴
万力山野茶油
绣球——广西壮族阿哥、阿妹
羊肚菌
大雪素
螺旋藻
普洱茶大白茶生态饼
福海7536
福海7576
核桃油
布朗山班章
集七彩云南之傣族、白族、彝族、苗族、布依族、景颇族古老竹筒酿酒工艺之精华,按现代“营养保健”科学配方,经鲜竹汁渗糖化料酒,辅之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绘画的高档礼品酒。《本草纲目》记载:鲜竹内膜富含竹衣、竹茹、竹沥、哈多糖、赖氨酸和多种维生素。酒--吸收色、香、味、醇具佳,竹酒--贵在自然,妙于药用、精于手工,色泽出自竹体、风味来自天然。“金版纳”呈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竹筒酒使您回归大自然。
“竹筒酒”荣获“99”第八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首届全国“民交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云南省名优产品。
㈥ 昆明市的市花是什么花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居云南八大花之冠,1983年3月10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云南山茶花定为昆明市花。云南山茶花既是昆明市花,也是云南群芳之首。
昆明市花山茶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名花。云南是我国茶花的主要产地。
昆明市花山茶花原产云南西南部腾冲一带。早在唐宋云南南诏、大理时期,就在宫廷和昆明民间推广栽培。到元明时,茶花已在云南西部、中部城乡广种植,尤其是昆明佛寺道观、风景胜地,茶花成为普遍栽培的观赏植物。
昆明山茶花品种繁多,云南山茶花传统品种有72个。 昆明杨慎在诗中说:“山国山茶太繁品, 春盘春菜先此筵”,“海光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陈佐才称:“浪蕊浮花数万种,寒枝冷叶几千丛。” 丽江的玉峰寺院内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环球第一树”和“万朵茶花”,两株不同品种,并蒂开花,花开万朵。
清代丽江诗人杨丙诗称:“烛龙倒走迥空朦,玉龙迎战寒无功。鳞甲怒裂进光怪,化作片片山花红”。1963年, 郭沫若多次赋诗赞美云南山茶花, 其中一首:“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
(6)龙陵杜鹃花扩展阅读:
云南山茶花也叫滇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云南。其树体较高大,荫浓叶阔,花朵硕大。生长过程中的叶子,有其典型的特性云南山茶花,是中国传统花木之一。
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八大名花"中最享有盛名的一种,现在是昆明市的市花。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种有用的种质资源。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常绿乔木,高8一16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被细柔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云南山茶花长5一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锐锯齿,下面主脉有毛或无毛;叶柄长4一15毫米,有柔毛或无毛。
花粉红色至深红色,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叶腋,直径5一18厘米,无梗或花梗极短;苞萼片5一7,有毛;花瓣5一7,重瓣花可达30一60;雄蕊多数,基部连合成筒状;子房上位有3一5个花室,有丝状茸毛。蒴果扁球形,直径4-8厘米,外壳厚木质,成熟时3一5瓣裂,每室有种子1一3粒;种子直径1一1.5厘米。
茶花的开花期:茶花的花期较长,一般从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终花,盛花期1~3月份。但有的茶花品种开花较早,有的开花较晚,总体来说,可历时7~8个月之久。茶花持久的花期,使它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
云南山茶花的特点是花期长,花形硕大而美,花色以红色为主调。有条件的地方若成片栽植,当花期繁花满枝头时,灿若彩云南山茶花霞,景色异常美丽。
用于盆栽时装饰一些如宾馆,商厦、大中型园景等公共场所也非常好。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省的"省花",1983年,云南山茶花被定为昆明市市花。是云南特产的多年生木本观赏植物。云南山茶花属山茶科常绿乔木。
山茶树姿虬劲优美叶色常绿,四季不凋。花形大而且色彩鲜艳花期长达百余日。盛开时如火如荼,灿如云霞,深受人们喜爱。山茶花一般在冬春之际开放,勃勃生机为春天的到来传递着信息。明代诗人杨慎曾作词咏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处处齐开了,艳李妖桃到压倒,桩点花,园林处处红云岛"。
著名散文家杨朔在《茶花赋》中写道:"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心都醉了"仅仅四字就把作者对山茶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云南栽培山茶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代就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说法。现今山茶的品种已达一百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品种有童子面、早桃红、狮子头、恨天高、松子鳞、牡丹茶、大玛瑙、大理茶、紫袍、菊瓣等。
在广西省花色为金黄色的金花茶也是茶花中名贵品种。在云南最为著名的山茶有安宁关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晋城盘龙寺药师殿的"松子鳞"和"狮子头"丽江玉峰寺的"万朵茶",腾冲的"红花"油茶,以及思茅镇沅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王。
㈦ 昆明的市花是什么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居云南八大花之冠,1983年3月10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云南山茶花定为昆明市花。云南山茶花既是昆明市花,也是云南群芳之首。 昆明市花山茶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名花。云南是我国茶花的主要产地。昆明市花山茶花原产云南西南部腾冲一带。早在唐宋云南南诏、大理时期,就在宫廷和昆明民间推广栽培。到元明时,茶花已在云南西部、中部城乡广种植,尤其是昆明佛寺道观、风景胜地,茶花成为普遍栽培的观赏植物。昆明山茶花品种繁多,云南山茶花传统品种有72个。 昆明杨慎在诗中说:“山国山茶太繁品, 春盘春菜先此筵”,“海光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陈佐才称:“浪蕊浮花数万种,寒枝冷叶几千丛。” 丽江的玉峰寺院内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环球第一树”和“万朵茶花”,两株不同品种,并蒂开花,花开万朵。清代丽江诗人杨丙诗称:“烛龙倒走迥空朦,玉龙迎战寒无功。鳞甲怒裂进光怪,化作片片山花红”。1963年, 郭沫若多次赋诗赞美云南山茶花, 其中一首:“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 李鹏1990年8月15日为昆明金殿茶花园题训: 春城茶花甲天下,试问谁家甲春城? 相关所提: 山茶花 学名:Camellia japomica 英名:Common Camellia 花语:谨慎·了不起的魅力 种类:山茶科 原产地:日本、中国、东南亚 花色:白·红 花期:秋~春 别名:曼陀罗树、薮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 科名:山茶树 山茶花,又名曼陀罗。山茶科,山茶属。原产我国云南、四川、广东、浙江等地。 尤以云南为盛。 后来山茶花传遍欧美,成为世界知名的花卉之一。山茶花为我国的传统园林花木,据资料记载,云南省昆明市近郊太华寺院内,有山茶老树一株,相传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手植。 山茶花,枝叶繁茂,四季长青,开花于冬末春初万花凋谢之时,尤为难得。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赞美山茶花的诗句。郭沫若先生曾用“茶花一树早桃红,白朵彤云啸做中”的诗句赞美山茶花盛开的景况。 云南八大花 一、山茶 云南,是世界上山茶属植物最重要的发生中心和变异中心。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属植物有80余种,云南有35种。云南山茶,是我国特产,又称“大茶花",目前已知它的自然杂交种、芽变栽培品种共106个。云南山茶为常绿大花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校干劲健,树形优秀,花色丰富。从12月至第二年4月,各个品种陆续开放,争娇斗奇。 云南山茶栽培的历史,甚为悠久。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元8至13世纪),已成为庭园重要的培植品种;元明之际,更加繁盛。 山茶最早的栽培中心在横断山脉的腾冲、大理一带,渐次遍及全国,传到世界各地。在1667年、1739年和1792年多次传到了英国;1797年又引种到美国和澳大利亚。中国的山茶传到欧洲后,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和重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1824~1895年)名作《茶花女》,就曾反映了当时欧洲对山茶花珍惜和热情。近年来,中日合出的《云南山茶》一书,亦引起了各国山茶花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 数百年来,茶花已与云南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已定为昆明市市花。 二、杜鹃花 杜鹃花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全球800余种,我国就有600多种,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无疑,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杜鹃花多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乔木,亦有高仅几厘米、匍匐于岩石地面的匐行杜鹃、紫背杜鹃,也有高达数丈、繁花万朵的大树杜鹃、巨魁杜鹃。杜鹃花的顶成伞形花絮,由数朵钟状或漏斗状的花朵组成,宛如有一个饱满的绣球。叶片多为革质,大如枇杷,小似指甲,尚有一种吐尖杜鹃,叶片竟长达70多厘米,宽20多厘米;果为蒴果,种子细如尘埃,播种须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1919年,英国采集家傅利斯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西坡,意外地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杜鹃巨人”一一大树杜鹃。他雇来苦力,横着心,举起斧,硬将这一株高达25米、胸径达87厘米、树龄达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捞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回去,至今仍陈列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后经腾冲县林业局进一步调查,现有胸径在1米以上的大树杜鹃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径粗达3.07米,树龄在500年以上。大树杜鹃的花序是一个十分秀美的花团,水红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长6厘米~8厘米、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序直径达25厘米。这顶天立地的大树杜鹃,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灿烂的花朵美如云霞,它是云南的骄傲,它是祖国的骄傲! 三、木兰 木兰科为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中国产11属100种,而云南却占十六七种。木兰科植物虽然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之温带、亚热带及热带,但种类之多,资源之富,仍以云南为最。其中不少种类亦为云南主产或特产。略举数例,可见一斑:黄缅桂,产滇南,花朵小巧玲珑、嫩黄、极香,是傣族妇女所喜爱的芳香饰品。山玉兰,常绿大花乔木,夏日开花,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又因其夜开昼合的习性,似昙而非昙一一昙花偶见即逝,犹如过眼烟云,仅此“一现",而山玉兰开合数日,经久不凋,盖如昙而优于昙,美之曰“优昙花"。龙女花,又名大理木兰,其花洁白馨香。皮袋香,又名云南含笑,开时香满一院,历两月之久,丽江又称十里香,纳西族庭园中多作棚架栽培。滇藏木兰,在大理称木莲花,漾濞称红花厚朴,龙陵称山丹花,高大落叶乔木,花淡红或粉红色,花大,具香味。 木兰科植物除供观赏、美化绿化之外,它们的花香亦是提制高级香精和浸膏的原料,有的还可以熏茶、入药,如著名的辛夷(紫玉兰)、厚朴是众知良药;还有不少种类的木材质优耐腐。 四、报春花 报春花种类繁多,花色多样,有紫红、紫蓝、粉红、大红、黄、橙、白等诸色,特别美丽的是花瓣中间为玫瑰红、边缘橙黄色,或中间鹅黄色、边缘呈粉红色的那些一花多色的种类。因其种类繁多,开花期除早春之外,尚有夏秋开花者,如丽江玉湖旁边沼生的玉湖报春,在八九月间还可看到那鲜艳夺目的玫瑰花朵。报春花生态多样:有的长于高山草甸,有的长在低丘沟谷,有的生于田埂地边,有的生在水边湿地;南自景东、马关、蒙自,北至中甸、德钦、昭通,但多数集中分布于滇西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恩梅开江之高山草地,尤以海拔2500米以上为多。 “高高低低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真正要领略报春花的风采,还是要到滇西北高山,那里是“云南三大名花”的发祥之地,也是报春花的分布中心。全球报春花500种,我国产300余种,云南占全国种类之过半,而大部分又生长于滇西北横断山区。从早春至盛夏,紫红鲜艳的紫花报春、石岩报春、丽花报春,粉红宜人的山丽报春、滇北球花报春,桔黄金亮的中甸报春、锡金报春,乳黄别致的鹅黄报春、雪山报春,洁白如玉的玉葶报春,粉红带黄的云南报春,红中带白的铁梗报春,纯色的,复色的,一丛丛,一片片,娴娜多姿,含笑风前,五彩缤纷,铺地似锦。 五、百合花 百合,百合,百片之合。百合名称的来源,就在于它的地下鳞茎由数片至数十片肥厚多质的鳞片所组成,小者如蒜,大者如碗,相垒如莲花状,因此有人又叫它“地下莲花"。民间习叫“百合蒜"。鳞茎的鳞片既是食用、药用的部分,又是栽培繁殖的材料。 百合开白花的较多,亦有红、黄、绿、粉各色,有的花被上又有锈斑。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欧、亚、美、三洲,共80种,我国产39种,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其中又以云南为多;锦绣边疆的名山大川,从红河谷地、澜沧江畔,到点苍山、玉龙雪山、高黎贡山都有它们的芳迹。 百合通常1~4朵。但云南得天独厚,偏偏又有一种大理百合,花白而具紫色斑点,花被反卷,犹如一朵倒垂的白莲花,着花之多竟有达三四十朵,堪称百合中之出类拔萃者。现昆明植物园由滇中采集栽培的淡黄百合,花朵长达20余厘米,比英国威尔逊1902年在四川|西北部所发现的“王百合”(岷江百合)还要大得多,可称是真正的“百合王”了。 百合鳞茎具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它作为滋补身体的营养品来栽培食用,“蒸煮食之,捣粉作面,食最益人,和肉更佳"。民间常加工百合粉出售,又常以鳞片煮糖水用作夏季的清凉饮料,酥软可口,别具风味。多种百合的鳞均可人药,它具有润肺止咳、清火散热、补中益气的作用。我省滇东北民间以百合鳞片拌蜂糖蒸食治支气管炎而获良效。观花治病的百合,可算是真正的“名花良药"。 六、兰花 我国兰科166属1000余种中,云南即占100属种,全省遍布,尤以西双版纳为多。我国传统栽培的兰属植物全国共20余种和变种,云南应有尽有,且多自然变型和自然杂交类型(可称为品种)。 “仙冠裁样巧,彩笔费功深"。兰花是一群构造别致,高度诗化的植物,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奇花异卉。兰花的花朵外三片为萼片,内三片为花瓣,花瓣之最下一片形如人之下唇,特称为“唇瓣”,常常呈现各种美丽的色彩,这是花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是为了迎接昆虫的来访而专门铺就的踏板。有的唇瓣则又变得象一个盛物的囊,则又有囊兰、儿兰之称,西欧人把这五颜六色、奇特的囊称为“夫人的拖鞋"。更为奇特的是,兰花没有分离的雄蕊和雌蕊,而是在唇瓣上方合二而一地生成一个为兰花所特有的“合蒜柱”,但它自己却不能授粉,还得靠昆虫做媒。各种不同的兰花自有那钟情相爱的昆虫给它做媒传粉。鲜艳的色彩,迷人的芳香,甜蜜的汁液,就是兰花吸引昆虫的“三大法宝"。大自然所赋予兰花的神奇构造,使兰花在单子叶植物虫媒花的进化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动植物如此巧妙的配合,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谱写了神奇美妙的诗篇。 七、龙胆 龙胆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叶常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全缘无锯齿;花单生或簇生。它为人们所认识,主要还是由少数入药治病的种类而开始,真正富有观赏价值的尚少有人看到。药用龙胆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利用的历史已十分久远,历代本草都有详细的记载。常用人药的龙胆属植物有:秦艽(大叶龙胆)、草龙胆、兰花根(坚龙胆)、地丁(华南龙胆)、小青叶胆(红花龙胆)、小龙胆(被毛龙胆)、菊花参(肉根龙胆)。我省各地分布的兰花根,具有泻肝火、明目、健胃之功能,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咽喉痛等症。 龙胆系列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的统称,该属产于温带各地;我国200种,云南有100余种,占全国一半以上,虽然广布于全省各地,但其多数种类仍在海拔2000米~4800米的亚高山温带地区和高山寒原地区,尤以滇西北最为集中。无论在山坡草甸,或是石岩隙缝,乱石之中,浅蓝色的,深蓝色的,紫蓝色的,一丛丛,一片片,画卷般铺卷于大地上,美如一片天蓝色的地毯,十分引人瞩目。所以,要真正领受龙胆花的美,还是得不辞劳苦,爬山涉水,到横断山走一遭。 八、绿绒蒿 雪山绿绒蒿,虽其生活习性与庭园栽培的虞美人大不一样,但其植物形态却是十分相似的。原来她们都是同属于罂粟科中亲缘极近的“表姊表妹",只不过两者果实的开裂方式不同,“体液”不同(绿绒蒿体具黄色乳汁,虞美人则为白色乳汁)。就美丽而言,绿绒蒿自然是更胜一筹了。绿绒蒿是一属植物的统称,全球共49种,主产亚洲中南部,而以我国最为丰富,占38种;分布于藏、滇、川、青、甘、陕、鄂等省,云南17种,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延至滇中、滇东北亚高山地带。绿绒蒿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二三寸至三五尺不等。 绿绒蒿是一个禀性刚强,不畏严寒风霜的坚强斗士。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她们身披毛绒,仿佛穿上御寒的毛衣;根也变得肥厚坚韧,其长度往往超过株高的几倍,以利穿过岩石缝隙能把根扎得更深,积累更多的养分。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在那百草不生,海拔高达5000米的流石滩中,她竟能昂首挺立,开放出艳丽夺目的花朵。 绿绒蒿不仅花色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些种类尚可入药治病。如全绿绿绒蒿(丽江又名“黄芙蓉")、尼泊尔绿绒蒿(禄劝又名“山窝笋,)全草人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总状绿绒蒿,兄弟民族又称“红毛洋参"、“雪参",根人药,治气虚、浮肿、哮喘等症,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㈧ 景点介绍
我建议去大理
大理风景名胜区主要含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大理蝴蝶泉、崇圣寺三塔、南诏风情岛。白族风情: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处处美景,尤以清碧溪为最;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就像“群山间的无瑕美玉”。大理的其他著名景点有:大理的城市地标崇圣寺三塔、白族人心中象征着爱情忠贞蝴蝶泉、洱海明月等。
㈨ 龙陵县的地理环境
龙陵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至99°11′,北纬24°07′至24°50′县域东西最大距离64公里,南北最大跨度78公里。以东南西北为序。分别与施甸、永德、镇康、缅甸、芒市、梁河、腾冲、隆阳相接壤,国境线全长19.71公里。龙陵县总面积2884平方公里。 林木类野生林木:有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沙松、杉木、红椿、紫椿、鹅掌楸、高山榕、垂叶榕、铁刀木等。
竹类:龙陵县有5属19种,即龙竹、甜竹、大节竹、荆竹、苦竹、人面竹、慈竹、紫竹。
花卉类龙陵县花卉植物:木本有红、黄、蓝、白矮树杜鹃及大树杜鹃、马樱花、樱花、山茶、红茶花,丹桂、缅桂、木兰、玉兰(紫、白两种)、海棠、日本海棠、桅子、茉莉、藤本有兰花10余种,菊花20余种,蔷薇花10余种,月季8种等。
牧草根据草场:龙陵县牧草分为优等牧草、良等牧草、中等牧草、低等牧草和劣质牧草五种类型。优等牧草有:三叶草、地毯草、狗尾草及所有政类植物。
中草药类:龙陵县1985年普查,共有药用植物378种,其中常用中草药168种,即重萎、沙参、枯梗、黄精、黄蔑、天麻、远志、淫羊霍、何首乌等。
菌类:龙陵县有食用菌112种,主要有青鸡纵、白鸡纵、黄鸡纵、土堆鸡纵、散鸡纵、白生、树窝、树毛羽、金丝木耳、黑木耳等。 兽类:虎、金钱豹、狗熊、马熊、马鹿、山驴、岩羊、野猪、豪猪、狼、豺狗、狐狸、黄鼠狼、九节狸、野猫、鹿、樟、野兔。
禽类:孔雀、犀鸟、鹤鹑、鹅鸽、竹鸡、原鸡、松鸡、康鸡、秧鸡、黄瓜秧鸡、百鹃等。
鱼类:红尾鲤鱼、赖鼻鲤鱼、虎头鱼、鳗鱼、巴渣鱼、巴冬鱼、细鳞鱼、鲫鱼、花筒鱼、火筒鱼、鳅鱼、麦穗鱼。
节肢、爬行、两栖类:节肢动物有娱蛤、蛆纠、断肠草、尺镬、蚂蟆、寸金虫、豆狗、土狗。爬行动物有蟒蛇、麻乌稍、草上飞。
昆虫蜂类:除家养蜜蜂外,有土蜂、懒土甲、黄蜂、葫芦蜂、黄腰蜂、七里蜂、夜食蜂。蚁类有黑、黄、白、酸蚂蚁。益虫有食蚜蛇、螳螂、蜻蜓、食虫椿象等。
珍禽异兽:孔雀、原鸡、白鹏、犀鸟、锦鸡、鹦鹉、鸳鸯、山呼、鸽、灵参八哥、虎、马鹿豹、熊、蜂猴、水獭、旱獭、狐狸、长臂猿、山驴。 2011年末龙陵县总人口289006人,比上年增加2380人。出生人口3575人,死亡人口1695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6.53‰。在总人口中,男152511人,占总人口的52.8%;女136495人,占总人口的47.2%,男比女多16016人,男女性别比为1.1:1;农业人口262459人,占总人口的90.8%,非农业人口26547人,占总人口的9.2%;有农村劳动力156640人,其中,男劳力82851人,女劳力737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