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杜鹃花
㈠ 有关杜鹃的诗句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在专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属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自:唐代李商隐《锦瑟》。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3、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出自:清代曹雪芹《葬花吟》。
译文: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
4、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
出自:近代王国维《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
译文:杜鹃鸟啼到了暮春时节,故乡总勾起人伤春的情绪。
5、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出自:宋代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译文: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6、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出自:宋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译文: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㈡ 《虞美人·冬雨》是什么
是现代人填的一阙以“虞美人”为词牌的词,作者是谁还没查到。写冬雨:怎禁妩媚破东风,几缀杜鹃红在雨丝中。 以下是摘自网络: 这首词来自一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很幽雅抒情的曲子。 里面一句歌词很有意思:“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只是多了一个冬季。”我自己为它加上另外一句:“我不是我,你不是你,因为多了一个冬季。” 而在我的心里,那个“冬季”其实是夏天。 这次到台湾,碰上连续一个多星期的雨,周末无所事事,独自一个人到台北看雨。 想起这首歌,看到初绽的杜鹃花在冬雨中的凄美印象,于是有了“留住一冬季”的诗句。自我感觉良好,明知此句突兀,与全诗风格不协调,也还是保留了。 可以说,这首词是很私人的,写的时候并没有面向读者,很多想法有所保留,外人读来会觉得不顺畅。一位朋友说:有这么一些诗,往往能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之中,回想起写诗时的感受,当时的环境和情绪,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不得不同意这种说法。
㈢ 虞美人在日本是花名吗..为什么..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是带伤感的.....
虞美人,属罂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每年夏季开花。其花缀生于细长直立的枝茎顶端,色泽鲜艳,绚丽多姿,袅袅轻盈,有如彩云飘忽,显得百般娇柔。《花镜》中说它:“单瓣丛心,五色俱备,姿态葱秀,常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亦花中之妙品。”
虞美人花,原产于欧州和亚州北部,唐代以前使传入中国。此花因人而得名,则是出于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悲壮故事。虞美人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这位姿质并蓄,色如丽春的绝黛佳人随项羽转战南北,形影不离。后来项羽失利,被刘邦困于垓下,虞姬见大势已去,遂唱:“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气已尽,贱妾何聊生。”悲歌一曲拔剑自刎。以后,人们为悼念这位绝色美人,便以虞美人作为曲牌名,以人名花虞美人(亦称丽春花)的美名据此由来。
历代诗人赋咏此花的诗文词赋,多取材于这一美丽悲壮的历史传说,借题发挥,写花思人,写下了许多缠绵悱恻的诗句,概然而寄凄切之情。
唐代诗人杜甫曾有《丽春》一诗:“百草竟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纷纷桃李枝,处处总都移。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项羽当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自刎于乌江之上,而虞姬则以“大王气已尽,贱妾何聊生。”以身殉情,从而留下了千古佳谈。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赞道:“生当为人杰,死去亦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也是以虞姬的故事为题,直取其意。“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如今草木忆英雄。”睹物思人,由眼前的虞美人草而忆及项羽这位古代英雄。“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故然,儿女情长,这本是千古相同如此的事理,除了项羽、虞姬的儿女之情,古代更有帝舜和娥皇女英的故事。可舜是古代圣贤,而项羽则是失败的英雄,自然使人更为伤痛恨和同情。词中褒贬恰当,慨然激越而又凄清哀婉,很值得一读。
清代诗人赋咏虞美人的诗歌最多。南京人孙念某诗曰:“垓下已捐身,花 血溅新。芳魂化幽草,羞作汉宫春”(《虞美人花》),在忆花思人。清代另一位诗人吴嘉纪在游虞姬基(今安徽灵壁城东15里处)后曾写道:“楚汉已俱没,君坟草尚存。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影弱还如舞,花娇欲有音。年年持此意,以报项家恩。”(《虞美人花》〉。项羽是失败了,可是成功的英雄而今安在?还不是功名俱没,往事都化着了烟云,项羽只不过留下荒场一堆。诗中避开了楚汉之争中成功与失败的这一主题,相对来说倒是把虞姬的形象写得更为突出,更活了。她不但是美妄良妻,而且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故而香魂千古不灭,与花同艳。春风花动,就象是虞姬在言在舞,妖娆尚存。
许氏,清代女诗人,姓名未详,她曾以第一人称口气写了一首情意很深的绝句:“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碧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常以碧血赞颂为国死难的人。杜鹃,为蜀帝,“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日夜哀啼:‘不如归去’,以至啼出血来,化为杜鹃花”(《华阳国志·蜀志》)。杜鹃是由人化为鸟,又由鸟化为花,虞美人则由虞姬的一腔碧血幻化而成,故而开得更红,更为动人。
㈣ 请问 陈维菘 《虞美人》 的全文翻译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憎恶战争、盼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开头“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两句,以悠闲轻淡的语调落笔,给人们展示了千紫万红、鲜花烂漫的春日景象。“无聊”二字,既点出了词题,又刻划了客观物景的艳丽夺目的意象。“鹃啼血”,指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在明媚的春光中盛开红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这里是以杜鹃啼血来比拟杜鹃花红艳的色彩,而蕴含更深一层的意念。李山甫《闻子规啼》诗:“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这一切似乎给人既带来愉悦又值得深思的感觉。
下两句笔锋陡转,“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恰似一声春雷,惊醒人们温馨的梦。秦关是指秦中一带的关隘,蜀栈指通于汉蜀之间的栈道。这里都指战争要塞,也指战场。“休傍”不但是作者正面的劝阻与否定,而且暗示着如念这芬芳艳丽的鲜花,并没有装点在和平的人们中间,西南之地仍是狼烟滚滚,战火未灭。据史料记载,清兵自入关后到建国初年,争夺战事一直纷纷扰扰。词人曾目睹清政府的残酷统治。如1648年,清军大举进攻东南各省的抗清队伍,所到之处,杀从掳掠,“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尚钺《中国历史纲要》)。在作者晚年时,清统率军队又进军四川陕西一带镇压人民反抗。词人希望好花不要开遍在战场旁,正是这一现实的折射,同时又表现了他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这里承上句,表现词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由亢烈的情感转入如泣如诉的悲怆之中,“更对东风语”尤显得哀婉、凄切。既然倚楼极目更添许多愁绪,而又无人领略,只能面对东风而语,含意深远。结末两句,融情于景,耐人寻味。“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温暖和煦的春风,不该为战旗而飘摇,应该是为人们送来雪白而鲜美的鲥鱼。江东,指长江以东之地;这里泛指江南没有战争风云的和平美好的生活。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迦陵(陈维崧)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在这些词中最有价值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词篇,此词成功之处正在着眼于现实,而感情的抒发,由激亢到舒缓,在平淡中见曲折,使全词抑扬顿挫而错落有致。《白雨斋词话》中称其词“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确有眼力。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这首词与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有着同样的含意和工妙。
㈤ 杜鹃花和虞美人什么时候开花
湿度适中,温度在10---20度就能开。
㈥ 虞美人长什么样的
虞美人,属罂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每年夏季开花。其花缀生于细长直立的枝茎顶端,色泽鲜艳,绚丽多姿,袅袅轻盈,有如彩云飘忽,显得百般娇柔。《花镜》中说它:“单瓣丛心,五色俱备,姿态葱秀,常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亦花中之妙品。” 虞美人花,原产于欧州和亚州北部,唐代以前使传入中国。
虞美人花未开时,蛋圆形的花蕾上包着两片绿色白边的萼片,垂独生于细长直立的花梗上,极像低头沉思的少女。待到虞美人花蕾绽放,萼片脱落时,虞美人便脱颖而出了:弯着的身子直立起来,向上的花朵上4片薄薄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原来弯曲柔弱的花枝,此时竟也挺直了身子撑起了花朵。
㈦ 康定杜鹃的花语,还有它成为文莱国花的典故或意义&木芙蓉成为韩国国画的典故或意义
康定杜鹃源自黄帝之时,有杜鹃啼血之说.后来传到文莱,传说传到的第一天,文莱上空出现紫霞,国王定为文莱国花。木芙蓉之所以成为韩国国画,是韩国皇室商议决定的,木芙蓉代表国泰民安!
㈧ 杜鹃花枯萎了如何挽救
这是虞美人,花朵有红,白,粉等颜色,和罂粟很像,要注意区分
㈨ 诗歌鉴赏 虞美人 无聊 处处鹃啼血哪些值得欣赏
《虞美人·无聊》是清代初期词人陈维崧的词。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生活的盼望。诗句节奏起承转合,先用“无聊”点题,悠闲轻淡,令人愉悦且深思;马上陡转笔锋写战场,写了曾目睹的残酷统治,像春雷惊醒人的美梦;随后写了不希望好花开在战场旁,表现词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词句风格哀婉、凄切,词的结尾融情于景耐人寻味。词作者得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佳评。
虞美人
无聊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继承宋代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出生于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的文学世家,少时享有盛名,被誉为“江左凤凰”。明亡入清后,漂零四方,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因而词作多具现实主义的深刻内容。这首词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篇什。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憎恶战争、盼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开头“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两句,以悠闲轻淡的语调落笔,给人们展示了千紫万红、鲜花烂漫的春日景象。“无聊”二字,既点出了词题,又刻划了客观物景的艳丽夺目的意象。“鹃啼血”,指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在明媚的春光中盛开红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这里是以杜鹃啼血来比拟杜鹃花红艳的色彩,而蕴含更深一层的意念。李山甫《闻子规啼》诗:“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这一切似乎给人既带来愉悦又值得深思的感觉。
下两句笔锋陡转,“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恰似一声春雷,惊醒人们温馨的梦。秦关是指秦中一带的关隘,蜀栈指通于汉蜀之间的栈道。这里都指战争要塞,也指战场。“休傍”不但是作者正面的劝阻与否定,而且暗示着如念这芬芳艳丽的鲜花,并没有装点在和平的人们中间,西南之地仍是狼烟滚滚,战火未灭。据史料记载,清兵自入关后到建国初年,争夺战事一直纷纷扰扰。词人曾目睹清政府的残酷统治。如1648年,清军大举进攻东南各省的抗清队伍,所到之处,杀从掳掠,“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尚钺《中国历史纲要》)。在作者晚年时,清统率军队又进军四川陕西一带镇压人民反抗。词人希望好花不要开遍在战场旁,正是这一现实的折射,同时又表现了他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这里承上句,表现词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由亢烈的情感转入如泣如诉的悲怆之中,“更对东风语”尤显得哀婉、凄切。既然倚楼极目更添许多愁绪,而又无人领略,只能面对东风而语,含意深远。结末两句,融情于景,耐人寻味。“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温暖和煦的春风,不该为战旗而飘摇,应该是为人们送来雪白而鲜美的鲥鱼。江东,指长江以东之地;这里泛指江南没有战争风云的和平美好的生活。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迦陵(陈维崧)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在这些词中最有价值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词篇,此词成功之处正在着眼于现实,而感情的抒发,由激亢到舒缓,在平淡中见曲折,使全词抑扬顿挫而错落有致。《白雨斋词话》中称其词“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确有眼力。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这首词与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有着同样的含意和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