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杜鹃花
㈠ 关于永修的词 如《望海潮》
永修古代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时就有诗歌创作,就其数量来看,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下来的就有数百余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近300首。永修历代诗词如下:
晋唐诗词有:《入彭蠡湖》(晋·谢灵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晋·陶渊明)、《郊居赋》(南朝·沈约)、《宿东园》(南朝·沈约)、《效古诗》(南朝·沈约)、《悼亡诗》(南朝·沈约)、《和中书德克咏白云》(南朝·沈约)、《襄阳蹋铜鞮歌》(南朝·沈约)、《别范安城》(南朝·沈约)、《春思》(南朝·沈约)、《玩庭柳》(南朝·沈约)、《咏月》(南朝·沈约)、《晚夏》(南朝·徐擒)、《咏笔》(南朝·徐擒)、《乌栖曲》(二首)(南朝·徐陵)、《山斋》(南朝·徐陵)、《咏日华》(二首)(南朝·徐陵)、《过建昌故台》(梁·庾肩吾)、《彭蠡湖》(唐·张九龄)、《故人建昌宰》(唐·李白)、《入彭蠡经松门》(唐·李白)、《赠毛仙翁》(唐·杨於陵)、《紫薇》(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唐·杨於陵)、《祠祭毕因题临淮公旧碑》(唐·杨嗣复)、《仪凤》(唐·杨嗣复)、《赡毛仙翁》(唐·杨嗣复)、《题李处士山居诗》(唐·杨嗣复)、《经建昌江》(唐·白居易)、《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温泉》(唐·白居易)、《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唐·吴筠)、《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唐·皎然)、《彭蠡湖春望》(唐·项斯)、《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唐·皮日休)、《建昌晚渡》(唐·韦庄)、《寄云居诸长老》(唐·王贞白)、《云阳书院》(五代·吴白)。
宋朝诗词有:《送王太博知建昌军》(宋·魏野)、《泛彭蠡湖》(宋·余靖)、《送王言秀才归建昌》(宋·梅尧臣)、《送李泰伯归建昌》(宋·梅尧臣)、《经鄱阳湖》(宋·赵抃)、《送太君之建昌》(宋·陈襄)、《彭蠡湖》(宋·王安石,又传为宋代朱熹作)、《温泉》(宋·王安石)、《解雨送神曲》(宋·李常)、《浣溪纱》(宋·李安康)、《极相思》(宋·李崇德)、《汲水诗》(宋·李崇德)、《诗三首》(宋·李崇德)、《书红帕》(宋·李崇德)、《书怀》(宋·李崇德)、《挽公择兄》(宋·李崇德)、《西湖》(宋·李崇德)、《时道逢王郎于建昌》(宋·苏轼)、《诗五首》(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宋·苏轼)、《题公择白石山房》(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苏轼)、《答公择》(宋·苏轼)、《寒食次韵答公择(三首)》(宋·苏轼)、《开公择饮传国传家大醉(二首)》(宋·苏轼)、《次舒教授韵告公择(二首)》(宋·苏轼)、《至济南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宋·苏轼)、《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马当世者》(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真人辄往从之,公择有诗戏用其韵》(宋·苏轼)、《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松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宋·苏轼)、《送李公择》(宋·苏轼)、《再别公择》(宋·苏轼)、《和黄山谷游云居作》(宋·苏轼)、《端午游真如寺》(宋·苏轼)、《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宋·苏辙)、《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宋·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其一)》(宋·黄庭坚)、《登云居作》(宋·黄庭坚)、《山中闻杜鹃》(宋·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洪炎)、《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大德顿悟诗三首》(宋·了元禅师)、《令李石麟为已绘制肖像》(宋·了元禅师)、《江亭怨》(宋·吴城小龙女)、《次韵(二首)》(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宋·秦观)、《温泉》(宋·秦观)、《鄱阳湖观打鱼——小龙庙在湖上》(宋·杨时)、《彭蠡》(宋·李纲)、《送江致远归建昌》(宋·王之道)、《建昌门外小禅居》(宋·陈舜俞)、《甘棠》(宋·戴如愚)、《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干)、《春日怀秦髯》(宋·李彭)、《渔歌十首·颂尊宿付杲山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同安即事》(宋·李彭)、《宿同安寺》(宋·李彭)、《宿同安用旧韵呈云叟》(宋·李彭)、《诸人绝江游同安》(宋·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宋·李彭)、《赠无著》(宋·李彭)、《咏李公择山房》(宋·王十朋)、《满江红》(宋·吕渭老)、《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鄱阳湖》(宋·范成大)、《夜闻松声有感》(宋·陆游)、《将至建昌》(宋·杨万里)、《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宋·刘子翚)、《楞伽院李氏山房》(宋·朱熹)、《感怀》(宋·李燔)、《题竹斋指南诗》(宋·李燔)、《吴城山》(宋·文天祥)、《由剑邑过吴城》(宋·文天祥)、《被俘北归路过吴城》(宋·文天祥)、《建昌吾之邻》(宋·曾丰)、《送曹西士宰建昌》(宋·翁卷)、《建昌道上》(宋·戴复古)、《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宋·刘克庄)、《建昌憩李尚书山房》(宋·区仕衡)、《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宋·丘葵)、《南乡子·越树吴城势拍浮》(宋·仇远)、《送信甫之江东》(宋·陈深)、《晓望吴城有感》(宋·陈深)、《望彭蠡》(宋·严粲)、《晓发吴城山》(宋·欧阳彻)、《宴建昌耋老》(宋·钟季玉)、《和钟守宴建昌耋老》(宋·苏某)、《忍对建昌门》(宋·曹彦约)、《望湖亭》(宋·胡大成)、《望湖亭》(宋·李鼎)、《望湖亭》(宋·回阳子)。
元明清诗词有:《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寄补序》(元·燕公楠)、《望湖亭》(元·虞集)、《海昏道中》(元·范淳)、《送熊叔昭还山房》(元·范淳)、《望湖亭》(元·掲傒斯)、《送客洞庭西》(元·杨维桢)、《望湖亭》(元·胡奎,又记为谢一夔作)、《浪淘沙·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元·王旭)。《登望湖亭》(明·刘基)、《望湖亭》(明·解缙)、《朱王袁李四子获得口占赠之》(明·魏源)、《过吴城》(明·罗钦顺)、《鄱阳战捷》(明·王守仁)、《御制庐山周颠碑歌》(明·李梦阳)、《鄱阳湖》(明·李梦阳)、《鄱阳歌》(明·李梦阳)、《彭蠡》(明·徐祯卿)、《望湖亭》(明·罗洪先)、《望湖亭》(明·乐镗)、《望湖亭》(明·陈宗虞)、《游云居怀古》(明·真可)、《无心杏》(明·真可)、《讲经台》(明·真可)、《石鼓》(明·真可)、《云居复古二首》(明·洪断)、《谨示二首》(明·洪断)、《闻罗廓◇太史结庵云居兼讯缘公》(明·曾凤仪)、《夜宿云居山有作》(明·曾凤仪)、《云居山咏二首》(明·常慧)、《海昏八景》(明·蒲秉权)、《海昏八景》(明·张焕)、《海昏八景》(明·汪应娄)、《海昏八景》(明·朱谋珲)、《海昏八景》(明·徐中素)、《经建昌江怀图南无染二社丈》(明·林嘉)、《徐无染司马招譕日中桥云树阁有怀,张子文明府同诸君各赋桥为明府重建,时予署篆事东毕》(明·黎衷)(明·朱谋珲、明·周国庠、明·徐中素、明·陈尧典)、《九日徐司马邀登尊胜寺塔》(明·但调元、明·萧时中、明·来鲲、明·徐中素)、《徐司马邀登云树阁有怀来王孙》(明·邓文明、明·徐中素)、《无染酌泰素于云树阁上,即席怀予山中赋答》(明·来鲲)、《过隆道观访汪鲁望孝廉》(明·蒲秉权、明·朱谋珲、明·徐中素)、《奉和三公见枉之作》(明·汪应娄)、《望云居寄徐司马》(明·朱谋玮)、《夜宿云居有怀社中诸子》(明·徐中素)、《夜宿云居有怀》(明·朱谋珲)、《登建昌城望云居山》(明·朱谋毂)、《登桃花尖》(明·蒲秉权)、《登桃花峰绝巘,峰半有雷洞,其上则丁仙祠存焉》(明·周国庠)、《登桃花峰最高处》(明·周国廉)、《登宿云居元日值雪有作》(明·周国庠)、《登云居步前韵》(明·周国廉)、《望湖亭》(明·樊王家)、《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风雹雷电交作》(明·熊德阳)、《石鼓峰》(明·熊德阳)、《温泉》(明·熊德阳)、《题云居寺壁》(明·圆悟)、《过云居真如寺二首》(明·圆信)、《初游云居作》(明·观衡)、《望湖亭》(明·邹元标)、《为淦氏(君鼎)作传并赋诗一首》(明·宋惕惕)、《东郭农耕》(明·许延邵)、《饮望湖亭》(明·熊汝达)、《渡鄱阳湖》(明·袁懋谦)、《鄱阳湖》(明·杨惟休)、《雾过鄱阳湖》(明·王原)、《登望湖亭》(明·丁比召)、《步苏东坡韵成回文一首》(明·朱又孚)、《初至云居有感》(明·罗治)、《明月湖》(明·姜斌)、《登云居山寺》(明·姜辅周)。《望湖亭晚眺》(清·周体观)、《舟回至吴城》(清·丁炜)、《望湖亭》(清·邹度竑)、《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宫》(清·王士祯)、《吴城登望湖亭》(清·朱国汉)、《五龙潭》(清·戒显)、《佛印桥》(清·戒显)、《赠燕将军叔谦》(清·李凤翥)、《望湖亭晓望》(清·李绂)、《望湖亭》(清·曹秀先)、《鄱湖怀古》(清·曹茂先)、《望湖亭》(清·裘日修)、《望湖亭怀古》(清·汪轫)、《杨津渡》(清·张回澜)、《桃源洞》(清·张回澜)、《梅花诗》(清·彭玉麟)、《馆苏坊》(清·江炯)、《尚书山房》(清·江炯)、《二吕故里》(清·江炯)、《登望湖亭》(清·陶万达)、《望湖亭》(清·宋荆宝)、《望湖亭》(清·吴观)、《登亭诗》(清·冯询)、《罗汉墙》(清·元鹏)、《明月湖》(清·元鹏)、《莲花城》(清·元鹏)、《罗汉塔》(清·赵之俊)、《云顶田》(清·赵之俊)、《明月湖》(清·音住)、《钵孟峰》(清·音住)、《云居石船》(音明)、《庚戌修江看竞渡》(清·李道泰)、《壬戌水灾》(清·袁懋芹)、《重赴鹿鸣宴》(清·郭祚炽)、《夜舟泊吴城》(陈三立)、《望湖亭和壁间韵》(游龙)、《过九江》(蔡会亭)、《过鄱阳湖》(蔡会亭)。
三、古代散文
大量的古代诗词,为永修创造了文明和文化,同时,还有大量的古代散文也丰富了永修人文景观,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
永修历代散文有:《刘贺传(节选)》(汉·班固)、《李氏山房记》(宋·苏轼)、《顺济庙石砮记》(宋·苏轼)、《王长者墓志铭》(宋·黄庭坚)、《谕建昌县榜文》(宋·朱熹)、《祭熊仁瞻孝子墓文》(宋·朱熹)、《云居山重修真如禅寺院碑记》(宋·晏殊)、《李公择嘉裕帖赞》(宋·岳珂)、《故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兵部尚书、陇西郡阁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宋·秦观)、《重修李氏山房书院记》(明·吴澄)、《燕公楠墓志铭》(元·程钜夫)、《李文定公新祠记》(明·田顼)、《重修李敬祠疏》(明·蒲秉权)、《建昌县令嘉禾孙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建昌县顺德张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重修安定胡公祠疏》(明·徐中素)、《明刑部尚书魏文忠公御苑道碑记》(明·王直)、《重修云居寺记》(明·张位)、《云居山真如禅寺募缘疏》(明·王肯堂)、《募造释迦佛铜像疏》(明·于玉立)、《题云居寺疏》(明·董其昌)、《重修学宫筑堤改水引》(明·熊德阳)、《募捐云居大殿疏》(清·戒显)、《重修望湖亭记》(清·叶一栋)。
另外,永修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建昌奇事》(十则)(宋·洪迈)、《奇人崔猛》(清·蒲松龄)。
四、现代诗文
古代的永修,是诗歌的秀域,是散文的殿堂。为了全面展示永修全貌,“历代诗文”还精选了部分现代诗文。在现代永修诗文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诗文和作者,既有革命家(含革命烈士)的激情满怀,又有得道高僧参禅悟道,既有文人雅士的雍容典雅,又有布衣俗士的朴实真情。
现代诗词有:《回江西》(肖克)、《云山记游》(肖克)、《浪淘沙·云山》(邵式平)、《追洪断和尚之二》(虚云)、《人学始知道》(虚云)、《辞世诗》(虚云)、《西藏大雪山》(虚云)、《夜泊洱海》(虚云)、《题仰光龙华寺》(虚云)、《暹罗龙莲寺养病》(虚云)、《题雪兰峨绝顶涌泉》(虚云)、《佛印桥谈心石并序》(虚云)。
现代诗歌选取了革命烈士诗歌八首:《爱国民歌》(王环心)、《雪晨》(王环心)、《雪花(儿歌)》(王环心)、《狱中诗》(王环心)、《感怀》(张朝燮)、《念奴娇·送别》(张朝燮)、《长相思》(张朝燮)、《狱中诗》(淦克群)。
现代散文只选取《涂家埠遇难记》(郭沫若)1篇。
㈡ 江西省景点
1、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故名。
三清山风景区总面积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3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526.6平方公里,其中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为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景区有南清园、西海岸、三清宫、梯云岭、玉京峰、阳光海岸、玉灵观、三洞口、冰玉洞、石鼓岭十大景区,三清山更是道教名山,共计有景观景点达1500余处。
㈢ 南康工业六路众生生态板
江西(Jiangxi Province ),简称赣,位于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称:
江西
外文名称:
Jiangxi Province
行政区类别:
省
所属地区:
中国中部
面积:
16.69万平方公里
人口:
公元2008年,4400.1万人
方言:
赣方言、吴语、客家方言等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庐山、三清山、滕王阁等。
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
南昌火车站、南昌西客站等
省会:
南昌市
省花:
杜鹃花
【省情简介】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江西省介于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7°97′之间。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2]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境内高速公路达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
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2处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
江西物产丰厚、品种多样。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来源于国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樟树的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此外,还有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成为重要增长点,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居全国前列;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居全国第一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4家。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3]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约于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朝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省的行政区划曾经有过多次调整和变动。南昌市为江西省会。[6]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图截至2001年11月,江西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10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4]
1、南昌市,辖5区4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
2、九江市,辖2区1市9县:浔阳区、庐山区,瑞昌市,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
3、景德镇市,辖2区1市1县:昌江区、珠山区,乐平市,浮梁县。
4、萍乡市,辖2区3县: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
5、新余市,辖1区1县:渝水区、分宜县。
6、鹰潭市,辖1区1市1县: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
7、赣州市,辖1区2市15县:章贡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
8、宜春市,辖1区3市6县: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靖安县、奉新县、上高县、宜丰县、铜鼓县、万载县。
9、上饶市,辖1区1市10县:信州区、德兴市,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波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
10、吉安市,辖2区1市10县: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
11、抚州市,辖1区10县:临川区、东乡县、金溪县、资溪县、南城县、南丰县、黎川县、广昌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5] [编辑本段]【党政领导】2008年1月起,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大会常委会主任:苏荣;
2007年1月起,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
2007年1月起,政协江西省委员会主席:傅克诚。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人口
2008年,4400.1万人。
江西省各市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
区划名称
面积(公里²)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江西省
166,894.34
43,684,100
45,286,615
南昌市
7,432.18
4,580,600
4,913,082
景德镇市
5,256.23
1,554,400
1,561,757
萍乡市
3,823.99
1,839,700
1,846,535
九江市
18,796.79
4,721,700
4,795,809
新余市
3,177.68
1,125,800
1,138,476
鹰潭市
3,556.74
1,102,700
1,142,831
赣州市
39,317.14
8,301,400
8,770,399
吉安市
25,258.75
4,759,600
4,797,154
宜春市
18,637.67
5,406,100
5,390,899
抚州市
18,811.12
3,850,900
3,888,060
上饶市
22,826.04
6,441,200
7,041,613
民族
全省共3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回族和畲族;还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难族、纳西族、锡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维吾尔族、傈僳族、达斡尔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独龙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
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㈣ 江西景点有哪些
景德镇
㈤ 江西省2级保护植物有哪几种
截止2008年7月8日,江西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有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活化石”银杏等。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内的中国亚热带地区是近代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由于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许多特有植物在江西省分布。全国198个特有属中64属为木本植物,江西省有19属,其中11属为单种属。江西共有木本植物有119科,其中占47.1%的56科是向北延伸到赣地为止的热带性科。全省已被直接利用和可能被直接利用有开发前景的有代表性的主要资源植物可分为12大类。 1、用材植物。数量大的有毛竹、松、杉等10多种,还有珍贵的阿丁枫、观光木等,甚至还有白豆杉、华东黄杉等名贵品种,但数量较少。 2、薪炭植物。有映山红、继木等10余种荒山木本植物,还有萁、蕨、芒等多种草本植物,大量栽培的有桉、刺槐和黑荆等。 3、木本粮食植物。数量相当多的主要有苦槠、甜槠、构栲、鹿角栲、罗浮栲、栗、茅栗、白栎、短柄栎、栓皮栎、石栎和多穗石栎等。常见的还有枣、柿、薜荔、野木瓜、豆腐柴等。珍贵品种双季板栗在永修有分布。 4、食用野果和富含维生素类植物。大量分布的有山楂、山柿、杨梅、山莓、草莓、粗叶悬钩子、弥猴桃、乌饭树、米饭花和野葡萄等。 5、野菜和野生饲料植物。大多为草本植物,还有一些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常见的有野大豆、假地兰、鸡眼草、胡枝子、葛藤、草木樨、车轴草、山绿豆、山合欢、马兰、鼠曲草、梨蒿、一年蓬、刺儿菜、蕨、紫萁、野苋、荠菜、独行菜、鱼腥草、糯米团、藜、平蹄、构树、车前、鸭蹼草、马齿苋等。水生植物中常见的有满江红、眼子菜、水葫芦、大瓢、水竹叶、浮萍、菱、苋实、水芹等。木本植物则有榆、椴等。 6、芳香植物。开发前途较好的有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紫花含笑、凹叶厚朴、观光木、木莲、建兰、惠兰、春兰、寒兰、多花兰等,大量分布的有山苍子、山胡椒、狭叶山胡椒、山姜等,较少的有大叶樟、土肉桂、细叶香桂、香叶树、黄丹木姜子等。 7、药用植物。全省药用植物有1500余种,常用的有300余种。盛产栀子、泽泻、石韦、香芋、南山楂、枳壳、枳实、钩藤、蔓荆子、土茯苓、薄荷、荆芥等。 8、鞣料植物。分布较广的有槠木、青冈、蚊母树、野柿、君迁子、杨梅、枫香、盐肤木等。还有大量种植的黑荆树,是优质栲胶原料。 9、纤维植物。大量分布的有竹、芒、金茅、芦苇、狼尾草、牛背草、河八王、灯心草、龙须草和拟赤杨、芒花、椴等。 10、观赏植物。种类相当繁多。杜鹃花为特产,有20多个品种。 11、油脂植物。山茶类有20余种,如小果油茶、红花油茶、糙果油茶等。 12、净化环境和监测环境污染植物。樟树、夹竹桃、臭椿、女贞、构树、杉木、杜仲、皂荚、泡桐、栀子花、无花果、蚊母树、山楂、苍耳、南蛇藤、绣线菊、杜鹃、艾蒿、金荠麦等能降低空气中有毒成份的含量;水葫芦、香蒲等可减少水体污染;可监测空气污染的有唐昌蒲、鸭蹼草、牵牛花以及各类苔藓植物。 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如水松、金钱松、柳杉、华东黄杉、木莲、玉兰等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江西杜鹃、井冈杜鹃、红花杜鹃、背绒杜鹃、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叶腊梅、全缘红花油茶、井冈厚皮香、井冈猕猴桃、井冈葡萄、井冈绣线梅、寻乌藤竹、河边竹、厚皮毛竹等16种属中国江西特有。
㈥ 江西省最值得去的地方
江西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称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风景名胜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李白曾在庐山咏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更是人人皆知,三清山、龙虎山等国家级风景区名扬天下。
婺源,上饶市
婺源为江西上饶市下属县城,是古徽州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筑,其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和谐。婺源的景点围绕其村落展开,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筑,其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和谐。3-4月间梯田上黄灿灿的油菜花,江岭村便是婺源看油菜花的最佳地点,油菜花与徽派民居相呼应,描绘出一幅清丽的田园画卷。
庐山,九江市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庐山区内,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东林寺等。 庐山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其中以苏轼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为著名。
三清山,德兴市
属道教名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玉山县的交界处,是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风光称绝,以道教人文景观为特色,经历了14亿年的地质变化运动,风雨沧桑,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并称自然四绝。 三清山由十个大风景区组成,其中有四个风景区尤为著名,它们是:三清宫景区、玉京峰景区、西海岸景区和南清园景区。
滕王阁,南昌市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位于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相当大气壮观,视野开阔。外观霸气,建筑宏伟,而且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武功山,江西省中西部
武功山观赏特色可概括为“峰、洞、水、石、云、松、寺”七个字,山区内河流,溪流,瀑布景观众多。山区多云雾,雾日超过庐山,是观赏云海的胜地。 这里也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有诸如短尾猴、水鹿、白鹇这些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在这里。 在喜好户外旅行的驴友中,武功山早已小有名气,其高山草原海拔之高、面积之广,在世界同纬度名山中是绝无仅有的。 整个武功山风景区分为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核心景区。
井冈山,井冈山市
一个融革命传统教育与风景旅游揽胜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井冈山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
景德镇,景德镇市
景德镇是是享誉世界的中国瓷都,很有古镇风韵,也是中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景德镇市位于“六山”“两湖”(庐山、黄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及千岛湖、鄱阳湖)的中心区,拥有皖赣铁路,杭瑞、景鹰、德昌、景婺黄四条高速公路,景德镇机场是中国100个重点支线机场之一,已经形成立体交通网络。9月-10月是景德镇旅游的最佳时间,这个季节气温适中,雨水少,可说是秋高气爽之时,而且每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也在10月份举办。
龙虎山,鹰潭市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形高差相对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因此总体显得秀美多姿。 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龙虎山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15倍,国内景点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
鄱阳湖,九江市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聚集了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并保存了一定数目,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方,保护区最为人们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鸟类。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珍惜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白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4000只。其中98%在鄱阳湖越冬。
㈦ 江西省有哪些旅游景点
江西省旅游景点有滕王阁、龙虎山、鄱阳湖、井冈山、婺源等。
1、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赣江畔。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与古貌相比更为气派。滕王阁座落于南昌市西北,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
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
4、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历史辉煌,自然风光绚烂,红绿辉映,融为一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5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以其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铸就了蜚声中外的“红色摇篮”。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0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5、婺源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
旅游安全注意事项:
1、提前买好往返车票
外出旅行一定要规划好路线,提前准备好往返路线的车票。
2、保证手机电量充足
外出手机是唯一可以联系家人的工具,一定要保证随时联系,避免特殊情况联系不到造成麻烦。
㈧ 江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庐山
庐山屹立在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处,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全区共有景区12个,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㈨ 急急急!!!!江西或南昌种质资源有哪些
江西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有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 (1)用材植物。数量大的有毛竹、松、杉等10多种,还有珍贵的阿丁枫、观光木等,甚至还有白豆杉、华东黄杉等名贵品种,但数量较少。 (2)薪炭植物。有映山红、继木等10余种荒山木本植物,还有萁、蕨、芒等多种草本植物,大量栽培的有桉、刺槐和黑荆等。 (3)木本粮食植物。数量相当多的主要有苦槠、甜槠、构栲、鹿角栲、罗浮栲、栗、茅栗、白栎、短柄栎、栓皮栎、石栎和多穗石栎等。常见的还有枣、柿、薜荔、野木瓜、豆腐柴等。珍贵品种双季板栗在永修有分布。 (4)食用野果和富含维生素类植物。大量分布的有山楂、山柿、杨梅、山莓、草莓、粗叶悬钩子、弥猴桃、乌饭树、米饭花和野葡萄等。可作果树嫁接的木有野梨、海棠等。现弥猴桃已被引种改良为高产果木,维生素含量超过弥猴桃的野生果树还有胡颓子等。 (5)野菜和野生饲料植物。大多为草本植物,还有一些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常见的有野大豆、假地兰、鸡眼草、胡枝子、葛藤、草木樨、车轴草、山绿豆、山合欢、马兰、鼠曲草、梨蒿、一年蓬、刺儿菜、蕨、紫萁、野苋、荠菜、独行菜、鱼腥草、糯米团、藜、平蹄、构树、车前、鸭蹼草、马齿苋等。水生植物中常见的有满江红、眼子菜、水葫芦、大瓢、水竹叶、浮萍、菱、苋实、水芹等。木本植物则有榆、椴等。其嫩叶可食。 (6)芳香植物。开发前途较好的有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紫花含笑、凹叶厚朴、观光木、木莲、建兰、惠兰、春兰、寒兰、多花兰等,大量分布的有山苍子、山胡椒、狭叶山胡椒、山姜等,较少的有大叶樟、土肉桂、细叶香桂、香叶树、黄丹木姜子等。还有紫菜、白菜、枫香、马尾松、弥猴桃以及一些蔷薇属植物也教多。另外,玉铃花、夜来香较少,特别是满山红数量更少,但香气纯正、浓烈,利用价值很大;桔草遍布于荒山,也有较大利用价值。 (7)药用植物。全省药用植物有1500余种,常用的有300余种。盛产栀子、泽泻、石韦、香芋、南山楂、枳壳、枳实、钩藤、蔓荆子、土茯苓、薄荷、荆芥等。 分布量大或较名贵的有贯众、野菊、半夏、天南星、桔梗、前胡、白果、黄连、龙胆、千里光、金银花、土茯苓、苦参、千层塔、厚朴、海金沙、梨荷枫、五加皮、花榈木、远志、金锦香、山蚂蝗、鹿蹄草、土党参、孩儿参、菟丝子、玉竹、百合、枸枸子、沙参、盘龙参、商陆、草珊瑚、五倍子等。蛇药有滴水珠、七叶一枝花、云头、竹叶椒、野花椒、斑叶兰、八角莲、九头狮子草、半边莲、望江南、纤花耳草、山扁豆、杠板归、蜂山菜等,另有抗癌药和避孕药多种。 (8)鞣料植物。分布较广的有槠木、青冈、蚊母树、野柿、君迁子、杨梅、枫香、盐肤木等。还有大量种植的黑荆树,是优质栲胶原料。 (9)纤维植物。大量分布的有竹、芒、金茅、芦苇、狼尾草、牛背草、河八王、灯心草、龙须草和拟赤杨、芒花、椴等,民间造纸原料有毛冬青、铁冬青、长叶冻绿、小赤麻、弥猴桃和一些锦葵科植物。 (10)观赏植物。种类相当繁多。杜鹃花为特产,有20多个品种,花色黄、白、粉、红,枝干别致,可作大型盆景。各种兰科、草尾科、百合科植物,花大秀美。大量生长的金鸡菊、野菊、秋牡丹、黄花、黄花远志、金丝梅花朵十分醒目。玉兰、木莲、黄山木兰等多开单生大花,可成纯林;还有大量可赏花的葵科植物;竹柏、红豆杉、福建柏、苏铁、三尖杉、华东黄杉、刺柏、铁杉、银杏、虎皮楠、厚皮香、香果树、赤楠、大叶楠、井冈槠、大果马蹄荷、华幌伞枫、黄杨等以树型健美和叶片奇特而受人青睐。有观赏价值的竹类有黄竹、紫竹、斑竹、方竹、夹心竹、篌竹、人面竹、桂竹、井冈寒竹等。可作盆景的有极常见的檵木、白马骨、黄栀子等。漫山的紫薇、云实、金樱子、多花蔷薇、石斑木等十分灿烂悦目。 (11)油脂植物。山茶类有20余种,如小果油茶、红花油茶、糙果油茶等。三年桐、千年桐、乌柏等工业油脂植物已广泛栽培,野生的有野茉莉、盐肤木、野漆树、拟赤杨、白乳木、山乌柏等,另有从美国引种的紫穗槐。种子含食用油的有竹柏、榧等。13种山矾属植物含油脂,分布量大的有华山矾、老鼠矢等。榛、山核桃、野核桃等分布较少,但含油高量。 (12)净化环境和监测环境污染植物。樟树、夹竹桃、臭椿、女贞、构树、杉木、杜仲、皂荚、泡桐、栀子花、无花果、蚊母树、山楂、苍耳、南蛇藤、绣线菊、杜鹃、艾蒿、金荠麦等能降低空气中有毒成份的含量;水葫芦、香蒲等可减少水体污染;可监测空气污染的有唐昌蒲、鸭蹼草、牵牛花以及各类苔藓植物。 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如水松、金钱松、柳杉、华东黄杉、木莲、玉兰等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江西杜鹃、井冈杜鹃、红花杜鹃、背绒杜鹃、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叶腊梅、全缘红花油茶、井冈厚皮香、井冈猕猴桃、井冈葡萄、井冈绣线梅、寻乌藤竹、河边竹、厚皮毛竹等16种属中国江西特有。这些品种约占全省珍稀树种的73.3%。江西境内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山晋植“三宝树”、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也保留有数十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之多。特别是古樟树,为江西一大特色。现500龄以上的古樟树有30余处,300龄以上的古樟几乎每村都有。江西旧称豫章,即因遍布樟树而得名。今南昌等城市均选樟树作为绿化用树。近期在官司山发现的银钟花也十分罕见。 植被类型: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合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合林和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以及竹林也不在少数。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滨湖地区。还有荒山灌丛草坡、沙地植被、草甸植被等。其中荒山灌丛草坡是常绿阔叶林反复遭到人为破坏后逆向演替的产物,植被稀疏低矮,生物学产量低,植物种类也较少。优势植物有杜鹃、黄栀子、金樱子、茅栗、乌饭树、三叶赤楠、毛冬青、长叶冻绿、短尾越桔、萁脊、芒、野古草等,除分布于鄱阳湖地区外,还分布于赣江冲积平原的四周丘陵和山前地带。 望采纳
㈩ 急!求解,3个问题
潭北有清云阁,又名五凤楼,为三重檐多角木结构建筑,高米,像五只凤凰亭亭玉立,故名。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八喇嘛僧重修,1979年从芝山福国寺内迁至黑龙潭畔。
纳西族古代壁画分布于丽江县城及其附近的10多处明、清佛寺和道观的内壁上,现存较好的为城北5公里白沙村的大宝积殿、琉璃殿、大定阁和大觉宫等处。是明初至清初约350年内当地土司木氏请画工陆续绘的。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有袒胸跣足的印度式佛像,有端庄垂拱的道教神佛。这些壁画大部分出自汉、藏、白、纳西等族画工之手,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玉峰寺山茶,俗称万朵山茶,在丽江县城以北15公里处的玉峰寺大殿侧院内,寺为嘈嘛寺,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寺内有万朵山茶,相传先于寺庙植于明朝永乐年间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丽江山茶甲于滇 "的称誉。这棵"茶树王"原是两棵并立的山茶,后来主干合而为一。而今,铁桶似的主干已贫出许多分枝,形成一堵3米多高、4米多宽的花墙。每年2-4月间,山茶花迎着风雪争相怒放,先后要开10多批,总共上万朵;有的矾大如碗,有的巧如酒杯,千姿百态,红艳夺目,在玉龙雪山的映衬下,呈现了"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半边天"的奇妙景象。
泸沽湖景区,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的泸沽湖,是泸沽湖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湖的水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海拨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0余米,透明度高达11米。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流水潺潺。湖内碧波荡漾、四季清澈、藻花点缀其间。湖中六岛,亭亭玉立、林木葱郁。明代诗人胡墩赋诗云“泸湖秋水间,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应识仙源近,乘搓访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