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是民歌中的

茉莉花是民歌中的

发布时间: 2021-03-11 12:36:19

㈠ 《茉莉花》是哪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回由著名军答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该首歌曲展现了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 。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㈡ 茉莉花是哪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㈢ 《茉莉花》是( )民歌。

A.江苏

节选了一些相关内容: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版进为主,旋律婉转权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

㈣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

《茉莉花》歌词的最早刊载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

《茉莉花》曲谱的最早刊载是道光十七年(1838)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

《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


(4)茉莉花是民歌中的扩展阅读

《茉莉花》发展的历史沿革:

1896年,万国运动会召开,当时李鸿章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当时李鸿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享誉世界的中国名曲《茉莉花》。

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㈤ 茉莉花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版仿采自权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5)茉莉花是民歌中的扩展阅读:

社会影响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中国。此后,众多世界级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关注 。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以该首民歌为名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现场《茉莉花》出现总共774次。

㈥ 《茉莉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江苏大江南北有不少《茉莉花》,流传很广,并且有很多人都知道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专》中用了《茉莉花属》曲调,但到底用的是哪首《茉莉花》呢?是江苏的《茉莉花》( ) ? 还是乾隆年间英国人Hittner在中国记录的《茉莉花》( ) ?很多人并不是十分清楚,大多只是听说感到骄傲而已,毕竟能够看到整幕歌剧《图兰多特》的人不多,而且研究《茉莉花》(在以后的下文中简称为《茉》)的人也不多。八十年代以来,在各期刊和专著上对《茉》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茉》的“源流”“传播”“不同地区民歌《茉》的比较”及“《茉》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中的比较研究”等方面,

㈦ 茉莉花是( )民歌

应该说很多省都有《茉莉花》这首民歌。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中,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词、记谱”。

㈧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最早版本,为清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该剧演一对凤阳夫妻打花鼓卖艺,被浪荡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称《鲜花调》)。该曲共12段,前两段唱词是:好一朵鲜花,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后10段唱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演唱中,浪荡公子不时乘机调戏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护之,形成热闹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词中的“茉莉花”,即为剧中的“花
鼓女”;想“采一朵戴”者,为剧中的“浪荡公子”;“看花的”为花鼓女的丈夫。

《鲜花调》的流传主要有两个载体:一是流传六百年、走遍全国的民间凤阳花鼓艺人,二是戏曲《打花鼓》中的《鲜花调》。到了清末,随着地方戏、地方曲的兴起,这首小曲成为全国众多地方戏、地方曲艺、各地民歌中的重要曲目。18世纪末,《鲜花调》流传至英国,后传遍世界,并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中。

1942年,新四军小战士何仿在江苏六合采风时,记录了一位民间艺人演唱的扬剧《打花鼓》中的《鲜花调》。1957年,改编成民歌《茉莉花》,参加全国会演。并被首次标名为“江苏民歌”而传遍全国。(《文艺报》2.11)

,《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发展影响

㈨ 《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

(9)茉莉花是民歌中的扩展阅读

《茉莉花》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中国。此后,众多世界级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关注。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以该首民歌为名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现场《茉莉花》出现总共774次。

热点内容
情人节快乐微信 发布:2025-07-09 00:54:41 浏览:961
大丁香结 发布:2025-07-09 00:53:58 浏览:196
樱花败网王同人 发布:2025-07-09 00:51:21 浏览:127
牡丹江自助餐 发布:2025-07-09 00:39:04 浏览:854
观摩插花 发布:2025-07-09 00:29:54 浏览:211
牡丹花简笔 发布:2025-07-09 00:21:18 浏览:210
连翅盆景 发布:2025-07-09 00:19:33 浏览:95
近心缘花卉 发布:2025-07-09 00:19:23 浏览:587
中国兰花栽培 发布:2025-07-09 00:13:09 浏览:415
花卉点画 发布:2025-07-09 00:07:27 浏览: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