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病害
1. 杜鹃花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杜鹃的病抄虫害防治:1.褐斑袭病:病叶初现红褐色小点,扩大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叶片枯黄,早落。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连喷2~3次防效好。
2.叶肿病:危害嫩叶、新梢、幼芽及花,病叶初现淡绿色、凹陷、近圆形病斑。嫩芽受害变成球形瘿瘤,花被害后花瓣变厚呈肉质的瘿瘤。防治方法:发芽前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病菌。展叶后喷2%波尔多液2~3次,7~10天1次。
3.军配虫: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形成黄白色斑点,7~9月危害最重。5月第1代若虫期可50%杀螟松1000倍液防治。
4.杜鹃小叶病:是缺锌引起的,可喷0.05%硫酸锌。
2. 杜鹃花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杜鹃复花常见虫害有红制蜘蛛,用1000倍的三氯杀螨醇液防治,每周1次,连续3周。5~10月有军配虫危害,气候干燥蔓延很快,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杀。常见病害有叶斑病,可用70%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4000倍液喷洒。我国北方地区常因水和土壤呈碱性,致使杜鹃叶片缺铁而黄化,即称失绿病,可及时喷施0.2%~0.5%硫酸亚铁溶液,也可自制矾肥水,每50克水加0.1%硫酸亚铁或几滴食醋常年施用,效果良好。
3. 杜鹃花的常见病虫害
杜鹃花有以下一些常见病虫害,爱养花的朋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治。 一。红蜘蛛 1、症状: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并使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造成叶片转黄脱落。新梢生长差,树势减弱。 2、发病规律:6-8月高温,干旱时危害尤为严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气则危害较轻。 3、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消灭约冬成虫,在3月开始发生危害时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杀虫素(灭虫灵)3000倍液或哒嗪酮(速螨酮)1000倍液喷杀。 二。缺铁黄化病 杜鹃缺铁黄化病又称黄叶病、褪绿病,是各地盆栽杜鹃常见的病害。 症状此病多发生在嫩梢新叶上。初期叶脉间叶肉褪绿,失去光泽,后逐渐变成黄白色,但叶脉保持绿色,使叶片上的绿色呈网纹状。随后黄化程度逐渐加重,除较大的叶脉外,全叶变成黄色、黄白色,严重时,沿叶、叶缘向内枯焦。 发病原因杜鹃缺铁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土壤缺铁或铁素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片变成黄绿色。在一般情况下,有下列几方面情况:在石灰质碱性土壤中,能被利用的可溶性二价铁,被转化为不溶性的三价铁盐而沉淀,使根部不能吸收;盆栽花卉浇水频繁,使土壤中的可溶性铁过多的淋洗流失;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植株根系发育受影响,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不能进行,降低根部吸收铁素的能力。 防治方法杜鹃喜酸怕碱,要避免栽植在碱性和含钙质较多的土壤中;庭园露地种植,不要靠近水泥、砖墙或用过石灰的地方。盆栽杜鹃花宜用酸性土,若土壤偏碱可添换酸性土;苗圃地栽植杜鹃花,可施用堆肥、绿肥或其它有机肥料,这些肥料中产生的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不溶性铁,使植株较易吸收。或者以硫酸亚铁混入在肥料中施用,其配制是:硫酸亚铁2.5-3公的,油粕5-7.5公的,粪10-15公斤,水200-250斤,混合后,待其腐熟成黑色后即可使用。此种方法效果良好。在偏碱性的土壤中,可浇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此溶液的PH值为4.7,能使碱性土壤变为酸性土壤,即可使嫩叶黄化现象得到治疗,同时酸酸二氢钾中还有磷、钾元素,利于开花和提高花量。经常浇施硫酸亚铁溶液,会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铁成分过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4克,硫酸亚铁(化学纯)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来水中,进行叶面喷施,叶片正、背面均要喷及,3天1次,持继数次,可获得良好效果。 三。灰霉病 症状灰霉病发生于杜鹃的叶和花部。冻害常是叶部发病的诱因。春季,在室内外栽培的杜鹃的花部常感染灰霉病。发病初期,花瓣上出现坏死斑点,扩展委快,并相互连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湿度高的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层,灰霉病因此而得名。 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r.]属半知菌亚门。病原菌的子实体从菌丝或菌核生出。分生孢子梗丛生,灰色,后转褐色,分生孢子卵形。其有性世代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eliana(deBary)Whetze],属子囊菌亚门。
4. 杜鹃花 病虫害
图太小看不清楚,最好对着一只虫子再来一张。杜鹃上常见虫害中有嫌疑版的有:1、军配虫(冠权网蝽),这种大小和照片中差不多,但应该有透明带黑斑的翅,照片上好像看不到翅;2、杜鹃红带网纹蓟马,这种颜色比较符合,但体长只有1.3-1.8毫米,我目测你照片上虫子有3-5毫米左右了。因为照片看不清所以你自己再网络下这两种虫,看看对不对的上。其他常见虫感觉和照片差异更大,如果这两种不是的话只能是杜鹃上很少发生的虫子偶然跑到你的杜鹃上来了。
5. 杜鹃花常见病虫害花腐病主要危害是什么
花腐病,危害花瓣
(1)病害症状被侵染处首先出现圆形水渍状褪色斑,回病部变薄,半透明,后扩大成答褐色腐烂,花期缩短,花朵下垂早谢脱落,影响观赏效果
(2)防治措施及时清除枯花和植株上的残花;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2次
6. 杜鹃花病害
建议
少浇水
施钾肥
放再阴暗处
7. 杜鹃花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杜鹃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杜鹃冠网蝽等。红蜘蛛在夏季高温干燥时盛行,为害内严重,使叶色枯黄,直容至脱落。在芽绽期可喷石硫合剂进行预防。一旦发病,选择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0~600倍液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冠网蝽是杜鹃的主要害虫。在发生少量害虫时,可人工捕杀。为害严重时,可用杀虫剂(如50%杀螟松乳油2000~4000倍液)喷杀。
常见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等。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天喷一次,连喷几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8. 杜鹃花的病害有哪些类型
杜鹃来花的病虫害比其他花卉相源对较少,但也会遭到病虫害的侵袭。在杜鹃花的园林景观或盆栽杜鹃花中也经常会见到杜鹃花的叶、茎、花和根感病。一般在新梢生长开始至花苞成熟的秋末病虫害发生较重,影响杜鹃花的观赏效果和商业价值。但是,在适宜的栽培条件及人为的适当干预下,这些病虫害可减至最低程度。
杜鹃花病害有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类。前者是由病原侵染引起的,如褐斑病、叶肿病、白粉病、茎腐病(根腐病)等;后者是因环境不适而出现的生理性病害,常见的有黄化病、小叶病等。
9. 请问老师杜鹃花得了什么病害
从图上看花叶正常,只有花朵生病
拟是杜鹃花灰霉病
灰霉病是杜鹃花较为常内见的病害之一
发病初期,容花瓣上出现坏死斑点,,并很快扩展为相互连接的大型病斑。高温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层,因此得名灰霉病
防治措施主要有:1.加强栽培管理,防止冻害,减少病害发生;2.室内培养杜鹃要注意通风,避免过于湿润;3.日常管理中,应及时摘除烧掉病叶、病花
4.可选用用50%氯硝胺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液等药剂喷洒防治。
供您参考!
谢谢您的提问与评价!
周末愉快!
10. 杜鹃花主要有哪些病虫害
1.病害:(1)褐斑病:是杜鹃的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暗褐色大型斑块,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受害叶片变黄,极易脱落,不仅影响当年开花,而且对来年花蕾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梅雨季节发病较重。发病后应及时清除病叶,并喷洒50%托布津800倍液防治。
(2)杜鹃饼病:主要发生在嫩叶、嫩芽和嫩茎上。嫩叶受害后病部明显肿大,背面凹下,正面隆起,呈半球形,所以又叫叶肿病。初期病斑呈淡红色,后变成黄褐色,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变成褐色,严重时全叶肿大,或者畸形卷曲,最后枯萎脱落。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年有2次发病,一次为春末夏初,另一次是秋末冬初,以春季发病最重。在病部产生白色粉末物之前摘除病叶,并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防治。
此外尚有花腐病、叶枯病、煤烟病等。
2.虫害:(1)军配虫:成虫体小而扁平,长3.5~4.0毫米,黑褐色。前翅折叠时形成“X”形花纹,翅面密布网状纹。若虫体暗褐色,身上有明显的刺状物。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叶背主、侧脉附近吸食为害。被害叶面上出现黄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还可见到很多黑褐色虫粪和(脱)皮壳。可喷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
(2)短须螨:主要在叶背主脉附近刺吸汁液,7~9月为发生盛期,常引起杜鹃大量落叶,严重影响生育和观赏。
此外还有叶蜂、介壳虫和蓑蛾等。
3.生理病害:杜鹃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土壤碱性;杜鹃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碱性土中会使杜鹃叶片发黄,甚至枯死。缺铁;培养土中铁元素不足,叶绿素合成受到影响,叶片变小,呈黄白色,尤以幼叶表现最为明显。二者有连带关系,碱性往往导致缺铁。养护不当;光照过强或不足、浇水过多、施肥过量或不足、土壤黏重等,都会引起生理障碍,使杜鹃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对黄化病应针对上述原因,对症下药。如因缺铁引起的黄化,可喷洒或浇灌0.2%硫酸亚铁水溶液,每隔7天浇1次,连续浇3~4次,叶片即由黄转绿;对因土壤碱性引起的黄化,要对土质进行酸化处理,可以换用以腐叶土为主的酸性培养土;如因养护不当引起的黄化,则需采取综合性养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