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山知是栀子花

山知是栀子花

发布时间: 2021-02-28 09:33:21

1. 山栀子与栀子的区别

山栀子和栀子的区别

山栀子主要用于药物,栀子是提取天然色素的较好原料。它具有退热和凉血,镇静止痛,疏通除湿的功效,被广泛使用。它是一种集绿化,观赏和药用于一体的植物。是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这里首先介绍of子花的功能和作用。子花到处都是宝。

栀子是全身的宝藏,其果实是中药,是卫生部发行的食品和药品双重用途。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黄S的根茎,叶和花药基本相同。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我们服用山栀子是能够起到泻火除烦的功效,主要是因为山栀子能够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问题,而且山栀子是非常善于泻火泄热的,这样对于除烦也是有帮助的。同时对于外感热病的问题来说,在气分症初期的时候,这时候是会有发热、胸闷、心烦等问题产生的,这时候我们可以试试去用山栀子来配合豆豉一起吃,这样是能够有透邪泄热、除烦解郁的作用。而且实际上对于各类实热火的问题,特别是出现了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不适的情况产生,这时候我们都是可以利用山栀子来搭配黄连等中药材一起服用的,可以有泻火清邪热的功效。

实际上山栀子的凉血止血功效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可以利用山栀子来帮助我们解决热毒、实火而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的情况,对疮疡肿毒这样的症状也是有好处的。再加上山栀子是属于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作用的一种中药材,可以帮助我们用来治疗血热妄行的情况,同时,山栀子还可以和生地、侧柏叶、丹皮等搭配起来服用,这样对于治疗目赤肿痛的情况也有好处,还可以与菊花、石决明等一起服用,这样是可以帮助治疮疡肿毒问题的,所以说山栀子大家不妨试试

2. 中药方剂中栀子是否就是山栀有无区别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目前,栀子的专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属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英文名】Cape Jasmine
【别名】黄栀子、山枝子、白蟾。
【分类】茜草科,栀子属
【形态】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 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3. 山栀子的药用价值

本植物的根(栀子花根)、叶(栀子叶)、花(栀子花)亦供药用。 干燥果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5厘米,粗0.6~2厘米。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5~8条纵棱。顶端残存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红黄色,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内有多数种子,粘结成团。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淡微酸。
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质次。 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
另含多种具环臭蚁醛结构的甙:栀子甙、去羟栀子甙泊素-1-葡萄糖甙,格尼泊素-1-β-D-龙胆二糖甙及小量的山栀甙。 ①利胆作用栀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给予家兔口服,对输胆管导出的胆汁量及固形成分无影响,但有人用同样制剂注射于家兔,15~30分钟胆汁分泌开始增加,持续1小时以上。
给兔静脉注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钠后,胆汁分泌量增加。
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作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家兔总输胆管结扎后,口服栀子水提取液则血中胆红素减少,用药愈多,减少愈显著(如结扎后每隔24小时口服1次,则结果甚为明显),尤其连续服用适量药物以后结扎,所得效果最佳,醇提取液亦具有相同的作用,但较水提取液作用稍弱。
栀子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2小时血中胆红素较对照组稍增加,6小时后较对照组低,24~48小时后明显减少,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
在总胆管结扎的家兔,注射醇提取液,24小时末梢淋巴液中胆红素减少 ,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
栀子可用于胆道炎症引起的黄疸。
②镇静、降压作用小白鼠皮下注射栀子流浸膏,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而不能对抗士的宁的惊厥,但能减少其死亡率,以流浸膏灰分作对照则未见以上作用。
也有用以消除失眠及过度疲劳者。
栀子煎剂和醇提取液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大白鼠和兔,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挣脉住射降压迅速而维持时间短,其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
③抗微生物作用栀子水漫液在试臂内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15毫克/毫升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煎剂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煎剂对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栀子醇提取液对家兔及大白鼠离体肠管平滑肌,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
去羟栀子甙对小鼠有泻下作用,其提取物制成油膏,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
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山桅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苦酸,寒。 入心、肝、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 清热,泻火,凉血。
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①治伤寒发汗、吐。
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②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③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④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⑥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⑦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⑧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⑨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⑩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⑾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⑿治肺风鼻赤酒齄: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⒀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⒁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⒂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⒃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濒湖集简方》)
⒄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⒅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⒆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⒇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21)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22)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23)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24)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25)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26)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27)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28)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29)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30)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31)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
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毫升,以后逐渐递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毫升。
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
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
②治疗扭挫伤将山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
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
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
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
治疗407例,24小时内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时内消失者66例;72小时内消失者13例。
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
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
或用黄栀子、明乳香加适量黄酒,搅拌后放锅内蒸成糊膏状,待微温时敷于患部,厚度以1~1.5厘米为宜。
用时先在局部涂凡士林1层,然后再敷药,上盖油纸,绷带包扎。
间隔2~3天换药。
治疗56例,除2例疗效不佳外,54例均治愈。
亦可用黄栀子粉2两,面粉1两,鸡蛋1个,烧酒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局部,待药干后更换新药。
一般在敷药2次后即见效果。
③用于止血取黄栀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
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
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 ①《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治之。
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
又治心经留热,小便亦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②《丹溪心法》: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
其性能屈曲下降,入所不知。
亦治痞块中火邪。
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
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
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
《原病式》中备言之矣,着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
③《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
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
躁者,懊憹不得眠也。
④《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
面赤酒疱齄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
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经之火热也。
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
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
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
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
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
⑤《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疸黄,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⑥《本草通玄》:仲景多用栀子茵陈,取其利小便而蠲湿热也。
古方治心痛,每用栀子,此为火气上逆,不得下降者设也。
(若)泥丹溪之说,不分寒热,通用栀子,属寒者何以堪之。
⑦《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⑧《得配本草》:山栀,得滑石治血淋溺闭,得良姜治寒热腹痛,得柏皮治身热发黄,配连翘治心经留热(心热则赤淋),佐柴胡、白芍治肝胆郁火,使生地、丹皮治吐衄不止。
上焦、中焦连壳,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泻火生用,止血炒黑,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
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其中却自有别,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辛,从其性以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展而火亦平,肝气过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气必实,龙胆苦以泄其气,寒以制其火,故非实,胆草不用,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气,即使火气悉除,而人已惫矣。
⑨《本草思辨录》:栀子,其治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
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
能解郁不能攻坚,亦不能平逆,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
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疸耳。心烦或懊憹或结痛,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
心烦心下濡者为虚,胸中室者为实。
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
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何以能吐?协以香豉,则一升一降,邪不任受则吐。
黄疸之瘀热在表,其本在胃,栀子入胃涤热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
然则栀子于肺无与乎?仲圣云: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肺与大肠相表里,服栀子则益其大肠之寒,此可为秉金气之一证。
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总不离乎解郁火。
凡肝郁则火生,胆火外扬,肝火内伏,栀子解郁火,故不治胆而治肝,古方如泻青丸、凉肝汤、越鞠丸、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
凉膈散有栀子,以治心也。
泻黄散有栀子,以治胃也。
而泻白散不遴入,则以肺中气热而不涉血者,栀子不与也。
《本经》主胃中热气,朱丹溪谓最清胃脘之血,究栀子之治,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然不能逐瘀血与丹皮、桃仁分功;其解血中之郁热,只在上中焦而不在下焦;亦不入足太阳与手、足少阳;不入足太阳,故不利小便。茵陈蒿汤所以必先煮茵陈,许学士之治酒齄鼻,朱丹溪之治热厥心痛,《集简方》之敷折伤肿痛,皆属血中郁热。
其余之治,悉可类推。

4. 栀子花简介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属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枝版叶繁茂,叶权色四季常绿,花芳香,是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

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栀子花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格外清丽可爱。它适用于阶前、池畔和路旁配置,也可有作篱和盆栽观赏,花还可做插花和佩带装饰。

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

(4)山知是栀子花扩展阅读:

栀子于4月孕蕾形成花芽,所以4-5月间除剪去个别冗杂的枝叶外,应重在保蕾;6月开花,应及时剪除残花,促使抽生新梢,新梢长至2-3个节时,进行第1次摘心,并适当抹去部分腋芽;

8月对二茬枝进行摘心,培养树冠,就能得到有优美树形的植株,栀子要求土壤pH5-6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在北方土壤呈中性或碱性的土中,应适期浇灌矾肥水或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

空气湿度如低于70%,就会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和花蕾的成长,但过湿又会引起根烂枝枯,叶黄脱落的现象。除正常浇水外,应经常用清水喷洒叶面及附近地面,适当增加空气湿度。

5. ↖山栀子花采集是什么时侯

含苞欲放之时

6. 这应该是栀子花吧,山上看到的

是栀子花没抄错。

栀子花 (茜草目茜草科植物)

栀子花(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栀子、黄栀子。属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是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实可消炎祛热。是优良的芳香花卉。栀子花喜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曝晒。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植。可用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殖。

7. 山上的野栀子子和栀子花有什么功效起作用吗

栀子花复又名栀子,黄栀制子,为茜草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属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花腋生,有短梗,肉质。果实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5—7月开花,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

8. 这是什么品种的栀子花

栀子花是我国非常有名的观花植物,由于栀子花的花香浓郁,所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回庭院观赏植物,并且栀子花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栀子花的经济价值也是比较高的。栀子花原产于我国,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栀子花

中文学名:栀子

拉丁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称:黄栀子、山栀

二名法: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龙胆目(早期分类系统属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属:栀子属

种:栀子

分布区域:产于长江流域,中国中部及中南部都有分布。

英文名:Cape Jasmine

粤语别称:水横枝

花语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拼音:zhī zǐ huā

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9. 山间,那盛开的栀子花,栀子花指的是什么

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很美的寄托。大意是因为,此花专从冬季开属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栀子树的叶,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于是,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或许栀子花这样的生长习性更符合这一花语。不仅是爱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

10. 栀子花是什么花

栀抄子花是我国非常有名的观花植物,由于栀子花的花香浓郁,所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并且栀子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栀子花的经济价值也是比较高的。栀子花原产于我国,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栀子花

中文学名:栀子

拉丁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称:黄栀子、山栀

二名法: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龙胆目(早期分类系统属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属:栀子属

种:栀子

分布区域:产于长江流域,中国中部及中南部都有分布。

英文名:Cape Jasmine

粤语别称:水横枝

花语: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拼音:zhī zǐ huā

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热点内容
怎么折一朵 发布:2025-05-16 07:32:16 浏览:494
绿植哪里能买 发布:2025-05-16 07:24:26 浏览:867
玫瑰花15朵的意义 发布:2025-05-16 07:15:26 浏览:128
樱花明媚 发布:2025-05-16 07:12:52 浏览:30
日本樱花A 发布:2025-05-16 07:02:08 浏览:864
茶花数贵吗 发布:2025-05-16 06:59:59 浏览:428
球型根兰花 发布:2025-05-16 06:52:06 浏览:256
牡丹燕菜做法 发布:2025-05-16 06:45:00 浏览:371
飞车浪漫七夕 发布:2025-05-16 06:44:51 浏览:511
红丁香水草歪 发布:2025-05-16 06:44:04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