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杜鹃花病
Ⅰ 杜鹃花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叶斑病、缺铁黄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铁黄化病为害较严重。
1.根腐病
(1)症状特征
根受害后,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渐渐发黄、发红,继而脱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叶上出现变色、坏死、脱落时才发现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时要精心管理。立秋后气温渐低,南方大部地区室内外温度较低,杜鹃盆土和叶的蒸发量变小,根、叶新陈代谢相对减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时要注意浇水适当,做到干后再浇,时间间隔应适当长,否则极易造成根部损伤。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发病前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②发病初期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③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浇灌50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300倍液、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2.疫病
(1)症状特征
疫病多为害根部,使根变黑、腐烂,地上部失水发黄。在发病条件适宜时,叶部会急性染病,从叶缘开始失绿,呈水渍状,病健交界处呈波浪形,叶背现白色霉层。这时枝条也可染病,变褐,呈水渍状,也长出白色霉层,严重时落叶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随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鹃苗木的繁殖基地应采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盖地表,减少与病菌的接触。
②发病后及时喷施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长途北运时,装车前适当浇水,但不宜过多。途中适当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必要时也可装车前喷上述杀菌剂预防。卸车后如病情较重,须脱盆散湿,使盆土尽快干燥。
3.缺铁锌黄化病
(1)症状特征
杜鹃花缺铁时,叶片大面积由黄化变褐色。是因碱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铁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顶部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略向背面翻卷,叶色褪绿,有时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为黄色至黄白色,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成簇叶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致整株死亡,为缺锌所表现的症状。当土壤pH高于6时,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当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时,形成难溶性磷酸锌,也会造成缺锌。另外,当土温高于30℃时,小叶病发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对于杜鹃花缺铁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鹃花时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机肥增加对铁的吸收。可喷施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15天1次为宜。夏季避免强光照直射植株,适当遮阳。
②秋后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锌1.5克。施锌后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利锌肥发挥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喷施硫酸锌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锌20~40克、消石灰1~10克。
Ⅱ 杜鹃花主要有哪些病虫害
1.病害:(1)褐斑病:是杜鹃的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暗褐色大型斑块,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受害叶片变黄,极易脱落,不仅影响当年开花,而且对来年花蕾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梅雨季节发病较重。发病后应及时清除病叶,并喷洒50%托布津800倍液防治。
(2)杜鹃饼病:主要发生在嫩叶、嫩芽和嫩茎上。嫩叶受害后病部明显肿大,背面凹下,正面隆起,呈半球形,所以又叫叶肿病。初期病斑呈淡红色,后变成黄褐色,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变成褐色,严重时全叶肿大,或者畸形卷曲,最后枯萎脱落。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年有2次发病,一次为春末夏初,另一次是秋末冬初,以春季发病最重。在病部产生白色粉末物之前摘除病叶,并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防治。
此外尚有花腐病、叶枯病、煤烟病等。
2.虫害:(1)军配虫:成虫体小而扁平,长3.5~4.0毫米,黑褐色。前翅折叠时形成“X”形花纹,翅面密布网状纹。若虫体暗褐色,身上有明显的刺状物。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叶背主、侧脉附近吸食为害。被害叶面上出现黄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还可见到很多黑褐色虫粪和(脱)皮壳。可喷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
(2)短须螨:主要在叶背主脉附近刺吸汁液,7~9月为发生盛期,常引起杜鹃大量落叶,严重影响生育和观赏。
此外还有叶蜂、介壳虫和蓑蛾等。
3.生理病害:杜鹃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土壤碱性;杜鹃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碱性土中会使杜鹃叶片发黄,甚至枯死。缺铁;培养土中铁元素不足,叶绿素合成受到影响,叶片变小,呈黄白色,尤以幼叶表现最为明显。二者有连带关系,碱性往往导致缺铁。养护不当;光照过强或不足、浇水过多、施肥过量或不足、土壤黏重等,都会引起生理障碍,使杜鹃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对黄化病应针对上述原因,对症下药。如因缺铁引起的黄化,可喷洒或浇灌0.2%硫酸亚铁水溶液,每隔7天浇1次,连续浇3~4次,叶片即由黄转绿;对因土壤碱性引起的黄化,要对土质进行酸化处理,可以换用以腐叶土为主的酸性培养土;如因养护不当引起的黄化,则需采取综合性养护措施。
Ⅲ 养了好几年的杜鹃花 生病了 叶子上长白色东西 先谢谢了
这是杜鹃的白粉病抄 很常见,是真菌引起的,湿度过多等原因造成的。注意控制水分。
病部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后期白色粉状霉层变为淡灰色,受害病叶或枝条上有黑色小粒点产生,即病菌的有性世代的闭囊壳。
防治:降低湿度①早春精细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及时烧毁。 ②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 ③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陪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发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1∶2∶100~200,25%粉锈宁2000倍液或50%三睉酮硫磺1000-1500倍液防治。
花市上有卖,可以去看看
Ⅳ 杜鹃花生病了
应该是花瓣枯萎了吧 叶子枯萎的话 就是水浇多了 或者时干时湿
屋子里有回暖气 空气湿度常答常只有15% 而原生的杜鹃 空气湿度在75%左右 在湿度低的屋里 很多花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谢掉 叶子和新芽也很容易枯萎 建议你在杜鹃旁边挂一个毛巾或者报纸 常喷湿他们 可以适当增加湿度
还有花卉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被冻伤 当花瓣轻微冻伤后 要3--5天才有所表现 当你买到这类 花时 突然改变它的环境 不能适应 所以也 会枯萎 买到这类花 通过精心养护方可缓和
杜鹃实际上并不是像传说的那么难养,只要注意保持盆土,用水呈弱酸性,夏季放在阴凉、通风、湿润的环境中一般没什么问题;当然在家庭中想找这样的环境是比较难,可以放在楼后墙根下(要是有个空调的排水管竟可以经常保持地面潮湿了,嘻嘻)或者南院墙下经常喷水不要让阳光晒到,经常使用点矾肥水就没有问题了。
Ⅳ 杜鹃花!这什么病还有怎么治
这是火烧病,你必须得多吃一些化肥,多加一些氮磷钾。会有助于他的病情。或者你得多交点儿水。这些水毕竟是营养水。也就是杜鹃花培养液。
Ⅵ 杜鹃花生病了!
把土翻一下,一般花店里卖的土都是用化肥养的土特别紧水根本透不进去,如果不行的话那就上外面买营养液来滴
Ⅶ 杜鹃的相关信息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论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与中国杜鹃花匹敌,中国是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木材致密坚硬,可作为农具、手杖及雕刻之用。根、叶作药用:根利尿、驳骨、祛风湿,治跌打腹痛,叶可止血。果亦作药用,在印度用作治疗脓肿、溃疡、肿瘤、皮肤病、痔疮、发疹、风湿、支气管炎等症。亦有栽植作绿篱。满山红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的叶,味辛、苦,性寒,小毒。归肺经。具止咳,祛痰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主要成分:叶含黄酮类物质:金丝桃甙(hyperoside),异金丝桃甙(isohyperoside),杜鹃素(farrerol),8-去甲杜鹃素(8-demethylfarrerol),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 杜鹃黄素(azaleatin),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棉花皮素(gossypetin)[2];香豆精类物质: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 酚酸类物质:香草酸(vanillic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丁香酸(syringicacid),杜鹃醇(rhododendrol)等[2],以及氢醌(hydroquinone)和微量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又含挥发油,内有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桧脑(junipercamphor),薄荷醇(menthol),α-,β-,及γ-桉叶醇(eudesmol)和4-苯基-2-丁酮(4-phenyl-butan-2-one)[4]。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和色谱保留指数两种定性方法,从挥发油中鉴定出24种成分,其中主成分为顺式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4-十一碳烯(cis-4,11,11-trimethyl-8-methylenebicyclo[7,2,0]-undeca-4-ene),葎草烯(humulene),γ-芹子烯(γ-selinene),γ-榄香烯(γ-elemene),大牻牛儿酮和桧脑[5]。[2]杜鹃花的花语是为了我保重你自己,温暖的,脆弱的,强烈的感情。
Ⅷ 杜鹃花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杜鹃花没来病,是高温和阳源光直照导致叶面灼伤!建议移到阴湿处养。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观赏类的杜鹃中,西鹃抗寒力最弱,气温降至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
Ⅸ 杜鹃花什么病
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叶斑病、缺铁黄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铁黄化病为害较严重。
1.根腐病
(1)症状特征
根受害后,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渐渐发黄、发红,继而脱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叶上出现变色、坏死、脱落时才发现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时要精心管理。立秋后气温渐低,南方大部地区室内外温度较低,杜鹃盆土和叶的蒸发量变小,根、叶新陈代谢相对减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时要注意浇水适当,做到干后再浇,时间间隔应适当长,否则极易造成根部损伤。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发病前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②发病初期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③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浇灌50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300倍液、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2.疫病
(1)症状特征
疫病多为害根部,使根变黑、腐烂,地上部失水发黄。在发病条件适宜时,叶部会急性染病,从叶缘开始失绿,呈水渍状,病健交界处呈波浪形,叶背现白色霉层。这时枝条也可染病,变褐,呈水渍状,也长出白色霉层,严重时落叶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随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鹃苗木的繁殖基地应采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盖地表,减少与病菌的接触。
②发病后及时喷施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长途北运时,装车前适当浇水,但不宜过多。途中适当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必要时也可装车前喷上述杀菌剂预防。卸车后如病情较重,须脱盆散湿,使盆土尽快干燥。
3.缺铁锌黄化病
(1)症状特征
杜鹃花缺铁时,叶片大面积由黄化变褐色。是因碱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铁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顶部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略向背面翻卷,叶色褪绿,有时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为黄色至黄白色,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成簇叶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致整株死亡,为缺锌所表现的症状。当土壤pH高于6时,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当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时,形成难溶性磷酸锌,也会造成缺锌。另外,当土温高于30℃时,小叶病发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对于杜鹃花缺铁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鹃花时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机肥增加对铁的吸收。可喷施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15天1次为宜。夏季避免强光照直射植株,适当遮阳。
②秋后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锌1.5克。施锌后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利锌肥发挥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喷施硫酸锌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锌20~40克、消石灰1~10克。
Ⅹ 杜鹃花病了。有知道这是什么病的吗
这个杜鹃花这么茂盛。应该他是花盆太小土壤太少了缺少养分而导致叶片干枯内。如果你把它种在大自然里,容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状态。
就像我这个虽然种植在花坛里,但是很长时间没有移栽。所以养分不足。才会导致叶片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