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栀子花形态特征

栀子花形态特征

发布时间: 2021-02-24 09:59:16

栀子花是什么样子的

栀子花花型:

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专6裂。

花冠属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

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柱头纺锤形。

如图所示:

② 栀子树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栀子树的形态特征: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干灰色,小枝绿色,有垢状毛版。叶长椭权圆形,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无毛,革质有光泽。花单生枝端或叶腋,白色,浓香。果卵形,具6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花期6~8月。

③ 栀子花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栀子花的抄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桅子花树干高0.5~2米,桅子花枝干灰白色,嫩枝绿色,顶端芽尖,或腋间花芽。叶片革质,椭圆状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叶片表面油绿色,郁郁葱葱,富有光泽,背面黄绿色或白绿色。花朵单生于枝端或叶腋间,有短柄,花朵直部筒状,一经绽开,呈现出高脚碟状,花瓣白色。栀子花果实黄色,卵形至长椭圆形,生有六角棱络,种子多数金黄色。果实9~10月成熟。

④ 栀子花有哪些特点

一,栀子花花语: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二,形态特征:
1 栀子花色泽白皙,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属于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2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3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⑤ 栀子花形态特征是什么

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树干灰色光滑,幼枝绿色具细毛,自根部分枝,叶全缘,革质,有光泽;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浓香,花期6~8月

⑥ 栀子有哪些特征

(林谋信)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名山栀子、黄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以湖南产量大,浙江品质佳;此外,河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亦产。我国栽培栀子甚早,在秦汉时(公元前3—2世纪)就有栽培。元代的《农桑辑要》,却详细记述了栀子用种子繁殖的方法。以成熟的果实入药。内含京尼平甙、栀子甙、栀子新甙、山栀子甙、京尼平、京尼平甙酸、鸡矢藤次甙甲酯、番红花甙、番红花酸、去乙酰车叶草甙酸及其甲酯、β-谷甾醇、二十九烷等,果皮中尚含熊果酸。药理试验表明:本品有利胆、降血压、镇静、镇痛、止血等作用。栀子甙有致泻作用;栀子素、藏红花酸能使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浸液(1∶3)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味苦,性寒。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血瘀的功能。用于热病高烧、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胆型传染性肝炎等。外敷可治扭伤瘀肿。

一、形态特征

树高可达2m。茎多分枝。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椭圆形至广披针形或倒广披针形,长7—14cm,深绿色,有光泽;托叶膜质,在叶柄内侧通常2片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较大,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筒部与裂片近于等长,花冠开放后呈高脚碟状,通常6瓣,有时5瓣或7瓣,栽培者常见重瓣,白色,芳香。果大,肉质,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表面有翅状纵棱5—8条,成熟时金黄或黄红色。种子多数,鲜黄色(图15—65)。

图15—65 栀子形态图

1.果枝 2.花枝二、生物学特性

(一)主要器官的生长发育特性

1.根系

根系的生长,及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年龄有关。一年生植株主根明显,侧根多呈45—60度角向土壤四周伸长;三年生植株侧根可达14条,生长比主根发达,呈30—40度角分布在土壤中;十三年生植株主根生长不明显,侧根呈15—25度角分布在土壤中。其中75%的侧拫分布在40cm的土壤表层。根系在10cm土层的温度达12℃时,开始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土温超过31℃,如土壤含水量低,则根系活动趋于停止。根系的生长与枝梢的生长交错进行。一年中,根系的生长有三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春梢停止生长后至夏梢抽发前,此次发根数量最多,伸长较快;第二次在夏梢抽发后,发根数量次之,伸长最快;第三次在秋梢停止生长后,发根数量较少,伸长较慢。

2.枝梢

在年生长周期中,枝梢的生长有春、夏、秋梢之分。春梢多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抽发,群体抽生较整齐;夏梢在6月初至8月初于春梢顶端抽生,群体抽生不整齐;秋梢在8月至9月抽生,群体抽生较整齐,枝条生长充实。在抽生的枝梢中,夏梢是扩大树冠的主要枝条,秋梢则是主要的结果母枝。11月上旬以后,枝梢停止生长。

3.叶、芽

根据芽着生的位置,有顶芽和腋芽之分。春梢顶芽为叶芽,大多萌发抽生为夏梢。秋梢的顶芽多形成花芽。腋芽多呈隐芽,萌发率低,但在主干根颈部的隐芽萌发力较强。一年可萌芽展叶3次,展叶与枝梢生长同步进行。春、夏梢上的叶片较大,秋梢的叶小,较厚。一年中有两个落叶时期。第一次在4—5月,当春梢长出新叶后,翌年秋梢老叶自下而上逐渐脱落;第二次在8—10月,当年春、夏梢上的叶片脱落可达90%。

4.花、果

花期5—6月,群体从初花至终花约经55天。花蕾多在18—22时开放。单朵花从花瓣展开到凋萎,可达120—150小时。花的颜色由白变至黄棕色。果期7—11月,果实的发育,从开花至果熟,约经150天。根据果实发育的状态,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期和果实成熟期。落果多在谢花后的幼果期(6月中下旬),落果率达28.2—41.6%;果实膨大期在7—8月,此期果实迅速膨大,需要充足的营养;果实着色始于9月初;10月底至11月初果实已完全着色,表明果实成熟。每果种子多达340粒,千粒重3.2g。由于栀子的花芽多形成在当年生的夏梢和秋梢的顶端,因此,普遍存在着结果部位年年上移的现象。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

栀子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与生长的年龄有关。结果前的植株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度,30%的荫蔽条件下,生长良好。但进入结果年龄后(四年生以上),喜充足的光照。如过荫,生长纤弱,花芽减少,落果率提高,果实成熟期推迟,单株产量可下降29.6%。

2.温度

栀子采果后,种子经60天后熟处理,浸种24小时,在30—35℃下催芽,4天现胚根。直播种子在气温16—22℃下,15天左右萌芽出土。成年植株在-20℃下,地上部分受害,但地下部分仍能保持不死。在年生长周期中,当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地上部分开始萌芽,14℃开始展叶;18℃以上花蕾开放,低于15℃或高于30℃,均可助长落花落果;11月中旬,气温下降到12℃以下,植株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3.水分

喜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年降水量1300mm左右、降水分布较均匀的地方生长。忌积水,较耐旱。5—7月开花座果期间,如降雨较多,落花落果明显。

4.土壤

栀子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紫色土、粘土、黄壤、卵石土、红壤中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透气良好的冲积土、砾质土为好。盐碱地不宜栽培。土壤酸碱度以pH值5.1—8.3为适。对地势要求不严,平原和400m以下的小山上均能生长。

5.肥料

栀子在江南,一年四季常绿,年生长周期中,多次抽枝,开花结果率也较高,需要充足的营养。除了在秋冬重施农家肥外,应根据栀子的树势、抽枝和开花结果习性,适时追施氮肥和磷钾肥,以控制和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东南向的山脚处或半阳的丘陵地为好。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砂壤土为宜。播前深翻土地,耙细整平,作成宽1—1.2m、高17cm左右的苗床。

定植地宜选座北朝南或东南向、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冲积壤土、紫色壤土和砾质土栽培。重粘土和重盐碱土不宜种植。坡度以缓坡或斜坡为宜。选地后,于冬前深翻,使其冻垡。栽前再按株行距1.3—1.8m开穴,穴的直径和深均以40cm为宜。如在平地成片栽培,每2—3行开一排水沟,以防积水。

(二)繁殖方法

可用种子、扦插和分株三种方法繁殖。其中,因种子繁殖的苗木数量大,成株后生长势强,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春、秋二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佳。春播多在2月下旬至3月初,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播前将果皮剥开,取出种子,置水中浸泡,并轻搓种子,然后将浮于水面的杂物和不饱满的种子捞除。取沉在水底的种子,用45℃温水浸种24℃播种,或用湿润细砂相拌待播。播前,苗床先泼施基肥(人粪尿)1500—2000kg,整平后按行距20—25cm,开深约2cm的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播后,覆盖火土灰或细土,厚约2cm,稍行压实并盖草保湿。每亩用种量2—3kg。出苗后,保持苗床湿润,分次间苗。移植时,保持株距5—8cm。注意遮荫、除草、追肥。育苗一年,苗高约达35cm,便可定植。

2.扦插繁殖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多在2月中下旬,秋季在10月前后。插条宜选健壮植株上的2年生枝条。扦插时将枝条剪成13—16cm长的插穗。根据扦插的场地不同,可分为苗床扦插和大田扦插两种。

(1)苗床扦插

插床可按种子繁殖的方法整地。然后按株行距7×16cm,将插条的2/3斜插入土,压实浇水,保持插床湿润。成活后,加强管理。培养一年,便可定植。

(2)大田扦插

按株行距1.3—1.5m开25cm见方的穴,深25—30cm,挖松底土,施入杂肥或厩肥,并与土拌匀,每穴插2—3枝,填土压实(插条约1/3露出土表),浇透水分。

3.分株繁殖

栀子根部萌蘖较多,可在早春或秋季挖开表土,将母株根部周围16—20cm高的萌蘖苗,从母株相连处切割分离,然后按定植时的株行距栽植。

(三)定植

种子育苗或扦插育苗,一年后苗木高可达30—40cm,便可在春季2—3月,或秋季10—11月定植。栽前,先在穴底施入土杂肥或厩肥。起苗时,苗木尽量带土,每穴栽苗1株,填土后稍踏实土壤,并浇定根水。栽后,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种子育苗者,定植后3—4年结果;扦插育苗者,2—3年结果。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定植后,每年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1次。春、夏中耕除草宜浅。冬季除草应结合根际培土,这是保温防冻的有效措施。

2.施肥

栀子进入结果年龄后,一年施肥4次,其方法有盘状、放射状和沟状施三种。第一次施春肥,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施用,每亩用尿素3—4kg,以促进树势恢复和叶芽萌动,利于枝叶生长。第二次施壮果肥,多在6月下旬(落花后)进行,每亩施复合肥4—6kg,其用量应视树势和结果量而定。树势强,结果少的,应酌减;树势弱,结果多的,应多施。对落花落果严重的树,可适当增加磷、钾肥,这对防止落果有明显的效果。此外,应控制氮肥的用量,以防夏梢过多抽发而导致结果部位上移。这次肥主要是提高坐果率和加速果实生长。第三次在8月上中旬,施“抱子怀胎”肥。以氮肥为主,磷、钾结合。尿素每亩5—6kg,人畜粪和枯饼沤制的泡肥每株4—5kg,以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为翌年开花结果打好基础。第四次在10月下旬至11月,即采果后结合清园施冬肥,以基肥为主,每亩加施磷肥30kg,以利树势恢复,增强植株越冬抗寒能力。另据试验,在植株挂果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或3%过磷酸钙和尿素溶液进行叶面施肥,对果实的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排灌

江南一带,4—6月为雨季,应开沟排水,以免根系生长不良,枝叶生长黄弱;7—9月为少雨季节,此期正是枝梢抽生盛期,果实膨大迅速,适当灌溉,能促进枝梢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4.整枝与修剪

栀子整形多在定植的当年进行。多采用单主干三分枝自然形的整形方法。即定植后的第一年,将离地面25—35cm茎干上的萌芽抹除,定为主干。然后,在其上选留三个强壮的、且向不同方向生长的枝梢,培养为主枝,主枝的间距10cm左右。在主枝的恰当位置上再培养副主枝和侧枝,使树冠呈开张状。定植后,如管理良好,有的植株在第二年便有少量试花,为利于树冠的迅速形成,应将花摘除。

栀子的修剪,多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宜轻剪。修剪时,先抹除主干根颈部的萌蘖和主干、主枝上的萌芽,然后将病虫枝、枯枝、交叉枝和生长部位不当的徒长枝,从基部剪除,对树冠内部生长过密或细弱的枝条,则行疏删,使枝条分布均匀,以利通风透光。夏季修剪,须对早期抽生(7月中旬以前)的夏梢进行摘心,这是减慢结果部位上移,促进秋梢抽生的有效措施,此外,应及时做好除萌工作,减少营养消耗。

5.冬培管理

栀子进入结果期后,因挂果时间长,营养消耗大,采收后,搞好冬培管理,是恢复树势的重要环节1所以,在清理果园后,在行间翻松土壤,并于冬前结合施肥,进行根际培土,以利保温防冻。如冬旱,还应适当灌溉,提高土壤含水量。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Pestalotia sp.)

为害叶片和嫩果。叶片发病多数始于叶尖和叶缘。初期,在嫩叶、枝梢和嫩果上呈水渍状、卷缩焦枯,中期叶、果上呈灰白色小点或晕圈,以后病斑停止或扩大,连接而形成较大的病斑。病斑初为黄绿色,以后变为褐色至深褐色,后期病斑中央部位坏死,变成白色,病部有开裂现象。栀子受害后,叶片失绿,变黄,变褐,导致落叶,早期落果,造成减产。在25—28℃和多湿条件下易发病。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中旬是发病盛期。防治方法:选用无病苗木;发病前(5月中旬和8月上旬)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和1∶1∶1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5天一次,连续2—3次。

2.大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 L.)

又名咖啡透翅天蛾。一年发生4—5代,从5月上旬至12月均有为害。幼虫为害叶片和嫩梢,4—5龄幼虫为暴食期。栀子受害后,造成光杆而枯死。防治方法;栀子收获后,结合田间管理进行冬垦,杀死越冬蛹和破坏蛹室,提高越冬死亡率;保护天敌,利用斑鸠、八哥、野鸡、山雀等鸟类捕捉成虫和幼虫;在幼虫三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

3.龟蜡蚧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一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栀子树上越冬。5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上旬至下旬为孵化盛期。初孵化的若虫在新梢叶片上为害,以叶端主脉两侧为最多,吸取叶液,造成叶片枯黄,植株枯死,并能诱发煤烟病。防治方法:冬季修剪垦复后用15倍机油乳剂液或10倍松脂合剂液进行喷雾;7月上旬,用15倍松脂合剂液,或用40%乐果乳油混合50%敌敌畏乳剂1∶1∶1000倍液喷洒。

4.栀子三纹螟

(Archernis tropicalis Walrer)

一年发生四代,幼虫取食嫩叶的表皮及叶肉,且能将新叶缀合成苞。从5月中旬开始为害,7—9月为害最重,受害后,严重影响夏秋梢的抽生和花芽的形成,使翌年产量下降。防治方法:5月下旬用90%敌百虫原粉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雾;7月上旬在幼虫高峰期用90%敌百虫原粉加40%乐果乳油1∶1∶1000倍液,或50%敌敌畏加40%乐果乳油1∶1∶1000倍液喷杀。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在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青转为枯黄色时采收。采摘时,分批将大、小果一律摘尽,不要摘大留小,否则,影响翌年发枝和产量。亩产鲜栀子800kg左右。折干率为6∶1。

(二)加工

采摘后,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后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直接晒干或烘干。在干燥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如用炭火烘烤,火力宜先大后小,勿使烘焦,至果肉坚硬干燥时即可。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五、留种

有单果选留和单株选留两法。不论单果选留或单株选留,其母株均应具本品种的特征和优良特性。单果选留,即在果实老熟时,选择果大饱满、无病虫为害的果实作种。单株选留,即选生长势强,进入旺盛结果年龄,无病虫害的植株为留种母株,并注意疏花疏果,加强田间管理,待果实成熟后,再按单果留种法挑选。然后,将果实晒至半干,剥开果实,取出种子,放水中轻轻搓散,捞除浮于水面的果瓢杂质和不充实的种子,收集下沉水底的饱满种子,晒在竹席上,置通风处晾干分,装入布袋挂藏。

⑦ 栀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常绿灌木,植株高70~150厘米或更高。根淡黄色;茎多分枝呈绿色,嫩枝被短毛。单版叶对生,也有权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叶面光滑,全缘,深绿色;长椭圆形、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长3~14厘米,宽1~6厘米;托叶膜质,在叶柄内侧由两片合围小枝,成筒状。花白色,单生于枝顶或叶腋,具芳香味,较大,有香气。花萼绿色,圆筒形,先端具裂片6;花冠开放后呈高脚碟状,6瓣;雄蕊6,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细长,常伸出花冠管外,柱头棒状。果实成熟时黄色或金黄色,长2~4厘米,直径1~2厘米,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有宿存花萼,表面常有纵棱6。种子多数,黄白色或金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熟期11~12月。

栀子

⑧ 栀子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茜草科栀复子属常绿灌木。制干灰色,小枝绿色,有垢状毛。叶长椭圆形,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无毛,革质有光泽。花单生枝端或叶腋,白色,浓香。果卵形,具6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花期6~8月。变型、变种有:

大花栀子:叶较大,花大而重瓣,香味极浓。园林中普遍应用。

水栀子:又名雀舌栀子,植株较小,枝常平展匍地,叶小而狭长,花也较小。

核桃纹栀子:叶卵形,叶脉突出,似核桃纹,花大,香味较淡。

小叶栀子:叶小,革质,叶脉不明显。

柳叶栀子:株形矮小,叶阔披针形。

栀子

⑨ 描写的栀子花具有什么特征

栀子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内有纵棱,萼檐容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

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

(9)栀子花形态特征扩展阅读;

栀子花养殖的注意事项

(1)栀子花喜肥,但怕浓肥。一般在显蕾前追施2次含磷、钾较多的饼肥水,显蕾后停止施肥,若施肥过多,易烧根引起落蕾。生长期每半个月施1次腐熟的饼肥水或粪肥水,并加入1%~2%的硫酸亚铁以防土壤碱化。

(2)栀子喜半阴,怕强光直射,要求阴蔽度为50%左右。如遭曝晒,则叶子发黄、发白直至脱落,所以夏季须放在屁阴处或具有散射光的地方养护。使其早、晚见光,以免叶子发黄。

⑩ 栀子的形态特征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热点内容
米粒香盆景 发布:2025-05-16 11:14:12 浏览:951
南京樱花石 发布:2025-05-16 11:12:56 浏览:957
己过的情人节 发布:2025-05-16 11:03:39 浏览:634
梅花图片欣赏 发布:2025-05-16 10:59:25 浏览:91
荷花败落的诗句 发布:2025-05-16 10:59:25 浏览:711
晒绿植 发布:2025-05-16 10:59:21 浏览:608
济州樱花几月开 发布:2025-05-16 10:58:45 浏览:905
插花花高度 发布:2025-05-16 10:47:41 浏览:834
我拍的樱花 发布:2025-05-16 10:35:52 浏览:203
富士花卉王 发布:2025-05-16 10:30:44 浏览: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