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荷兰郁金香泡沫的反思

荷兰郁金香泡沫的反思

发布时间: 2021-02-19 22:00:49

『壹』 荷兰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和崩溃

在行会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郁金香的价格被迅速抬了起来。买卖郁金香使得一些人获得了暴利。郁金香价格暴涨吸引了许多人从欧洲各地赶到荷兰,他们带来了大量资金。外国资本大量流入荷兰,给郁金香交易火上浇油。 在1636年12月到1637年1月之间,所有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全线上升。以一种稀有品种Gouda为例,其价格在1634年底仅为每盎司1.5基尔德 (荷兰盾),到1636年底也只不过上升到每盎司2基尔德。随着郁金香投机市场的形成,Gouda的价格大起大落。在1636年11月价格猛升到7基尔 德,随后回跌到1.5基尔德,在12月12日其价格再度强烈反弹,直上11基尔德。过了新年之后,再猛跌到5.5基尔德。由于新投机者的加入,价格再次急 剧上升,到1月29日已经突破了14基尔德大关。这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的振荡幅度都超过400%。拿12月9日最低点(1.5基尔德)与12月12日的 最高点(11基尔德)相比,3天之内价格上升将近10倍。超额利润招来了四面八方的投机客。也许有人早就怀疑到郁金香的价格已经完全背离了作为一种花卉的 常规,但是倒买倒卖所获取的暴利使得许多投机客们丧失了理智。到了1637年1月连普通品种的郁金香价格也被抬高了25倍多。例如,Switsers的价 格在1637年1月上旬尚且低于1基尔德,到月底就被炒到14基尔德,到2月5日上涨为30基尔德,在30天内涨幅超过了29倍。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每一个 投机者都沉浸在突然发了一笔横财的美梦之中。 1637年新年前后,郁金香的期货合同在 荷兰小酒店中被炒得热火朝天。到了1637年2月,倒买倒卖的人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也就很难再转手买卖 了。人们开始怀疑,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来的郁金香球茎就是开出花来到底能值多少钱?前不久还奇货可居的郁金香合同一下子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持有郁金香合同 的人宁可少要点价钱也要抛给别人。在人们信心动摇之后,郁金香价格立刻就开始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人们进一步丧失对郁金香市场的信心。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迫 不及待地要脱手,可是,在这个关头很难找到“傻瓜”。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郁金香市场全线崩溃。 郁金香泡沫的高峰期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由于许多郁金香合同在短时间内已经多次转手买卖且尚未交割完毕,最后一个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开始向前面一个卖主追讨货款。这个人又向前面的人索债。荷兰的郁金香市场从昔日的景气场面顿时间变成了凄风苦雨和逼债逃债的地狱。 在1637年2月24日花商们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会决定,在1636年12月以前签订的郁金香合同必须交货,而在此之后签订的合同,买主有权少付 10%的货款。这个决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郁金香市场的混乱。买主和卖主的关系纠缠不清。荷兰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拒绝批准这个提议。在 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的合同。一年之后,荷兰政府通过一项规定,允许郁金香的最终买主在支付合同价格的3.5%之后中止合同。按照 这一规定,如果郁金香的最终持有者已经付清了货款,那么他的损失可能要超过当初投资数量的96.5%。如果还没有支付货款的话,他很侥幸,只需支付合同货款的3.5%,那么卖给他这个合同的人就要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了。 在这个打击之下,荷兰的郁金香投机市场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来。

『贰』 荷兰郁金香泡沫经济危机

说实话,荷兰也就这么点地,当年郁金香危机也就涉及了5000多人。金融泡沫是一次财富转移,内本身容不创造财富。通俗点说:你买了郁金香,以更高价格卖掉了,你就赚了。卖不掉,这泡沫就碎了。当年郁金香狂热,源头是一种特别稀少的郁金香品种拍到了很高的价格,到最后连最普通的品种也能炒到高价,结局当然是价格回落。当年荷兰人全民种植郁金香,不做别活,指着郁金香来发家致富当然破产。

『叁』 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一朵小花搞垮一个大国

17世纪时描绘郁金香的水彩画

“经济泡沫”这个词儿第一次为人所知,是1637年的2月4日,在这一天,荷兰市场上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突然掉头向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泡沫“郁金香泡沫”破灭了,而随着这个泡沫一起破灭的,是无数荷兰人的发财梦,以及荷兰这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原本光明无限的国运。

作为一个今天领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国,说荷兰是一个“大国”恐怕很多人会有意见。然而,如果回到17世纪的欧洲,你会觉得这个称呼一点都不夸张。17世纪的荷兰几乎参与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大阵仗”,它跟前霸主西班牙打了80年战争(居然还打赢了),带领新教国家打了与天主教国家分庭抗礼的30年战争,垄断了东印度和日本的贸易权,征服巴西大部分领土,占领加勒比海各岛屿,并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当时,过气的霸主西班牙暮气初显,后来的霸主英国还在被一堆家务事搞得焦头烂额,唯独荷兰风景这边独好,因此以当时人的眼光看来,这个“小而强”的国家未来称霸全球似乎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所有崛起中的国家一样,光明的未来让全欧洲的冒险者和他们的资金都向这片热土集聚,荷兰不可避免地发起了高烧,而这种高烧的表征就是“郁金香泡沫”。说来有趣,郁金香作为一种当时刚刚被引进欧洲的观赏性花朵,除了能在贵族少爷追女孩时派上点用场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其球茎长得还很像洋葱,不识货的人很可能就拿来炒炒吃了。然而,正如现今的中国炒家秉承“无货不可炒”的理念一样,在整个市场积聚大量资金又无处可用的大背景下,郁金香被选中成了资本玩弄的对象。从1634年开始,郁金香狂潮初现端倪,此后其价格一路上涨,直至1637年初,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的球茎居然被炒到了6700荷兰盾。6700荷兰盾是个什么概念?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那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考虑到当时欧洲人的平均寿命,这意味着普通荷兰人干一辈子也买不起一朵小花。

这无疑是在诱导所有人停下手中活计,投入到这场赌博中。史学家说,在当时的荷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船员农民、泥炭搬运工、烟囱清洁工、小伙子、姑娘们,或是收破烂的妇人,所有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嗜好”,买卖郁金香成为一场全民运动。

既然是泡沫,就总会有破灭的那一天。就在郁金香被炒到最高点后没多久,1637年的2月4日,忽然有很多人开始抛售郁金香,大量的抛售使得市场陷入极度恐慌。仅仅七天后,郁金香的平均价格已经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贬得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个洋葱的售价。一夜间,几乎所有参与投机的人连抱头痛哭都来不及,他们背上了还不清的巨大债务。为了避免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动荡,荷兰政府于1637年4月27日宣布强行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无非是一次有钱人之间的零和游戏,而参与投机的资金数量总是有限的,因此它并没有伤及荷兰的国本。但这种说法解释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郁金香泡沫”破灭之后,原本十分红火的荷兰突然“歇菜”了,逐渐退出欧洲历史中心舞台,沦为二流国家。

事实上,“郁金香泡沫”对于荷兰这个国家的打击,并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蚀掉的本钱,而是它打乱了荷兰整个经济结构。经此一折腾,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停顿了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航船改种花的荷兰,最终在17世纪的海上争霸中输给了英国。更为重要的是,泡沫破灭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贪婪,为了多收交易中的印花税,荷兰政府前期曾助推过“郁金香泡沫”的兴起,负债累累的民众自此不再信任他们之前曾浴血保卫过的国家和政府,荷兰就这样丧失了走向强大的门票。

一个兴盛中的国家有时看起来无往而不利,但向上的国运其实最经不起贪婪、妄念和私欲的反复折腾。破灭的“郁金香泡沫”警示着世人,有时,绊倒一个大国的,或许仅仅是一朵看上去很美的小花。


来源:齐鲁晚报;作者:王昱

『肆』 郁金香泡沫的泡沫崩溃

1637年新年前后,郁金香的期货合同在荷兰小酒店中被炒得热火朝天。到了1637年2月,倒买倒卖的人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也就很难再转手买卖 了。人们开始怀疑,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来的郁金香球茎就是开出花来到底能值多少钱?前不久还奇货可居的郁金香合同一下子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持有郁金香合同 的人宁可少要点价钱也要抛给别人。在人们信心动摇之后,郁金香价格立刻就开始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人们进一步丧失对郁金香市场的信心。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迫 不及待地要脱手,可是,在这个关头很难找到“傻瓜”。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郁金香市场全线崩溃。
郁金香泡沫的高峰期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由于许多郁金香合同在短时间内已经多次转手买卖且尚未交割完毕,最后一个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开始向前面一个卖主追讨货款。这个人又向前面的人索债。荷兰的郁金香市场从昔日的景气场面顿时间变成了凄风苦雨和逼债逃债的地狱。
在1637年2月24日花商们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会决定,在1636年12月以前签订的郁金香合同必须交货,而在此之后签订的合同,买主有权少付 10%的货款。这个决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郁金香市场的混乱。买主和卖主的关系纠缠不清。荷兰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拒绝批准这个提议。在 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的合同。一年之后,荷兰政府通过一项规定,允许郁金香的最终买主在支付合同价格的3.5%之后中止合同。按照 这一规定,如果郁金香的最终持有者已经付清了货款,那么他的损失可能要超过当初投资数量的96.5%。如果还没有支付货款的话,他很侥幸,只需支付合同货 款的3.5%,那么卖给他这个合同的人就要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了。
在这个打击之下,荷兰的郁金香投机市场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来。

『伍』 关于“郁金香泡沫”事件

简言之,是社会集体投机赚钱的获利心理造成,后果是迟早爆炸的炸弹传来传去,落到最后的人倒霉.并会造成社会经济恶性动荡.损害了经济本来的发展趋势.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郁金香的故事

众所周知,荷兰是名副其实的“郁金香王国”,其出产的郁金香畅销12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80%以上。但有趣的是,郁金香的故乡却并非荷兰,而是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一带,甚至也有人认为郁金香原产自中国的西藏。不论其原产地在哪里,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无疑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
1554年,奥地利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惊艳之余,他把一些郁金香的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克卢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学家,经过他的悉心栽培,登陆欧洲的郁金香种子终于发芽、生长、开花了。1593年,克卢修斯受聘担任荷兰莱顿大学植物园的主管,就随身携带了一些郁金香鳞茎来到荷兰。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已经含苞待放了。
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或许是物以稀为贵,也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但不知何故,他们的要求遭到了克卢修斯的一概拒绝,即便是出钱购买也不行。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一种冒险的方法:偷!克卢修斯一气之下,把剩下的郁金香鳞茎统统送给了朋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而郁金香却借此机缘,在荷兰各地流传开来。
与郁金香同时在荷兰流传开来的,还有这样一个浪漫的传说。古时候,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为表达爱意,他们一个送了顶皇冠,一个送了把宝剑,还有一个送了块金块。但少女对三人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美丽的郁金香就这么诞生了。
据说这个故事是荷兰的花商们为了推销郁金香编造出来的,但故事一经传开,更加深了人们对它的钟爱,不久以后,具有浓郁外国情调的郁金香,就成为荷兰花园里人见人爱的花卉品种。高贵、优美、鲜艳的郁金香,深深地吸引了好奇的荷兰人,尤其是那些带有美丽杂色花纹的稀有品种的郁金香,更令他们爱慕之至。很快,对郁金香的热爱和追逐就作为一种时尚,流传到了德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

流行的时尚

有人说,17世纪的欧洲属于一个充满炫耀、猎奇和好大喜功的时代。花园和鲜花是贵族和商人们奢华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无论任何时代,社会中的上等阶层总是渴望得到地位的标志,现在可能是法拉利跑车、游艇和私人飞机;而那时,豪宅、花园和鲜花,特别是异国情调的郁金香,则是他们向往的目标。
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自然非常有限,因此价格也极其昂贵。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在当时,巴黎的时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为装饰,便会觉得身价倍增。另据记载,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时,所有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
在17世纪初的法国,人们就已经为品种稀有的郁金香开出了离谱的高价。据说在1608年,一名磨房主卖掉了自己的磨房,为的就是一只罕见的郁金香球茎。更有甚者,有人竟然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
相比之下,朴实、认真的荷兰人肯定没有巴黎人那么时尚、浪漫,但别忘了,经过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的洗礼后,17世纪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无与伦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但也许正是这种冒险精神,竟成了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由于当时荷兰人的投机欲望是如此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而那些花朵上带有美丽的花瓣或条纹的稀有品种,更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标。

郁金香狂热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泡沫过后一场空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投机泡沫到底是怎样崩溃的。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也许除了说这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的必然结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
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9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泡沫之后还有泡沫

如今,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而“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每当回过头来审视这起“郁金香狂热”事件时,人们常会觉得非常好笑,毕竟郁金香这种植物成为投机对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属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偶发事件,以后不会再度发生,至少在荷兰不可能再度发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后不到100年,还是在荷兰,人们又一次陷入到狂热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变成了另一种植物——洋水仙。从1720年左右开始,荷兰洋水仙的价格迅速上涨。鉴于对郁金香事件还记忆犹新,有人随即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警世性文章。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压住投机狂热的进一步升温。至于结果,在此就不用赘述了。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有人说,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历史上,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 世纪末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19世纪初美国过度投资形成泡沫,后来泡沫经济大崩溃造成世界经济危机,帝国列强间利益冲突加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造成股票价格下跌7成,大量公司倒闭,银行大量代款无法回收 ,许多银行破产.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任何发出泡沫预警的观点都被作为一个另类,就像那个指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一样。在泡沫面前,因为狂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而真相,只有在泡沫破灭时才能大白于天下。
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浙江,出现了另一种投资热潮,那就是炒兰,兰花价格连连攀升,创造一个又一个天价。最近,一株蕙兰居然叫价700万元,这则新闻发生以兰花为市花的浙江绍兴。
“乱世存粮,盛世养花”。百姓热衷养花,这是一件好事,但现在兰花成为们炒做赚钱的工具。而且加入该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还专门组织兰花协会,到现在为止,浙江各级兰花组织有40多个,会员已达3000多人。据报载,将最近几年新加入的众多投资者和爱好者算在一起,浙江玩兰的人数至少在30万人以上。炒兰在浙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兰花早在1995年之前,一苗兰花就已被炒到几千元高价。如今,兰花动辄上万,并不稀奇。
今年2月,在云南的兰花博览会上,舟山一名兰农的3苗“神州奇蝶”以12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浙江兰花成交价格的最高记录。3月,在杭州的兰花展览会上,一株“虎蕊蝶”卖出了5万元的高价,而在05年底,它的成交价仅为1.5万元。“新昌花蝴蝶”前年每苗3万元,今年已卖至25万元。3月31日至4月2日,在浙江绍兴县第七届兰花节暨绍兴市第22届兰花展览会上,一株名为“明州梅”的蕙兰叫价700万元.

『陆』 求“郁金香泡沫”事件的介绍拜托了各位 谢谢

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泡沫经济。 让我们回溯到17世纪的荷兰, 看看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为之疯狂如何为之悲泣的。 郁金香,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 在当地极为普通。一般仅长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广披针形叶子, 根部长有鳞状球茎。每逢初春乍暧还寒时,郁金香就含苞待放, 花开呈杯状,非常漂亮。 郁金香品种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见,也最珍贵。郁金香的花瓣上, 多有条纹或斑点,容易受病毒的侵袭。 1593年, 一位新任命的来自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把一批在土耳其栽培的郁金香 带到荷兰的莱顿。教授精湛的栽培技术使这些郁金香球茎异漂亮, 一时成为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 或许是物以稀为贵,也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许多王公伯爵登门拜访教授,以一赏郁金香为荣。 但那些萌生占有之意的买主一律遭到了教授的拒绝, 因为他的要价令人望而生畏。郁金香再美丽, 在它的投资价值未显现之前, 极富有经济头脑的荷兰是不会花大笔钱,买一盆仅能观赏的植物。 一次很偶然的事件,使得郁金香得以在市面上流通。 一个窃贼乘教授不备破门而入,盗走了许多球茎, 然后以低廉的价格出售。郁金香的繁殖率极高,很快, 它就成为荷兰花园里人见人爱的花卉品种,其价格非常昂贵。 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 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 17世纪的荷兰社会是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人们的赌博和投机欲望是如此的强烈, 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 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 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 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 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 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起初, 球茎商人只是大量囤积以期价格上涨抛出,随着投机行为的发展, 一大批投机者趁机大炒郁金香。一时间, 郁金香迅速膨胀为虚幻的价值符号,令千万人为之疯狂。 郁金香在培植过程中常受到一种“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袭。 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 ,荷兰人极其珍视这些被称之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茎。 “花叶病”促使人们更疯狂的投机。不久, 公众一致的鉴别标准就成为:“一个球茎越古怪其价格就越高!”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 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拥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值一钱的郁金香, 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 就连长在地里肉眼看不见的球茎都几经转手交易。 1637年,一种叫“Switser” 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 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 所有的投机狂热行为有着一样的规律, 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的投机者介入, 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又促使众多的投机者谨慎从事。此时, 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查尔斯.麦凯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一个故事, 他把引发郁金香球茎大恐慌归结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轻的水手,是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 他不知道荷兰国内正在掀起起郁金香投机潮。 水手因卖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奖赏,离船时他顺手拿了一朵名为“ 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球茎。 那朵球茎是船主花了3000金币,(约合现在3到5万美元) 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买来的。当船主发现郁金香丢失时, 便去找那位水手,并在一家餐厅里找到了他, 却发现水手正满足地就着熏腓鱼将球茎吞下肚去。 水手对郁金香的球茎的价值一无所知,他认为球茎如同洋葱一样, 应该作为鲱鱼的佐料一块儿吃。 值几千金币的球茎在一个陌生人眼里竟如同洋葱,是水手疯了, 还是荷兰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难以决断。然而, 就是这个偶然事件仿佛一枚炸弹,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 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 反思的结果无不例外地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极少数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 一些敏感的人立即开始仿效,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一时间,郁金香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宛如断崖上滑落的枯枝,一泻千里,暴跌不止。 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 让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 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一根郁金香的价格几乎一文不值, ——其售价不过是一只普通洋葱的售价。 千万人为之悲泣。一夜之间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 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 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下跌狂潮刚过,市民们怨声载道,极力搜寻替罪羊, 却极力回避全国上下群体无理智的投机这一事实。 他们把原因归结为那个倒霉的水手, 或把原因归结为政府调控手段不力, 恳请政府将球茎的价格恢复到暴跌以前的水平,这显然是自欺欺人! 人们紧接着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 那些原已签订合同要以高价购买的商人全部拒绝履行承诺, 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们依照合同办事。然而, 法律除了能干预某些具体的经济行为外, 它是决不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法官无可奈何地声称, 郁金香投机狂潮实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 而如今又在为乍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场恶梦, 醒来之时,用手拼命掐自己的脸蛋才发觉现实就在梦中。 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郁金香球茎, 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为自己的狂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荷兰经济的繁荣仅昙花一现,从此走衰落。 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 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 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 郁金香依然是郁金香, 荷兰却从此从世界头号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 “郁金香现象” 成了经济活动特别是股票市场上投机造成股价暴涨暴跌的代名词, 永远载入世界经济发展史。

『柒』 荷兰郁金香泡沫的政治影响有哪些,请具体分析

我只记得这个好象是泡沫经济事件 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从康士坦丁(今,土耳其)进口第一颗郁金香花根,并种植。由于此花为进口商品,因此一跃为财富的象征,于是这个风气由荷兰扩散到德国。这时郁金香正好染上花叶病,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纹或如火焰,于是染病郁金香引起一股抢购风潮。从最初的郁金香行家赏其美到投机分子炒作,交易市场形成并热闹起来,如同股市。 1634年,郁金香热潮蔓延至中产阶级,后又为全民运动,家家户户都倾一家之产,只为买一朵郁金香。1,000美元一个郁金香球茎,不到一个月,就变为2万美元。 最疯狂的时候,1个郁金香球茎=4吨小麦=1张床=4头牛=8头猪=12只羊。 1636年,郁金香在欧洲一些股市上市,有的设选择权以降低投机者的门坎,使投机者可以买到几分之一的郁金香,于是价格又往上推,从本来购买一个月之内可获利20倍,到透过选择权获利可放大100倍。 最高点时,一位大户全数卖出;荷兰政府开始采取煞车行动;土耳其大量郁金香将抵达。郁金香的价格开始下滑,六星期内下跌了90%,此时不管政府如何护盘都无力回天,郁金香价格持续探底,许多股市交割无法完成,而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豁免交割,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捌』 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为什么会破灭

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属性才能成为商品,一种是价值,一种是使用价值,而只有生产商品的人才能够获得财富,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然而很多人忘记了,他们收贪欲的影响干了一件有一件蠢事,把好运说成自己能力,把厄运说成国家不好,世界不好,为自己的无知无能愚蠢而找理由,1634年到1637年的荷兰人就是愚蠢的案例。

传销的最大特点就是骗子喜欢造梦,让人用欺骗下家的方式获取财富,荷兰就不幸成为这样的案例。当时的人们都有一种信念,就是郁金香能够保值增值,实际上,生产郁金香的人会富裕,富裕的人不是储藏郁金香的,而是面向市场种植郁金香的人。

郁金香成为传销的工具,有一个酒鬼因为吃了郁金香被关到监狱里三个月。

于是郁金香出现了泡沫经济,最终,最后一个接盘郁金香的人破产自杀,郁金香泡沫的破裂也将荷兰带入了地狱之门,荷兰走向衰落。

热点内容
挑选梅花 发布:2025-05-23 20:27:01 浏览:184
美即山茶花面膜好用不 发布:2025-05-23 20:12:00 浏览:86
梅花集团投资 发布:2025-05-23 20:09:58 浏览:377
活佛济公之我是樱花 发布:2025-05-23 19:58:00 浏览:350
樱花树龄 发布:2025-05-23 19:53:47 浏览:851
柏树微型盆景 发布:2025-05-23 19:43:27 浏览:381
隔离户送绿植 发布:2025-05-23 19:42:49 浏览:988
樱花校园模拟器万圣版本 发布:2025-05-23 19:34:40 浏览:225
鸿运绿植 发布:2025-05-23 19:34:09 浏览:198
盆栽植物造型方法 发布:2025-05-23 19:33:17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