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烯合成
⑴ 调料丁香是什么样子
调料丁香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香料,含丁香油,油中主版要含有挥发性倍半萜类化合权物及酚类、酯类化合物丁香油酚等。
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卵状长圆形或长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下延至柄。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花瓣白色稍带淡紫;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
丁香具有防腐剂及杀菌剂的特性,还可协助消化作用。精油局部被应用于减轻牙痛和嘴部疼痛。花蕾干燥后广泛用于烹饪中,做为一种食物香料。
(1)丁香烯合成扩展阅读:
丁子香主要价值
1、丁子香的花蕾为常用中药,是中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始载于《药性论》。
2、现代研究表明,丁子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
3、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
4、丁子香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
⑵ 丁香为何有公母之分,区别在哪里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版而把成熟的果权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
丁香的花蕾和果实都是香料,都能入药,这也是公丁香与母丁香的重要区别。所谓公丁香是指丁香花的管状花蕾,其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顶端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整体呈现红棕色至暗棕色,采摘后晾干而成,气味芳香。丁香花蕾,此时摘下晾晒成公丁香母丁香其实是丁香花的果实,具体的说应该是未成熟的果实。称为近成熟果实,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
母丁香,炖肉的时候常常放这个
未成熟的果实,此时摘下晾晒干成母丁香。
钓鱼所泡的药酒一般都会加入公丁香,因为公丁香的气味更加浓厚一些,中药学中也认为公丁香的药用价值高于母丁香。用高度白酒泡制丁香后,酒色成紫红色。泡制时,由于公丁香味道浓烈,一般不放置数量较少,我分别泡制了两瓶丁香酒,一瓶放入公丁香5-6颗,一瓶放入公丁香约10克,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⑶ 芳樟醇及其合成简介
芳樟醇(Linal001)又名沉香醇,里哪醇。学名为3,7.二甲基.1,6一辛二烯.3一醇。芳樟醇及其酯大专都具有优美属而愉快的花香香气。它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对具有不同旋光性的芳樟醇具有不同的香气。它那独特的香气品质使它在许多香型的香精配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用于调配百合、丁香、橙花等各种香精。此外,它还是合成芳樟酯类香料化合物和维生索E、A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上每年耗用量数万吨,产值数亿美元。我国每年需要量达400多t,主要依靠进口。早期的芳樟醇主要从许多天然精油中获得,随着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的用途与用量日益扩大,精油的生产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因此用合成方法制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19年,Ruzika与Fomasir成功地使用乙炔和丙酮,通过缩合、乙炔化氢化合成了芳樟醇。其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合成方法,芳樟醇的合成有全合成法及半合成法。全合成法有乙炔.丙酮路线和异戊二烯 路线,半合成法有α蒎烯路线和β蒎烯路线。
⑷ 蒲公英和丁香有什么攻效
蒲公英配上丁香泡的水,可以起到快速醒酒的功效。
不仅如此,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把血液的粘稠度降下来,这对于预防血栓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的。
⑸ 丁香的成份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丁香茶全称是暴马丁香茶,采用的原料是暴马丁香,属于木犀科丁香属,它与观赏性的版丁香花是两种截然不同权的植物。暴马丁香可入药,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以南各山区,我国吉林长白山、辽宁、华北、西北、华中以及朝鲜,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2主要成分编辑
暴马丁香茶主要富含丁香油、乙酰丁香油、β-石竹烯、丁香苷等。
3作用功效编辑
暴马丁香全身是宝,树皮、树干及枝条均可药用,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祛痰、止咳、平喘、消炎、利尿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痰鸣喘嗽、痰多以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心脏性浮肿等症。此外,暴马丁香的花也有一定药效,常采集做暴马丁香花茶,用于治疗咳嗽和身体保健。
在市面上的丁香茶,主要作用就是清肺祛痰、止咳平喘。
4适宜人群编辑
丁香茶,适合所有人饮用,尤其大气环境状况不好的区域,以及久咳、痰多、哮喘、吸烟者。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区域多是工业重地,如山西大同,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等地,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超过标准值的地区。
5古籍考证编辑
据《吉林中草药》中记载,暴马丁香“消炎,镇咳,利水。治疚鸣喘嗽,心脏性浮肿”。
⑹ 丁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有丁复香花蕾油、丁香茎油和丁香叶油制三种、叶油产量最大。分别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花蕾、花茎和花蕾茎、叶片经水中或水蒸气蒸馏取得。为黄色至浅棕色液体。具辛香和带丁香酚的特征香气。丁香花蕾油:1.038~1.060,1.527~1.535,旋光度-1.5°~0°(25℃),含酚量(以丁香酚计,下同)≥85.0%。丁香茎油:1.048~1.056,1.534~1.538,旋光度-1.5°~0°(25℃),含酚量89.0%~95.0%。丁香叶油:1.036~1.043,1.531~1.535,旋光度-2°~0°(25℃),含酚量84.0%~88.0%。三种油的主成分都为丁香酚、乙酰基丁香酚和石竹烯等。主产于坦桑尼亚、马尔加什、印尼和斯里兰卡等。广泛用于日用和食品香精,也用于分离丁香酚以合成其他化合物。有很强的杀菌力,医药上用于防腐和口腔消毒。工业上用于制牙膏、香皂,或提制丁香酚作合成香兰素的原料。
⑺ 生吃大量丁香对身体有害吗
一、吃过量的丁香危害:
1、轻者有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感觉。
2、重者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疾病,甚至有致人体细胞畸形,形成癌症的可能。因此,日常饮食中以尽量少的调味佐料为好。
二、丁香的主要价值:
1、现代研究表明,丁子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
2、丁子香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丁子香在中国50年代引种,初获成功,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产量极不稳定,单株花蕾产量差异极大,有时达10倍之多,为此丁香高产栽培技术及利用优良母株进行无性繁殖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7)丁香烯合成扩展阅读: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含有1%浓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的沙伯氏培养基,对许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较高浓度时对新型隐球菌也有抑制作用。醇浸出液与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较差。
2、抗真菌作用:
乙醇浸剂1:100、丁香油及丁香酚1:8000-1:16000对星形奴卡菌、许兰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驱虫作用:
水或醇提取液在体外对猪蛔虫有麻痹或杀死作用,感染蛔虫的狗口服丁香油0.5-1.Og/kg,有驱虫作用,但一次服用并不能将蛔虫全部驱除。丁香油较煎剂为优。
4、健胃作用:
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
5.止痛作用:
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⑻ 丁香的功效和副作用
功效:对于复胃胀痛或者脾虚不制明显的,或者说脾胃虚弱恢复期的人,可以减少中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养胃。丁香茶 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清除口气问题。
丁香茶没有什么禁忌,适合所有人饮用。
丁香茶主要成分为桃金娘科植物常绿乔木丁香树的干燥花叶,暴马丁香亦可作为中药药材,其叶可制茶。花叶含丁香油,其中主要为丁香油酚。
(8)丁香烯合成扩展阅读:
丁子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
丁子香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丁子香在中国50年代引种,初获成功,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产量极不稳定,单株花蕾产量差异极大,有时达10倍之多,为此丁香高产栽培技术及利用优良母株进行无性繁殖技术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