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忠寺丁香花
❶ 法源寺丁香花什么时候开
北京市法源寺丁香花在五月初至六月中下旬开。
法源寺丁香,京城四大花事之一,紫色、白色的丁香次第分布,与矗立千年的建筑彼此映衬,幽香满院,令人平静。
位置:法源寺-大雄宝殿、悯忠阁。
法源寺始建于唐代,是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清燃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也是段正慎北京城内较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内环境清幽,来此拜佛祈福十分静谧舒心。此外,这里还是一座宗教类博物馆,可以参观众握敬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源寺除了是一处佛门外,还是一座宗教类博物馆。在寺内的大悲坛内,陈列了众多佛教文物,其中有中国早期的佛像-东汉陶佛坐像、东吴时期的陶魂瓶、北魏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佛像、宋木雕罗汉等多件文物,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
历史沿革: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寺庙始建。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寺庙完工,赐名“悯忠寺”。
唐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
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
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
明正统二年(1437年),大悯忠寺改名为崇福寺。
清雍正十一年(1735年),重修崇福寺并更名法源寺。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法源寺。
1956年,法源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
1980年,法源寺创办“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法源寺
❷ 法源寺丁香花什么时候开2019北京看丁香花的地方
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北京的丁香花要开放了,赏了梅花、樱花、桃花、油菜花的你们,对即将开放的丁香花有没有兴趣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丁香花观赏地点推荐。
法源寺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目前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法源寺也称为“繁花之寺”,老北京曾有“悯忠寺(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之说。法源寺里前庭后院都种植了丁香,尤以大雄宝殿与悯忠阁之间所种丁香为最,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还有南洋马鲁古所生的洋丁香,其花为十字四瓣,淡紫、洁白,由内而外,边缘颜色渐深。丁香盛开时,白的如雪,紫的似霞,纤巧灵秀的花瓣团团簇簇,层层叠叠,满院生机,弥散幽香,伴着钟磬佛乐,更显古寺幽远严深。
景区地址: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开放,周三休息,8:30~11:30;13:00~15:30
门票价格:5元
花期:4-5月
天坛公园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27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1918年辟为公园。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迹备部是圜丘坛,一条360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丹陛桥也称海攫大道,是一条巨大的砖砌高台商道,也是天坛建筑的主轴线。在丹陛桥的东侧建有与天坛祭祀橘衫功能相适应的附属建筑:宰牲亭、神厨、神库等。丹陛桥西侧有斋宫,斋宫是举行祭天大典前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外坛为林区,广植树木,外坛的西南部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及培训祭祀乐舞生的场所。
从古柏林向西50米,一片丁香林挂满紫色、白色的花朵。在春光明媚的天坛可观赏到白丁香、紫丁香。这是市区最大的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丁香数240丛,树龄近50年。丁香是传统愁思的象征,戴望舒的《雨巷》中“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是绝妙意境写照。
丁香花型小,成簇开放,通常花分四瓣,也有情侣在花丛中寻找五瓣丁香,据说找到了就会带来幸福。花色有白有紫。花开的时候,特别是暮色降临时,阵阵花香,飘然而至,浓郁香味里掺着幽幽的苦,让人如痴如醉。
景区地址:东城区天坛东里甲1号
开放时间:8:00-18:00不等(按照季节不同)
门票价格:35元;联票
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圆州腔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内有丁香一千多株,其中二百年以上的古丁香二十多株,均为清乾隆年间种植的,是乾隆爷命人从畅春园的丁香堤移来的。畅春园的丁香在1860年都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戒台寺这些古丁香(和大觉寺的丁香)成为畅春园丁香唯一的遗存。
而在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戒台寺都要举办丁香文化节,这也是一年中戒台寺景色最为绚烂的时期,游人在丁香树下品茶赏花、修心悟禅、吟诗作对、妙手丹青,为千年古刹增添了另外一种景致。
景区地址:门头沟区永定镇马鞍山(近108国道)
开放时间:08:00~17:30
门票价格:45元
北京植物园丁香园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此时,北京植物园里更是一番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光景。丁香、海棠、碧桃、郁金香等都已进入观赏期,吸引着大量游客游弋其间、流连忘返。其中,丁香是几种开花植物中尤为馥郁的一种。位于热带展览温室以北方向,与海棠园隔路相望的便是丁香园,漫步于周围,未见其花便闻其香,着实引人神往。
在这众多的丁香中,一种紫色带白边的丁香花分外引人注目。这种丁香的品种名叫做“感动”,是世界上第一种双色丁香。在我们常见的丁香中,白色、紫色乃至黄色丁香都是单色花。这种双色的丁香品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也是双色丁香首次在北京植物园与广大游客见面。
除了双色丁香外,裂叶丁香、佛手丁香等都是十分独特的丁香观赏品种。
丁香属植物是世界着名花灌木,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自有丁香花的栽培以来,丁香花与我国原产的各种名花一样很早就开始了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从唐、宋时代许多赞美丁香花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丁香花在当时园林中广泛应用的情景。丁香在国内外园林中配植的方式很多,丛植于路边、林缘、坡地、草坪或孤植于庭前,或集中多种品种的丁香花建立专类花园。丁香花还是盆栽和切花的良好材料。
景区地址:海淀区香山路
开放时间:6:00—21:00(夏季);7:00—19:00(冬季)
门票价格:10元
八达岭森林公园丁香谷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总面积4.4万亩,最高峰海拔1238米,分布植物539种、动物158种、林木绿化率达到96%,为中国首家通过FSC国际认证的生态公益林区。公园主要景区有红叶岭风景区、青龙谷风景区、丁香谷风景区、石峡风景区。红叶辉映残长城和望龙系列景点是公园的最佳景观,其它还有暴马丁香、杏花、梨花等高价值独特景观资源。
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中的丁香谷景区境内分布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暴马丁香林,它不同于常见的灌木丁香,而是一种高大乔木,素有“西海菩提树”之称,是佛门吉祥光盛的象征。丁香素雅洁净、香馥醉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被人们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丁香谷景区内的2万多株暴马丁香花期较晚,每年六月中旬前后盛开。
景区地址:八达岭森林公安派出所南
开放时间:6:00—21:00(夏季);7:00—19:00(冬季)
门票价格:25元
丁香花代表纯真无邪、初恋、谦逊、忧愁思念、光辉,寓意着爱情和暗结同心的希望。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绽开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纷纭可爱。五一佳节,快来一起赏丁香花!
❸ 丁香花的可贵之处是
形容故宫丁香之盛,可说“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此句出自民间对联故事。
故事很长,只取梗概,说的是一个书生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姑娘要求书生得对得出她出的上联“氷(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这个上联非常难对,“一点两点三点”分别代表“氷冷酒”的偏旁,书生一时对不出,后来看到了丁香花,于是“妙手偶得之”,对曰“丁香花,百头千头万(万)头”,“丁”是“百”字的字头,“千”是“香”的字头,“花”的字头是“万”的字头。
说起来,下联比上联的水准还要高些,因为上联的“一点两点三点”,没有太多的含义,而下联“百头千头万头”,则是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丁香花的生态,一个个花头儿,每个花头又是无数多小花“盘根错节”,所以古人常把丁香的花序叫作“丁香结”,比如唐代的李义山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芭蕉在古代就代表相思,典型的就是郑板桥的“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总叫风雨怨秋声”。所以芭蕉和丁香可说是相思姐妹花。
话再说回来,每株丁香树上的丁香结就多得数不清,而故宫丁香遍布,百头千头万头,实不为过。
故宫东西南北处处有丁香
初春时节,丁香紫云氤氲,香送禁城。
丁香是故宫种植最广泛的树种之一。
故宫的中路,从午门到御花园之间,是没有种植花草树木的,除了中路,故宫的东西南北都有丁香分布。我手里有一个网上流传的故宫“赏花地图”,但这个赏花地图甚不完整,缺漏很多。尤其对于丁香而言。
以我的观察,从南边开始说,协和门前就有丁香,从最东边算,外东路的宁寿宫区域有丁香,内东路延禧宫有丁香,最北的建福宫花园和御花园有丁香,西边慈宁宫及花园有丁香,至于南端武英殿前一片丁香花海则更不必说。
需要讲清楚的是,武英殿前的大片丁香是近年才种植的,我能感觉出故宫管理者的大概思路,南部文华殿与武英殿东西对称,文华殿以海棠取胜,虽然惊艳,但是花期稍纵即逝。武英殿则以丁香为主题,不仅花期持久,而且香气袭人。
武英殿前的丁香唯有一处令我不满意,就是树龄偏小,或许是丁香老树较为难得的缘故。
我在故宫珍宝馆已经义务讲解了14年,对于珍宝馆的丁香,已经看了14年,确实有了感情。在宁寿宫花园北段拐角处,也就是马上就要到倦勤斋的地方,就有丁香。这里的丁香,如果说一定有特别之处的话,就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即便是冬天,你也能看到丁香的芽不仅仅是绿色的,而且很大,虽然是严寒时节,依然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而距丁香树几步之遥的颐和轩内的对联恰恰又是“景欣孚甲含胎际,春在人心物性间”,令人何等慨叹系之。
暴马丁香取代菩提树
丁香不仅仅广泛应用于皇家园林,在北方寺庙中,也是菩提代用树种之一。
这之中,尤以暴马丁香最受青睐。
暴马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在故宫常见的多数是华北紫丁香和白丁香。我曾经去过未开放的建福宫花园,记得里面也有一棵白色的暴马丁香,当时见了还非常兴奋,遗憾的是那里不能照相。
识别暴马丁香不需要太多的植物学知识,记得暴马丁香一般5至6月开花就行了,要比其他品种的丁香开得晚。
“菩提”是梵语音译,意思是大彻大悟,豁然开朗。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
真正的菩提树原产印度,桑科榕属,印度人称之为毕钵罗树,属大型乔木,也是印度国树。很多人知道菩提树是因为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西北等寒冷地区自然无法种植,野生优良品种暴马丁香就被引种到寺庙之内,取代菩提树。比如青海湟中县的塔尔寺以及乐都县的罂昙寺,都有生长了大约600年的暴马丁香。其中塔尔寺暴马丁香还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有关,因为宗喀巴大师出生地就有一棵暴马丁香,后以此为中心修建寺庙。
法源寺的丁香声名远扬
北京寺庙的丁香,当今声名最为远播的还是法源寺。
法源寺原名悯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东征死去将士修建的,后毁弃无存,明代在此基础上修建,命名崇善寺,清代再经修葺,改为法源寺,法源寺内的银杏、文冠果、丁香树都非常有名,现存的丁香流传已久,可能是清代遗物。民国时马芷庠著的《北平旅行指南》即对法源寺的丁香极为赞许,“春时以丁香擅胜,有香雪海之誉”。从清代到民国,都有文人墨客在丁香花开时节来此赏花举办诗会。上世纪二十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徐志摩陪同之下法源寺赏丁香,成为佳话。
2002年,法源寺丁香诗会重新恢复,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丁香诗会令法源寺在花开时节游人如织,丁香的烂漫与芳香,又启迪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在花香中品味诗情,在文化中欣赏美景。“文化搭台”仍然让“文化唱戏”,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此外,卧佛寺的丁香也多见报道,但夕照寺的丁香,知之者并不多。
我曾经在北京的夕照寺街14号工作了很长时间,20年前,我曾探访过夕照寺,但早已被一家单位占据,庙内只余遗迹,所幸大殿建筑依旧完整,但所有相关文物均已荡然无存,路边卖报纸的老太太曾经摇着脑袋对我说,她曾亲眼所见夕照寺内的佛像被抬了出来,又被汽车运走,不知所终。
夕照寺的殿内壁画最为珍贵,一为陈松绘古松图,一为王安昆书晋沈约诗三首,民国时已将此拍照,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文物工作队将壁画取走,不知今日在何处。
多年前曾闻讯有着600年历史的夕照古寺经过修缮即将重新开放,并重新种植数十株丁香以恢复当年胜迹,颇令我欢欣鼓舞,翘首以盼,但时至今日,开放之事又没了下文。
❹ 京城古迹丨法源寺:由来称“悯忠”
法源寺位于西城区法源寺前街,从寺门走到菜市口,只有八百多米的距离。
这是北京 历史 最久的佛教寺院,唐太宗初建时赐名“悯忠”,用以祭祀东征十万忠烈; 南宋遗臣榭仿得抗元失败,在此绝食自尽;明末将领袁崇焕蒙冤枉死,遗骸被部下冒死盗往寺中超度; 而在文学作品《北京法源寺》当中,这里是近代戊戌六君子清谈和停灵的地方。 历史 千折百转,法源寺内千载苍凉,忠魂跨千年相会在此,于丁香雪海间,见证芸芸百姓、岁岁年年。
01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
“贞观十九年,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者,收其遗骸,葬幽州西十余里许,为哀忠墓;又于幽州城内建悯忠寺作佛寺,以超度之。”
——《春明梦余录》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痛失将士十万而未果,退至幽州城,于出征誓师处建悯忠寺,以祭祀东征的十万忠魂。寺中有阁名为“悯忠”,当时有一个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即言悯忠阁之高耸非常。
同年,玄奘遍历天竺十七载,携657部佛经,于正月二十五返抵长安,“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佛教弯陵自此又兴盛了两百年,“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直至会昌灭佛为止。
天宝十四年(741年),安禄山反唐,效仿太宗在悯忠寺东南角建了一座十丈宝塔,高过主殿悯忠阁。此后,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又为部下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效仿安禄山,在西南角建了十丈高的“无垢净光宝塔”,而埋知戚后又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如今,两座十丈高塔早已在岁月中湮灭,只留下一块“无垢净光宝塔颂”碑石作为见证,这也是北京市内现存惟一完整的唐碑。
此后,唐武宗兴道灭佛,大毁寺庙。因为碍着太宗皇帝悯怀忠烈的初衷,幽燕八州寺庙中惟有悯忠寺得以独存。
然而,悯忠寺存在得太久了,逃不开 历史 的规律。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悯忠寺尽毁,之猛空后屡毁屡建,又屡次易名,直到清雍正年间,雍正帝将此寺更名为法源寺,开戒坛传戒法事;1780年,乾隆帝亲临寺院,赐御书“法海真源”匾额悬于大雄宝殿,现在还可以看到。
02
古拙建筑外形下的“文博馆”
今天的法源寺,南侧为唐悯忠寺遗址,而剩下的面积和唐代相比依然规模较小。
法源寺虽在岁月中“缩水”,但建筑之古拙精美却未曾改变。全寺共有六进院落,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到北分别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和藏经阁。整座建筑呈逐步缩小态势,第一进院落从山门到天王殿,占去全庙纵深的四分之一,此后每进院落的深度逐渐缩小,在空间上环环相扣,却又若即若离。寺中僧侣称之为“经过 历史 选择和后人赋予的纵深感”。
从毗卢殿到藏经阁的这一段建筑布局历来多为专家学者称道,认为它别具一格,欲纵先收,可称为寺中精华。 相对于前面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毗卢殿体量减小,东西两庑向中间靠,压缩空间后有意形成一条狭长的窄道,直到观音殿一堵灰墙前,青砖墁地,景致静谧,让人以为到此为止。但继续前行,穿过墙上的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藏经阁面阔五间,阁前树影摇曳,别有洞天。
时间赋予建筑厚重 历史 ,也在其中留下诸多精华。法源寺内存有大量历代文物经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毗卢殿内有一尊高近5米的铜铸佛像,造型为毗卢佛身下有千瓣莲座,每瓣都铸有一尊小佛,因而被称为“千佛绕毗卢”,为法源寺镇寺之宝。殿前摆放着一块大水缸状的太湖石,原为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制作、被誉为“镇国玉器之首”的“渎山大玉海”,后来乾隆帝将“渎山大玉海”的上半部分购置后安于北海团城并配置新的基座,寺内现在保存的是清代新做的“大玉海”,以及原本的元代基座。
这还只是寺内所存文物之零光片羽。寺内存放、展出大量佛造像、壁画、碑石、经幢,如东汉陶佛坐像、东吴陶魂瓶、北魏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铸像、宋木雕罗汉、元铜铸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等……都是国宝级珍贵文物,造型精美,风格各异,不一而足。
作为法源寺 历史 文化街区的“题眼”,法源寺山门外是一片宽阔的公共空间,常有老人与孩子在这里休憩活动。寺内西侧为中国佛学院所在地,设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佛教学历教育,学僧来往于法源寺内外,与古迹、丁香为伴,更为千年古寺增添了一份活力与安然。
03
忠魂归来,以瞻家邦
小说《北京法源寺》的作者李敖认为,法源寺是中国早期的忠烈祠。佛寺最早以“悯忠”为名,也为之后逡巡千年的浩然之气埋下了伏笔。
《北京法源寺》是台湾作家李敖所作长篇小说,后来还被改编成话剧,在舞台上反复上演,也让这座古寺为更多人所熟知。在文艺作品中,戊戌变法始末被凝聚在惊心动魄的十天,法源寺内风云变幻,汹涌的、决绝的、壮怀激烈的,愚昧的、固执的、病入膏肓的,中国清末图景如同电影,历历倒影在这座“人间戏场”。
在小说当中,谭嗣同死前曾到法源寺与方丈谈禅论佛,变法失败后,又曾被京城义士偷运回法源寺停灵,然而据考证,杜撰的成分居多。但在真实的 历史 上,法源寺的来客却从不缺少志士与忠魂。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曾任江西信州太守的谢枋得因南宋灭亡而蛰居闽中,不幸被元人俘获,北上拘于悯忠寺中。元人诱其做官,将谢枋得押到文天祥就义处,威胁道,“此地系文丞相砍头处”,谢枋得听后仰天大笑:“当年与吾友同榜登科,今日又能与吾友同游地府,岂不幸耶!”回悯忠寺,绝食而死。 明代江西籍人士为纪念其忠烈行为,在法源寺北设立榭仿得祠,供奉榭枋得塑像,至今仍保存完好。
明朝末年,崇祯帝被清军反间计所乘,临危夺帅,拘捕抗金名将袁崇焕,并于崇祯二年(1625年)九月初七凌迟袁崇焕于西市。 袁崇焕的部下佘义士冒死盗其头颅,秘送法源寺,恳请法师为之超度后掩埋于自家后院,此后隐姓埋名,家族世代守墓,至今已有390余年。 随着文物保护意识逐渐提高,佘家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四处奔走,呼吁有关部门重修袁崇焕墓及祠堂。1984年,袁崇焕墓和祠堂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20年,佘幼芝去世。这位明末英雄与佘氏家族的故事,到此画上了句号。
04
丁香花事动京城
苦难挫折,多为诗家幸事,古迹高阁,从来都是文艺诞生之地。 法源寺的丁香诗会由来已久,自明代而兴,至清代而盛 ,成为皇亲贵胃和文人墨客钟爱的好去处,每逢春和景明,寺僧必备素斋,邀集京城名士前来赏花赋诗,纪晓岚、龚自珍以及宣南诗社等,都曾咸集于此。
到了清朝末年,寺内丁香已极为繁茂,乃至于号称“香雪海”,而法源寺亦被称为“香刹”,与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和天宁寺的芍药并称为“南城四景”。(点这里查看往期文章《京城古迹丨天宁寺塔——北京市区最古老的地面建筑》)
1917年,齐白石只身来京,白天在琉璃厂卖画刻印,晚上就借住在法源寺的僧舍休息。彼时的齐白石尚未成名,画作鲜有人问津。一天,高等师范学校国画教师陈师曾偶然在琉璃厂见到齐白石的印和画,十分欣赏,于是立刻到法源寺寻访,“晤谈之下,即成莫逆”。后来,陈师曾赴日时,带去的齐白石作品被日本收藏家悉数买下,且画价颇高,齐白石于是声名大噪。他后来曾这样记述,“我的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1924年春天,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北京时曾至法源寺,由梁启超、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以及数十位文人陪同,参加为他举办的赏花会。泰戈尔被美景打动,留宿寺中,徐志摩留下陪同。当夜,月色如水,香影浮动,泰戈尔与徐志摩于海棠花下作了一夜的诗。后来梁启超集句成联赠与志摩,上联意指西湖,下联则言法源寺,文句纤巧灵动,仿佛能看到当时夜色: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2002年,中断了88年的丁香诗会再一次在法源寺中举行,而后每年4月都会如约而至,连同络绎不绝来此访古赏花的市民,在法源寺千年的生命中绘上欢乐灿烂的一笔。
在某种程度上,古寺与逝者,在彼此的对照中共同写入 历史 ,须臾与无穷在此间交织,又在花香中得以延续。
历史 需要被记载,也需要被记得。2021年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4年前的炮火与罪行不敢稍忘,30万同胞的死难和鲜血更不能稍忘。每当紫金草盛开,记忆延续,用“记得”告慰逝者,也让今者自强。
❺ 北京都有哪些比较低调的寺庙
佛教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佛教传入我国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建立了很多的寺院,当然也失去了很多的寺院,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寺都是经历了历史的风雨。我国的寺院很多,哪怕是在北京也有不少的寺院,但是北京的寺院大多没有多少真正的僧人,北京的很多古寺庙本地人都很少知道。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北京最低调的一座古寺,一起来看看吧!
总结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大,法源寺的历史文化深厚,但是古代的刀光剑影早已尘封,留下的只有淡淡的花香,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历史名人都和这座寺院有过或多或少的联系,纪晓岚、谢枋、泰戈尔等等,而且法源寺的门票仅需5元,这个价格算是很良心的了。
❻ 在北京乘坐地铁赏花:4号线-
乘坐地铁4号线,可以赏花,可以观鸟,还可以和小动物亲密接触,你心动了吗?让我们一起跟着这条地铁出游吧!
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位于白颐路南端,北面与国家图书馆相邻。紫竹院公园内河湖水系、岛、堤遍布,植物丛茂,烟水迷离,充满了自然情趣。
阳春三月,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紫竹院公园明月岛山桃、大湖北岸迎春、东门山茱萸逐渐进入最佳观赏期。此外春姑娘也在公园各个角落留下了她的足迹,公园里一片生机勃勃,令人流连忘返。
紫竹院公园文化广场及福荫紫竹院处的玉兰已花开一片,非常美丽。玉兰的盛放意味着春姑娘的正式降临,她翩然落在每一束枝头,散开洁白的裙摆,传播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在紫竹院公园中,栖息着随处可见的鸳鸯,来这里一边赏美景一边寻觅鸳鸯的身影,也是一大趣事呢!
“紫竹院”原本是广源闸长河南岸的一座清代庙宇。清末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由水路往返颐和园时,多在此落脚小憩,于是这座庙宇成了“行宫”。清廷内务府奉辰苑在这里设置了办事机构,负责接待皇帝休息,承办转闸换船事宜。官民习惯地称该庙为“紫竹院行宫”或“行宫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5号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下车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建于1952年,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是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 历史 文化名园。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筑就坐落在这里。
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这便是公园名称的由来~
海棠在宣南 历史 上有一定的渊源,陶然亭公园作为宣南文化的载体,自2011年起每年4月,正值海棠花开时节举办以海棠为主的春季观花文化季。公园栽植绚丽、王族、丰盛、雪坠、露易莎、印第安魔力、红玉等观赏海棠品种,在华夏名亭园摆放以红宝石、绿宝石、多彩等品种为主的沂州海棠盆景,同时在倚新亭、榭湖桥等处营造以海棠为特色的景观节点,搭配林伍德连翘、蓝叶忍冬、早花丁香等春季观赏植物,丰富景观层次,点线面相结合,营造优美的春季观赏景观。
四月,园内湖水清浅流淌,与岸上的绿荫垂柳、海棠红花勾画出一副生机勃勃、色彩纷纭的“海棠花海”,当你信步陶然亭公园,一树千花,含香吐蕊,满园诗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
交通: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下车
法源寺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南端,是北京城内现存 历史 最悠久的佛寺。它不仅是北京城内 历史 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法源寺
法源寺寺庙面积不算大,但遍植丁香。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还有南洋马鲁古所生的丁香。每年四月初,花儿都会如期绽放,如同一朵朵祥云,掩映着红墙青瓦、雕梁画栋,简直就是一幅“胜地花开香雪海”的美景。
法源寺丁香花
林则徐、纪晓岚、龚自珍等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和诗篇,就连印度诗圣泰戈尔,也在徐志摩的陪同下来法源寺观赏过丁香。最美人间四月天,同样四月也是法源寺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
法源寺的丁香,以大雄宝殿与悯忠阁之间的区域为最盛。寺内的紫丁香大都集中在这里,而且开的最茂盛最漂亮,花香也最为浓郁。这里是寺内最适合拍照合影的地方,尤其是搭配上悯忠阁的牌匾和阁前的香炉,特别出大片。据说,五瓣丁香花比较少见,如果能遇见五瓣丁香,一定会有好的运气!
一阵微风袭来,花瓣漫天飞舞,香气四溢,让人流连忘返。
清代很多寺庙都种植有海棠,这些地方也就成了北京人春天赏海棠花的好去处。你知道吗?现在以丁香花闻名的法源寺当年还以海棠花广为人们所知。
法源寺海棠花
如今,海棠并不如丁香出名,但也自有花香袭人,风云无边。春日载阳,信步古寺香径,眼前花树如云,殿堂森森,仿佛身在仙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下车
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是中国开放最早、饲养展出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的5000多只动物来自全世界,包括来自各大洲的动物,比如美洲、亚洲、尤其非洲、中美洲,来自这些地方的动物,游客们特别感兴趣。来自非洲的大象、猩猩、鸵鸟,这些动物都有非常典型的地域特征。
随着天气转暖,到处都是春天的迹象。北京动物园不论是动物还是花草树木在经历一个冬天的沉寂后,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随着湖面冰层逐渐消融,鹈鹕、天鹅、绿头鸭、鸳鸯等水鸟迫不及待开始舒展身体,感受春的气息。
俏皮的迎春、优雅的玉兰竞相开放,公园中的杏花、梨花含苞待放、跃跃欲试,花草植物都在向阳生长,在这个春天迸发活力与生机。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7号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下车
温馨提示:在尽情享受春季美景的同时,从自身做起,文明游园,不践踏草坪、私挖野菜、折损花木、攀爬山石,爱护文物不乱刻画;疫情期间在公园游览时科学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共同维护文明有序、安全 健康 的公园环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