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枝牡丹画
① 这个碗是什么年代的,有价值吗
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制作年代为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
青花缠枝牡丹纹瓷器画片为传统瓷器纹饰,盛行于以清嘉庆、道光时期最为盛行,尤以嘉庆时期,民间所用瓷器此画片占据将近半数,故留存下来的数量极大。道光以后,此画片虽不再盛行,但也未被淘汰,民间一直有窑厂在烧制,至今未息。
这件民间瓷碗无论从釉色、用彩、造型以及底部所露出的胎体,都属于现代特征,制作年代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其上面的纹裂并非窑口特点,而是在烧制过程中因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炸裂,属于瓷器的窑伤。
这件瓷器为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期间,地方窑厂烧制的实用型传统瓷器,不属于赝品。因年代较近,尚无法纳入收藏品范畴。目前留着欣赏把玩可以,尚不具备交易价值。可以继续留存。
② 瓷器的缠枝纹有什么表现形式
缠枝纹是以植物的蔓藤或枝干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回的二方连续答或四方连续。这种装饰纹样秀丽流畅,具有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如宋代缠枝莲、缠枝牡丹等纹样是较为典型的。牡丹花在宋代称为富贵花,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多装饰在瓶、罐、盘、盒、缸、枕等器物上。或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或花朵环抱、一枝独放、花叶纷披、俯仰有致等。工匠们因器施画,千姿百态,极尽其华丽妖娆之美。宋代缠枝莲花图案也很多,定窑划花梅瓶的缠枝莲纹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瓶体上茎蔓缠绕,莲花迎风开放,布局疏密得当,秀美无比。装饰在盘壁上的缠枝莲纹,多以环带形式缠绕于器壁,莲花两朵相对,盘心则盛开一枝莲花,构图简练、主次分明。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枝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占有很大比例,它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表现出顽强的民族精神。
③ 各位前辈,瓷器上的折枝和缠枝的区别是什么,小弟不胜感激
朋友你好,我来是瓷库中国网自站的专家,让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缠枝纹:
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而得名,明代称为“转枝”。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力‘连续展丌,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冉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茎纹或缠枝花果纹。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石榴、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等纹样,统称缠枝纹。
折枝纹:
构图方法系截取花卉或仡果的r-枝或一部分,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如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折枝纹在瓷器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居多,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