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丁香酚对鲫鱼

丁香酚对鲫鱼

发布时间: 2025-08-11 06:51:02

丁香油真的可以钓鱼吗

可以。丁香油就好比是调料一样,在钓鱼的时候如果将丁香油和饵回料相互搭配的话可以提高饵答料的诱惑
力,让鱼儿难以自拔。但是在食用时,要少量,放多了会起到反作用的。

鱼儿本身是不吃丁香油的,但是它会散发一种果酸的味道,正是这种味道吸引鱼儿上钩的。当在使用蚯蚓钓鱼的时候,可以选择适量的加入一点丁香油,保证每条蚯蚓都能沾到即可。这样可以增加蚯蚓的香味,使得鱼儿更容易上钩。

在使用丁香油钓鱼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能长时间的放置,还有就是不能放入太多的量。放置时间长的话会影响到丁香油的效果,要是加入的量过多的话会影响到丁香油的本身散发果酸的效果。所以在食用时要控制好时间和量。

(1)丁香酚对鲫鱼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主要成分:丁香酚、石竹烯、乙酸丁香酚酯、甲基戊基酮等。

感官特征:具有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

应用建议:丁香油广泛用于调配日用、食用、酒用、烟用香精;也用于单离丁香酚和合成其他香料。

建议用量:在最终加香食品中浓度约为0.1~830mg/kg。

㈡ 公丁香钓鱼配方

公丁香钓鱼配方如下:

丁香酒实质是一种添加剂,通过提升窝料、饵料味型,强化两者的诱鱼效果。与钓鱼人常见的牛B鲫、钓得快等化学浓缩添加剂不同,丁香药酒是以液态酒的形式存在,泡制窝料时按照一定的用量比例添加即可。比如笔者泡制的一款药酒,里面就含有公丁香。

用它泡制酒米,1斤的酒米只需30毫升药酒即可。丁香药酒,其中丁香更多指的是公丁香。公丁香是丁香树的花蕾,而母丁香是它的果实,相比之下公丁香香味浓郁,丁香药酒也主要以公丁香为材料。那么丁香药酒是如何诱鱼的,它为何以药酒的形式存在。

首先公丁香含有丁香酚,浓郁的香气均源于它,而鲫鱼、鲤鱼包括草鱼等淡水鱼主要依靠灵敏的嗅觉觅食,所以添加了公丁香药酒的窝料,对它们有强烈的诱集作用。另外丁香酚能刺激鱼的中枢神经,减少鱼的应激反应,当窝料投掷后、特别是补窝情况下。

能够起到很好稳定鱼情的效果,避免窝子的鱼群四处逃窜、游离窝点。再者丁香药酒以“酒”的形式存在,主要是丁香含有的微量酚烃难溶于水,但溶于酒精。另外选用的酒主要是高度曲酒,散发一股醇香,也是鱼所喜爱的。所以丁香以酒为载体渗透至窝料中,发挥诱鱼效果。

㈢ 钓鱼的 饵料加什么油好

一、丁香油
丁香油拌蚯蚓钓鱼比单独使用蚯蚓作饵料钓获量要高6~8倍,是极好的钓鱼饵料,用5两蚯蚓与2钱丁香油混合一般可挂100支钩,可见其效果的强大。在下钓前将蚯蚓与丁香油混合拌匀,当鱼儿闻到丁香油香味时,便会迅速聚集到钓竿处觅食,就会频频上钩。

钓友可以自己用简单的办法来制作垂钓所用的丁香油。将食用油加热,温度不能高,要低一点(和制作辣椒油一样)倒入公丁,母丁放入(医学上把香气重、疗效强的花蕾称作“公丁香”,而香气弱、效果差的种子则被叫成了“母丁香”),继续用小火低温加热,以丁香不烧煳为准。等油变成红色即可。

二、羊油
羊油作为鱼饵添加剂甚至鱼饵,算历史很久远的。商品饵和爆炸饵都可以添加,不仅可以垂钓鲫鱼鲤鱼等常见鱼种,还可以垂钓鲴鱼、黄颡鱼、鲶鱼等鱼种。

怎么制作羊油:选用腥膻味大的种羊肥肉自己炼制为最好。切成小块,而后下锅炼油。这种老种羊羊油讲求纯正,不建议添加任何搭配。并且熬制时间不宜过长,一旦油渣焦糊就会严重影响羊油的味道和品质。之后,装入密封瓶直接开饵添加使用即可。因为这个味道很重,鱼一下子就吸引过来了。

也可以制作羊油面饵:玉米面65%,面粉20%,蔗糖10%,羊油5%。用水将羊油、蔗糖调散,加入玉米面、面粉调成稠浆糊,装入饭盒,上笼蒸熟。羊油膻味大,在冬天诱鱼的效果好更好,鲫鱼、鲤鱼都爱吃。

㈣ 中草药野丁香如何搭配钓鱼

如果你喜欢泡药酒或者制作一些窝料,那么对丁香这款中药一定不会陌生,可以说它是钓鱼中最常用的一种中药或者称为香料,而且使用方法多样,其效果也得到了众多钓友的认可。丁香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香料搭配使用,大家应该也发现了,网上常见的一些钓鱼中药酒配方,基本都有它的存在。

但也有部分钓友反映,丁香并没有网上说的那样好用,甚至某些时候还会起反效果。任何一种添加剂的使用,都要讲究方法、控制用量,说直白点就是要看你在什么地方用、怎么用。而像中草药、香料更需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这些东西比成品添加剂多了一个“自制”的过程,如果你在自制的时候,选材、搭配、比例等方面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后期怎么用都没效果。

从丁香的成分谈钓鱼效果,为什么鱼那么喜欢这种香料?
钓鱼常用的丁香是桃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而得到。丁香质地坚实,味辛辣、性温,食之有麻舌感,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等。丁香可药用,有止痛镇痛的作用功效,能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同时由于它气味芳香浓烈,故也作为香料,常用于食品调味、增鲜,但用量极少,加多了会变苦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钓鱼中使用丁香主要是利用其强烈的芳香气味,丁香油酚可溶于酒精,用曲酒泡制丁香得到的药酒可以直接加入钓饵,也可以制作各种窝料,如泡制玉米小麦、泡制大米玉米碎等,其香味浓郁且持久,能够更好地留鱼。当然也有钓友认为,丁香用健胃助消化的作用,可以增强鱼儿的食欲、让它们留在窝子里一直吃。其实中药用于钓鱼大多就是因为这两个功能,要么味道浓烈(不一定是香,有时候臭也能达到好效果,如阿魏),要么能够促食、助消化,有些钓友甚至会在窝料中使用“泻药”,让鱼快吃快拉。借助气味来诱鱼留鱼能够说的通,毕竟咱们平常用的饵料、添加剂闻上去也是各种腥香酸臭,至于药理作用这块就不好说了,但我认为如果真的有促食消积的作用,那一定也有可能会起反作用,所以中药之间更不能胡乱搭配、同时要注意比例和用量。

钓鱼中使用哪种丁香,该如何选择
丁香有公母之分,公丁香是丁香的花蕾,母丁香是丁香成熟的果实,从外形及颜色上看,母丁香是椭圆形,颜色较深为红褐色或略微发黑,公丁香有点像“火炬”,颜色偏浅;根据香气的浓度区分,公丁香有压倒性优势,母丁香味道较淡不过持久性比较好;药用角度上两者的功效类似,但公丁香的药力更足一些,所以入药的大部分为公丁香。

在钓鱼中,一般也都是公丁香用得多,当然用母丁香也不是完全不用。比如在某些时候我们不需要太浓烈的味道,只想让窝料或药酒微微带点香气且尽可能持久一些,此时就会用到母丁香或者公丁香母丁香搭配使用。

丁香随处可见,超市里、药店、菜场专门售卖调味品的地方都有,网上就更不用说了,但个人建议最好是去超市或调料品店购买。网上假货多,价格参差不齐,有些是囤了几年的杂货,味道淡、药效弱,存放的地方比较潮湿还容易发霉,用这类丁香或者其他香料来制作钓鱼药酒、窝料,效果肯定要打折扣。

丁香在钓鱼中三种常见用法
丁香香气太过于浓烈,所以用量一定要控制好,在多种中药混合泡酒时,丁香加的过多你会发现它的味道完全盖过了其他几种药材;单独泡制时,可以多放点,但根据鱼情要调整剂量甚至稀释过再使用,否则不但引诱不了鱼,反而会因为刺激性太强而驱鱼。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几种常规的用法,各位可以根据情况稍微加以调整。

第一种丁香酒,这种方法最简单也最常见:取丁香10克至15克,放入500毫升的粮食酒中,酒选择52度左右即可,装瓶后密封保存一个月即可使用,泡制过程中可以稍微摇晃一下瓶身。泡制完成的丁香酒,可以直接用来浸泡玉米麦子大米等粮食,如果是针对大鱼、滑鱼,可用纯白酒稍微稀释一下再泡窝料,比如一份丁香酒加三四份白酒,混合后再去泡窝料。

当然了,如果你觉得只用丁香泡白酒太过于简单,怕效果不好,也可以配合其他一些中药使用,比如山奈、桂皮、茴香、甘草、山楂都可以。钓鲫鱼鲤鱼,可以用10克丁香,10克山奈,10克甘草,10克山楂,三五颗红枣,混合后加入一斤粮食酒同样密封保存一个月左右即可。每种中药本着宁少勿多的用量即可,不小心加多了,泡出的药酒太浓烈,就加点白酒稀释一下再用。如泡1斤大米,可以取20毫升药酒80毫升白酒(也可以放10毫升药酒,90毫升白酒,若水质较肥药酒的用量可以放大),然后加20克的蜂蜜或红糖,15颗维生素b2,一包麝香粉,调匀装瓶就好。

第二种为丁香油,用料同样简单,不过步骤会多一些。取芝麻油100毫升,放锅中微微加热后关火,然后放入十几粒丁香,等油完全冷却后全部装瓶密封。你也可以将丁香和油一起放入锅中慢慢炸,但一定要小心不要炸糊,闻到香味就可以关火了

还有一种叫做“三香油”,大家应该有所耳闻,我在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过,关于三香油网上有很多说法,我分享的是丁香+桂皮+八角+花生油制成的,制作方法和上面的类似。

不管是丁香油还是三香油,使用方法都差不多,最常见的就是蘸蚯蚓,可以在用的时候可以倒一点在瓶盖上,然后将蚯蚓挂钩蘸一下再抛入窝点;或者是开钓前准备一个小杯子,抓几条蚯蚓放进去,再滴几滴香油搅拌一下,过几分钟就可挂钩施钓。此方法可以增加咬钩率,但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主要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窝子附近得有鱼,换言之如果鱼儿离你很远,只靠一点点香味就想把它们诱过来,是不可能的。

第三种是丁香直接用于制作窝料。比如制作酒米时,我们一般用量是一斤米二两酒20克蜂蜜15粒维生素b2,在把溶液倒入大米中时可直接放入十几粒丁香,然后密封保存,用此法泡米最好多保存些时日,至少一周以上,好让丁香的味道充分进入米中。也有速成法,那就是把丁香磨碎或磨成粉再放进去,这样可以缩短泡制时间,但建议丁香的量减半大概七八粒就行了,量大味道太刺激,对诱鱼没好处。

最后,不管是丁香还是其他的中药或香料,都需要客观看待
丁香运用在钓鱼中已经有一些历史了,而直至今日这种香料依然备受青睐说明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看待,别以为用了就一定能钓着鱼。其他的中药、香料、包括现代的诱食剂也都是如此,不可能包你上鱼的,钓鱼最重要的依然是鱼的密度、天气、钓位以及个人的经验与技术,这些不是靠一点香精一个配方就能弥补的。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网上很多所谓的祖传秘方,试试玩玩可以,但别抱太大希望,并不是说这些方子完全是骗人的,只是鱼情不一样。在以前那个鱼资源丰富、食物匮乏的年代,怎样都好钓,要是泡点药酒加饵料、窝料里提提香,比别人钓得好很正常。但现在的鱼情和以前比不了,真要是窝子周围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地方都没鱼,你就是用网都捞不到,此时再好的药酒和添加剂也不如换个位置来的有效。

㈤ 钓鱼用的中药材 都哪些

中国地大物博,钓鱼秘方更是数不胜数。这是40余种钓鱼常用中药,欲求更多还需钓友不断探索。

钓鱼常用中药

1、丁香(公、母):【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脾、肾经。【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处方用名】丁香、公丁香(药用花蕾,功效较佳,晒干用。)母丁香(药用果实,功效较弱,晒干用。)

2、甘松:【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行气止痛【临床应用】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性温通,能行气止痛。在临床上常用于气郁胸闷、胃脘疼痛等症,可与木香、香橼皮等配伍同用。【处方用名】甘松、香甘松(洗净,晒干)【方剂举例】大七香丸(《和局方剂》):香附、麦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陈皮、丁香、甘松、乌药治脾胃虚寒,心腹满痛。【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本草汇言》:「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如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3、肉桂:别名:玉桂、牡桂、菌桂、筒桂。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丁香酚、桂皮酸、笨丽酸乙酸、桂二萜醇(cinnzeylanol)、乙酰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性味:性大热,味辛、甘。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

4、山奈: 性味:辛温。 功能:暖中辟恶。 主治: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性状:生广中,根叶皆如生姜,入合诸香用。

5、细辛: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肺、肝、肾经。【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临床应用】1. 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2. 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处方用名】北细辛、细辛(喜净,晒干,切碎用)炙细辛(用蜂蜜拌炙,减少温散之性)

6、辛夷:【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功效】散风,通窍。【临床应用】用于鼻渊鼻塞,流涕腥臭等症。本品入肺经,上通于鼻,以散风寒,故临床上用于治疗鼻多浊涕、不闻香臭的鼻渊症,常与白芷、细辛、防风、苍耳子等配伍应用。【处方用名】辛夷、辛夷花、木笔花、春花(晒干用)

7、独活: 【性味与归经】辛、温,微苦。归肝、肾、膀胱经。【功效】祛除风湿,散寒解表。【临床应用】1. 用于风湿痹痛。独活辛散苦燥,微温能通,功能祛风胜湿,通痹止痛,凡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尤以下部之痹痛、腰膝酸痛、两足痿痹、屈伸不利等症为适宜,常与桑寄生、秦艽、牛膝等同用2. 用于风寒表症,兼有湿邪者。独活能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但辛散之力较缓,用于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常与羌活同用。【处方用名】独活、川独活(洗净,晒干,切碎用)

8、白芷:别名:香白芷、川白芷。化学成分:含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欧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9、乳香: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处方用名】生乳香 滴乳香(原药敲碎用)乳香 制乳香 炒乳香(炒去油用)

10、牙皂: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功效】祛痰、开窍。【处方用名】皂荚、皂角(洗净,晒干,去皮弦用)【附药】牙皂:又叫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猪牙皂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皂荚相同。古代文献中往往将牙皂与皂荚列为一项,对其品质优劣各家说法不一,目前习惯认为猪牙皂质量较好,故常采用。

11、大茴香(八角):别名:大茴香、八角、八月珠。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黄樟醚(Saf 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呕吐、腰痛。

12、小茴香: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肝、肾、脾、胃经。【功效】理气止痛,调中和胃。小茴香有调中醒脾之功,能开胃进食,故可用于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之症。【处方用名】小茴香(晒干用。)

13、川芎: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处方用名】川芎、抚芎(洗净,晒干,切碎用)灸川芎(清炒至微焦)【按语】1. 川芎原名芎藭。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14、灵草: 【药 名】 还魂草 【来 源】 为景天科植物轮叶景天的全草。 【功 效】 解毒,消肿,止血。 【主 治】 治创伤,无名肿毒,蛇咬及蝎螫。 【性味归经】 苦、涩,平。 入心、肝经。

15、排草:气清香,味淡。以残茎短、须根多而长、灰黑色、香气浓者为佳。不带残茎者,商品称排草茸,质量最好。 性味和功用:辛,温。清热解毒,燥湿。用于风湿,水肿,浮肿。

16、滑石粉:[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功 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17、香薷: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临床应用】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香茹(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按语】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

18、山楂: 【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效】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临床应用】1. 用于食积停滞,山楂味酸而甘,消食力佳,为消化食积停滞常用要药,尤能消化油腻肉积,在临床应用方面,常与麦牙、六曲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焦山楂 山楂炭 焦楂肉(炒至外黑内呈深褐色应用)生山楂 生楂肉(洗净,晒干用)蜜炙山楂炭(取山楂炭用炼蜜拌炒)

19、陈皮: 性味:辛苦温。 功能:(1)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 (2)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 ?(3)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 (4)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性状: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20、阿魏: 【功 效】 消积,杀虫。 【主 治】 治症瘕痞块,虫积,肉积,心腹冷痛,疟疾,痢疾。 【性味归经】 苦辛,温。①《唐本草》:“味辛,平,无毒。”②《海药本草》:“味辛,温。”【药物配伍】 配人参,温中健脾;配朱砂,辟秽解毒;配沉香,疏肝解郁;配山楂,消食化滞、活血化瘀。

21、巴豆:别名:巴仁、江子、巴果、红子仁。化学成分:含巴豆油,其中有油酸、亚油酸、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顺芷酸(tiglic acid)等的甘油酯;尚含巴豆甙(crotonoside)。性味:性热,味辛;有大毒。功能主治: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22、冰片: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功效】回苏开窍,清热止痛。【临床应用】1. 用于神昏痉厥,冰片开窍回苏的功效类似麝香,但作用稍逊,用治窍闭神昏,两药往往配伍应用。【处方用名】冰片、梅花冰片、梅片脑香、片脑(以原植物龙脑香树命名。)【按语】1. 冰片辛香走窜,能通诸窍,内服能开窍回苏,类似麝香,故两药时常同用,如成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23、麝香: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脾经。【功效】开窍回苏,活血散结,催产下胎。【临床应用】1. 用于邪蒙心窍、神志昏迷。麝香有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之功,开窍力强,适用于邪蒙心窍、神识昏迷等症。如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厥、中恶等卒然昏迷等症,常与冰片、牛黄等品配伍,可加强辛散走窜、开窍回苏的作用。【处方用名】麝香、元寸香、当门子【按语】1. 麝香气味芳香,善于走窜,具有很好的开窍通痹的性能,是一味治疗神志昏迷的要药,许多具有开窍作用的成方都具有本品。

24、穿山甲: 【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功效】祛瘀通经,通下乳汁,消肿排脓。【处方用名】穿山甲、炙山甲、炙甲片(用铁砂拌至胖大呈黄色)【按语】1. 穿山甲咸而微寒,性善走窜,活血通经,无论经闭、痹痛皆有效。消肿排脓,疮疡初起或脓成不溃均可用。且通下乳汁,亦为要药。

25、郁金:别名:玉金,姜黄、毛姜黄。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烯(1-curcumene)、倍半萜烯醇、樟脑、莰烯,尚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等。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用于胸腹胁肋诸痛、月经不调、癫痫发狂、热病神昏、吐血、尿血、黄疸。

26、大黄: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处方用名】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川军、酒洗大黄(用生大黄喷黄酒,烘干后应用,可增强活血行瘀之功)\制军、制川军、制大黄(用黄酒拌匀后蒸熟成黑色,泻下力较缓,能清热化湿)【按语】1. 大黄又称“川军”,性寒苦泄,是一味泻火、破积、行瘀的要药,使用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随配伍的不同而发挥它的特长

27、密陀僧:性味:辛咸小毒。 功能:(1)感银铅之气而结,坠痰,镇惊,止血散肿。(2)消积杀虫,疗肿毒,愈冻疮,解狐臭,染髭发。

28、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干燥全草,又名藿香。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

29、千里香:地椒,别名百里香、千里香。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的地上部分。植物形态 矮小半灌木状草本,有强烈香气。化学成分茎、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芳樟醇、龙脑、香芹酚(carvacrol)、对伞花烃、麝香草酚;叶尚含齐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性味 性温,味辛;有小毒。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行气止痛。用于感冒、头痛、牙痛、腹胀冷痛。

30、地龙:【来 源】 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等的全体。 【功 效】 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性味归经】 咸,寒。

31、薄荷:【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32、桂皮:【功 效】: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主 治】: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性味归经】:辛,温。①《开宝本草》: "味辛,温,无毒。"②《四川中药志》: "性大热,味辛甘,有小毒。"《四川中药志》: "入心、肝、脾、肾四经。"【别 名】:原植物①天竺桂(《海药本草》)又名:山桂、月桂(《纲目》)、土肉桂、土桂皮、野桂。②川桂又名:柴桂,臭马桂。

33、胡椒:性味与归经】辛、热。入胃、大肠经。【功效】温中散寒。【处方用名】胡椒、白胡椒(为成熟已去壳的果实,作用较佳。研粉用。)黑胡椒(未成熟的果实,作用较弱。去壳,研粉用。)

34、红枣:名称:红枣、大枣。性质:性质平和,味甘甜。营养价值:内含蛋白质、糖分、有机酸、黏液质、维他命A、B2、C、钙质、磷质、铁质等。功效:养血补脾、补中益气。

35、黄连:【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处方用名】川连、川雅莲、细川连、小川连(生用,清热泻火)炒川连(炒用,减低寒性)姜川连(姜汁拌炒,用于止呕) ?????酒炒川连(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按语】1. 黄连性寒,味甚苦,功能泻心火、解热毒,为治痢止呕的要药。

36、陈皮:别名:红橘、大红袍、川橘。化学成分:含橙皮甙(hesperidin)、川陈皮素(nobiletin)、柠檬烯、a-蒎烯、B-蒎烯、B-水芹烯(B-phellandrene)等。性味:性温,味苦、辛。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37、枳壳:性味:苦酸微寒。功能:(1)其功皆能破气,气行则痰行喘止,痞胀消,痛刺息,后重除。(2)所主略同,但枳实利胸膈,枳壳宽肠胃,枳实力猛,枳壳力缓,为少异。

38、芦根:化学成分:含蛋白质、维生素B1、B2、C、天门冬酰胺(asparagine)、多糖类、糠醛及水溶性糖类等。性味:性寒,味甘。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39、鱼腥草:别名: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壬酮(methylnonylketone)、鱼腥草素(decanoylacetal behyde)、桂叶烯、辛酸、癸酸;另含槲皮甙、异槲皮甙、金丝桃甙、芸香甙。性味 性微寒,味苦。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清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40、甘草:别名:甜草根、密草。化学成分: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钾、钙盐。尚含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neoisoiiquiritin)等。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41、筚拨:系胡椒植物筚拨的果穗。温胃暖肾。用于治疗胃寒、肾寒、心脏性水肿。原产热带,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味道辛辣,有特异香气。

42、沉香:【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功效】降气止呕,温肾纳气,行气止痛。【处方用名】沉香、海南沉(劈开,打成丝条用)沉香粉(研成细粉)【按语】沉香,能沉于水,而气味芳香,故以为名。味苦质重,药性沉降,功能降逆以止呃,纳肾而平喘;辛香而温,又善行通,故尚能温中以散寒,行气以止痛。

43、香叶:【功 效】行气祛湿。【主 治】治风湿,疝气。【性味归经】《广西中药志》: "味辛,气香,性温散。"入肺、肝经。【别 名】香艾(《广西中药志》)

44、皂角:性味:辛咸性燥,气浮而散。归经:入肺大肠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肝。功能:(1)搜风泄热,吹之导之,则通上下关节,而涌吐痰涎。(2)「除湿去垢」:最去油腻刮人肠胃。

本人常用的是阿魏泡酒加大茴香粉。肥水钓鲫、鲤效果显著。任何面食均可添加(不可与其它中药饵混用)。
缺点是手上的味道三、四天都洗不掉。

㈥ 求鱼药配方!

麻醉药是丁香酚,要注意计量的换算不然鱼会长眠不醒。温度和水体的大小关系到用药的多少 丁香酚是牙医用来麻醉的一种液体

鲫鱼鱼饵配料
50克阿魏研细(去中药店买)配100克面粉,活成丸,鱼闻味后,即来抢吃.

鲤鱼觅食,主要靠触觉,其次是视觉和嗅觉。荤素皆可。红蚯蚓、捆绑的红虫束皆是它的喜爱。深秋为了储存足够越冬蛋白质,小虾常是好的钓饵。素食则面食(最好是70%细玉米面+30%白面用水加B12维生素拌匀后上锅蒸熟,用手揉软使用)、红薯、鲜玉米、酒糟麦子粒都是好钓饵。随着不同水域、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爱好也不尽相同。在养鱼池垂钓,用该处喂鱼的合成饵料,水泡散后与自己准备的面食揉匀,常是最好的饵料。此外,泡泡糖也是好钓饵。如钓海竿用糟食最好。

几种常用饵料的配比
(1)鲫鱼饵 按垂钓一天用0.2千克计算,一次配料2千克为宜。各种料的比例为:黄豆粉或豆饼粉15%、红薯粉或土豆粉15%、细玉米粉45%、大麦粉20%、蛋黄粉5%,再加入适量的清香型香粉和白色、淡黄色等食用色素。
(2)鲤鱼饵 鲤鱼身大、体壮,胃口也大,故一次配料应不少于3千克,且用料应稍粗一些。具体配比是:大麦粉25%、玉米粉40%、蚕蛹粉或鱼粉15%、动物肝粉5%、红薯粉或土豆粉15%,再加入适量的浓香型食用香料和食用色素。
(3)草鱼饵 台钓饵配制以素为主。主要原料为草干粉30%、小麦粉15%、玉米粉20%、土豆粉25%,再加入10%的海藻类粉料。这种饵入水即开始化散,草香、藻味随波漂流,可很快诱集成群草鱼汇集钓点。
(4)花鲢 、白鲢饵 酸味、腥臭味、雾化好的饵是配制花鲢、白鲢饵的要点。其主要原料是预先发酵好、具浓酸味的玉米面湿料。白鲢饵基本配比是:发酸的酸面料50%、玉米面30%、大麦粉料15%,再加入适量带腥味的虾粉、鱼粉。而钓取花鲢的饵,以主要原料为已经发酵的浓酸玉米湿面外,应加大腥味、特别是臭味,如臭豆腐汁、大蒜泥等的比重。
自制台钓饵料质量的好与否,除了看垂钓时上钩率,还要观察饵装钩入水后的化散过程,较理想的饵应在脸盆中试验时,入水半分钟饵粒表面开始膨化起一层雾状,而后开始自然化散剥落,这样逐步膨化,层层散落,但内层还紧包着鱼钩,直到约2分钟饵料全部化散、钩饵脱离、

楼主没说鱼什么问题。。我就揣测的回答了一下

热点内容
牡丹江指纹锁 发布:2025-08-11 09:36:01 浏览:921
西兰花烧油 发布:2025-08-11 09:35:52 浏览:305
七夕9张图 发布:2025-08-11 09:08:33 浏览:14
绿植怕煤气吗 发布:2025-08-11 09:07:57 浏览:172
淡容装牡丹 发布:2025-08-11 09:02:02 浏览:355
牡丹江市第二十四中学 发布:2025-08-11 08:41:31 浏览:722
盆景园效益 发布:2025-08-11 08:38:18 浏览:78
樱花微微 发布:2025-08-11 08:38:17 浏览:824
盆栽桃李树图 发布:2025-08-11 08:36:34 浏览:907
盆景曲桩 发布:2025-08-11 08:32:18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