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叶序
❶ 牡丹的开花物候有哪些过程
牡丹的开花物候来分为以下12个过程:(源1)花芽萌动膨大期:花芽开始萌动膨大,顶端微裂,露出幼叶的尖端。
(2)花芽开裂显蕾期:花芽开始开裂,露出幼叶和尖蕾,黄绿色带红晕,遇低温易变紫红色。
(3)翘蕾期:顶蕾升起高出幼叶尖端,但其基部仍与幼叶顶端齐平。此时幼叶仍未展开,带有茸毛,围绕在花蕾的周边,花蕾此时约为1.5厘米*0.5厘米大小。
(4)立蕾期:花蕾高出幼叶顶端5~6厘米,花茎上着生的叶序表现明显,但幼叶此时仍然曲皱未放,花蕾约有1.8厘米*0.8厘米大小。
(5)小风铃期:包被花蕾的萼片开始向外张开,如中国古建筑物檐下的风铃状,花蕾约2厘米*0.3厘米。
(6)大风铃期:花蕾外部萼片全部张开,花蕾增大呈圆形,花蕾约2.5厘米*0.8厘米。
(7)圆蕾期:花蕾迅速增大,形如棉桃,顶端仍微尖,花蕾约3厘米*0.8厘米。
(8)平蕾期:花蕾顶端钝圆,开始发暄(软),花蕾约3.3厘米*3.0厘米。
(9)透色期:花蕾顶端微开,开始透色,花蕾约4厘米*0.5厘米。
(10)初开期:花瓣微张开。
(11)盛开期:花瓣全部张开。
(12)谢花期:花瓣开始凋谢。
❷ 牡丹花是什么样子的
1、根茎:牡丹花大多数为肉质根系,分枝短且粗。2、叶片:牡丹花的叶片通常为而或三出复叶,表面无毛。3、花朵:牡丹花单生在枝顶,花瓣为倒卵形,苞片为长椭圆形。4、果实:单瓣牡丹花的果实外皮初期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
牡丹花 的形态特征
1、根茎
牡丹 花的根系较多,大多数为肉质主根和侧根,初时根的颜色为白色,随着植株后期的生长逐渐变为黄色或褐色,而且牡丹花的分枝短且粗,茎高达2米。
2、叶片
牡丹花的叶片通常为而或三出复叶,顶生小叶为宽卵形,表面无毛,背面为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呈狭卵性或长圆状卵形。
3、花朵
牡丹花单生在枝顶,花梗较长,苞片为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为绿色宽卵形,花瓣为倒卵形,有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等多种颜色,花期在每年5月份。
4、果实
单瓣牡丹花的果实外皮初期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种子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颜色变为黑褐色,另外,千瓣花类的牡丹花不结果。
❸ 牡丹花什么温度进入休眠
12月-3月,跟温度有关系
我国中原地区(菏泽)的花农,习惯把牡丹从开春萌发至秋末落叶休眠的生长发育年周期,细分为十三个时期。
(1)萌动期
我国中原地区的二月中下旬,在平均气温稳定在3~5℃时,越冬鳞芽开始膨大,并逐渐绽裂。
(2)发芽期
三月上旬,气温达6~8℃,鳞芽尖端涨裂,俗称“蚊子咀”,露出鳞芽,俗称“蚂蜂翅”。花芽则可看见花蕾尖,多呈土红、黄绿、暗紫等色。
(3)新枝伸长期
三月中旬,气温达10℃左右,花蕾长出鳞片包,茎上叶序基本形成,花蕾直径1厘米左右,幼枝长3厘米左右。
(4)幼蕾期
三月下旬,当年新枝长至10厘米,叶片叶柄紧靠新枝并随茎直立生长,并逐渐展开。花蕾直径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和“小风铃”大小相似,传统称为“小风铃期”;在此期间,气候常忽冷忽热,变化异常,有些不抗寒的品种,易爱冻害,花蕾停止生长或发育不良,出现只长雄、雌蕊而无花瓣的异常现象。
(5)展叶期
四月上旬,当年新枝长至15厘米左右,叶柄离开新枝斜伸,叶片平展,由暗红转为绿色带紫晕;花蕾(除短颈品种外)高于叶面之上,直径一般为2~2.5厘米,内部组织器官发育已经完成。
(6)圆蕾透色期
大风铃期后5~7天,花蕾已基本发育成熟,圆满硬实如桃形,萼片下垂,并逐渐完成着色过程,从花蕾顶端可看出花的颜色。这时当年新枝长势极慢,达到20厘米左右后,一般不在伸长。
(7)开花期
四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气温稳定在17~22℃时,花蕾泛暄(发软)绽开,至花瓣的凋谢,称为“开花期”。在此期间,常会出现一段明显的回暖气修,最高气温可达25℃左右,促使牡丹花蕾很快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