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七律诗
⑴ 七律诗牡丹颂
《七律》牡丹颂
千古诗词名句留,牡丹入册话春秋。
几番冬雨几番斗,数度春阳数度稠。
争舞华光倾列国,深赢彩笔画川洲。
香魂飘溢游人醉,神韵传扬世不休。
⑵ 牡丹李商隐诗歌鉴赏(写牡丹的七绝七律诗)
《牡丹》李商隐诗歌鉴赏
一、诗歌概述
李商隐的《牡丹》是一首用典极多、意境深远的七律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花的艳丽夺目、雍容华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二、用典分析
首联:“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 卫夫人: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诗人用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
- 越鄂君: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船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很是感动,用自己的绣被盖住越人。此处用典,既描绘了牡丹的静态美,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颔联:“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 通过“垂手”和“折腰”的舞蹈动作,描绘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动态美,花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
颈联:“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 石家蜡烛:以西晋石崇的奢侈浪费为典,以烛为柴,熊熊大火,红彤彤满眼,形容牡丹的艳色。
- 荀令香炉:荀彧身上有自然香,每到人家,坐处三日香。此处用荀令君的自然生香来写牡丹的香。
尾联:“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 梦中传彩笔:反用江郎才尽的典故,表示诗人自己才情横溢,欲书写美丽的牡丹花。
- 朝云:指巫山神女,取自《高唐赋》的朝云暮雨。诗人突发奇想,要将这美丽的牡丹写下来寄给巫山神女,暗含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诗歌特色
- 用典精妙:全诗用典极多,且贴切自然,既展现了牡丹花的艳丽多姿,又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 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令人心生遐想。
- 情感真挚:诗人对牡丹花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憧憬,都蕴含在字里行间,真挚而动人。
综上所述,《牡丹》是李商隐的一首佳作,通过巧妙的用典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⑶ 关于赞美牡丹的诗句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诗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诗
唐 唐彦谦
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牡丹诗
唐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牡丹
唐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诗
元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牡丹诗
唐 李山甫
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牡丹诗
宋 谢枋得
兰佩蓉裳骨相寒,山中何日鼎成丹。
春深富贵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5560143.html?fr=qrl3
⑷ 描写牡丹的七律诗句
1、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