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入水变成
『壹』 丁香花具有什么特点
丁香,丁香属。 亦名丁子香、鸡舌。 原产马鲁古群岛,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属于常绿乔木。叶对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夏季开花,花淡紫色,聚伞花序。果实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干燥丁香花蕾入药,称“公丁香”,性温,味辛,功能温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胀闷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为重要香料。
特点:干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显微鉴定: 花托部位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较宽,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油室。中柱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木化纤维;内侧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央为轴柱,有约17个细小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丁香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在园林等地供人们观赏,花色美丽。
丁香,丁香属。 亦名丁子香、鸡舌。 原产马鲁古群岛,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属于常绿乔木。叶对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夏季开花,花淡紫色,聚伞花序。果实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干燥丁香花蕾入药,称“公丁香”,性温,味辛,功能温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胀闷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为重要香料。
特点:干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显微鉴定: 花托部位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较宽,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油室。中柱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木化纤维;内侧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央为轴柱,有约17个细小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丁香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在园林等地供人们观赏,花色美丽
『贰』 中药鉴定学:花类中药(丁香)
中药鉴定学:花类中药——丁香的鉴别
【性状鉴别】
①花蕾形似研棒状,长1cm~2cm,上端花蕾近球形,直径约5mm,下端萼筒类圆柱形而略扁,向下渐狭,微具棱,红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颗粒状突起,用指甲刻划时有油渗出。
②萼先端四裂,裂片三角形,肥厚。
③花瓣四片,膜质,淡棕色,覆瓦状抱合成球形。
④雄蕊多数,向内弯曲。
⑤质坚而重,富油性。
⑥入水则萼管垂直下沉。
⑦香气浓郁,味辛辣,有微麻舌感。
以完整、个大、油性足,颜色深红、香气浓郁、入水下沉者为佳。
【显微鉴别】
萼筒中部横切面
①表皮具很厚的角质层和气孔。
②皮层外侧油室众多,向内有双韧型维管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厚壁纤维稀少,其内方薄壁组织,细胞小,排列疏松,围成大气室。
③中央轴承部有细小维管束15~25个,环列,其旁伴有少量纤维。
④薄壁细胞中常含众多的小型草酸钙簇晶。
粉末①油室众多,大至200μm.
②纤维随处可见,大多单个地散在,呈卜森卜梭状,两端钝圆,壁厚,微木化,壁沟明显。
③花粉粒极面观略呈三角形,角端各有1个萌发孔;赤道面观略呈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
④草酸钙簇晶极多,较小,往往成行排列。
⑤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有不定式气孔。
⑥花粉囊内壁细春拍胞具条状或网状增厚。
【成分】
花蕾中含挥发油15%~20%,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另含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以及少量甲基正戊酮、醋酸苄酯、苯甲醛等。
本品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16.0%型穗。
【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氯仿浸液2~3滴滴于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不久,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②取上项氯仿液蒸干,加乙醇2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呈暗绿色。
【薄层层析】
供试品为乙醚提取液、丁香酚为对照品。
『叁』 带你识别丁香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而成。真品丁香外观短棒状,长1-2cm,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剖开花蕾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放入水中即下沉。丁香富含挥发油,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闻之有浓烈的香气。
伪品肉桂子外观呈倒卵圆形,长0.5-1.2cm,直径0.6-0.7cm,明显比正品个头小,宿萼呈环状,边缘具不明显的六道浅裂,表面暗棕色,有皱纹,下部延长成果柄。宿萼内有椭圆形幼果,黄棕色,顶端稍平截,表面上有微凸的花柱残基;质地不如丁香坚实,入水不沉;用指甲划之无出油现象,闻之虽有香气,但远不如真品浓烈。
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果将熟时采摘,晒干。本品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cm,直径0.5~1cm,表面黄棕色或褐棕色,有细皱纹;顶端有四个宿存萼片向内弯曲成钩状;基部有果梗痕;果皮与种仁可剥离,种仁由两片子叶合抱而成,棕色或暗棕色,显油性,中央具一明显的纵沟;内有胚,呈细杆状。质较硬,难折断。气香,味麻辣。
丁香含挥发油15%~20%,油中主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母丁香挥发油提取并鉴定出丁子香酚、α-杜松烯、古巴烯、β-杜松烯、α-石竹烯、β-石竹烯、别香树烯、雪松烯、δ-杜松烯、芥子酸、长松香芹醇、胡椒碱等三十九种化合物。
丁香具有抗菌作用、抗真菌作用、驱虫作用、健胃作用、止痛作用等。母丁香则有促进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等作用。丁香性味辛,温,归脾、胃、肺、肾经。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用法与用量为1~3g,内服或研末外敷。注意不宜与郁金同用,应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肆』 如何分辨丁香花
【鉴定方法】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回萼管,长1~1.3厘米,答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 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伍』 丁香花的特点
丁香,丁香属。 亦名丁子香、鸡舌。 原产马鲁古群岛,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属于常绿乔木。叶对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夏季开花,花淡紫色,聚伞花序。果实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干燥丁香花蕾入药,称“公丁香”,性温,味辛,功能温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胀闷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为重要香料。
特点:干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显微鉴定: 花托部位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较宽,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油室。中柱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木化纤维;内侧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央为轴柱,有约17个细小维管束。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丁香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在园林等地供人们观赏,花色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