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纹素材
『壹』 缠枝纹的盛行于明代
缠枝纹是明代最具表现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纹样,分析了缠枝纹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缠枝纹两种最基本的构图形式,即“S”形和“冏”形构图样式,这两种基本骨骼形式能够适应多种主题花卉的表现;从吉祥文化入手,阐明缠枝纹是把人们的吉祥寓意通过缠枝纹样物化在各种生活物件上了;虽然缠枝纹还融会了异域优秀的纹样,但它始终沿着本民族传统艺术的主脉而发展变化,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传。 植物纹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新石器时期的简单植物陪衬纹饰到隋唐时期植物纹样第一次大发展,植物纹样逐渐展现出灵活、生动的装饰面貌。随着宋元时期花鸟绘画的重视和发展,加之明清吉祥寓意和世俗文化的浸染,促使植物纹样在明清时期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呈现出丰富多样而又一脉相承的时代特征。明代是中国吉祥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明代的纹样,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凝练升华,达到了高度的样式化,具有浓厚的装饰美。如果说汉代的纹样是我国古代前期工艺文化成熟的缩影,那么,明代的纹样则是我国古代后期工艺文化结晶的标志。”
缠枝纹正是明代这一特殊时期,最具表现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纹样。它在前代纹样的发展基础上,在明代吉祥文化的充分浸染下,延续极具特色的传统构图样式,加之丰富多样的构成要素,演绎出鲜明、直观的时代特色,体现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极具生命力和包容性的突出特点。 缠枝纹样是中国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又称“缠枝花”、“万寿藤”,在明代甚为流行,一般说来它是藤蔓型卷草纹的延续和深化,其基本构成是使植物的枝茎成藤蔓状,骨骼呈曲线形或圆形分布,以波浪形、回转形或蜗旋形等枝茎样式进行扭转缠绕,并配以叶片、花朵或果实,其中花朵和果实为表现主题,而枝茎和叶片则为骨骼陪衬。关于缠枝纹的概念界定有很多,田自秉先生对缠枝纹有这样的解释:缠枝花是以花茎呈波状卷曲,彼此穿插缠绕,……有永远常青、连绵不断的吉祥意义……因缠枝的花朵不同而有各种名称,以牡丹为花头的叫“缠枝牡丹”,以莲花为花头的叫“缠枝莲”,以菊花为花头的叫“缠枝菊”,以牡丹、莲、菊等多种花为花头的叫“缠枝四季花”。
《说文》对“缠”字的解释是:“缠,绕也,从糸廛声”,所以“绕转缠绵”是缠枝纹样的一大特点。如图1所示为明代典型的圆形骨骼缠枝纹,附有叶片和花朵的枝蔓自由穿插绕转,形成了互相缠绕而不牵绊的繁盛状态。这种纹样形式是在延续前代传统纹样形式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时代环境背景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 缠枝纹是明代流行的装饰纹样,其组成形式繁复多样,但从纹样的发展演变来看,明代缠枝纹样与前代植物装饰纹样中的忍冬纹、卷草纹有着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某种植物的藤蔓或枝叶进行绕转,虽然用以绕转的素材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形都是在传统的构图法则影响下发展变化的,即太极图式构图法则(“S”形)和“冏”形构图样式(如图2所示)。
太极图阴阳鱼构成的动感“S”形被南宋易学家张行成(生卒年不详)载入《翼玄》中之后[3],更加确定了这种“S”型的构图法则,被古人认为是最优美、最合矩的格式图。从明代缠枝纹样图像资料可以看出,其构图法则就是在太极图中的“S”形构图的基础上,经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如图3所示为明代的缠枝牡丹纹、缠枝菊花纹、缠枝西番莲纹等常用样式,虽然起伏回转的枝茎在花朵和叶片的掩映下显得忽隐忽现,但仍然能够看出其整体走向呈现“S”形,植物茎叶以固有的弧形自然形态,经过绕转,形成波形不同、动感各异的“S”形框架。加上与此相适应的俯仰相对的花朵,形成了花繁叶盛、枝转叶舞的纹样形式。在构图上,明代缠枝纹样中还能看到冏形构图法则的身影,冏形是我国传统图案构成的典型代表(如图2右图所示),“主要特征是从一个圆圈的边缘向中心展开三个钩线或者是四、五个钩子(最早是三个钩子)。三个钩子又发展为三组同样式的纹样,……三个凤形、三支花、三支果。”雷圭元先生这里所说的几组“同样式的纹样”和“沿圆圈边缘向中心展开”的构成特点,与缠枝纹样中出现的沿枝茎分布的叶片的生长动势非常类似(如图1中心图案所示为)。同样式的叶片、勾状小茎、花朵,以及其他图形元素组成的“同样式的纹样”,沿着扭转的枝茎展开分布,与俯仰有序的主花、回转起伏的枝茎相呼应,形成生动有序的冏形构图形式。
由此可见,明代缠枝纹样的构图形式是将太极图“S”形的构图特点和冏形构图法则完美融合的体现,在传统构图法则与自然植物形态的相互映照之间,不仅使人惊叹于前人的创造意识,也感叹缠枝纹样这一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极强的构成能力,缠枝纹的构图形式就是对传统纹样艺术精神灵活变通的继承和发展。 明代是中国吉祥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内外文化碰撞的交流时期,缠枝纹作为这一特殊时期广为流行的装饰纹样,以其回转缠绕的构成形式、丰富有序的组合法则,明确生动地表达出明代百姓热爱生活、渴望幸福的世俗心境。特别是明永乐、宣德时期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而东南亚地区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深(如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带动了融合伊斯兰装饰特色代表性纹样的多种工艺品(特别是陶瓷用品)的外销,实现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人们渴望吉祥的心理由来已久,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各异,但从古至今未曾停息。在远古时期,由于对生存环境的诸多未知,人类寄托“吉祥”的期望于各种神秘力量的庇佑,庇佑自己和种族能得以生存和幸福,这种对“生命”的基本渴求便是人类早期的吉祥意识。正是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带有祈福意义的图案纹饰开始出现,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增强了对生命的掌控能力,此时表现在纹样上的“吉祥”寓意也在随之而变化,变的更为丰富和具体,早期纹饰上经常出现的神秘几何纹样和凶猛野兽,也逐渐让位于轻松活泼的祥花瑞草等植物纹样。在明代,缠枝纹样成为集祥花瑞草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它以通俗易懂的寓意表达成为人们祈福求祥的最佳代言。缠枝纹更是一种载体,把人们喜欢的各种讨人喜爱的花草通过其骨骼形式,物化在各种器皿或其他生活物件上了。
明代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时期,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并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对于处在社会中下层的市民阶层而言,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是通俗而质朴的。因此反映在装饰纹样当中,就是较为直接的寓意表达形式,也就是一方面,在缠枝骨骼上采用了简单直白的添加形式,即直接选取有某种吉祥含义的花卉形式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愫;同时另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通过突出主题要素,即以突出花朵和果实、弱化枝茎和叶片的形式来说明吉祥和富贵就隐藏在日常不起眼的重复环绕的生活之中,表达人们对连绵源长、幸福久远生活的渴望。这种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形式极大地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如图3所示为以象征富贵华丽的牡丹为主题而成的缠枝牡丹纹、以象征出世悠闲的菊花为主题的缠枝菊花纹、以象征外来文化的西番莲(西番莲纹在西方纹样中的特殊地位就像是中国的牡丹纹一样)为主题而成的缠枝西番莲纹,这些纹样都反映出吉祥文化对缠枝纹样构图形式上的影响。
明代缠枝纹灵活的构图形式和组合方式不仅能迎合本土文化,还能在新的市场需求背景下,迅速融合异域文化特色,既丰富了本土装饰艺术,又为当时的对外贸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如缠枝纹样与伊斯兰植物装饰纹样特色的融合,由于伊斯兰地区宗教信仰的限制,他们更习惯以紧密连贯的植物花卉形式作为纹样装饰,而这种装饰特色恰好与缠枝纹样繁复、缠绕的特点有着共通之处。因此,在明代缠枝纹样又成为当时商贸往来中深受外籍商人青睐的一种装饰形式,大量外销的明代青花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缠枝纹样的特点是花朵相对较大,叶片相对较小,枝茎成曲线且不断延长。这种“盘曲错节、丰富饱满而又连续不断的构成”[6]样式能够把各种吉祥寓意的花朵结合在缠枝纹里,是吉祥文化的可视化载体,符合当时明代各阶层人们的心理需求。考虑到明代对外商贸的往来,又将外来的图案样式特别是伊斯兰纹样融会进缠枝纹的表现形式中,这种新的样式吻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也为明朝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缠枝纹样是明代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装饰纹样,从极富盛名的青花瓷装饰到日常必备的织物装饰,从平民百姓的常用物品到王公贵族乃至异域人士的收纳珍玩,随处可见缠枝纹样那灵活生动、婀娜多姿的影。
从整个纹样演变过程来看,缠枝纹样的构成形式在当时是深受欢迎的,虽然接受了来自异域的图案风格,但进入本土之后便被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缠枝纹这种纹样形式能够根据诸多外在因素去改变和丰富自身,却始终保持着本民族传统艺术的主脉而发展变化,因为不变的是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加入的是时代风貌、异域特色,正是在这种兼容并进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下,缠枝纹样才得以使其连绵不断的结构形式真正做到生生不息,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传。
『贰』 唐朝有哪些纹路
第一,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打破了以前单一的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比较求真务实,在真实的生
活和大自然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对真实的花、鸟、鱼、虫进行写生变化,然而人们并没有对传统的龙、
风图案产生排斥心理,这应该主要是受到皇权神授思想的影响。
第二,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的设计表现出丰满、自由、硕壮的独特艺术风格。它的每一个花瓣、每
一 片叶子都是饱满而肥美的,从中让人们感受了到大唐的繁荣与昌盛。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艳丽饱
满、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形象资料。
第三,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纹样造型丰腆、主纹突出,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
到唐代中晚期,服饰图案则更为精巧细腻,美观精致。花鸟服饰图案、缘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等
等,装饰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的是花团锦簇,争奇斗艳。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
风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二、唐代女性服饰图案的类型
唐代的服饰图案在中国图案发展上,经历并完成了纹样图案由以动物图案为主向以花鸟图案为主的
转变。唐代女子服饰中的图案类型丰富、题材广泛、纹样多变,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宝相花图案
唐代的宝相花图案可谓是唐代服饰纹样中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了。宝相花图案中的“宝相”二字
是指“佛相”的意思,又名“宝仙花”等,是古代一种非常吉祥的纹样,被认为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宝相花纹
的纹样主要以盛开的花朵、花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以及叶子等为素材,有的以写意的形式出
现,有的以写实的形式出现,大都按照放射对称的规律将其重新组合后而形成装饰纹样。
因唐代盛行牡丹花,因此宝相花图案的纹样多以牡丹花为主,并结合莲花和大丽花组成花卉图案,
2。卷草纹图案
唐代的服饰图案纹样中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卷草纹,人们将卷草纹也称之为“唐草”,它是在忍
冬草图案纹样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是唐代服饰图案与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卷草纹与宝相
花纹图案一样,也是多以牡丹花和莲花为主,再点缀一些石榴、葡萄、仙女和鸟兽等,饱满华美,动感强烈
3。团花纹图案
团花纹图案是一种外形为圆形,或适合为圆形的纹样。这种纹样的结构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骨架,
花纹呈旋转样式或四周放射状,图案的圆形周边用联珠作装饰,圆中心用鸟或兽纹作装饰,圆形外的空
间用向四周放射的宝相纹作装饰,如图2所示。这种团花纹图案其形饱满匀称,内容丰富多彩,空间层
次合理,装饰性极强。
团花纹图案的纹样形式并不是我国的传统纹样,它是在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至640年)图案纹样
的影响之下,发展演变过来的。这种纹样也可能是当时唐代出口贸易比较畅销的图案 它在北朝至唐代
中期比较盛行,宋代以后这种带有异域风情的纹样便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4.缠枝图案
缠枝图案是唐代盛行的一种女性服饰图案,也称穿枝花。其结构以波状线为基础,与花、草、枝、
叶等结合,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从图案的形式上看,缠枝图案是一类非常唯美,充满女性柔美
曲线的纹样,但是也有一些缠枝图案的外形是相对硬朗的。缠枝图案以其柔美而缠绵的造型流行蔓延至
宋、明、清时期,甚至对现代服饰图案的设计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吉祥图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吉祥图案,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图案多姿多彩、寓意丰富,它
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在唐代,人们认为的吉祥图案是牡丹、龙凤、寿字、松鹤等,因为它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如牡丹
象征 “大富大贵”,龙风象征“富贵”、“吉祥”、“幸福”;寿字、松鹤象征“延年益寿”、“多福多寿”等。再比
如龙风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戏牡丹等图案,无不揭示了当时人们追求 吉祥、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图案
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在唐代初期时多为几何图案,如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不同
形式,到盛唐时,发展为较为活泼的小簇花和小朵散花搭配的花形图案,即取花与叶子的自然形状做成
对称形的小簇花,并将其作散点排列。这种图案纹样,虽然不像宝相花图案那样丰满大气,但也飘逸、
鲜艳多姿。
『叁』 元代青花文饰是用什么做成的
元青花中的几种辅助文饰
元青花的纹饰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主要纹饰和辅助纹饰。辅助纹饰一般装饰在瓷器的口、颈、肩、胫、足等部位。而主要纹饰一般装饰在人们视线接触面积最大的腹部、盘心等位置。元青花装饰中的几何图案纹饰主要作为辅助纹饰出现,与主要纹饰既相互呼应又相对独立,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元青花辅助纹饰中常见的典型几何图案例举以下几种:
一、变体莲瓣纹
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以来,莲瓣纹作为佛教的标志在装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按中国传统形象与审美观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这种纹饰据说是从唐代金银器上借鉴而来,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莲花代表“净土”,象征着“纯洁”,寓意为“吉祥”,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
变体莲瓣纹为二方连续图案,由单一的莲瓣组合而成。它的画法是,在莲瓣的圆转处折成方角使得肩部方折,外形呈门状,顶端的连接处可见较粗的结点。大多数变体莲瓣纹由外框和内框两条线组成。其中,外框线条粗而厚实,内框线条纤细。一般情况下,元青花变体莲瓣纹的每个莲瓣都单独成型,瓣与瓣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间隔整齐划一,基本上互不连带,但也有极少莲瓣之间相连的情况。这是元青花变体莲瓣纹的显著特点。
二、卷草纹
卷草纹,又称“串枝纹”、“卷叶纹”或者“卷枝纹”,是由忍冬纹发展而成的。卷草纹在唐代非常流行,故又被称为“唐草”。唐代以后,卷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卷草纹是以曲线为基本元素组成的几何图案。这种纹样并不是以自然中的某一种植物为具体对象,而是集多种花草的特征于一身,经过夸张变形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纹样。它的纹路只出现枝茎或草蔓,不出现花卉、花果和叶形,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个单位独立绘制,一正一反相接。也有的两上一下或一下两上相接。它是由以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变形的曲线,与切圆线相组合,经过二方连续的排列方式,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的装饰花纹带。
卷草纹的曲线优美柔和,圆婉生动,富有韵律,常用在瓷器口沿、肩部、胫部或足部,作为不同纹饰之间的隔离纹。在绘画风格上,元代卷草纹的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线条流畅并且井然有序。
三、如意云纹
如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吉祥器物,多用做陈设品。云纹是印染专业用语,指不同深浅层次过渡自然的花纹。从元代开始,如意云纹作为装饰图案在瓷器上大量使用,借喻为“称心如意”。这种纹饰通常和瓶、戟、罄、牡丹等其他纹饰一起共喻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和如意富贵等。
如意云纹的造型十分巧妙。一般情况下,云头的垂弧为三层,最上面一层的两个尖角深深向里勾卷,两个相邻云头之间的连线为反向的弧线,相交后形成一个顶端朝上的两重垂弧如意云纹。云头内均装饰稠密丰满的图案,有水波纹、花卉纹、水波荷叶、云雁、瓜果等。
元青花装饰纹样中的如意云纹很有特色,往往多个单体排列环绕器型一周,具有美观与隔离纹饰的作用。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如意云纹的装饰方式也不相同。在罐、瓶等大型器物上,如意云纹多装饰在肩部,俗称“云肩”,纹饰表现为云头下垂;另外,也有的如意云纹饰于器物的下部,表现为云头上伸。这类纹饰一般由3个、4个或者6个云头组成。在盘类器物上,如意云纹一般饰于盘心一周,云头向盘心伸展,一般由4个或者6个云头组成。
四、回纹
据考证,回纹是由陶器和商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但也有人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在用手抹平或拍打陶器时印在陶器上的指纹以及对指纹的联想。回纹是传统寓意纹样,寓意吉利深长,因纹样如“回”字,故而得名。
回纹由短的横线和竖线连接成回字形的个体,有些左右相连、延伸,呈一正一反的方形;也有的头尾相连呈带状形。一般的,回纹自左上方起逆时针走笔,从外到内套叠两框,单框的比较少见。也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或者加以变形,还有的笔画简化而不完整,这些变化因不同的器型和时期而不同。
在元青花瓷器中,回纹多绘于瓶、罐的口、颈、肩、或者腹部以及盘、盖的边缘。回纹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不仅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也可以对不同的纹饰起到隔离的作用,从而更加突出主要纹饰。这种特征在元青花瓷中较为常见而后世却很少仿效,这种细致的做法也是元代瓷器的精到之处。
五、海涛纹(海浪纹)
元代海涛纹主要用于大罐的口部及大盘的内口沿。经过夸张处理的海涛高高涌起,巨大的椭圆形浪头从高处压下。海涛的轮廓用浓重的粗笔绘出,里面勾画长短不等的细密曲线,笔法酣畅有力,线条生动自然,动感强烈。这种粗犷奔放的海涛纹为元代独有。
元青花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其中,辅助纹饰中的几何图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变体莲瓣纹、卷草纹、如意云纹、回纹等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世界陶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肆』 花临摹素材-如何学习花鸟画
彩铅欣赏|彩铅花卉临摹素材1.郁金香,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花丝无毛,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成为代表时尚和国际化的一个符号;花语:博爱.体贴.高雅.富贵.能干.聪颖,善良和永恒的祝福;
2.绣球,有短的花梗,花密集,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花型丰满,大而美丽,其花色能红能蓝,呈球形,令人悦目怡神,是常见的盆栽观赏花木,由于需求多,价格昂贵,彩铅学者的常见素材,在中国,此花被比喻为:希望、健康、有耐力的爱情;
3.牡丹,花色多样,主要有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它的花语: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4.洋桔梗,阔椭圆形至披针形,几无柄,叶基略抱茎;叶表蓝绿色。雌雄蕊明显,苞片狭窄披针形,花瓣覆瓦状排列。花色丰富,有单色及复色,花瓣单瓣与双瓣之分,洋桔梗花色典雅明快,花形别致可爱,花语就是真诚不变的爱,纯洁、无邪、漂亮、感动,富于感情;
5.切花玫瑰,实为月季,在希腊神话中,玫瑰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鲜血,它集爱与美于一身,这在花的国度里,可是相当幸运的了。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玫瑰是用来表达爱情的通用语言;
以上是关于“彩铅欣赏|彩铅花卉临摹素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内容,请多多关注环球青藤。
花怎么画好看花怎么画简单好看选一张图照画下来
怎样画漂亮的花,图片5分你好有方法一个可以快速画出美丽的花的方法,并且很简单。
漂亮而简单的花怎么画。首先你准备一支笔尖细的笔,否则太粗会不美观。然后注意画花时的空间空虚,前实后虚,画好后丰富一下色彩,把亮部强调一下。祝你的画技越来越好。
求你了,采纳我的吧!
简单漂亮的花朵怎么画荷花(粉荷)先画出花瓣,大概是画十瓣这样子,再画莲子和莲蓬,等画面稍微干一点的时候,就点花芯,再在花瓣上画出纹路。
要想画国画好荷花,需首先毛笔上蘸淡墨笔尖蘸一点浓墨勾出花瓣,一般的都画白荷和粉荷。白荷染色时用藤黄加一点点花青。
荷叶有很多种画法,就只说一种吧,先用浓墨画一圆盘,再在圆盘里用花青(加水)染色,再用另一支笔加多一点水,在黑圆盘上画,让水溢出来,便会十分漂亮。
怎样画画才好看如:花儿怎么画?速写只要经常画就会好.你要做到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画.随身去哪都带上可以绘画的纸和笔,看到想画的东西就画下来.做绘画日记是练习速写的最好方法,又可以记录身边的事情.
刚开始的话建议你对着照片画画看,或叫人固定一个动作让你画.不要介意画得慢,虽然叫速写,但也不要求快.而且速写要宁繁莫简,就是不要可以去简化看到的东西.
速写不同素描.画的时候尽量用曲线去画,不要出现直线,而且线最好连贯.
我跟你说,速写不是别人教就可以画得好的,一定要练.如果你可以坚持每天画满10页A4纸以上,那么不出一个月你一定突飞猛进.
另外,速写多素描的构图很有帮助.
素描-开始系统学习构图,各个角度的几何形体,石膏像,人体解剖(重要),头像,半身像(带手)在学习每一个的时候穿插大量临摹(这是让你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和画面闪亮点)和速写(素描和速写十分不开的)素描主要是提高你对形的理解和黑白关系(毛焰素描可以多看看)色彩-色彩构成,先学会用颜色造型,水粉-单色写生(几何形体石膏像静物人物),两三种颜色写生,全颜色写生,尽量少加白色(刘晓东,佛罗伊德的可以多看)学会画小搞,其中大量临摹,不要沉迷于水粉,水粉是中国特有的廉价产物如果是油画最好找个老师指点,条件是水粉素描功底扎实!
速写-准备小本一天50张随时画,对象不限,临摹,默画,记住画速写一定要放松考试的之前背几个场景(如果每天50张速写不用)(孙建平,陈丹青速写多看)---总之高考专业进步最快也是最害人最折磨人,做到意在笔先方是高手
如果你是高一的学生,你更要多注意意识上的培养,从一开始就灌输正确的方法方式,避免以后学生走弯路.首先要眼高手低,要提升自己的眼光,要多看好画,技法不是问题,要用眼光观察,就是说用心观察,而不单纯的用眼睛来看!
要细心体味物体的结构转折,不要只是拘于表面,勤画速写,画画时不要上来就画,做到胸有成竹在动手,不要怕画坏,画的时候要专注,这方面想的多,那方面就想的少,找到自己的目标,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今天学这个人,明天学那个人,画画一定要画完整,不要半途而费,每次自己画完都要贴在墙上和上一张进行对比,不能让上一张的问题还出现在这张上,不要仍自己的作品,记得保留,每天对比,多和其他同学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的问题也出现在自己身上!
一定要坚持速写!当然画几何形体是为了锻炼学习基本形体的造型能力,开始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交学生打型,对比联系着画,不要让学生急着上调子.要多加鼓励,培养学生的兴趣,接触的画种要多,多拿好画给学生,选择书籍要谨慎,市面上美术方面的书好多,不要乱买!你和学生一起努力吧,就像我说的,要用心用眼光,而不只是用眼睛!
玫瑰花怎么画简单好看搜一下:玫瑰简笔画
如何画出好看的花,别太难了!14岁的花季,根本不需要什么发饰的点缀,你要相信,你自己一直很美
花的轮廓怎么画的好看最纯洁的那种就行。
樱花怎么画简单好看图片黑白的如果你的纸张不大、重点又再清水寺,我想那些花树还是用带过的吧...稍稍画几枝清晰的花叶就好...彩色的这种画法如何?
彩色小花怎么画?下面有一些素材,可以看一下都比较简单哦!
满意请采纳~
如何学习花鸟画学写意花鸟画要想入门:
首先,最好是先寻找书画基础培训班上上课!
其次,学些基本笔法、墨法、水法、技法、技巧、用色、配色、立意、构图、章法、布局、款识,等基础知识。
第三,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学习一些特殊技法,如:加盐破墨法,加矾,加碱、加肥皂水,加洗涤灵、加一些可溶性材料等等的特殊效果方法。
第四,初学临摹时,先去画店或书店选一些你觉得最容易找到感觉的,最能和你产生共鸣的优秀范本画集,但不要过于繁琐,要简洁明快,用笔用墨大胆而又不失于法度的大家之作,作为你的摹本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加深,逐渐递进。
第五,要想提高的快,最好多参加笔会,多结交画友,多结识书画家,结交书画高手,书画名家,书画行家,书画大家,书画大师,再多参观书画展览等等,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一定成为书画行家和高手的。
第六,选择行家,专家,名家,大家,大师,拜师学艺,多加指导,点拨,提升,然后创作,继承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性、创造性。
最后与之你早日学成,成功!
『伍』 描写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素材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 传统 文化 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存的活力。当我们写到关于传统文化的 作文 时候,我们应该列举一些什么素材呢?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 作文素材 ,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1
四君子名称的由来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究其原因,这里映衬出的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四君子”是中 国画 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是传统寓意纹样。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2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我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精彩的 故事 。"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同时,又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
我喜欢上剪纸,最早还得从美术熏陶说起。记得从四、五岁开始,多才多艺的爸爸经常给我画小动物,寥寥几笔就能将各种小动物勾画得活灵活现,那时,爸爸在我心目中真是棒极了。后来,爸妈由于工作忙,将我送到奶奶那儿。奶奶有一双巧手,常常是随便几剪子就能将一张纸铰出不同的花样来,那泛黄的纸,失去光泽的剪刀,精致的图案,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许从那时起,我就被艺术的魅力所征服,也许正是这种家庭氛围,使我对美术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
因为我有美术基础,学起剪纸来就如鱼得水。不过剪纸是个细致活儿,心急的人做不来,往往一件作品马上就要完工了,却因为一不小心剪断了一根线条而功败垂成,让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说起来,这剪纸还能修身养性呢。只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才能使作品顺乎自然,质朴清新,拙中见巧,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
对我来说,剪纸是一种享受。双眼盯着花样,一剪一剪,像是用剪刀剪出心里的话儿,那剪刀铰纸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可爱的动物“活”了,美丽的花“开”了……以前好动的我总坐不住,自从喜欢上剪纸后,竟然可以头也不抬地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朋友说我有点儿“痴”了。
缤纷的色泽,夸张的图案,每逢过年过节便活跃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的门窗上。这就是潮汕的特色工艺品之一——剪纸。
在临近 春节 期间,商店里便开始卖 对联 、灯笼等工艺品,其间当然也少不了剪纸。剪纸的图案多种多样,剪牡丹花,象征新的一年里会繁荣富贵;剪龙凤,象征家族能像龙凤一般图腾;剪萝卜,象征新年就会有好彩头,因为萝卜在潮汕地区又名“菜头”,谐音为“彩头”……不管剪什么图案,都有特殊的含义,潮汕人把剪纸当成一种期盼、一种寄托。
关于剪纸还有一段 传说 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生活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优越,整天饱受怪兽的侵害。有一天,一朵牡丹花越开越大,突然从花中飞出一只鸟来。这只鸟浑身上下散发着瑞气,它每天都飞来飞去,怪兽毒虫见了都不敢出来伤害人类。人类高兴极了。直到有一天,那只鸟莫名其妙地飞走了,人们为了不让怪兽出来,就用木刻成鸟的样子,怪兽就不出来了。后来,蔡伦造出了纸,人们便用剪纸代替木刻,并演变出了许多吉祥的图案。
潮汕剪纸文化源远流长,现在却面临着失传,让我们一起继承这一民间传统手艺吧!剪纸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是由剪刀铰为主,不是用机器做成的。主要原料是纸,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要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
剪纸流传面广,数量大,样式多,基础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生活动物的剪纸有:牛,狗,猫,羊,猪,骆驼等;植物的剪纸有:梅,兰,菊花,玫瑰,竹,牡丹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福、喜、寿、十二生肖属相、窗花、莲花上面有鲤鱼(表示连年有余)等等。
剪纸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表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 刺绣 、戏剧等等。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3中秋节 ,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庆祝方式
中秋节在新加坡是相当热闹的。节日降临前的一个月,月饼灯笼就开始上市了。月饼,不仅满足人们的口福也用来祭祖拜月,更是亲戚朋友互相馈赠的节日佳品。除了月饼,中秋节的另一种节日佳品是“柚”。
对年轻人而言,令他们感到兴趣的是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灯笼,他们也趁着节日的机会,展露制作灯笼的才华,大人们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会上尽情娱乐。
新加坡人也可以参加由民众联络所或会馆主办的中秋晚会。一家人一起赏月也是一件美事,在家中摆上瓜果、月饼,再添上孩子们的灯笼,就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中秋夜。
为了使中秋佳节的气氛更浓,庆祝活动更普遍,我们可以建议在公共场所张挂灯笼,同时主办猜灯谜等活动。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4传说“年”是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出来掠食噬人,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但这种野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它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颜色,人们为了驱赶它,用红颜色的桃木砍成牌子挂在门口,称谓“桃符”。还有的燃烧砍来的青竹子,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和“光”,“年”见了,只有远走快跑,第二天一早,大家安然无恙,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猜你喜欢:
1.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2. 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3. 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4. 优良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5.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6.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下一页更多精彩“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陆』 邮票上都有哪些凤文物
作者:张雨义
7月29日,中国邮政发行《凤(文物)》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新石器时代玉凤、西周晋侯鸟尊、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唐金凤、明缂丝凤穿牡丹团花、清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邮票规格为30×40毫米,齿孔度数13.5度,整张枚数为16枚,整张规格为150×195毫米,全套邮票面值为7.80元。
凤,即凤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鸟禽和太阳、风等多种元素融合而创造的,具备达天、秉德、兆瑞、崇高、尚洁、喻情、示美、成王等品性的神物。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代表,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喙、孔雀的尾。《尔雅·释鸟》郭璞注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凤居百鸟之首,是吉祥、美好、和平的象征,亦是封建时代皇后的代称。
2017年为中国的农历鸡年,民间传说中的凤是一种仅次于龙的图腾动物,在“血统”上,也与鸡近缘。《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凤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从形态类别分析,如果真有凤的话,它只应该属于鸡形目的禽类,凤是鸡的文化转型,鸡是凤的世俗化身。
凤是中华先民的古老图腾,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演进,承载了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内涵,发展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性符号。凭借华美的外表和刚健的品格,凤成为传说中的神?祥瑞,现身世间,寓意天下安宁。
中国是凤文化的发祥地。凤鸟图案在历代器物中常见,至今尚有众多凤鸟造型、纹饰的文物存世——从红山文化的玉凤,到盛唐时代的灞桥金凤,再到清中后期的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凤文物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产地遍及南北数十省份,材质包含玉器、金银器、陶瓷、书画、织绣等各项门类,功能覆盖礼器、乐器、生活用品等不同类别,正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凤文化凭借着历代文物源远流传、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凤(文物)》特种邮票是2000年发行的《龙(文物)》的姊妹篇,因为龙与凤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这两套邮票堪称一个系列,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邮票选取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中国凤文化的六件文物,并根据文物不同的材质特征,首次在同一套邮票中使用六种不同的印制工艺,将凤文物的精彩风貌予以完美再现,使这套邮票极具美感和特色。
第一枚玉凤,使用玉石粉工艺还原票面玉器的自然光泽和温润效果,体现了古玉独特的东方神韵。这是中国邮票第一次抹上粉。第二枚晋侯鸟尊,特别邀请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雕刻师进行创作,用细腻的雕刻线条将青铜器斑驳的纹饰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枚青釉凤首龙柄壶,使用三维压凸工艺以突出瓷器的质感和体积感。第四枚金凤,使用压凸和热烫工艺将金属膜附着于上,还原了文物的华贵风貌。第五枚缂丝凤穿牡丹团花,使用局部冷烫工艺,再现了团花“通经断纬”的高超技艺。第六枚青花凤穿牡丹纹罐,使用了光油工艺,画面细节丰富、层次清晰,呈现出完美的“宣德蓝”。
此套邮票体现了凤图案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展现了不同材质上凤图案的表现形态,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另外,该套邮票综合采用了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和荧光喷码等多种防伪方式,由王虎鸣设计,白金雕刻,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
《凤(文物)》特种邮票上的玉凤,1955年出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距今约4800—4400年,开启凤纹之先河,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玉凤体形修长、造型秀美、姿态活泼、技艺精湛、构思巧妙,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琢玉技艺的最高水平。
晋侯鸟尊,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是西周时期第一代晋侯的宗庙祭器,古青铜器中的精品,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被誉为该院的“镇馆之宝”。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
青釉凤首龙柄壶,是国内波斯风格图案凤首壶中唯一完整的孤品,唐代宫廷御用瓷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灞桥金凤,通体由黄金打造,造型与工艺堪称唐代金银器之翘楚,现藏于西安博物院。金凤头顶花冠,昂首挺胸,双翼展开,两足蹬地,羽毛随风飞拂,尾部勾卷,尾羽为串枝叶形,层层向上。凤首、翅、尾、足极富动感,将金凤腾空欲起的瞬间刻画得生动形象。
缂丝凤穿牡丹团花,通经断纬的明代缂丝技艺造就出一派云天福海的场面,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对凤凰在牡丹花与桃花丛中遥相呼应,上接云天、下连福海,一派富贵喜庆之气。地部以捻金线织造,纹部运用了“缂鳞”、“掼”、“勾”、“木梳戗”等技法,配色鲜艳明洁,构图饱满,是一件难得的缂丝佳作。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罐高37.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5.4厘米,是凤纹展示面积最大、图案最完整的清代青花瓷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底款。此罐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把凤看成是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的象征,把它视为吉祥鸟,因此凤也就成为重要的图案素材,经常出现在绘画作品或各种器物上,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中,可窥见一斑。
1954年8月2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四枚是“漆奁、漆羽觞·战国漆器”,邮票的左侧(邮票名标为漆奁)是1952年长沙市颜家岭乙35号墓出土的狩猎纹漆樽,该器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构图分为五栏,其中第一、三、五栏为变形凤纹图案,第二栏左侧有两兽在搏斗,右侧两猎人持箭,第四栏有一人牵猴,两兽前后追逐。这是我国邮票中最早出现的凤凰。
1979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的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其中有1949年出土于长沙战国楚墓的《人物夔凤帛画》图案。凤凰造型十分优美,举颈扬首,张喙开目,展翅翘尾,前肢弓,后肢蹬,呈现一种朝气充盈、勃勃向上的矫健之美。
1992年12月4日,正值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之际,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编号为1992-20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992)》邮票,由卢天骄、潘可明设计,影写版印刷。画面为一对金色凤凰在广阔天地间由东向西,由西向东地围绕着宪法上下飞舞,寓意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2017年4月9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第二枚“玉凤”和第三枚“玉人”均出土于辽宁牛河梁遗址,属于首次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新器型,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中,玉凤曲颈回首,羽翅层次分明,线条优美流畅。玉质为淡青色软玉,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羽毛以阴线刻划,整体雕刻非常精细,体态表达有层次,线条优美流畅。
从上古时代到文明时代,龙凤文化始终是各民族共同信仰的标志,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更是老百姓寄寓美好愿望的精神依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龙的地方就有凤,两者在一起事物就更加和谐完美,如我们所说的“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
1979年3月29日发行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特种邮票第一枚“龙凤引魂升仙帛画”、1981年2月19日发行的《宫灯》特种邮票第三枚“龙凤灯”、1985年2月28日发行的《花灯》特种邮票第二枚“龙凤呈祥”,图案中都绘有龙与凤。
1981年4月15日,为弘扬我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特种邮票(T62),全套六枚,其中第四枚和第五枚分别是元代的《双凤纹罐》及《龙凤纹扁壶》,面值分别是8分和10分,两件文物均属于稀世珍品。器皿造型上的龙纹,张牙舞爪,矫健有力,再配以旁边绘就的云纹,宛若矫龙戏云海,十分生动,使人有云气扑面而来之感。而凤纹则线条简朴而酣畅,尾翼飘飘,翅击长空,在云纹的衬托下,更显其潇洒大方的姿态。
凤凰崇拜是建立在动物崇拜之上的神物崇拜,是动物崇拜的升华。鸡、鹰、燕、鹤、乌鸦、鹌鹑、孔雀、鸳鸯、天鹅等许许多多的鸟禽,都进入了凤凰的融合过程,成为凤凰的取材对象。2004年至200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鸟》普通邮票九种(枚),2008年又发行同主题特种邮票一套六枚。这些邮票上印的都是中国特有鸟种,而且是珍稀鸟类、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红腹锦鸡、白尾地鸦、黄腹角雉、黑额山噪鹛、藏?、台湾蓝鹊等。这些中国鸟,都是凤凰的融合对象,以其形象为图案的邮票,也都堪称“凤凰邮票”。